中国人喜欢饮食养生,因此尤为看重食补,但是食补并非吃贵、吃稀罕、吃多就是好的。根据传统食补理论,食补应该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因性制宜。
食补该怎样补?许多人说不上个“子午卯酉”来。传统食补理论,是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因性制宜。
因时制宜
《黄帝内经》曰:“人与天地相参也。”因时制宜,就是根据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季节的气候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选取适宜的食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养阳”。因为春生、夏长,而生长属阳,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养阳气,饮食上应多食用一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风土论证》里的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合而食”。宋代苏颂也主张:“昔人正月节食五辛,以避疠气,调韭、葱、菇、蒜、姜也。”这些辛温食物可以温补人体阳气,抗拒风寒,保养人体生发之气。特别是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寒暖交替,阴寒之气渐惭退去、阳刚之气开始生发,此时,应少吃或不吃性寒食物,以防阻遏阳气发越。又因为肝主春,春天当重养肝。“酸入肝”(《黄帝内经》),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千金要方》)。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
“夏养阳”。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夏时为心火当令,“心通于夏气”(《黄帝内经》),《千金要方》曰:“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因“苦入心”,味苦之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故多食点辛味食物,可避免心气偏亢,有助于补益肺气。《养生论》亦言:“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不可热也。”所以,夏季一定要少食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多食些清热利湿、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冬瓜、南瓜、莲藕、莲子、薏米、山药、西瓜、桃子、草莓、西红柿、黄瓜等。夏季宜“清补”。鸭是夏日清补佳品,鸭性寒凉,中医主张“热者寒之”,凡体内有热的人适宜食鸭肉。
“秋养阴”。秋属金而通于肺气,故秋季饮食顺应肺气清肃下降的特点,多食些滋阴养血、清燥润肺之品,如:芝麻、银耳、藕、乌骨鸡、猪肺、鸭蛋、蜂蜜、豆浆、核桃粥、花生粥等。以防秋燥伤阴。秋气主肃杀收敛,宜“少辛增酸”,因肺气胜于秋,少食辛味是防肺气太盛,损伤肝功能。食酸味有利于肺气之收,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故尽可能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蔬果如菠菜、橄榄、萝卜、石榴、苹果、梨、枇杷、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以利肺气。
“冬养阴”。冬季阴气极盛,万物生理功能低下,阳气、精气内藏。《黄帝内经》有“冬三月,此为闭藏,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说。冬季要顺应自然界阴气闭藏而注重养护肾气,使肾精充足。冬季人体滋阴潜阳,人体的生理活动有所收敛,藏能量和营养于体内,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储备。一日三餐应选取保阴潜阳的食物。低温时人体热能消耗明显增加,因此冬季食补应增加热量。根据保阴潜阳和增加热量的要求,应多选食牛肉、羊肉、狗肉、鹅肉、鸭肉、海参、鱼类、龟鳖、虾、牛奶、鸡蛋、藕、木耳、银耳、核桃、栗子、白薯等。
