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推荐阅读 发布时间:2021-06-11 浏览量:8475
核心提示:食品安全危害是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人类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ISO22000:20183.22)。食品安全危害也包括了过敏原和放射性物质。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危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食品自身携带或自身物质发生了腐败变化;二是食品受到了外界的污染。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无论是哪种危害,来源于哪个方面,如果不加以控制,轻者会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经济损失,重则会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危及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所以食品企业必须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控制。...
食品安全危害是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人类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ISO 22000:2018 3.22)。食品安全危害也包括了过敏原和放射性物质。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危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食品自身携带或自身物质发生了腐败变化;二是食品受到了外界的污染。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无论是哪种危害,来源于哪个方面,如果不加以控制,轻者会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经济损失,重则会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危及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所以食品企业必须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控制。
可以这样说,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最终要求是能够有效地控制需组织控制的食品危害,危害分析识别和认识组织相关的食品危害是危害控制的基础:
一、识别出可能的食品安全危害和可接受水平;
二、结合组织在食品链中所处的位置根据顾客的、法规的、及组织的危害控制要求,对识别出的食品危害根据危害的可接受水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需要由组织控制的危害;
三、根据危害的风险性评估的结果,制定相适应的控制措施组合实现危害的有效控制。
我们今天就简单讲讲危害分析中的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要求全面。食品安全小组可以采用集中讨论的方式进行,以预备步骤所收集的信息、数据和其他内外部沟通中所获取的信息为基础,小组成员根据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采用头脑风暴法全面识别所有已认知的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根据食品安全危害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危害的识别包括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
在按照流程进行危害分析时不能孤立的只对工艺参数本身进行分析。危害可能来自食品原料自身,以及普遍存在的生产设备、设施和(或)服务和周边环境等相关辅助过程。因此,危害识别除参照工艺流程图外,还要关注设备布置图、人员流动图、物体流动图、气体流动图、供水网络图等,同时对水及空气处理、清洁管理、物资的采购管理、设备维护等环节进行分析。
一、物理危害的识别
1.1来自原辅料的。如植物产品收获、晾晒等初加工过程中可能带有的泥土、砂石、玻璃、铁块等。动物原料在养殖、捕获等过程中可能引入的针头、鱼钩等,以及原辅料的标签及包装物、虫害尸体等。
1.2来自工器具、设备设施的使用。如断裂的刀片、设备磨损的金属物、塑料容器破损的边角、传输带磨损的胶皮、破碎的玻璃器物、设备老化的漆皮锈渣、碰碎的瓷片、脱落的墙皮、清洗设备用金属丝或纤维物等。
1.3来自设备设施的维护过程。设备维修中遗留的垫圈及工具、电焊的焊渣、电线的断头及绝缘胶布等。
1.4来自人员不规范行为。头发、首饰品、烟头、创口贴等。
1.5来自不规范的工艺控制。产生的结晶体、形成焦糊物质、辐射杀菌放射物质残留等。
1.6来自包装物污染。玻璃瓶的玻璃渣、清洁不净的回收使用包装物污染物残留等。
1.7食品状态产生的危害。还应识别可能对消费者产生伤害的食品特殊状态,如热饮的温度、糖果的硬度、防腐剂的均匀度、啤酒的内部压力等。
二、生物危害的识别
2.1生物危害的引入:
a. 来自原料本身。动物的疫病、寄生虫、致病菌等危害性细菌、病毒等。
b. 来自加工过程及环境的染污致病菌等危害性细菌、病毒等。空气中微生物污染、不洁食品接触面的污染(如刀具、台面、管道及设备等)、操作人员污染(手、毛发、工作服、吐沫等)、进人生产现场的虫鼠,生产用水污染(传送、清洁、冷却等用水)、不同清洁条件的产品和工具相互交叉污染等。
