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 |
要求 |
注意事项 |
|
1 |
法规标准 |
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 |
||
2 |
适用范围 |
1.适用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上营养信息的描述和说明 |
1.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应按照本标准规定标示营养标签(豁免标示的食品除外) |
|
3 |
术语和定义 |
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及维生素等 |
||
4 |
营养成分:食品中的营养素和除营养素以外的具有营养和(或)生理功能的其他食物成分 |
各营养成分的定义可参照 GB/Z21922《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 |
||
5 |
核心营养素:营养标签中的核心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四种 |
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四种,不包括其他 |
||
6 |
营养成分表:标有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 |
|||
7 |
营养素参考值(NRV):专用于食品营养标签,用于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的参考值 |
|||
8 |
营养声称:对食品营养特性的描述和声明,如能量水平、蛋白质含量水平。营养声称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 |
|||
9 |
含量声称:描述食品中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水平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含有”、“高”、“低”或“无”等 |
|||
10 |
比较声称:与消费者熟知的同类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或能量值进行比较以后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增加”或“减少”等 |
|||
11 |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 |
|||
12 |
修约间隔:修约值的最小数值单位 |
|||
13 |
可食部:预包装食品净含量去除其中不可食用的部分后的剩余部分 |
|||
14 |
基本要求 |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标示的任何营养信息,应真实、客观,不得标示虚假信息,不得夸大产品的营养作用或其他作用 |
||
15 |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应使用中文 |
如同时使用外文标示的,其内容应当与中文相对应,外文字号不得大于中文字号 |
||
16 |
营养成分表包括5个基本要素:表头、营养成分名称、含量、 NRV%和方框 |
1.表头。以“营养成分表”作为表头 2.营养成分名称。按标准表1的名称和顺序标示能量和营养成分 |
||
17 |
营养成分表应以一个“方框表”的形式表示(特殊情况除外),方框可为任意尺寸,并与包装的基线垂直,表题为“营养成分表” |
包装的基线是指包装的直线边缘或轴线,或者是产品的底面形成的基线。在保证营养成分表为方框表的前提下,其一边与基线垂直即可 |
||
18 |
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应以具体数值标示,数值可通过原料计算或产品检测获得 |
各营养成分的营养素参考值(NRV)见附录 A |
||
19 |
营养标签应标在向消费者提供的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 |
|||
20 |
进口预包装食品的标示:进口预包装食品可以采用“加贴”等方式标注营养标签,并符合我国营养标签标准的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 |
|||
21 |
标示内容 |
强制标示内容 |
所有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能量、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 |
当标示其他成分时, 应采取适当形式使能量和核心营养素的标示更加醒目 |
22 |
对除能量和核心营养素外的其他营养成分进行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该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 |
