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压力催着我们步履匆匆的时代,“慢”的生活理念已经在分庭抗礼了。
1986年,罗马西班牙广场纪念牌旁,麦当劳在意大利开设的第一家分店里,一群孩子兴奋地大嚼着汉堡。而店外一群手捧着意大利通心粉的游行示威者,给这个画面添了一层别样的纪念意义。
游行的领头者是意大利品酒家、美食家卡洛?彼得里尼,他惊恐于工业化可能带来的食物与口味的标准化,集合起当时的反速食力量,发起了保护传统美食的“慢食运动”(SlowFoodMovement)。
吃饭,不只是一道程序
“慢食”就其字面来看似乎单指慢慢食用的意思。“想长寿吗?慢点儿吃”是许多国家健康及饮食专家长期以来所倡导的。科学研究表明,细嚼慢咽后,食物对胃的刺激明显减少了。此外,因仔细咀嚼分泌的大量唾液里,还含有15种能有效降解食物中致癌物质的酶。每口食物咀嚼20次以上,每次进餐时间在45分钟以上,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尽管细嚼慢咽有积极的健康意义,但从卡洛?彼得里尼的行动中可以看出,这里的“慢食”并非慢吃的意思,而是针对“快餐”而建立的一种文化创新,它反对速食,鼓励人们放慢生活节奏,回归传统餐桌,享受美食的乐趣。
36岁的法国人雅克一向以去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连锁店吃饭为耻,并且他从来不碰罐头和冷冻食品,甚至不允许微波炉进入自家的厨房。每天早晨慢跑过后,雅克都会顺便去市场采购些新鲜的荤素食物材料。回家后,雅克和妻子娜塔莉就拿出他们搜集来的传统菜谱,决定当天想要吃的品种。两人合作加工出一桌丰富的美餐后,就到了一家人享用的幸福时刻。在这对夫妇看来,没有什么比和家人共享这些美食更幸福的了。通常法国人每餐要花去两个多小时,而对于雅克一家,有时3个小时都不够尽兴的。“慢食”主义者这种对美食的偏执爱好,并不只是单方面满足味蕾的欲望,“慢食”的食物标准应包括美味、洁净、高品质三种元素:吃进去的食物应该口感好,制作过程应是卫生健康的,且对食用者的健康及生态环境没有危害。为了推广“慢食”食物,有人曾经赋予食物灵性,发布了一条聪明的广告:“为了拯救它们,你必须把它们吃了。”
美国的塞西莉亚就是通过这一幽默知道“慢食”的。作为一个热爱动物的素食主义者,初次看到这则广告时,她把“它们”理解为了“动物”,以为这是一个针对素食主义的恶意玩笑。当她试图找到恶作剧者愤然抗议时,发现“它们”的真实含义竟是健康美味的传统食物,便爱上了这一概念。
“以前觉得吃饭只是一道程序,不能仅为了这道程序而残害动物,现在发现了食物的真谛,它可以成为人类一切快乐的源泉。”通过亲身尝试,塞西莉亚总结了一整套素食食谱,可以使每种蔬菜的美味发挥到极致。她很开心:“人们发现了这些素食独具的美味后,就不那么坚持每顿饭非要有肉不可了。”不能否认,这是许多素食者热捧“慢食”的原因之一。
当然,此“素食”不等同于彼“速食”。素食主义者是“慢食”拉拢的一支同盟军,而“速食”是“慢食”真正的对立面。彼得里尼在调查麦当劳时,发现从土豆、橄榄油、到做汉堡馅的牛肉、做面包的小麦、做沙拉的蔬菜,大部分食品原材料都是在工厂大规模生产出来的。食物本身的天然口感和营养被破坏了不少,这样的食物对健康益处不大,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快节奏的生活、巨大的工作压力,让许多现代人常常没有时间好好吃饭,更不要说每天腾出专门的时间来做饭,回到餐桌与家人共享美食之乐了。于是正如日本慢食协会的宣传口号所说:“食物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基础。我们在把这些食物送进口中之前,至少应该知道这些东西来自哪里。”在了解快餐的原料与生产方式后,人们还愿意不顾美食的诱惑,而程序化地把快餐吞进肚里吗?
