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12月6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1月大豆期约报收9.9375美元/蒲,比一周前上涨0.4%;1月船期1号黄大豆现货平均报价为每蒲10.7875美元,上涨0.3%。1月豆粕报收每短吨287.4美元,下跌1.5%;1月豆油报收每磅42.97美分,上涨3.0%;泛欧交易所2月油菜籽期约报收526欧元/吨,上涨3.6%;加拿大1月油菜籽期约报收609加元/吨,上涨6.1%;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现货报价为每吨415美元(含33%出口税),上涨0.5%。周五,ICE美元指数报收106.039点,比一周前上涨0.2%。
美国10月份大豆压榨量达到创纪录水平,超过市场预期
周一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压榨报告显示,10月份美国大豆压榨量为创纪录的2.158亿蒲,比9月份提高2930万蒲或15.7%,比去年同期提高1440万蒲或7.1%,也打破了此前在2023年12月创下的前月度纪录2.043亿蒲,比市场平均预期高出520万蒲。
在2024/25年度的头两个月,美国大豆压榨量合计为4.023亿蒲,比去年同期提高2610万蒲或6.9%。作为对比,美国农业部预测2024/25年度大豆压榨量为24.10亿蒲,同比提高5.4%。如果大豆压榨保持这样的强劲步伐,美国农业部将需要在未来供需报告里调高大豆压榨预期。
美国豆油库存连续7个月下降,反映豆油出口强劲增长
美国农业部的压榨报告显示,10月底的豆油库存为14.856亿磅,比9月底的15.009亿磅减少10.2%,这也是连续第7个月下降,比去年同期的15.016亿磅减少10.7%,创下10年来同期最低库存。作为对比,报告发布前,分析师们预测豆油库存将增长到15.2亿磅。
尽管美国大豆压榨增长,但是豆油库存却持续下降,主要是因为豆油价格远低于棕榈油等竞争对手,促使一些买家转而采购豆油,推动美国豆油出口增长,库存降低。
今年迄今为止,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上涨近38%,因为棕榈油生产面临天气不利以及油棕树老化等因素制约,头号生产国印尼计划明年初提高生物柴油掺混率;同期芝加哥豆油下跌近11%左右,因为全球大豆供应预期创纪录,而美国新政府的生物燃料政策前景不确定。在巴西,豆也更多用于国内生产,导致出口供应下滑,不得不增加从邻国阿根廷进口豆油,这些因素均使得美国豆油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本年度前两个月的美国豆油销售总量高达41.6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8万吨。相比之下,美国农业部全年出口目标为27万吨,同比减少2.8%,预示着下周二美国农业部有可能需要调高豆油出口目标。
美国生物燃料行业焦急等待45Z税收抵免指南
就美国豆油的国内需求而言,政策不确定性构成主要困扰,因为生物燃料行业正在焦急等待美国财政部就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和其他低碳生物燃料的税收抵免出台关键指南文件。由于拜登政府将在1月份下台,45Z法规细节可能无法及时出台,引起生产商的极大担忧。美国衣阿华州可再生燃料协会(IRFA)执行董事蒙特·肖强调了情况的严重性,生物柴油生产正处于危险之中,财政部需要立即发布45Z指导。他补充说,衣阿华州的燃料生产商正在放慢生产速度甚至停产,等待公布45Z指导意见。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不仅影响当前的生产,也阻碍了对SAF和其他低碳项目的未来规划。大豆和玉米种植户也受到影响,因为他们需要知道在什么条件下种植作物才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低碳燃料原料。衣阿华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查克·格拉斯利对延迟表示担忧,认为延长对生物燃料行业“具有破坏性”。蒙特·肖表示,如果拜登政府无法在1月20日之前发布指南,权力过渡期间将出现“不可避免的延迟”。
巴西大豆出口季节性下滑;美国大豆销售步伐稳健
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1月28日当周,2024/25年度美国大豆净销售量为231万吨,比上周低7%,但是比四周均值高出17%。2024/25年度的头三个月(9月至11月),美国大豆销售总量为3619万吨,同比增长12.1%,上周同比增长9.7%。美国农业部预期全年出口同比增长7.7%。本周中国买家继续采购美国大豆。美国私人出口商周一报告向中国销售13.4万吨大豆,周四报告向中国销售13.6万吨,均在2024/25年度交货。从报价看,12月5日,美湾大豆报价为399美元/吨,比一周前下跌2美元。巴西大豆在帕拉纳瓜港口报价为409美元/吨,下跌15美元;阿根廷大豆上河报价为415美元/吨,上涨2美元。
作为对比,目前巴西大豆出口显着下滑,因为今年巴西大豆减产,但是大豆出口保持强劲,意味着出口供应快速缩减。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为255万吨,同比降低51%;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估计今年最后一个月的大豆出口量将创下年内最低值,估计只有124万吨,环比减少47%,同比降低67%。今年1至12月份的大豆出口估计为9713.5万吨,低于ANEC上月预测的9800万吨,比2023年的创纪录出口量1.013亿吨低了4个百分点.
