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产经企业 » 2023年生猪产业与技术发展状况

2023年生猪产业与技术发展状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4-02-26 09:14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微信号 原文:
核心提示:2023年我国生猪产能持续增长,市场供应持续供大于求,价格长时间低迷,成为自2014年以来首个全年算总账的亏损年,整个生猪行业处于艰难苦撑状态,产能调减力度不足。美国猪肉供应充足,价格下跌,欧盟生猪产量下降,价格上升。猪肉贸易方面,我国仍是世界第一猪肉进口国,全年进口227.5万t。本文总结了2023年度国内外生猪生产与贸易概况,分析了生猪产业不同技术领域的变化,展望了2024年生猪产业发展前景,并提出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摘 要:2023年我国生猪产能持续增长,市场供应持续供大于求,价格长时间低迷,成为自2014年以来首个全年算总账的亏损年,整个生猪行业处于艰难苦撑状态,产能调减力度不足。美国猪肉供应充足,价格下跌,欧盟生猪产量下降,价格上升。猪肉贸易方面,我国仍是世界第一猪肉进口国,全年进口227.5万t。本文总结了2023年度国内外生猪生产与贸易概况,分析了生猪产业不同技术领域的变化,展望了2024年生猪产业发展前景,并提出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 生产变化分析

  1.1 国内生猪生产变化
 
  2023年我国生猪产能持续增长,全年出栏72 662万头,同比增长3.81%,猪肉产量5 794万t,同比增长4.6%,生猪年末存栏43 422万头,同比下降 4.1%,但市场供应仍充足。自 2022年第2季度起,我国生猪存栏量一直在4.3亿头以上,市场供应能力强。因供过于求,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营压力。
 
  1.2 世界生猪生产变化
 
  全球生猪存栏量略有下降。2023年,全球生猪存栏量为77 810.9万头,同比降低0.8%。尽管如此,全球猪肉总产量仍同比增长0.85%,达到11 550万t。从饲料原料生产来看,2022—20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达到12.14 亿t,同比增长1.04%。全球大豆总产量为3.995亿t,同比上升3.63%,其中巴西大豆产量同比上涨13.19%。预计2024年全球猪肉产量将稳定在1.155亿 t。巴西和美国猪肉产量有望增长, 欧盟面临种猪数量减少、国内需求疲软的问题,预计猪肉产量将有所下降。我国猪肉产量将受国内需求乏力影响,呈小幅下滑趋势。
 
  2 市场与贸易变化分析

  2.1 市场价格变化
 
  2.1.1 国内市场价格变化
 
  2023年生猪市场供应充裕,行情低迷,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全年算总账的亏损年。据农业农村部发布数据,2021、2022、2023年活猪月度平均价格分别为20.78、19.10、15.45 元/kg,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生猪价格波动的特点是旺季不旺,价格长时间持续疲软。
 
  在供需关系主导下,供大于求成为价格持续低迷的关键原因。近2年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一直高于4 100万头,虽然一直在去产能,但去产能速度慢、幅度小,缺乏有效的调减模式和手段。截至2023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 142万头,同比仅下降5.7%。但是由于我国能繁母猪整体生产效率逐年攀升,上市活猪体重持续提高,同时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结构中比例却趋势性下降,生猪产能合理水平有待进一步评估并适当下调。
 
  2.1.2 世界市场价格变化
 
  2023 年美国生猪市场总体上陷入了价格的低迷期,全年生猪月平均价格为1.37美元/kg,同比下滑15.01%。这波降价潮主要归咎于市场上生猪供应充裕。7、8月份,高温天气给生猪运输和屠宰加工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且随着学校开学季的到来,猪肉消费需求出现回升,美国生猪价格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同时,7月份美国猪肉出口量的大幅攀升也为生猪价格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提振。
 
  欧盟生猪价格的走势则呈现出一波三折的局面。受到通货膨胀的冲击以及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欧洲生猪产量出现明显减少,上半年猪肉价格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全年欧盟生猪月度平均价格为2.28欧元/kg,同比上涨23.67%。尽管中国作为欧盟猪肉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拥有着不可估量的市场潜力,但由于生猪价格高企,欧盟猪肉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受到削弱,出口量出现了明显下滑趋势。
 
  2.2 生猪贸易变化
 
  2.2.1 我国生猪贸易变化
 
  2023年我国猪肉进口量仍保持第一位,全年进口227.5万t,主要进口国包括巴西、西班牙与加拿大等。2023年我国猪肉进口量未出现显着变化,但长远来看,随着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肉类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进口猪肉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全年猪肉出口9.2万t。预计2024年我国猪肉进口维持在230万t。
 
