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饱食感、食物的摄入、内脏感觉信号和情绪之间存在着联系。研究显示,从胃肠道到脑部的饥饿/饱食感在饮食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近期,比利时卢汶大学的LukasVanOudenhove等研究人员发现了营养诱导的肠道-脑部之间的信号通路。并通过核磁共振检测由音乐和图像所引起的悲伤情绪对行为以及脑部神经系统的影响。
LukasVanOudenhove等为了研究脂肪酸介导的肠道-脑部信号通路和悲伤情绪之间的联系,在不同受试者胃部分别注入脂肪酸和生理盐水,但不告知受试者其被注入的是哪种成分。随后,他们检测受试者在悲伤时饥饿程度和情绪的反应。
结果发现,脂肪酸的注入能够缓解悲伤所引起的行为和神经反应,包括饥饿度和悲伤程度。饥饿感知程度在情绪悲伤时增强,在中性情绪时减弱。而且,这种不同情绪时的饥饿感差异性在脂肪酸组中小于生理盐水组,这表明脂肪酸能减弱悲伤情绪对饥饿感的影响。类似的,情绪也能显著影响受试者的饱食感。中性情绪比悲伤情绪更能增强饱食感。换而言之,由于情绪悲伤无法有效感知饱食感,这导致了悲伤的人更易摄入大量食物。受试者的心情指数在悲伤时下降,在中性情绪时有小幅度上升。脂肪酸组的这种心情的变化程度小于生理盐水组的,可见脂肪酸能减弱情绪的影响力。
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核磁共振检测了两组受试者在悲伤和中性情绪时的脑部活动。结果显示,脂肪酸和情绪共同通过影响血氧水平依赖信号作用于以下脑部区域,包括髓质、中脑、下丘脑、丘脑、额上回、豆状核、小脑、右海马、左前扣带皮层、MCC和PCC。在受试者情绪悲伤时,这些脑部区域活动度小于他们处于中性情绪时的活动度。而在中性情绪时,相较于生理盐水,脂肪酸能够增强以上这些脑部区域的活动度。当脂肪酸注入前者的胃部后,与其忧伤情绪相关的这些大脑区域的活动受到抑制。
这项发现揭示了情绪、饥饿、食物摄入以及食物对健康影响之间的联系,对肥胖人群、饮食紊乱症和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阅读】
高脂肪食品最不容易吃饱
高脂饮食易患前列腺癌
健康指南:午餐少吃高脂食品不易困
午餐少吃高脂食品不易困
高脂食物配葡萄有效减少脂肪对身体损害
10种有助减肥的高脂“坏”食品
短期吃高脂饮食也让人又笨又懒
男性少吃红肉及高脂肪食物可提高精子雷竞技百科
高脂肪的食物不一定会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