|||
23 |
营养强化剂标示要求: |
1.既是营养强化剂又是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如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核黄素、碳酸钙等,若按照GB14880规定作为营养强化剂使用时,应当按照本标准要求标示其含量及NRV%(无NRV值的无需标示NRV%);若仅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可不在营养标签中标示 |
||
24 |
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还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
|||
25 |
上述未规定营养素参考值(NRV)的营养成分仅需标示含量 |
|||
26 |
可选择标示内容 |
除上述强制标示内容外,营养成分表中还可选择标示表1中的其他成分 |
参考表1 能量和营养成分名称、顺序、表达单位、修约间隔和“0”界限值 |
|
27 |
当某营养成分含量标示值符合表C.1的含量要求和限制性条件时,可对该成分进行含量声称,声称方式见表C.1。当某营养成分含量满足表C.3的要求和条件时,可对该成分进行比较声称,声称方式见表C.3。当某营养成分同时符合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的要求时,可以同时使用两种声称方式,或仅使用含量声称。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的同义语见表C.2和表C.4 |
1.参考附录C 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的要求、条件和同义语 |
||
28 |
当某营养成分的含量标示值符合含量声称或比较声称的要求和条件时,可使用附录D中相应的一条或多条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不应对功能声称用语进行任何形式的删改、添加和合并 |
参考附录D 能量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 |
||
29 |
营养成分的表达方式 |
预包装食品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应以每100克(g)和(或)每100毫升(mL)和(或)每份食品可食部中的具体数值来标示。 |
当用份标示时,应标明每份食品的量。份的大小可根据食品的特点或推荐量规定 |
|
30 |
营养成分表中强制标示和可选择性标示的营养成分的名称和顺序、标示单位、修约间隔、“0”界限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当不标示某一营养成分时,依序上移 |
参考表1 能量和营养成分名称、顺序、表达单位、修约间隔和“0”界限值 |
||
31 |
在产品保质期内,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允许误差范围应符合表2的规定 |
参考表2 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允许误差范围 |
||
32 |
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
下列预包装食品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 |
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如果在其包装上出现任何营养信息时,应按照本标准执行 |
|
33 |
1.生鲜食品,如包装的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禽蛋等 |
1.是指预先定量包装的、未经烹煮、未添加其它配料的生肉、生鱼、生蔬菜和水果等,如袋装鲜(或冻)虾、肉、鱼或鱼块、肉块、肉馅等。此外,未添加其它配料的干制品类,如干蘑菇、木耳、干水果、干蔬菜等,以及生鲜蛋类等,也属于本标准中生鲜食品的范围 |
||
34 |
2.乙醇含量≥0.5%的饮料酒类 |
酒精含量大于等于0.5%的饮料酒类产品,包括发酵酒及其配制酒、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以及其他酒类(如料酒等)。上述酒类产品除水分和酒精外,基本不含任何营养素,可不标示营养标签 |
||
35 |
3.包装总表面积≤100c㎡或最大表面面积≤20c㎡的食品 |
1.允许自愿标示营养信息。这类产品自愿标示营养信息时,可使用文字格式,并可省略营养素参考值(NRV)标示 |
||
36 |
4.现制现售的食品 |
是指现场制作、销售并可即时食用的食品。但是,食品加工企业集中生产加工、配送到商场、超市、连锁店、零售店等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按标准规定标示营养标签 |