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即不同身体素质的人,进补的食物应有所区别。古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对多数人而言,只要粮谷、蔬菜、肉畜、鱼虾、果品等兼而取之,相互配合,不偏食,遵循因时制宜的原则食之,即可发挥它们对人体补精益气地作用。中、老年人因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各类虚症,当以滋补。按中医理论,体虚分阴阳、气血、五脏虚损等4大类12种。阳虚包括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阴虚包括心阴虚、脾阴虚、肾阴虚、肺阴虚、肝阴虚;气虚包括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血虚包括心血虚、肝血虚。就大类而言,阳虚者宜食羊肉、羊肾、猪腰、牛骨髓、狗肉、鹿肉、核桃、栗子、韭菜、豇豆等。阴虚者宜食海参、牛乳、猪肾、蜂蜜、银耳、芝麻、黑豆等。气虚者宜食羊肚、鸡肉、鹌鹑、鸽肉、鲫鱼、鳝鱼、泥鳅、燕窝、大枣、桂圆肉、饴糖等。血虚者宜食母鸡、猪肝、羊肉、猪心、大枣、桂圆肉、荔枝、胡萝卜、菠菜等。不了解自己属于哪种体质,最好请教医生后再作选食。
因病制宜
不同疾病饮食宜忌也不一样,要“辨病施食”。食物作用于某种疾病除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更主要的是食物所属的不同性味。正如《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里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酸、苦、甘、辛、咸”,这五味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多吃酸性食物可以补肝,多吃苦性食物可以补心,多吃甘甜食物可以补脾。也可根据五行(金、木、水、火、土)生克变化的规律,如:脾(土)生肺(金),可以通过补益脾脏治疗肺脏疾病。心火克肺金,如果肺脏有疾病,可以根据疾病的虚实,通过选择泻心火或补肾水,达到治疗肺脏疾病的目的。不同疾病在日常饮食中的禁忌也不同。如:“辛走气,气病无(不可)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内经·宣明五气篇》)其意思是说:辛味食物多有行气、散气作用,身体气虚的人不可多吃;咸味食物多有活血作用,血虚病人不宜多吃咸味食物。慢性支气管炎在缓解期内,表现为肺、脾、肾功能虚损,饮食应以益肺、健脾、补肾为主,宜食瘦肉、豆制品、核桃、莲子、萝卜、冬瓜、枇杷、梨等,忌食海鱼、虾蟹、肥肉等。高血压症多为肝肾不足、肝阳偏盛、肝风内动、血瘀上扰所致。应服食补肝益肾、平肝潜阳、熄风祛瘀、降压降脂的食物如:核桃、胡萝卜、木耳、茭白、芹菜、香蕉等。
因性制宜
人们把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配伍”后,由于食物的性味和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同影响,有益为宜,有害为忌。食物搭配后,通过相互影响,会构成六种关系:例:用粳米加甘薯共同煮粥食用,以健脾益胃,叫“相须”;猪血养血补血,以之为主;韭菜温胃行气,以之为辅。两者配伍烹食,可致补而不滞,增强其补血效果,叫“相使”;食牛肉、羊肉、狗肉之后,即食绿豆、鲜萝卜、西瓜,则会使前者的温补功能大大削弱,叫“相恶”;食用烤肉时加食萝卜,萝卜中的一些酶不但能分解烤肉中的淀粉和脂肪,还能分解致癌作用很强的亚硝胺,此时烤肉与萝卜构成“相畏”关系,萝卜与烤肉则构成“相杀”关系;芹菜加甲鱼、蜂蜜加螃蟹、鸭肉加板栗等,食后对人体造成危害及蟹与蜂蜜同食会产生毒性,叫“相反”。《食鉴本草》载:荞麦“同猪肉食落眉发,同白矾食杀人”。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配伍时尤须注意:
(1)忌与黄瓜、南瓜、胡萝卜配伍烹饪或同时食用,因为此三种食物中富含能够分解破坏维生素C的酶,会降低维生素C的营养价值。
(2)不宜与猪肝等富含铜、铁的食物配伍烹饪。因为维生素C遇铜、铁离子时,易被氮化分解,使两者的营养价值均有所降低。
(3)忌与虾、蟹、螺、贝类动物配伍烹饪食用。因为这类动物具有极强的集污染能力,它们可将水中的砷等毒性物质吸收后以五价砷的形式贮存在体内。维生素C可将它还原成有毒的三价砷。
(4)猕猴桃、橙子、橘子、杏子、枇杷等,忌与蛋白质含量很高的牛奶同时食用。因为蛋白质遇维生素C易凝结成块,影响其消化吸收,甚至诱发腹胀、腹病等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阅读】
食物也能增药效
春燥要多吃哪些食物?
养生常识:听过膳食补充剂吗?1次告诉你1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