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还是一些“315曝光槽头肉”、“啤酒呕吐毒素”、“大虾含焦亚硫酸钠”“工业硫磺薰枸杞”“假红薯粉条”等事件。这些事件引起的争论,无论正向还是反向,大多只是因信息差造成的误解,摆证据讲道理,几句话解释清楚就好。(点击对应蓝色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往期文章)
食品安全事件变了
但是临近年尾的一系列食品安全舆论,非同一般。先是“打假网红炮轰某某铺子酸辣粉”“花生油烧出沥青”“打假网红质疑辛某飞改配料表”“辛某飞反向打假其卖假酒”“有人在某东来做代购月入2万”……一直关注食品安全领域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后来的这些事件,许多食品领域的大V,似乎都没有发声。也让深耕食品科普领域多年的小编感觉,无处下笔。因为这些与我们之前遇到的食品安全事件,都不一样。
流量游戏
尤其是两位“网红”之间的口水仗,你来我往,看似在说食品安全问题,实则都没有根据对方的质疑给出合理的解释。用小品语言描述就是,一个人在说“城门楼子”另一个人在说“胯骨肘子”。简直就像披着食品安全事件外皮的“流量游戏”。
立场不同
直到最近,看一些旧书时读到一篇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颇受启发。
凡是舆论,都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所谓“真理越辩越明”,有个前提,就是不涉及立场问题。凡是方法、策略、学术方面的争论,大家摆事实、讲道理,总有把问题搞明白的时候。而能引起舆论的问题,大多因为立场不同。或者说吃瓜群众不自觉的,给自己提前预设了“立场”。
舆论操控术
只要立场不同,无论对方把多么明显的事情摆在眼前,站在立场另一端的人都会视而不见,反而认为你在狡辩。这,就是舆论的盲目性。把大多数人拉进自己的“立场”里,就能让自己在舆论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花生油烧出沥青”的事件中就可见一斑。明明食用油燃烧不充分才会出现沥青状残留物,而燃烧充分则是灰烬状。但是许多先入为主的消费者,受舆论误导,无论多明显的事实摆在眼前,都会以阴谋论谴责“黑心厂家”。更有小油房借此舆论,宣扬这些预包装食用油不靠谱,不如自己卖的散装油好……
杠精与舆论大师
当我们想和别人讨论时,也可以用这招预判。先确定自己和对方的分歧,是信息层面还是立场层面。如果是立场层面,那转身走开就好,因为辩论是没有结果的。所谓杠精,就是那些习惯性站在你立场对立面的人。
杠精的反面,就是那些很善于利用这种“舆论的盲目性”,释放种种信息,将对手塑造成大众的“对立面”,以达到自己“不败”目的的人。
被利用的食品安全
那如何将对手塑造成“邪恶反派”呢?“食品安全”的名头就很好用。以食品安全的名义引起舆论,天然具有正义性。毕竟没有人不关心健康,就没有人不关心食品安全,也就没有人不和“你”同样立场……
但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共情”和“站队”之后,在自己内心留下“食品根本不安全”的印记,产生没有必要的恐慌,受伤的还是无辜消费者。所以要警惕这种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谈事实,只谈立场”的不正之风。
事情的反面
某东来的爆火背后,虽然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助力,但从侧面说明,很多人的内心,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感,已经降得很低了。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公权力的调查似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但是遇到不善于处理舆情的基层执法人员,反而会激化矛盾,加剧舆论的反噬。
面对着一团乱麻,没有什么解决方案可以一劳永逸。毕竟短视频的爆火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舆论失控”只是短视频这个潘多拉魔盒里跑出的一样东西。只有多方努力共同提升人们的认知。
怎么做才好?
监管部门:扩大抽检数量和频次,增加信息透明度,让普通百姓也可以很轻松的获取相关信息。规范举报流程和案件处理方式,以适应短视频时代的快节奏。
购物平台:建立完善可靠的自查制度,并及时通报、处罚有问题供应商。不能将食品安全问题完全抛给厂家与监管部门。
食品企业的回旋镖
食品企业:诚实守信,不做“诱导性”宣传。不得不说,如今人们对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并非全是消费者的错。
当一些食品企业做宣传时,经常对食品中某种成分的作用做误导性描述,故意忽略含量和食用时间等关键因素。人们被这种错误认知灌输了十几年,想当然地认为:“食物中只要有某种成分,吃了就是对身体好。”
而如今面对农残、兽残和添加剂等问题,消费者必然习惯性地认为:“食品中只要有有毒的东西,吃了就对身体坏”。这时候想用一句“抛开计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来打发消费者,已经没有说服力了。
这也算是多年前的回旋镖,打中了食品企业的后脑勺吧。如今面临的种种舆论困境,不能说食品行业完全没有责任。
谨慎吃瓜
消费者: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是不了解食品、化学相关知识的,很容易被带节奏。建议遇事还是等待监管部门的最终调查结果。做到谨慎吃瓜,不要根据有限信息急于“站队”,盲目愤怒,盲目恐慌,很容易成为别人的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