||
37 |
5.包装的饮用水 |
1.包装饮用水是指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及其他饮用水,这类产品主要提供水分,基本不提供营养素,因此豁免强制标示营养标签 |
||
38 |
6.每日食用量≤10g或10mL的预包装食品 |
指食用量少、对机体营养素的摄入贡献较小,或者单一成分调味品的食品,具体包括: |
||
39 |
7.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可以不标示营养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
|||
40 |
属于豁免情形,但仍需标示营养标签的 |
1.企业自愿选择标识营养标签的 |
||
41 |
2.标签中有任何营养信息(如“蛋白质≥3.3%”等)的。但是,相关产品标准中允许使用的工艺、分类等内容的描述,不应当作为营养信息,如“脱盐乳清粉”等 |
|||
42 |
3.使用了营养强化剂、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植物油的 |
|||
43 |
4.标签中有营养声称或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 |
|||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问答(修订版)内容 |
||||
44 |
营养成分表 |
关于能量: |
1.能量主要由计算法获得 蛋白质 17 乙醇(酒精) 29 脂肪 37 有机酸 13 碳水化合物 17 膳食纤维* 8 |
|
45 |
关于蛋白质: |
1.对于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蛋白质来源的加工食品,统一使用 纯乳与纯乳制品 6.38 肉与肉制品 6.25 面粉 5.70 花生 5.46 玉米、高粱 6.24 芝麻、向日葵 5.30 大豆蛋白制品 6.25 大豆及其粗加工制品 5.71 |
||
46 |
关于脂肪: |
1.通过检测(第三方检测报告)的方法获得 |
||
47 |
关于碳水化合物: |
1.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量可按减法或加法计算获得 |
||
48 |
关于钠: |
|||
49 |
关于反式脂肪酸: |
当配料中氢化油和/或部分氢化油所占比例很小,或者植物油氢化比较完全,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很低时,终产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界限值,此时反式脂肪酸应标示为“0” |
||
50 |
能量与核心营养素应该标示醒目 |
使能量与核心营养素标示更加醒目的方法推荐如下: |
||
51 |
关于营养成分含量的标示 |
应当以每100克(100毫升)和/或每份食品中的含量数值标示,如“能量1000kJ/100g”,并同时标示所含营养成分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 |
||
52 |
关于营养成分“0”界限值 |
“0”界限值是指当能量或某一营养成分含量小于该界限值时,基本不具有实际营养意义,而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上有较大风险,因此应标示为“0”。企业标注为“0+表达单位”、“0.0+表达单”等方式均不会影响消费者的正确理解。 |
||
53 |
关于营养成分的名称和顺序 |
营养成分应按本标准表1第1列名称和顺序标示。当某营养素有两个名称时,如烟酸(烟酰胺),可以选择标示“烟酸”或“烟酰胺”,也可以标示“烟酸(烟酰胺)”。同样,饱和脂肪(酸)可标示为“饱和脂肪”或“饱和脂肪酸”,也可标示为“饱和脂肪(酸)”。类似的还有“反式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 |
||
54 |
关于营养成分的表达单位 |
营养成分的表达单位应按本标准表1第2列要求标示,可使用中文或括号中的英文表达,也可两者都使用,但不可以使用其他单位,如维生素D的含量单位只能用“微克”或“μg”标示,不可以用国际单位“IU”标示。规范表达单位对推行营养标签、便于消费者理解和记忆、产品营养素比较等均有重要作用 |
||
55 |
关于营养素参考值(NRV) |
本标准附录A给出了规定的能量和32种营养成分的营养素参考值(NRV),计算时直接用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标示值除以相应的NRV即可。对于NRV值低于某数值的营养成分,如脂肪的NRV为≤60g,在计算产品脂肪含量占NRV的百分比时,应该按照60g来计算。饱和脂肪、胆固醇也采取类似方式计算 |
||
56 |
关于未规定NRV的营养成分 |
当总成分含量用某一单体成分代表时,可使用总成分的NRV数值计算。如糖可使用碳水化合物的NRV值计算,可溶性膳食纤维和(或)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使用膳食纤维的NRV值计算。 |
