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核工作中,很多人会感到压力和紧张,不知道应该审什么、怎么审。
其实,审核的基本思路很简单,就是发现问题和风险。但是,在发现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问题。只有对问题有明确的定义和逻辑,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找出问题。
一、审核的基本逻辑
为了将审核工作通俗化和简单化,我们需要先理解问题的本质。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不符合标准或要求。然而,在不同的场景和特定的条件下,问题的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审核工作中,我们需要明确审核准则,即依据什么去审。这个准则需要达成共识,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议。
符合标准要求是最基本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符合标准并不一定意味着有效。因此,在审核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影响质量和风险的因素,这是判定问题的基本原则。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标准不可能覆盖所有的最佳实践和特定条件,因此,在审核过程中,我们需要跳出标准的局限性,从逻辑上判断问题是否存在。
如果发现了可能影响质量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有可能流出,那么这就是一个严重不符合项。此外,如果存在问题,但还没有导致不合格的产生和流出,我们可以客气地提出观察意见或风险提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风险。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子:在一家汽车制造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审核中,审核人员发现某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器设备未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维护保养。
审核的基本思路:发现问题和风险。
问题:机器设备未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维护保养。
风险:未及时维护保养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影响生产质量。
问题的定义:不符合标准要求。
标准要求:机器设备应按照规定的维护保养周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审核准则:根据什么进行审核,需要与相关人员达成共识。
准则:根据公司制定的设备维护保养流程和周期进行审核。
标准的作用:问题的依据,包括对质量的影响和是否存在风险。
标准:公司设备维护保养流程和周期的要求。
影响质量:设备未按照要求维护保养可能导致设备故障,进而影响生产质量。
存在风险:未及时维护保养的设备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延误生产进度。
标准的局限性:不可能涵盖所有条件,特定的产品、工艺和行业可能需要特别的条件。
特定条件:不同类型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可能有不同的维护保养要求。
最基本的审核原则:是否可能导致不合格品的产生和流出。
影响质量: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生产不合格品。
流出可能性:生产不合格品可能流入下游生产环节,进一步影响整车质量。
风险的判定和标记:有风险的情况需要标记,可以使用观察、提示风险等方式。
风险判定:设备未按照要求维护保养存在故障风险。
风险标记:在审核报告中标注风险,并提醒供应商及时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清晰地看到审核的基本思路以及问题定义、审核准则、标准作用、标准局限性、审核原则和风险判定的具体应用。
二、从目的和结果识别问题
确实,ISO9001等标准是基本要求,遵循这些标准并不一定保证质量的完全达标。符合性审核只是确保满足了标准的要求,但有效性并不一定得到保证。这些标准要求是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共识是至关重要的前提。在审核开始前,明确依据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是顾客的检查表,或者是一些行业认可的标准如16949或VDA等。
然而,标准无法面面俱到,尤其是涉及到特定产品、工艺或行业的最佳实践。标准中无法详尽列出所有的条件或最佳实践,因为这是不现实的。在审核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对质量构成风险的情况,即使它并未明确违反标准,但只要从逻辑上看存在问题,那么这就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判定审核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是否可能导致不合格的产生和流出。如果某个问题有可能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并且有可能流出,那么这就是一个严重的不符合项。此时,我们需要超越标准的局限性去思考问题。
此外,风险的评估也是审核的重要部分。有时,审核员可能会比较客气地提出某处存在风险,建议进一步观察或指出风险较大。这些都是基于风险的判断,而风险的存在与否是判定问题的关键。
总的来说,审核的关键是明确什么是问题,并知道依据什么去寻找问题。这样的审核思路能保证审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确保质量得到妥善管理。遵循这样的思路,我们能更加清晰、有条理地进行审核工作。
三、审核工作落地
要将审核工作落地,有几个实用的方法可以参考。首先,对于熟悉的标准如ISO9001、16949或VD6.3,你可以依照这些标准的要求进行审核。不必非得拿着标准文本,只要记住大致的框架和要求,就能有底气地找出不符合项,并据此进行商议和记录。
其次,对于内部审核,你可以利用顾客的检查表作为顾客要求和特殊要求进行审核。因为顾客每年都会进行审核,你也需要为审核做准备,所以内部审核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此外,你还可以将知名顾客的检查表视为最佳实践,使用它们作为依据进行审核。这样既能满足顾客要求,又能借鉴行业最佳实践。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其他一些途径可以落地审核工作。例如,建立审核小组,通过团队合作来共同理解和应用审核准则。这样可以相互补充,减少个人理解和偏见的风险。另外,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提供专业的培训,可以使审核人员更加熟悉标准和要求,提高审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要将审核工作落地,可以结合熟悉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核,利用顾客检查表作为依据,建立审核小组进行合作,并提供专业培训来提高审核能力。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执行审核工作,确保质量和风险的有效管理。
关于过程方法,它涉及到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活动。最基本的过程方法包括输入和输出,以及评估绩效和测量。在审核过程中,我们可以依据输入和输出来审查,确保输入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如果公司文件存在漏洞或不明确,我们需要发现并指出这些问题。
在审核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风险,并评估输入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例如,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公司无法解释为什么选择特定值,这可能会带来风险。此外,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应该基于经验数据库、案例库和问题库来评估公司的经验是否可靠和有效。如果公司只是凭空声称自己有经验,而没有相关记录或证明,那么这种经验可能是不可信的。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输入的有效性,我们可以通过输出推断输入的质量。例如,如果设计变更频繁或售后问题较多,这可能表明输入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做事要讲究依据,明确目的和标准,以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在审核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和要求。这些需求和要求是广义上的体系输入,可能包括明确和隐含的要求。我们需要确保这些要求得到满足。
同时,了解各个活动或任务之间的相关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单点审核可能无法发现问题,但通过对比和联系各个过程,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发现问题。例如,在设计变更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图纸的修改、控制优化、料号版本升级等方面。通过关注这些细点,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发现潜在问题。
总之,掌握过程方法,关注输入输出、风险和相关性,我们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审核工作。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确保质量,并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一过程方法,以提高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