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罗湖某食品大型批发商老杨向记者讲述了食品业内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一些不法分子钻工商、质监、卫生部门监管不力的空子,更改日期是业内常事。”
老杨在罗湖区从事十余年的某食品批发生意,老杨的妻子开了一家包装机械制造公司。5年前,老杨因为恶意篡改过期食品的包装,被市民举报后,受到执法部门的严惩。对此,老杨悔不当初。2007年底,老杨再次出山,这次,他守法经营的同时,还义务宣讲食品安全。
老杨说,篡改生产日期在食品业内几乎成为了很“正常”的事,篡改日期并非所有的食品都通用,他们大多对较干的真空包装食品下手,还有一些奶制品、豆制品、营养保健食品也会改日期。他说,不法分子篡改日期直接与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关,因为一大堆被退回的食品,如果进行销毁的话,企业还要为之付出一笔开销。
老杨介绍了不法分子篡改食品生产日期的方法:如果是生产日期印在薄膜上的,一般都是换整个袋子;如果觉的浪费,不法分子就会使用色带打码和墨轮打码,篡改时用湿布就可以擦掉的。另外就是印在瓶子、铁罐的,就用稀释剂或天那水来处理,用一点就可以了,然后日期和批号就可以重新打上。
“市民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学会‘察颜观色’。颜是指外包装是否良好,有无破损,铁罐有无生锈;色是指生产日期是否模糊不清,一抹就脱掉那种,生产批号、卫生许可证是否齐全等等。”老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