||
57 |
多聚果糖如何标示 |
可在营养成分表内,以膳食纤维单体的形式标示。 |
||
58 |
添加两种及以上膳食纤维成分如何标示 |
若产品中添加了两种及以上膳食纤维,如多聚果糖1.5g/100g,菊粉1.0g/100g时,可标示为:膳食纤维(以多聚果糖+菊粉计)2.5g;10%(NRV%);或膳食纤维(以多聚果糖、菊粉计)2.5g;10%(NRV%);或膳食纤维(以多聚果糖和菊粉计)2.5g;10%(NRV%) |
||
59 |
关于益生菌的标示 |
益生菌不属于营养标签标准中规定的营养成分,不应在营养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应按照GB7718的要求客观真实地进行标示 |
||
60 |
关于数值和NRV%的修约规则 |
可采用《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170)中规定的数值修约规则,也可直接采用四舍五入法,建议在同一营养成分表中采用同一修约规则 |
||
61 |
某营养成分的NRV%不足1%时如何标示 |
当某营养成分含量≤“0”界限值时,应按照本标准表1中“0”界限值的规定,含量值标示为“0”, NRV%也标示为0%。 |
||
62 |
关于“份”的标示 |
用“份”为计量单位时,营养成分含量数值“0”界限值应符合每100g或每100ml的“0”界限值规定。 |
||
63 |
当销售单元包含若干可独立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时,直接向消费者交付的外包装(或大包装)上如何标示 |
1.若该销售单元内的多件食品为不同品种,应在外包装(或大包装) 标示每个品种食品的所有强制标示内容,可将共有信息统一标示。 |
||
64 |
销售单元内包含多种不同食品时,外包装上如何标示 |
1.标示包装内食品营养成分的平均含量。平均含量可以是整个大包装的检验数据,也可以是按照比例计算的营养成分含量 |
||
65 |
当含有非可食部分时如何标示 |
食品含有皮、骨、籽等非可食部分的,如罐装的排骨、鱼、袋装带壳坚果等,应首先计算可食部(计算公式如下),再标示可食部中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 |
||
66 |
关于营养标签的辅助信息 |
企业按照本标准规定,正确、规范地在营养成分表中标示营养信息后,在不违背相关法律和标准的前提下,允许采用图形或者其他方式对营养标签进行解释说明,如对营养成分的数值进行说明、解释NRV的概念,NRV%高低的含义等,以方便消费者更好地理解 |
||
67 |
数值分析、产生和核查 |
获得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 |
1.直接检测:选择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在没有国家标准方法的情况下,可选用AOAC推荐的方法或公认的其他方法,通过检测产品直接得到营养成分含量数值。 |
|
68 |
可用于计算的原料营养成分数据来源 |
供货商提供的检测数据;企业产品生产研发中积累的数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如《中国食物成分表》 |
||
69 |
可使用的食物成分数据库 |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著的《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一册和第二册; |
||
70 |
关于营养成分的检测 |
营养成分检测应首先选择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或与国家标准等效的检测方法,没有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时,可参考国际组织标准或权威科学文献。 |
||
71 |
关于检测批次和样品数 |
正常检测样品数和检测次数越多,越接近真实值。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营养素含量不稳定或原料本底值容易变动的食品,应相应增加检测批次。 |
||
72 |
关于标示数值的准确性 |
企业可以基于计算或检测结果,结合产品营养成分情况,并适当考虑该成分的允许误差来确定标签标示的数值。当检测数值与标签标示数值出现较大偏差时,企业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如主要原料的季节性和产地差异、计算和检测误差等,及时纠正偏差。 |
||
73 |
营养标签标示值允许误差与执行的产品标准之间的关系 |
如《灭菌乳》(GB25190-2010)中规定牛乳中蛋白质含量应≥2.9g/100g,若该产品营养标签上蛋白质标示值为3.0g/100g,判定产品是否合格应看其蛋白质实际含量是否≥2.9g/100g |
||
74 |
关于能量值与供能营养素提供能量之和的关系 |
标签上能量值理论上应等于供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提供能量之和,但由于营养成分标示值的“修约”、供能营养素符合“0”界限值要求而标示为“0”等原因,可能导致能量计算结果不一致 |
