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质量资讯 >> 质量相关 >>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很好的资料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控制方法,很好的资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11  来源:食品质量管理公众号  作者:食品论坛网友“王较瘦”分享
核心提示: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因素有哪些?食品腐败变质会产生哪些变化?如何鉴定又有那些控制方法??
    从微生物学角度看,食品发酵与腐败变质两者都是微生物繁殖过程中物质代谢的结果。臭豆腐、臭奶酪这类属于受控条件下“变质”的食物,它们是人为加入微生物(乳酸菌或酵母菌等)引起,有确定的卫生和安全保障;是能吃的,并且还挺好吃。
 
  我们这里在说的是那种食物真的腐败变质,即对人体无益的,多由杂菌引起,其卫生和安全有不确定性。
 
一、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因素
 
  主要有:微生物、食品中酶、物理因素及其它因素。其中微生物起决定作用。
 
  1、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
 
  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重要的是人畜粪源性微生物,细菌和霉菌引起的食物腐败最为常见。
 
  引起腐败的细菌包括各种需氧性芽孢杆菌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由于它们能产生芽孢,对热的抵抗力特别强,是一些加热后罐藏食品的主要腐败菌;非芽孢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液化链球菌等,它们不产生芽孢,热抵抗力弱,是新鲜食品、冷藏食品的常见腐败菌。
 
  在培养基上能长成绒毛状或棉絮状菌丝体的真菌统称为霉菌,如青霉属、芽枝霉属、念珠霉属、毛霉属等,可在较低的水分活度值内生长。当霉菌引起食物腐败后,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各色菌丝体,还会出现食物组织软化、解体等。酵母是兼性厌氧菌,具有耐高浓度糖和盐的特性,对多数糖有分解作用,通常易在果汁、炼乳中引起腐败。
 
  图1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菌源与食品原料种类的关系
 
 
  2、由食品中酶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
 
  多酚氧化酶以食品中酚类、黄酮类、单宁类为底物,催化形成醌类,再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黑色素,出现食品的褐变或黑变、异味和营养成分损失。
 
  脂氧合酶存在于多种植物种子中,以大豆中含量最高。该酶破坏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须脂肪酸,损害某些维生素、蛋白质等成分,造成食品变质。
 
  脂酶(lipoidase)存在于含脂肪的组织中,使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食品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导致食品变质、变味、酸败。如哺乳动物的胰脂酶,粮食、干果、乳制品中含有脂肪酶。
 
  果蔬成熟时果胶酶活力增加,分解果胶质(细胞壁、胞间层)变成水溶性物质,使果蔬软化。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变化
 
 
  以上变化多是几种同时出现。
 
三、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
 
  1、感官检验
 
 
 
 
  2、物理检测
 
  一般测定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率、折射率、冰点、粘度等指标。
 
  肉浸出液粘度能反映肉变质程度。
 
四、控制食品腐败变质常用的技术方法
 
  1、控制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繁殖
 
  低温保存、降低水分、降低PH值、添加防腐剂、气调保鲜、杀菌处理等。
 
  
 
 
 
  2、控制食品中酶的活性
 
  热处理法、酸处理法、除氧法、降温法、避光法
 
 
 
 
推荐产品&服务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