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雷竞技电竞
服务号
日期: 分类: 地区:
当前位置: 会展中心? 国内食品展? 粮油/农产品/综合? 2011年北京非热加工技术研讨会
2011年北京非热加工技术研讨会

2011年北京非热加工技术研讨会状态

展会时间: 2011-09-21 至 2011-09-23

展会地点:北京(北京友谊宾馆)

展馆名称:北京友谊宾馆

主办单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

状态

展会说明

关注非热加工技术,助推产业升级--2011年北京非热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筹备工作升级
在各界的支持下,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组织的“2011年北京非热加工技术研讨会”将于9月21-23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目前距离大会召开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近日记者走进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了解到大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升级,各方正蓄势待发。
非热加工技术正在开创新的天地
非热加工是一种新兴的加工技术,在食品行业中主要用于杀菌与钝酶,包括超高压、高压脉冲电场、高压二氧化碳、电离辐射、脉冲磁场等技术。与传统的“热加工”技术相比,食品“非热加工”具有杀菌温度低,能更好保持食品固有营养成分、质构、色泽和新鲜度等特点。同时,非热加工对环境污染小、加工能耗与污染排放少。因此,该技术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已成为国际食品加工业的新增长点和推动力。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的新鲜度、营养、安全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极大地推动国际上对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目前,一些非热加工技术如超高压、高压二氧化碳等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产业应用。同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热加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宽,可用于食品功能成分的提取、食品大分子的改性等方面。 据悉,国内目前已经有很多的企业采购或者正在计划采购超高压或者其他非热加工装备,正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尽管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市场上采用超高压加工的产品并不多,甚至很难发现,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上将会出现越来越多采用非热加工技术生产的新型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非热加工技术的外延目前也正在发生变化。据大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中心廖小军主任介绍,非热加工技术其实是一类技术的统称,这类技术的共同点是并没有采用热加工的技术。就其含义来说,除了包含传统的超高压、脉冲电场、辐照等技术外,目前对于微生物源生物防腐剂技术等各界也非常关注。应该看到,随着这方面研究的不断增多,非热加工技术也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我国在此领域已经实现突破,但仍存在差距
我国在非热加工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科技部的推动下,非热加工装备如超高压的科学研究一直在努力推进,并在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过程中实现了重大突破。“十一五”时期,通过国家“863”项目“食品非热加工技术与设备”项目的实施,我国在此领域取得长足进展,形成了技术创新的有机整体和非热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和队伍,初步建立起非热加工技术研究平台,构建了较完善的非热加工技术研究体系,为我国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研究与超高压食品产业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目前,我国的相关设备不仅在国内销售,也已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伊朗等国。特别是在高压技术方面,我国生产的相关设备已经占到了世界总额60%以上,使得我国在此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尽管我国在非热加工领域已经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在超高压方面已经走在国际前列,但是要看到,我们的领先地位并不稳固,我们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以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超高压加工技术为例,我们还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问题:我国超高压设备存在结构设计不尽合理、处理量小、控制系统与密封系统不完善的问题;超高压食品标准制订滞后、食品安全性检测评价方法不系统、基础研究较薄弱、核心及关键技术缺乏、产品市场定位不明确等;针对不同果品原料特性开展的产业应用研究严重滞后,缺乏果品加工中超高压技术杀菌、钝酶以及对品质影响的基础性研究以及与产业化的超高压果品加工工艺相配套的原料减菌、褐变控制、质构调控、风味保存、包材老化、品质预测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在此领域内的整体应用研究与产业应用落后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
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此领域内一直比较关注,进行持续投入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欧盟在第五和第六框架计划项目(FP5和FP6)中都设立了资助非热加工技术领域的科研经费,仅FP6框架项目对两个非热加工项目的资助经费就达2300万欧元。而美国对非热加工技术研究更为重视,包括美国军方、农业部和食品药物管理局等多个部门都有大量经费资助。目前,非热加工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的产业化应用。美、加、法、德、日等国家已经通过非热加工技术的食品安全评价,并获准该技术在果蔬、肉制品、水产品等领域进行商业应用。因此集合我国在此领域内的优势资源,进行共同努力迫在眉睫。
各界努力,期待国际沟通与交流的成功
2009年10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美国食品科技学会、欧洲食品科技联盟共同在北京举办了2010年北京非热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大会征集到来自海内外的125篇论文,创历届之最,参会人员来自世界上20余个国家,共计240余名。此次大会使得国内外参会代表对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历史和最新进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机会,大大地推动了我国各界对于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了解,以及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此次会议的筹备正是基于上届会议的成功,一方面意图能够对我国在食品非热加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进行一次完整的检阅,了解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通过与国际领先科技专家的沟通,了解国际范围内的最新进展,确认发展方向;同时通过讨论,就我国食品非热加工科研与产业的发展征集多方意见,形成思考。
据了解,非热加工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国际食品非热加工领域权威专家、美国农业部高级研究项目主管Howard Zhang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V.M. Balasubramaniam教授,加拿大麦吉尔大学Hosahalli S. Ramaswamy教授,韩国延世大学Jiyong Park教授,美国农业部东部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Juneja Vijay博士等业内权威将悉数到场,尽显大会的高端和权威。同时目前大会已经收到不少知名专家的征文投稿,大会的论文征集将在8月1日结束。大会学术委员会和组委会正紧张工作,逐步完善大会的会议议程。我们期待着在各界的支持下,2011年北京非热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的成功。

【免责声明】雷竞技电竞 发布的展会信息均是与展会方合作后发布,网站前期已尽严格审核义务,但因办展过程的不可控性,请您参展、观展前务必再次与页面下方组委会联系核实,切勿盲目观展。此外,伙伴网与站内所有展会之间均无主办/协办或承办等关联关系。如遇参展纠纷,请追究办展主体的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
联系人:吴贾锋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75号中科大厦B座206,100006
电话:
传真:
Email:

展会备注

关注非热加工技术,助推产业升级--2011年北京非热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筹备工作升级

展位预订或观展申请



本展会已不能预订或观展


[ 展会搜索] []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 返回顶部]


展会搜索
关 键 词:
地区:
开始日期:
所属分类:
展会状态:
按分类浏览
同地区展会
相关分类展会
推荐图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