||
75 |
采用计算法制作营养标签的示例 |
参考 表3 采用计算法制作营养标签的示例 |
||
76 |
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
关于营养声称 |
对食物营养特性的描述和声明,包括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营养声称必须满足本标准附录C规定 |
|
77 |
关于含量声称 |
本标准的含量声称是指描述食品中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水平的声称,如“含有”、“高”、“低”或“无”等声称用语。附录C中表C.1列出的营养成分均可进行含量声称,并应符合相应要求 |
||
78 |
允许使用的含量声称用语 |
本标准附录C中表C.2规定了含量声称用语,包括标准语和同义语。对营养成分进行含量声称时,必须使用该表中规定的用语 |
||
79 |
允许声称“高”或“富含”蛋白质的情形 |
当食品中蛋白质含量≥12g/100g或≥6g/100ml或≥6g/420kJ时,可以声称“高”蛋白或“富含”蛋白质 |
||
80 |
产品声称低乳糖时,如何标示乳糖含量 |
低乳糖声称适用于乳及乳制品。有两种标示方式: |
||
81 |
如何判定含量声称是否合格 |
判断食品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声称是否合格时,应以标签营养成分表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标示值为准,即核查含量标示值是否符合标准中含量声称的要求;而判断含量标示值是否正确,则需核查标示值是否在标准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 |
||
82 |
需冲调后食用的食品如何标示 |
需冲调后食用的预包装食品,如奶粉、固体饮料等,在标示营养素含量或进行营养声称时可选择按冲调前或冲调后的食品状态标示,也可两种状态同时标示。若两种状态同时标示,计算NRV%应选其一并注明 |
||
83 |
按“份”标示营养成分含量时,可否按“份”进行含量声称 |
不可以。企业可以用“份”标示营养成分含量,但对营养成分进行含量声称时,应满足相应每100g或每100mL的含量要求。同时,由于按“份”标示时,标示值会经过多次修约,因此建议不能仅以简单的倒推方式判断其是否符合含量声称要求 |
||
84 |
关于原料、产品特性及生产工艺的描述 |
对原料特性和生产工艺的描述不属于营养声称,如脱盐乳清粉等,其描述应符合相应法律、法规或标准的要求 |
||
85 |
关于比较声称 |
指与消费者熟知的同类食品的能量值或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之后的声称,如“增加”、“减少”等。比较声称的条件是能量值或营养成分含量与参考食品的差异≥25%。 |
||
86 |
关于比较声称的参考食品 |
参考食品是指消费者熟知的、容易理解的同类或同一属类食品。选择参考食品应考虑以下要求: |
||
87 |
关于含量声称与比较声称的区别 |
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都是表示食品营养素特点的方式,其差别为: |
||
88 |
关于比较声称和含量声称的选择 |
一般来说,当产品营养素含量条件符合含量声称要求时,可以首先选择含量声称。因为含量声称的条件和要求明确,更加容易使用和理解。当产品不能满足含量声称条件,或者参考食品被广大消费者熟知,用比较声称更能说明营养特点的时候,可以用比较声称 |
||
89 |
关于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指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同一产品可以同时对两个及以上符合要求的成分进行功能声称。 |
||
90 |
关于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 |
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标准用语不得删改、添加和合并,更不能任意编写。例如,如果产品声称高钙,可选择本标准中给出的1条或多条功能声称用语,但不能删改、添加和合并。如同时使用钙的两条功能声称用语,正确的使用方法举例如下: |
||
91 |
关于功能声称应满足的条件 |
以蛋白质功能声称为例,首先应满足蛋白质的营养声称要求,即满足含量声称或比较声称的条件之一,才能进行蛋白质的功能声称,如表4 蛋白质的功能声称用语及条件 |
||
92 |
营养标签的格式 |
关于标示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位置 |
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可以在标签的任意位置标示,其字号不得大于食品名称和商标 |
|
93 |
关于营养成分的标示顺序 |
