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有关企业:
为保证沈阳市乳制品的产品质量,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保证市民吃上放心食品,沈阳市质监局以国家质检总局、省局开展的“质量月”活动为载体,于2011年9月1日~2011年9月20日对我市辖区内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现将抽查结果通报如下:
一、抽查基本情况
本次共抽查覆盖我市全部乳制品生产企业3家,合格企业3家,企业合格率100%;共抽查产品20批次,合格20批次,产品合格率为100%。
本次监督抽查的抽样、检验及判定的依据是《沈阳市乳制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案》。
本次监督抽查的检验项目为:
巴氏杀菌乳: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酸度、黄曲霉毒素M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三聚氰胺、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纳他霉素、β-内酰胺酶共14个检验项目。
灭菌乳: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酸度、黄曲霉毒素M1、微生物、三聚氰胺、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纳他霉素、β-内酰胺酶共11个检验项目。
调制乳:脂肪、蛋白质、黄曲霉毒素M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三聚氰胺、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纳他霉素、β-内酰胺酶、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微生物共16个检验项目。
发酵乳: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酸度、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酵母、霉菌、乳酸菌数、黄曲霉毒素M1、三聚氰胺、山梨酸、对羟基苯 甲酸酯类、纳他霉素、β-内酰胺酶共19个检验项目。
三、主要检测项目分析
1. 黄曲霉毒素M1
黄曲霉毒素是真菌毒素(mycotoxin)的一种,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纷纷制订了食品及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卫生限量标准加以控制。GB 2761-2005《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规定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 的标准值应≤0.5μg/kg。
本次乳制品抽查中,黄曲霉毒素M1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
2.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食品的卫生状况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生产企业要首先保证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会使人们食用后引起肠道疾病。菌落总数是评价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大肠菌群是作为食品在微生物学上是否安全的指标,它反映了食品被人或动物肠道菌污染的可能性,如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则预示存在发生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本次乳制品抽查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均符合标准要求。
3. 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这也构成了掺假、造假者心存侥幸的辅助原因。通过各种实验结果显示,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大于3g/kg体重,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导致膀胱及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本次乳制品抽查中,三聚氰胺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
4. 纳他霉素
纳他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真菌的食品工业使用的天然生物防腐剂。可能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防腐工艺阶段超范围、超量使用。纳他霉素无毒,并且不致突变、不致癌、不致畸、不致敏。纳他霉素很难被消化道吸收,由于其难溶于水和油脂,大部分摄入的纳他霉素会随粪便排出。
本次乳制品抽查中,纳他霉素均符合标准要求。
5.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被用作牛奶中抗生素的分解剂,被人为添加到牛乳中用于降解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提高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牛乳的收购价格。β-内酰胺酶能够使青霉素内酰胺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导致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增高,从而大大降低了人们抵抗传染病的能力,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2009年2月被卫生部等九部门组成的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二批)》中列入乳与乳制品掩蔽抗生素的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本次乳制品抽查中,β-内酰胺酶符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