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中国食品 » 食品行业一周舆情信息汇总(2024.07.08-07.14)

食品行业一周舆情信息汇总(2024.07.08-07.1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4-07-15 11:36 来源:食品伙伴网 作者: 文雯   
核心提示:2024年07月08日-07月14日食品行业舆情信息有:“罐车化工油食用油混装”事件持续发酵;知名茶饮品牌被曝员工切西瓜时偷吃引热议;知名餐企被曝员工健康证造假;知名茶饮品牌就“拒卖1元冰杯”道歉;官方回应云南商户给野生菌泡药水;网友晒苹果长蘑菇引关注,中科院博士求购做研究;市监局回应大排档被质疑卖福寿螺;最高检:加大对“小过重罚”等问题的监督。
  食品伙伴网讯 2024年07月08日-07月14日食品行业舆情信息有:
 
  “罐车化工油食用油混装”事件持续发酵
 
  近期,“罐车化工油食用油混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件持续发酵。
 
  有报道称,运送完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的油罐车,储存罐未经清洗,就直接装上食用大豆油继续运输。上述报道提到汇福粮油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名字。
 
  对此,监管部门相继对该事件进行回应。
 
  7月9日,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与应急处回应称,目前调查正在进行中,近期会向社会通报。7月9日,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称,目前事件(罐车化工油食用油混装事件)由三河市政府正在调查中,后者会公布最终调查结果。
 
  7月9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消息,国务院食安办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对于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同时举一反三,组织开展食用油风险隐患专项排查。调查处置结果将及时公布。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社会对食用油安全的广泛关注,多家食用油企业相继作出回应。
 
  道道全相关人士表示,岳阳工厂是一体化生产,不存在运输问题。重庆工厂不具备压榨产能,豆油通过长江航运的专用船只运到重庆进行包装,上述船只专用于运输食用油。
 
  西王食品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公司玉米胚芽油包装油占比较大,从原料胚芽到油脂制取到成品油生产、灌装、包装一体化生产;包装油的销售主要通过厢式货车运输,不使用油罐车运输;散装油在公司业务占比较小,使用专用的食用油油罐车进行运输,运输大多由集团内部物流公司承接。公司通过《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了自己的《罐车检验管理规定》,各职能部门在散油运输方面严格管控,使用食用油专用罐车。
 
  7月9日,鲁花集团发布声明称,公司对包括运输环节在内的全链条进行严苛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使用公司自有食用油专用罐车用于食用油运输业务。装油前对食用油专用罐车油罐内外壁进行彻底清洁干燥。装油后,对入厂食用油专用罐车进行逐车验车、查验铅封,油品取样检测,不合格的拒收处理。
 
  此外,京粮控股近日在互动易平台表示,不存在运完煤制油再装运食用油的情况。
 
  随着事件进一步发展,不断有新的线索出现,混装油罐车行车轨迹被曝光,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有博主根据媒体曝光的罐车车牌号,调查了该罐车半年内的行踪轨迹,查到该罐车在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装车食用油后,于5月27日开进了陕西勉县新力油脂的厂区。
 
  对此,7月9日,勉县新力油脂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该公司作为受害方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涉事的一车一级大豆油已于2024年7月3日由汉中市、县相关部门调查清楚后现场封存于公司4号储油罐内,等待中储粮公司召回处理,该批次大豆油没有灌装生产流向市场,且不涉及其它油品(菜籽油等)及其他批次一级大豆油。7月10日,有媒体采访获悉,陕西勉县当地已成立多个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进行处置,目前已对涉及批次大豆油进行封存并送检,对涉事企业5月27日之后生产的食用油也进行了抽样送检,正等待检测结果。另外,勉县市场监管局表示,这批大豆油是勉县新力油脂公司从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订购的,涉事罐车是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方面找的,勉县新力油脂公司与涉事罐车没有直接固定合作关系。对于涉事罐车,则需要车辆属地进行调查处置。此外,对于网上传播的勉县新力油脂有限公司的声明,该工作人员表示,需要进一步核实,不过,目前该局业务部门还在对该公司及整个事件进行调查,企业发布声明是其自发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自媒体博主还指出,媒体报道的罐车行车轨迹显示,今年6月曾在中纺粮油(东莞)有限公司装车,之后一路向北,在陕西咸阳的金龙鱼工厂卸货。
 