停顿一回,慢下来,调整一下生活
“慢食运动”刚兴起时,意大利创始者们组织了许多对乳酪、松露橄榄、红酒等饮食的试吃会、品酒会,发表了无数调查报告,宣传活动风起云涌。彼得里尼在当时发表的一份声明里,谴责了“快速生活的荒唐无比”,唤醒人们从慢食开始,“抵御快速生活的侵蚀”。现在的“慢食运动”已见显著成效,光是意大利支部就为本国拯救了130种濒临灭绝的美食。“慢食运动”不再是一个小范围的饮食组织,已从起初区域性的几百人的团体,发展到一个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拥有若干分会,会员超过十万的国际性组织。“慢食”也作为一个新的生活理念为越来越多的族群所接受。
其实,“慢食”所提示内容的精髓,早在2500年前的中国,就被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论断阐明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即表明不新鲜的食物绝不能吃。而“割不正,不食”,即说明宰割处理方式不当的食物也不能吃。“不得其酱,不食”,即作料放得不得当的还是不能吃。明白了个中道理,孔圣人身体力行活到了73岁才寿终正寝。先贤如此,后人才得出“民以食为天”的至理名言,有什么能大到可以做天的?可见食物在国人心目中的至高地位。
吸纳食物固有的丰富营养和天然美味,享受与家人共餐的温馨过程,也已成为“慢食”族用来抗衡快速运转城市中巨大压力的最佳手段。而压力是种种不可预测的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39岁的谢里尔在美国从事证券经纪人工作。很久以前谢里尔就有过“希望地球停止转动,我好休息一会儿”的念头,但总以为那是个奢求。“为什么我不能使自己停下来一会呢?为什么想停也停不下来,自己在寻找什么呢?”近来,他经常这样问自己,特别想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经过咨询心理学家,谢里尔得知:“我们其实在渴望一种联系——与我们自己、家庭、社区和朋友,与食物、居住地和生活本身的联系。我们需要联系,因为联系是我们活着的证明。”因为太忙,谢里尔的午餐就是对着办公室电脑啃汉堡,而晚餐经常是在错过了的时间里对着家里的电视匆匆吞下顺路带回的外卖。受“慢食运动”影响,谢里尔开始拒绝“电脑餐”和“电视餐”,而回归餐桌。“慢食”了一段时间后,谢里尔感到焦虑感明显减轻了,与人交往也变得轻松,精力也充沛了。压缩了一部分工作时间,但效率提高了,而感情的良性互动和增进是减少压力、放松情绪的最佳途径。
谢里尔因此得出结论:“慢食”不仅能解决身体问题,还可以解决心理问题。这正符合“慢食运动”的创始人的初衷:让越来越多的人觉悟,如何拥有快乐的生活和快乐的人生。随着“慢食”风潮慢慢地席卷过来,许多人终于可以像谢里尔一样停顿一回,慢下来,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慢”,超越了单纯的“食物”概念,而延伸出一系列新的生活理念。
被重新定义的“慢”
于是以“慢”为轴心的运动应运而生。还是在“慢食”发起国意大利,1999年,在奥尔维耶托市市长倡导下,几个城市的市长联合发起了“慢速城市”运动。运动旨在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平静、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市民们意识到悠闲时光的重要性。
这项运动是通过扶植并发展各地的食品业、手工业和制造业,保护各自的美术传统来建立一个污染度更低的物理环境。最初的目标就是促进社区的发展,使其变成拥有美好食物、健康环境、持久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随后,这几个慢速城市的小小的区域性行为成了世界各地中小城市发展的楷模。人们发现,工业化导致的“速食”方式是粗糙的,缺乏人性关怀的,开始慢下来关注自身的传统、环境和心灵,关注自己的生活雷竞技百科 。进而,“慢速欧洲”的概念也相继形成。“慢活”是影响力仅次于“慢食”的生活方式,目前早已超越欧洲而蔓延至全世界。此时,乌龟已失去了代言人的资格,取而代之的是蜗牛,“以蜗牛的速度生活”是“慢活”族的最新宣言。以前人们怕被扣上“慢”的帽子,凡与“慢”扯上关系的词都显得不怎么体面,如迟钝、落伍、怠惰等等。但在“慢活”族的字典里,“慢”被重新定义为平静、耐心和深思熟虑,有时甚至与温暖、快乐、成功等字眼紧密相连。在许多场合,人们开始以“慢”为荣。
生活在美国的29岁的莫里斯不但是个“慢食”者,还是个“慢读”者。莫里斯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发起了一个“慢读会”。从小喜欢阅读的莫里斯发现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只是在速读“速食”一样的“速文”,就如“速食”不能给人们带来身体健康一样,速读“速文”也不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健康。“阅读是一种缓解的活动。”应该“仔细地、慢慢地、反复地阅读一些值得读的书”,享受其间思索、发现和感受的过程。如果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收效就会更大。书会通常安排在图书馆、咖啡厅、甚至会员的起居室里、人们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要读的书,按照合适自己的速度阅读,定期聚在一起交流各自的阅读收获和乐趣。
“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莫里斯说,“人们细读不同的书,得出不同的观点,因此每个人都能给予和获取不同的启发。”聚会的形式也非常有趣,只是定在某一天,却不固定具体时间,“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人迟到,也就不会有人因为自己比别人慢而心生愧疚。”莫里斯开心地说,“不以速度衡量事物的好坏恰是慢读会的原则。”
除了上述的“慢”而外,还有“慢动”、“慢工”。“慢动”是指静坐、瑜伽、太极等动作舒缓、讲求天人合一的运动项目,近年来非常盛行。“慢工”,是更加注重细节,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人力浪费,使工作变得高质而完美。法国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仅35小时,其生产力却远远高于美国。“慢工”所取的,是一种节约和平衡,歇息一下可以走得更远。正应了中国的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慢工出细活儿”。
既然“慢”有这样多好处,那就不妨一试,得慢且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