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食主义
中国地大物博,其作为烹饪原料的食物,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其品质、性味、质地有所不同。通常条件下应时、应季,系产地采摘期的物品为上乘。所以,人们在膳食时必须择选食物佳期,识其质地,辨其特性,择优选取。同时也要注意在市场选购时,要选新鲜且质地好的,还要尽量不选或少选下市的、串季的、成堆出售的东西,从源头上保证食物的品质。
博食主义
即强调膳食的多样性。中医认为,食物有温、热、寒、凉、平,咸、酸、苦、甘、辛以及补、泻等性味之别。现代营养学也要求人们博取食物,混合饮食,营养互补。现实生活证实,任何一种或几种食物,都不能满足人生理的或心理的全部需求。以天然的食物为基础,较为广博的选取与食用食物,以满足需求,才是最佳途径。所以,人们在生活的实践中,理应博取食物,径走食物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路子,从诸多的天然的、绿色的食物中吸取营养,寻求平衡。同时,也要不断克服生活中的偏食与偏嗜,防止营养的失衡。
配食主义
即对膳食进行合理调配。膳食的调配,理应与中药的配伍一样,要识对象、守规矩、循准绳、分宜忌、无偏过。配膳中,应注意粗粮与细粮、主食与副食、荤食与素食的配搭,亦应讲究寒性与热性食物、酸性与碱性食物,五色、五味及五果食物的适当配伍,以达到食物性味的相宜、互补和营养配比的合理与营养配分的平衡。同时,还要讲究烹调方式与方法,以追求食物的互补和创造膳食营养的最佳值,以利于人体的吸收,促进人体健康。配膳之目的是追逐膳食营养的平衡。
熟食主义
吃熟食,不仅可以灭菌消毒,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并且可增进滋味、复合美味,同时促使食物内部有效营养成分释放,符合营养卫生的要求。不少人盲目地扩大生食、生吃或任意不经熟制食用食物的范围,以“饱口福”。实验结果表明,蔬菜煮熟虽然失掉了一定数量的营养素,但是因其加热分解,十分有利于吸收所含养分。得失相比,得大于失。就目前而言,“吃生”风看长,且因生吃或稍加热即食引发的食物中毒、食源性传染疾患屡见不鲜。因此,吃生风应当制止,严把病从口入关,切断诱发疾患的途径,以益人体健康。
热食主义
即在饮用食物时让其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与中医饮食保健有关。中医认为,人之热腹不宜承受过多的冷食,于人体无益,既是盛暑,也不主张冷饮。人们的生活实践探索出了人的饮食、饮水的最佳温度和最佳时点。那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冷饮、冰啤、冰棍等均在克服之列。通常条件下,热食一般无害人之危,而冷食则常常有害于人的健康。现代人食热避冷尤为重要。
限食主义
即有区别、有选食施膳。透视国人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文明病”、“富贵病”逐年增加,患病群体的年龄不断向中青年发展的现实状况,这就不难看出问题的严肃性。究其原因,不规律饮食、精细饮食、肉类饮食或过量饮食是其重要原因。为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态的人的施膳要有所区别、有所选择、有所限制。必须坚持限制脂肪或脂类食物的摄入量。同时,也要少用或不用串季、过季或过期的食物等。以优化饮食秩序,从源头上保证膳食供应的正确性。
节食主义
控制饮食以不过量为宜。《黄帝内经·素问》曾指出要“饮食有节”。现代人在生活中,亦应做到在膳食面前采用理智、客观适时、适量的态度,既不要过食,出现暴食暴饮的现象,也不要饥时、渴时而狂食狂饮。此外,用餐应有所节制,在生活中把握主动,创造均匀、平衡、适量的环境,赢得健康。
增食主义
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人体必需营养素要从食物中补充。就不同年龄的人群而言,婴幼儿要多吃含钙高和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中老年人要注意选用钙质丰富的食物等。亦应区分不同人群、不同体质的人来进行食物的供应。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加碘盐、铁强化酱油等强化食品,亦是应合需要而研制出来的。所以,增食是现代人要注意掌握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做到科学膳食,就必须视人体状况合理膳食,对必需的营养素等要强化供应。
时食主义
即饮食的定时、定量与适食、适量。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就是说,不要等到饥渴之时才饮食,应把握“食机”。同时,也要强调饮食的时间性,不要“零食不离口”,否则将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现食欲减退和胃肠疾病。换言之,不规则饮食会打乱人体生物钟,使人的正常生活秩序遭到了干扰或破坏,久而久之严重危及健康。此外,还应注意饮食、配膳、烹制、调味讲究时令,强调其适应我国四季分明的饮食特点。适时应贯穿于饮食调理的全部过程,实现人与自然规律的有机结合。
医食主义
即利用食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从古至今,中国流传着药食同源之说。《本草经集注》中曾将“果菜米食”列为药物的一个种类专门加以论述。我国古代医书都记载了什么食物治什么病,什么食物利于人体哪一部分,什么食物间有禁忌,或相克、或相畏,什么颜色的食物对应人的哪一脏腑,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条件下有什么饮食禁忌等。如今,食物疗法已发展成为现代人防病、医病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