c. 动物疫病的产生与扩散。如不规范操作导致动物应急反应以及不良圈养环境导致待宰动物的生病或进一步传染其他动物。
2.2生物危害的增加:不利的环境条件及产品状态会导致微生物的快速繁殖。
a. 环境温度控制不当导致产品温度的失控。如加工环境温度、贮藏库温度、冷藏车温度、冷柜等温度失控。
b. 工艺控制不当导致产品温度的失控。如热灌装时产品温度过低、果汁加工过程温度过高、冷却后产品温度高于控制温度。
c. 不利温度状态下加工时间过长。如肉制品出炉后包装加工时间过长、罐头封口到杀菌时间过长、杀菌后产品冷却时间过长等。
d. 水活度(回潮率、盐度、糖度)失控。如干燥工艺失控导致水活度没有达到控制要求、空气湿度的变化导致产品的回潮。
2.3生物危害的残留:杀菌条件控制不当杀菌不充分,产品不能安全保存与食用。
a. 抑制剂(柠檬酸、臭氧、防腐剂等)添加不足。pH值测试仪不准确导致柠檬酸添加量不足、辅料不合格导致防腐剂浓度过低、臭氧机工作不良导致产品臭氧含量不足等。
b. 影响杀菌的因素控制不良。如罐头杀菌前品温、封口到杀菌的间隔时间、pH值、最大固容量、杀菌过程时间与温度等多个因素控制不良。
3.化学危害的识别
3.1来自原辅料的。
a.生物体本身自然含有的天然毒素。如毒菇类中含有的剧毒物质、金枪鱼的组胺、坚果中过敏物质、贝类体中的贝类毒素等。
b.产品污染产生的毒素。如蘑菇污染产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谷物霉变产品黄曲霉毒素等。
c.动植物中药物残留。如植物产品农药残留、动物产品的农兽药残留等。
d.包装物可溶化学物。如PVC材料中氯乙烯单体和乙基己基胺等。
3.2消毒液、护色剂等助剂残留。如使用高浓度消毒液处理蔬菜导致次氯酸液、过氧化氢等残留,焦亚硫酸钠护色处理新鲜蘑菇导致二氧化硫残留等。
3.3食品添加剂不合理使用。如肉制品亚硝酸盐超标准使用、使用非食品添加剂苏丹红色素等。
3.4来自设备设施维护过程中的润滑油污染等。清洗剂处理不净、非食品级润滑油的不规范使用等。
3.5杀虫剂等化学物污染。车间内可能使用杀虫剂污染产品等。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大豆验收工序的危害识别(见表1)。
表1 大豆验收的危害识别
原辅料/过程/环境 | 确定潜在危害 | 危害来源 | 危害识别及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 ||
危害的可接受水平 | 依据或来源 | ||||
大豆验收 | 生物 | 昆虫及虫卵 | 种植过程中产生或寄生 | 无虫害 | GB 1352-2009 大豆 |
霉粒 | 储运过程中产生的 | 种皮为黄色、浅黄色,脐为黄褐、淡褐或深褐色;气味正常,无腐烂,无异味,霉变粒≤1.0% | |||
化学 | 农药残留 | 种植过程中的农药使用及受环境中农药残留污染 | 农药残留符合GB 2763 | ||
污染物 | 种植过程富集作用 | 铬≤1.0mg/kg,铅≤0.2mg/kg;镉≤0.2mg/kg | |||
真菌毒素 | 储运过程中产生的真菌毒素 | 赭曲霉毒素 A≤5ug/kg | |||
植物毒素 | 原材料自带 | 胰蛋白酶抑制剂、脲酶、植物红细胞凝集素、皂素苷等高温加热工序可以去除 | 科学文献 | ||
过敏原 | 原材料自带 | 产品标识过敏原信息:大豆 |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
转基因 | 人工选育的品种 | 产品标识转基因信息 |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本(农业部令第10号) | ||
物理 | 放射性 | 种植过程富集作用;产品经过辐照 | 无放射性 | GB 14891.8-1997 辐照豆类、谷类及其制品卫生标准 | |
异物污染 | 种植、加工、储运过程中混入 | 杂质≤1.0%;麦角:不得检出;曼陀罗属及其他有毒植物的种子/(粒/kg)<1;金属异物长度7-25mm。 | GB 1352-2009 大豆 |
这个例子,只是给大家参考一下,具体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识别。如果想要做好危害识别,一定要清楚危害的类型、内容和来源,食学宝推出《食品安全危害及其控制措施》课程,对常见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有助您在体系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中做好危害管控。
看课地址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进入
☟
电脑端观看链接:
食学宝 学食品
食学宝,食品伙伴网旗下在线学习平台,专注于食品相关课程,
拥有视频点播、线上直播,
为食品从业人员提供线上学习服务。
课程学习/直播服务/课程合作,请联系:
电话:0535-2122281
邮箱:study@www.sqrdapp.com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东和创新谷
扫一扫,手机看课更方便
友情链接: 食品伙伴网 食品会议培训中心 食品商务中心 食育网 食品资讯中心 食品会议中心 食品人才中心 食品有意思 食品法规中心 食品伙伴网下载中心 食品培训中心 能力验证网 食品伙伴网学生平台 食品伙伴网学习平台 食品安全网 品牌食品网 白酒定制厂家 感知网 济南智感 传实翻译 北京联食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食品论坛 化妆品伙伴网 食品词典 食品邦 食品安全合规服务 食品研发服务中心 食品检测服务中心 食品文库
0535-212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