营养成分的标示顺序按照本标准表1的顺序标示。当不标示某些营养成分时,后面的成分依序上移。 |
||
94 |
关于横排格式的营养标签 |
根据标签的形状,企业可以选用横排(水平)格式标示,将营养成分分为两列或两列以上的形式。能量和营养成分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排列,也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 |
||
95 |
关于文字格式的营养标签 |
文字格式或非表格形式标示营养信息,允许不用营养素参考值(NRV%)阐释,但必须遵循本标准规定的能量和营养成分的标示名称、顺序和表达单位 |
表1 能量和营养成分名称、顺序、表达单位、修约间隔和“0”界限值
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名称和顺序 |
表达单位? |
修约间隔 |
“0”界限值(每100g或100mL)b |
能量 |
千焦(kJ) |
1 |
≤17 kJ |
蛋白质 |
克(g) |
0.1 |
≤ 0.5 g |
脂肪 |
克(g) |
0.1 |
≤ 0.5 g |
饱和脂肪(酸) |
克(g) |
0.1 |
≤ 0.1 g |
反式脂肪(酸) |
克(g) |
0.1 |
≤ 0.3 g |
单不饱和脂肪(酸) |
克(g) |
0.1 |
≤ 0.1 g |
多不饱和脂肪(酸) |
克(g) |
0.1 |
≤ 0.1 g |
胆固醇 |
毫克(mg) |
1 |
≤ 5 mg |
碳水化合物 |
克(g) |
0.1 |
≤ 0.5 g |
糖(乳糖 c) |
克(g) |
0.1 |
≤ 0.5 g |
膳食纤维(或单体成分,或可溶性、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
克(g) |
0.1 |
≤ 0.5 g |
钠 |
毫克(mg) |
1 |
≤ 5 mg |
维生素 A |
微克视黄醇当量(μg RE) |
1 |
≤ 8 μg RE |
维生素 D |
微克(μg) |
0.1 |
≤ 0.1 μg |
维生素 E |
毫克 α-生育酚当量(mg α-TE) |
0.01 |
≤ 0.28 mg α-TE |
维生素 K |
微克(μg) |
0.1 |
≤ 1.6 μg |
维生素 B1(硫胺素) |
毫克(mg) |
0.01 |
≤ 0.03 mg |
维生素 B2(核黄素) |
毫克(mg) |
0.01 |
≤ 0.03 mg |
维生素 B6 |
毫克(mg) |
0.01 |
≤ 0.03 mg |
维生素 B12 |
微克(μg) |
0.01 |
≤ 0.05 μg |
维生素 C(抗坏血酸) |
毫克(mg) |
0.1 |
≤ 2.0 mg |
烟酸(烟酰胺) |
毫克(mg) |
0.01 |
≤ 0.28 mg |
叶酸 |
微克(μg)或微克叶酸当量(μg DFE) |
1 |
≤ 8 μg |
泛酸 |
毫克(mg) |
0.01 |
≤ 0.10 mg |
生物素 |
微克(μg) |
0.1 |
≤ 0.6 μg |
胆碱 |
毫克(mg) |
0.1 |
≤ 9.0 mg |
磷 |
毫克(mg) |
1 |
≤ 14 mg |
钾 |
毫克(mg) |
1 |
≤ 20 mg |
镁 |
毫克(mg) |
1 |
≤ 6 mg |
钙 |
毫克(mg) |
1 |
≤ 8 mg |
铁 |
毫克(mg) |
0.1 |
≤ 0.3 mg |
锌 |
毫克(mg) |
0.01 |
≤ 0.30 mg |
碘 |
微克(μg) |
0.1 |
≤ 3.0 μg |
硒 |
微克(μg) |
0.1 |
≤ 1.0 μg |
铜 |
毫克(mg) |
0.01 |
≤ 0.03 mg |
氟 |
毫克(mg) |
0.01 |
≤ 0.02 mg |
锰 |
毫克(mg) |
0.01 |
≤ 0.06 mg |
a.营养成分的表达单位可选择表格中的中文或英文,也可以两者都使用。 |
表2 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允许误差范围
能量和营养成分 |
允许误差范围 |
食品的蛋白质,多不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糖(仅限乳糖),总的、可溶性或不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单体,维生素(不包括维生素 D、维生素A),矿物质(不包括钠),强化的其他营养成分 |
≥ 80 % 标示值 |
食品中的能量以及脂肪、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钠,糖(除外乳糖) |
≤ 120 % 标示值 |
食品中的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
80 % ~ 180 % 标示值 |
表3 采用计算法制作营养标签的示例
原辅材料名称 |
占总配方百分比(%) |
原料A |
X |
原料B |
X |
原料C |
X |
原料D |
X |
第二步:收集各类原辅材料的营养成分信息,并记录每个营养数据的来源。
原辅材料名称 |
原辅材料的营养成分信息(/100g) |
数据来源 |
|||
蛋白质(g) |