2024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低于市场预期,同比降低7%
加拿大统计局周四发布的月度报告显示,2024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预计为1784.5万吨,低于9月份预测的1900万吨,也低于市场预期的1850万吨,比2023/24年度的1920万吨降低7个百分点。油菜籽减产的原因是收获面积同比降低0.1,而单产平均降低7%,主要因为7月和8月加拿大西部产区的天气炎热干燥。
南美大豆产量前景乐观,因天气条件良好,但仍需警惕拉尼娜
咨询公司Céleres周一预计2024/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708亿吨,比之前预测高出近100万吨,较上年提高10.55%。南美作物专家迈克尔·科尔多涅博士周二预计巴西大豆产量达到1.70亿吨,较早先预期调高200万吨,因为天气条件整体良好。目前只有帕拉纳州西部、南马托格罗索州南部、圣卡塔琳娜州西部和南里奥格兰德州部分地区的干旱令人担忧。上周AgroConsult估计巴西大豆产量达到1.722亿吨,同比提高10.7%。周一StoneX预计巴西大豆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662亿吨,与上次预测持平,同比提高10.95%。该公司表示,尽管产量预期乐观,但是仍应关注天气,因为收获要到明年初才开始。作为对比,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在11月份预测巴西大豆产量为1.6614亿吨,同比提高12.5%。目前巴西大豆播种进度已经完成九成,大豆的早期收获工作将在1月份开始。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BAGE)表示,截至12月4日,阿根廷2024/25年大豆播种完成53.8%,比去年同期提高2.1%,比五年同期均值高出1.1%。目前作物生长条件良好,评级优良的比例为64%,一周前54%,去年同期36%。该交易所表示,主要农业区将在未来几天迎来新一轮降雨,这将改善大豆农田的土壤墒情。
尽管目前天气良好,但是市场参与者仍然需要警惕12月晚些时候到1月份可能出现拉尼娜现象。这种天气通常导致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天气干旱。随着南半球将在本月晚些时候进入夏季,气温升高和降雨减少的组合将会对处于关键生长期的大豆作物构成威胁。就目前而言,国际气象模型大多显示太平洋海面水温可能在12月底到1月份降至触发拉尼娜现象的水平。目前包括美国NOAA在内的气象机构认为,即使出现拉尼娜,持续时间会很短,强度也偏弱。但是考虑到目前大豆价格中不含任何天气风险溢价,因此市场参与者仍需要密切关注巴西南部和阿根廷降雨变化。
美国农业部下周二发布12月份供需报告,关注美国库存是否下调
美国农业部将于12月10日(北京时间周三凌晨1点)发布12月份供需报告。一项调查显示,18家机构的分析师们平均预计2024/25年度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为4.69蒲,略低于11月份美国农业部预测的4.70亿蒲,预测区间从4.30亿蒲到4.86亿蒲不等。
值得一提的是,18家机构里只有三家预测库存下调;11家机构预测库存不变;四家预测库存可能上调,其中StoneX预测上调幅度最高(4.86亿蒲),这意味着大多数机构倾向于认为美国大豆库存维持不变或者上调。
就全球库存而言,13家机构的分析师们平均预计全球2024/25年度大豆期末库存可能调高71万吨,从上月预测的1.3174亿吨调高到1.3245亿吨,预测范围从1.309亿到1.3471亿吨。在13家机构中,预测库存上调的有9家,预测库存下调的有4家。
分析师们还预测本月美国农业部可能小幅调高南美大豆产量。14家机构的分析师们平均预计2024/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可能调高30万吨至1.693亿吨,高于11月份预测的1.69亿吨。2024/25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可能调高35万吨,从上月预测的5100万吨调高到5135万吨。不过我们认为本月调高南美大豆产量的可能性很低,因为目前仍处于大豆生长季节的早期。
大豆价格下跌空间有限,上涨空间受制于南美天气
芝加哥大豆期货已经连续上涨两周,主要因为美国大豆收获结束,而南美新豆供应要到明年初才会上市。
尽管市场持续担心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对中国的强硬贸易政策可能导致中国采取报复措施,而美国农产品将首当其冲;南美大豆产量前景乐观,但是这些利空因素已经在价格中得到体现。事实上,市场人士怀疑特朗普宣布的关税措施仍然是谈判手段,不排除中国和美国未来通过谈判达成第二阶段贸易协议。如果这样的话,未来中国反而可能大幅提高美国农产品进口规模,就如同2010年初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发生的情况。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从美国进口3230万吨大豆,比2020年激增640万吨或者25%。路易达孚全球大豆业务负责人弗朗西斯科·马格纳斯科表示,2025年中国可能会进口2000万至2500万吨美国大豆。但是这一切都只是我们的猜测,不确定性将提高市场波动。
今年剩下时间里,如果得到南美天气或者中国需求的支持,大豆价格将延续季节性反弹行情,尽管任何反弹都可能受到全球大豆供应创纪录以及农户加快定价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