  对此,7月10日,金龙鱼方面对自媒体发布报道中货车轨迹一事作出回应。金龙鱼表示,就近期出现的散装食用油运输安全问题的报道,集团内组织了全面自查,自查结果显示:集团下属各企业在散装食用油安全运输中均履行了监管责任,对运输车辆的专用资质、前续装载、油罐清洗、油罐检查等要求均进行了严格落实。
 
  至于自媒体报道中的货车轨迹,金龙鱼表示,该车曾在集团旗下武汉、陕西工厂卸货,就此特别说明如下:1、涉武汉工厂行程为该车注册后第一次运输,即装运时为新车状态;2、涉陕西工厂行程,装运前,装载工厂按照相关制度要求,核验了其罐身的食用油标识及前载的书面盖章证明件,并进行了清罐、验罐,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了油料装载,施铅封后发运;3、油品到厂后,收货工厂验证铅封,并进行了国家标准规定的食品安全、质量各指标检测,产品品质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有关要求。4、从装车到卸车,形成了完整闭环,产品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企业充分履行了监管责任。

  知名茶饮品牌被曝员工切西瓜时偷吃引热议
 
  近日,CoCo被曝员工切西瓜时偷吃,引发热议。据悉,有网友发视频曝光上海闵行区江文路上的CoCo都可茶饮店,后厨一名女员工在切西瓜时将西瓜心切下吃掉,将剩下的西瓜切块装入盒子,切西瓜时未规范佩戴口罩、未佩戴手套。
 
  该视频发布后,有人认为这样加工水果并用作茶饮配料,存在卫生风险。
 
  对此,7月6日,涉事门店店长回应称此事属实,已经上报给公司,公司会协助处理,已经第一时间对该员工做停职处理,待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从闵行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监管人员已于7月8日对涉事门店进行检查,确认网友反映的问题属实。
 
  经现场检查,该店内整体卫生情况较好,员工健康证件齐全,规范佩戴工作帽及口罩,索证索票齐全。现场发现,该店有公司总部统一制作的“日管控”表格,但内容较为简单,未能涵盖全部食品安全风险点,且食品安全管理员人员自查流于形式,检查记录均是“无问题”。闵行区市场监管部门现场责令店内负责人予以完善,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针对此次问题,监管部门将敦促店方加强员工培训,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规范。
 
  知名餐企被曝员工健康证造假
 
  知名徽菜餐企“小菜园”日前被曝员工“健康证”造假。
 
  据悉,7月8日,知名打假博主“猴大腕”发布视频,称接到“小菜园”内部员工报料,在“小菜园”北京龙湖长楹天街店面试时,被门店负责人推荐“代办健康证”,应聘人员只需提供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本人白底证件照,并缴纳98元,“无需体检即可办理北京健康证”,时效甚至可以做到“今天办理明日出证”。
 
  对此,小菜园总经理李道庆表示,“代办健康证不可能的事,健康证办理很简单的,不可能有这种说法。”李道庆还表示,涉事门店所有员工已于6月重新体检办证,并且将新办的健康证全部交给了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无一例体检不合格的情况。他还强调,小菜园作为连锁餐饮企业,对食品安全和对消费者保护一直都特别重视。
 
  知名茶饮品牌就“拒卖1元冰杯”道歉
 
  7月11日,#蜜雪冰城回应门店拒卖冰杯# #蜜雪冰城1元冰杯惹怒两拨打工人#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据悉,7月3日,蜜雪冰城官宣上线“雪王冰杯”,大杯价格1元,可堂食点单。但多名网友称在小程序下单蜜雪冰城冰杯后,到店提货时遭遇店员退单。此外还有网友称前往门店购买冰杯时,店员态度恶劣,并表示不卖此产品。
 
  对此,蜜雪冰城官方客服表示,是否上架冰杯是由门店自行决定的,总部没有强制要求。如果有的门店出现冰不够用的情况,那么门店会将冰杯下架。对于网友反映的在小程序下单冰杯后遭遇店员退单一事,对方表示,“如果您在小程序下单了冰杯,但是到店,店员告知您说没有,那您可以来电反馈,由工作人员核实处理。”
 