脂肪(g) |
碳水化合物(g) |
钠(mg) |
||
原料A |
X |
X |
X |
X |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一册 |
原料B |
X |
X |
X |
X |
供应商提供 |
原料C |
X |
X |
X |
X |
供应商提供 |
原料D |
X |
X |
X |
X |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二册 |
第三步:通过上述原辅材料的营养成分数据,计算产品A的每种营养成分数据和能量值,并结合能量及各营养成分的允许误差范围,对能量和营养成分数值进行修约。
项目 |
100克(修约前) |
100克(修约后) |
能量 |
X |
X |
蛋白质 |
X |
X |
脂肪 |
X |
X |
碳水化合物 |
X |
X |
钠 |
X |
X |
第四步:根据修约后的能量、营养成分数值和营养素参考值,计算NRV%,并根据包装面积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形式的营养成分表。
表4 蛋白质的功能声称用语及条件
可选用的功能声称用语 |
产品需满足条件 |
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构成物质并提供多种氨基酸。 |
含量声称的条件:含量≥6g/100g或≥3g/100mL或≥3g/420kJ。 |
营养成分 |
NRV |
营养成分 |
NRV |
能量 a |
8400 kJ |
叶酸 |
400 μg DFE |
蛋白质 |
60 g |
泛酸 |
5 mg |
脂肪 |
≤60 g |
生物素 |
30 μg |
饱和脂肪酸 |
≤20 g |
胆碱 |
450 mg |
胆固醇 |
≤300 mg |
钙 |
800 mg |
碳水化合物 |
300 g |
磷 |
700 mg |
膳食纤维 |
25 g |
钾 |
2000 mg |
维生素 A |
800 μg RE |
钠 |
2000 mg |
维生素 D |
5 μg |
镁 |
300 mg |
维生素 E |
14 mg α-TE |
铁 |
15 mg |
维生素 K |
80 μg |
锌 |
15 mg |
维生素 B1 |
1.4 mg |
碘 |
150 μg |
维生素 B2 |
1.4 mg |
硒 |
50 μg |
维生素 B6 |
1.4 mg |
铜 |
1.5 mg |
维生素 B12 |
2.4 μg |
氟 |
1 mg |
维生素 C |
100 mg |
锰 |
3 mg |
烟酸 |
14 mg |
||
a 能量相当于2000kcal;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分别占总能量的13%、27%与60% |
A.2 使用目的和方式
项目 |
每100克(g)或100毫升(mL)或每份 |
营养素参考值% 或 NRV% |
能量 |
千焦(kJ) |
% |
蛋白质 |
克(g) |
% |
脂肪 |
克(g) |
% |
碳水化合物 |
克(g) |
% |
钠 |
毫克(mg) |
% |
项目 |
每100克(g)或100毫升(mL)或每份 |
营养素参考值% 或 NRV% |
能量 |
千焦(kJ) |
% |
蛋白质 |
克(g) |
% |
脂肪 |
克(g) |
% |
——饱和脂肪 |
克(g) |
% |
胆固醇 |
毫克(mg) |
% |
碳水化合物 |
克(g) |
% |
——糖 |
克(g) |
|
膳食纤维 |
克 (g) |
% |
钠 |
毫克(mg) |
% |
维生素 A |
微克视黄醇当量(mg RE) |
% |
钙 |
毫克(mg) |
% |
项目/Items |
每100克(g)或100毫升(mL)或每份 |
营养素参考值% / NRV % |
能量/energy |
千焦(kJ) |
% |
蛋白质/protein |
克(g) |
% |
脂肪/ fat |
克(g) |
% |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
克(g) |
% |
钠/ sodium |
毫克(mg) |
% |
项目 |
每100克(g)/毫升(mL)或每份 |
营养素参考值% 或 NRV% |
项目 |
每 100 克(g)/毫升(mL)或每份 |
营养素参考值% 或 NRV% |
能量 |
千焦(kJ) |
% |
碳水化合物 |
克(g) |
% |
蛋白质 |
克(g) |
% |
钠 |
毫克(g) |
% |
脂肪 |
克(g) |
% |
— |
— |
% |
项目 |
每100克(g)或100毫升(mL)或每份 |
营养素参考值 %或 NRV % |
能量 |
千焦(kJ) |
% |
蛋白质 |
克(g) |
% |
脂肪 |
克(g) |
% |
碳水化合物 |
克(g) |
% |
钠 |
毫克(mg) |
% |
项目 |
含量声称方式 |
含量要求 a |
限制性条件 |
能量 |
无能量 |
≤17kJ/100g(固体)或 100mL(液体) |
其中脂肪提供的能量≤总能量的 50% |
低能量 |
≤170 kJ/100 g 固体 |
||
蛋白质 |
低蛋白质 |
来自蛋白质的能量 ≤总能量的 5 % |
