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涉企信息归集“责任线”。依托互联网+监管、信用甘肃等平台,通过总对总归集与“谁监管、谁录入”的归集原则,全力落实食品企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行政检查数据及信用修复承诺数据的归集,为全社会各层级全面掌握企业信用状况,夯实供社会层面查询的信用甘肃、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等多个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奠定了基础。
压实主体责任“风险线”。建立“X+智慧”型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级监管模式,一是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结合食品类别、管理水平、设施设备、生产工艺、风险等级等情况细化企业自身的管控清单,二是结合信用等级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红黑榜制度。三是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结合信用等级按用餐饮人数及经营条件等细化企业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今年发布食品安全生产经营企业红黑榜5起,发布反餐饮浪费红黑榜共4起,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8起,四是构建了“互联网+智慧监管”指挥系统,实现了对全区1459户食品、餐饮经营单位24小时远程抓拍、远程喊话、可视化监管等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现不规范操作或卫生问题,监管人员立即通过远程喊话功能提醒和纠正监管对象,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有效杜绝食品安全风险。
夯实差异监管“精准线”。有效融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实施等级划分,将食品安全生产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对较高风险生产经营者的监管优先于较低风险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加强市场监管领域的跨部门抽查比例、频次,差异化的监管模式,实现监管资源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目前已利用信用等级与教育局、农业农村局等开展了市场监管领域校园食品、肉制品等多项整治。
盯紧“陇上食安”监管“智慧线”。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并动态调整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食品抽查,对不合格产品第一时间发送预警信息。督促企业立即开展食品安全自查,针对预警风险全面排查,并由该局追踪督查,压实主体责任,杜绝食品安全风险。
积极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凝聚线”。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及联合惩戒机制,将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等级、行政处罚、严重违法失信、经营异常等信息通过甘肃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与公安、农业农村、卫健等部门共享,并积极运用于企业参与ODR消保维权、表彰评优及市场监管领域的综合监管工作中,真正构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