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来临,烟熏食品成为餐桌上的一大特色。无论是风味独特的烟熏腊肉,还是浓香四溢的熏鱼,这些美味都蕴含着独特的加工技艺和保鲜智慧。然而,烟熏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何平衡美味与安全,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烟熏风味是如何形成的?
传统的烟熏是利用木屑、树枝、稻壳和稻草等植物原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气,将烟气中含有数百种不同的风味物质慢慢吸附、渗透到食物中,从而赋予食物独特的风味。
熏烟是由水蒸气、气体、液体和固体微粒组合而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酚类、酸类、醇类、羧基化合物和烃等,其中酚类物质作用最大。传统的用于熏制食物的木头为硬木,如山毛榉、山胡桃木、苹果树。木材不同,熏烟的成分也会有所差异,食品也会产生不同风味。
一般烟熏材料选用树脂少、烟味好的木材。若木材中树脂含量过高,会在燃烧过程中产生黑烟,影响食品外表。稻壳和玉米秆也是很好的烟熏材料。在烟熏材料中加入樟树枝、油茶壳、板栗壳、陈皮、竹枝和桂皮等具有独特风味的材料,可以赋予食物特有的烟熏风味。
传统熏制工艺的安全隐患
在熏制过程中,木材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PAHs)并渗透进食物中,危害食用者的健康,使得人们对烟熏食品产生了芥蒂。PAHs是世界公认的难降解、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危害。
在烟熏食品中最常见的PAHs是苯并芘,其含量是烟熏食品质量检测的重点指标之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限定苯并芘在肉制品中的最高残留量为5μg/kg。
目前对于熏烟中多环芳烃和苯并芘影响烟熏食品安全性的问题,通过改善烟熏工艺的操作条件,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熏烟中的有效成分在木材燃烧温度达到400°C时为最多,而这个温度也是多环化合物的最大生成带。理想的发烟温度下,木材轻微燃烧,既能达到烟熏目的,又能降低毒性。对于经烧烤、烟熏加工制成的肉制品,大部分PAHs最初主要附着于食物表面,但随着时间的延长,PAHs会向食物内部迁移。故烟熏时间应得到严格控制。此外,严格选择熏制木材,减少熏烟与食物的直接接触,均可减少苯并芘在食物上的附着。
现代工艺来帮忙
液熏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熏制工艺,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烟熏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这种技术发明于1985年,并迅速取代了传统熏制工艺。目前,欧美市场中90%以上的烟熏制品为液熏技术处理的,如烟熏三文鱼、烟熏培根火腿等产品。
液熏技术避免了烟气与食物的直接接触,它是先将烟气收集、冷凝,再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在去除烟气中的固体杂质后得到烟熏液。将烟熏液喷洒、涂抹到食物表面进行腌制,或者将烟熏液和食物一起密封加热,从而产生烟熏效果。虽然经过多道处理工艺,烟熏液的风味成分仍然和烟气保持一致,而且几乎不含苯并芘等致癌物,在得到烟熏的独特风味的同时,保证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烟熏液也称烟熏香味料,是液熏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制定标准来保障烟熏液的安全性。《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山楂核烟熏香味料I号、II号》(GB 1886.127—2016)规定了以山楂核为原料制备烟熏液的过程、参数和质量检测方法。如今,烟熏液已经被列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类熏制食品的生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