总能量指每 100 g/mL 或每份 |
蛋白质来源,或含有蛋白质 |
每 100 g 的含量≥10 % NRV |
||
高,或富含蛋白质 |
每 100 g 的含量≥20 % NRV |
||
脂肪 |
无或不含脂肪 |
≤0.5g/100g(固体)或 100mL(液体) |
|
低脂肪 |
≤3 g/100 g 固体; ≤1.5 g/100 mL 液体 |
||
瘦 |
脂肪含量 ≤10 % |
仅指畜肉类和禽肉类 |
|
脱脂 |
液态奶和酸奶:脂肪含量≤0.5 %; |
仅指乳品类 |
|
无或不含饱和脂肪 |
≤0.1g/100g(固体)或 100mL(液体) |
指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总和 |
|
低饱和脂肪 |
≤1.5 g/100 g 固体 |
1.指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总和 2.其提供的能量占食品总能量的 10% 以下 |
|
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 |
≤0.3g/100g(固体)或 100mL(液体) |
||
胆固醇 |
无或不含胆固醇 |
≤5mg/100g(固体)或 100mL(液体) |
应同时符合低饱和脂肪的声称含量要求和限制性条件 |
低胆固醇 |
≤20m g /100 g 固体 |
||
碳水化合物 |
无或不含糖 |
≤0.5g/100g(固体)或 100mL(液体) |
|
低糖 |
≤5g/100g(固体)或 100mL(液体) |
||
低乳糖 |
乳糖含量 ≤ 2 g/100 g (mL) |
仅指乳品类 |
|
无乳糖 |
乳糖含量 ≤ 0.5 g/100 g (mL) |
||
膳食纤维 |
膳食纤维来源或含有膳食纤维 |
≥3 g/ 100 g(固体) |
膳食纤维总量符合其含量要求;或者可溶性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或单体成分任一项符合含量要求 |
高或富含膳食纤维或 良好来源 |
≥6 g/ 100 g(固体) |
||
钠 |
无或不含钠 |
≤5 mg /100 g 或 100 mL |
符合“钠”声称的声称时,也可用“盐”字代替“钠”字,如“低盐”、“减少盐”等 |
极低钠 |
≤40 mg /100 g 或 100 mL |
||
低钠 |
≤120 mg /100 g 或 100 mL |
||
维生素 |
维生素× 来源 |
每 100 g 中 ≥15 % NRV |
含有“多种维生素”指3种和(或)3种以上维生素含量符合“含有”的声称要求 |
高或富含维生素× |
每 100 g 中 ≥30 % NRV |
富含“多种维生素”指3种和(或)3种以上维生素含量符合“富含”的声称要求 |
|
矿物质(不包括钠) |
× 来源,或含有× |
每 100 g 中 ≥15 % NRV |
含有“多种矿物质”指3种和(或)3种以上矿物质含量符合“含有”的声称要求 |
高,或富含× |
每 100 g 中 ≥30 % NRV |
富含“多种矿物质”指3种和(或)3种以上矿物质含量符合“富含”的声称要求 |
|
a 用“份”作为食品计量单位时,也应符合 100 g(mL) 的含量要求才可以进行声称。 |
标准语 |
同义语 |
标准语 |
同义语 |
不含,无 |
零(0),没有,100%不含,无,0% |
含有,来源 |
提供,含,有 |
极低 |
极少 |
富含,高 |
良好来源,含丰富××、丰富(的)××,提供高(含量)×× |
低 |
少、少油 a |
||
a“少油”仅用于低脂肪的声称。 |
比较声称方式 |
要求 |
条件 |
减少能量 |
与参考食品比较,能量值减少 25% 以上 |
参考食品(基准食品)应为消费者熟知、容易理解的同类或同一属类食品 |
增加或减少蛋白质 |
与参考食品比较,蛋白质含量增加或减少 25% 以上 |
|
减少脂肪 |
与参考食品比较,脂肪含量减少 25% 以上 |
|
减少胆固醇 |
与参考食品比较,胆固醇含量减少 25% 以上 |
|
增加或减少碳水化合物 |
与参考食品比较,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或减少 25% 以上 |
|
减少糖 |
与参考食品比较,糖含量减少 25% 以上 |
|
增加或减少膳食纤维 |
与参考食品比较,膳食纤维含量增加或减少 25% 以上 |
|
减少钠 |
与参考食品比较,钠含量减少 25% 以上 |
|
增加或减少矿物质(不包括钠) |
与参考食品比较,矿物质含量增加或减少 25% 以上 |
|
增加或减少维生素 |
与参考食品比较,维生素含量增加或减少 25% 以上 |
标准语 |
同义语 |
标准语 |
同义语 |
增加 |
增加× %(× 倍) |
减少 |
减少× %(× 倍) |
增、增× %(× 倍) |
减、减× %(× 倍) |
||
加、加× %(× 倍) |
少、少× %(× 倍) |
||
增高、增高(了) × %(× 倍) |
减低、减低× %(× 倍) |
||
添加(了) × %(× 倍) |
降× %(× 倍) |
||
多× %,提高× 倍等 |
降低× %(× 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