  随后,7月11日中午,蜜雪冰城官方微博就“拒卖1元冰杯”事件致歉。蜜雪冰城方面表示,冰杯上线后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部分时段需求过大,出现冰块临时供应不足的情况。为更好地兼顾其他产品,部分门店可能会因此临时下架或暂停售卖冰杯。我们也将协调就近门店或区域调运冰块,满足消费者需求。对于个别门店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蜜雪冰城向大家表示歉意,未来将加强服务培训,也欢迎消费者将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致电热线反馈。
 
  官方回应云南商户给野生菌泡药水
 
  云南姚安县“野生菌泡水”视频引关注。
 
  网传视频显示,在一男子指挥下,野生菌加工点工作人员将一筐筐红葱菌放入水中浸泡,直言浸泡过的野生菌“有颜色”,还能增加菌子重量。这名男子表示,浸泡半个小时后,重量至少增加一公斤,“昆明就爱吃泡水菌,要跟随市场发展。”
 
  对此,7月11日,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视频中反映的经营户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一水柠檬酸)浸泡食用红葱菌,用于增重和保鲜,涉嫌不诚信经营和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将依法依规进行调查处置。
 
  网友晒苹果蘑菇引关注,中科院博士求购做研究
 
  近日,浙江一网友发文称,因为接连的梅雨天气,她放在家里的苹果竟然长出了“白色蘑菇”。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网友称其为“果菌王”,还收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读博士许容聚的私信,求购这只苹果做研究。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读博士许先生证实了确实是一个长了蘑菇的“果菌王”,同时他公开了课题组对“果菌王”的研究进度。
 
  许容聚介绍,这颗苹果上长的蘑菇实际上是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白参)。它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担子菌,一般是腐生真菌(喜欢长在腐烂的木头上),也有研究称可以侵染植物,感染人体或动物。
 
  这颗苹果上为什么会长出白参?许容聚解释,初步推测是苹果在自然环境或储存过程中,有白参的孢子落在上面。由于苹果有伤口,裂褶菌孢子首先侵染苹果的果柄,随后向下逐渐扩散到果核,当温度湿度都达到适合裂褶菌生长的条件时,子实体便从苹果顶部长出来。
 
  市监局回应大排档被质疑卖福寿螺
 
  近日,王先生与朋友在武汉一家知名大排档聚餐时,发现自己点的螺肉疑似福寿螺,其发布视频之后引起网友关注。
 
  7月8日,涉事餐馆工作人员称暂时无法证实螺肉品种,已下架两种螺类菜品。其还表示,通过正规渠道进货,手续齐全,所售食品符合安全标准,供货厂家也有相关检验报告。
 
  7月9日,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工作人员上门检查发现,该餐馆购进的是预包装螺肉成品,“他直接加热出餐,不是买原生态那种带壳的螺蛳回来自己弄。”该工作人员介绍,涉事餐馆从白沙洲一家经销商处购进螺肉成品,执法人员去到现场核实进货和销售情况,得知其上游的食品加工厂位于湖南,“厂家发来一份情况说明介绍自己的产品名称,但是电话中他(厂家)回避到底用没用福寿螺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说,下一步可能会向厂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发函,请求协助溯源工作。
 
  最高检:加大对“小过重罚”等问题的监督
 
  7月8日,最高检举行“行政检察与民同行 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新闻发布会。
 
  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指出,加大对“小过重罚”等问题的监督。
 
  张雪樵在回答记者问时提到了一起案件,74岁个体经营户曾某因销售一瓶78元过期葡萄酒被罚款5万元,曾某认为处罚过重,经法院一审、二审、再审,6年诉讼未果、申诉无门,最高检到当地召开听证会公开审查,搭建“官民”对话平台,促使行政机关主动纠正。这个案件是一个典型的“小过重罚”问题。实践中对一些小摊小贩、小微企业的行政处罚违反“过罚相当”原则,处以高额罚款,既不符合法律精神,不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甚至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生产生活,不利于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张雪樵提出,在行政执法中既要避免“小过重罚”,也要避免“重过轻罚”, 要确保“过罚相当”。他指出,曾某销售1瓶价值78元的过期葡萄酒被罚款5万元,罚款数额虽符合食品安全法法定最低处罚标准,但明显与违法情形不成比例。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食品资讯中心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请联系news@www.sqrdapp.com。
日期:2024-07-15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www.sqrdapp.com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