  2.2.2 世界生猪贸易变化
 
  2023年,全球猪肉贸易总体呈现小幅下滑态势。全年全球猪肉总进口量为 964.1万t,相较于上年同期下降了1.6%。在全球猪肉进口市场中,中国、日本和墨西哥保持领先地位,三国进口总量占全球的 52.6%。尽管全球猪肉贸易在2020—2023年呈现出下滑趋势,但得益于中国、日本和墨西哥的稳定需求,全球猪肉市场得到有效支撑。
 
  在猪肉出口方面,非洲猪瘟疫情对欧盟猪肉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猪肉生产量和出口量明显下滑。欧盟猪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2023年出口仅320万t,同比下滑18.1%。巴西和美国的猪肉出口量却显着上升,主要是因为巴西和美国实施了严格的非洲猪瘟等疾病防疫措施,确保猪肉生产稳定。
 
  2024年全球猪肉贸易将保持稳定,但各地区仍存 在不确定因素。
 
  3 加工与消费变化分析
 
  2023年我国猪肉产量5 794万t,同比增长4.6%。全年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年屠宰量2万头以上) 屠宰量33 926万头,同比增长18.88%。猪肉消费类型仍以鲜肉为主,占比超过80%,肉制品约20%。鲜肉消费中,55%是通过农贸市场渠道销售的热鲜肉,25%为农贸市场、商超等渠道销售的冷却肉,20%为冷冻肉。猪肉制品消费中,40%为低温肉制品,60%为高温肉制品。
 
  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快速增长,新增注册企业4 026家,总量达到6.19万家。预制菜以肉类和水产品为主,2023年最为火爆的预制菜品为猪肉制品——小酥肉,其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
 
  4 技术研发变化分析

  4.1 遗传改良技术研发变化
 
  4.1.1 国内遗传改良技术研发变化
 
  2023年乡下黑猪、 山下长黑猪、天府黑猪3个新品种和龙民黑猪、蓝思猪 2 个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开发了基因组育种大数 据计算新工具 HIBLUP,提出了更适合基因组育种大数据计算的“HE+PCG”新策略;分析了不同营养条件下的染色质构象和转录组学变化,发现染色质结构重塑支持ATs中的转录差异;整合猪的育种芯片数据GWAS和表观基因组鉴定的顺式调控元件分析结果,确定了BMP2基因作为主要候选基因,SNP rs1111440035 和 rs321846600 为影响LMD性状的候选功能突变;通过对全球43个猪种共计1 096个高深度重测序样本结合系谱信息、有效单倍型读长(Phase Informative  Reads)以及连锁不平衡信息,构建了覆盖全球多品种、大样本、最准确的千猪单倍型数据库,并应用该单倍型数据库对猪复杂性状因果机制进行了解析。
 
  4.1.2 世界遗传改良技术研发变化
 
  针对猪中性粒细胞确定了转录因子调控猪中性粒细胞共表达网络,为猪先天性免疫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Ag AnimalGenomes 数据库平台发布,为猪等家养动物的基因组 功能位点搜索和注释提供了重要了开源数据平台;针对基于 RNA-seq数据开展生物信息学注释的工具在功能和数据时效性方面的限制,开发了一个能够有效扩展动物编码和非编码基因及转录本注释数量的分析软件TAGATA,为组学数据分析和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基于 RNA-Seq 等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猪肌肉脂肪酸组成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影响肌肉品质的关键生物过程和代谢途径;通过分析欧洲本地猪品种的遗传和表型数据,发现与生产性状品种差异相关的重要基因组区域。系统研究了非加性遗传效应对杂交和纯种猪群体耐热性和生产性能性状方差成分估计和基因组预测的影响,发现在模型中加入非加性遗传效应并没有提高纯种猪性状基因组育种值的准确性,但备选个体的育种值排名有明显的变化;基于全基因组芯片数据,通过结合特征选择和机器学习算法从高密度基因分型数据中识别种群信息标记,可应用于品种识别和鉴定;基于ssGBLUP方法,整合不同品系来源的大规模数据的多品系基因组评估(MLE)发现预先选择的遗传变异进行多品系基因组预测的优势有限,准确地考虑品系间差异及祖先信息更加重要。
 
  4.2 营养与饲料技术研发变化
 
  4.2.1 国内营养与饲料技术研发变化
 
  一是精准营养。集中在不同生理阶段日粮蛋白质、氨基酸、能量和钙磷等的需要量研究,建立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大麦、大豆、米糠等饲料原料的营养指标与生长猪消化能和代谢能的预测方程,评价不同生长阶段猪的净能分配模式,并利用线性回归(NLR)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
 
  二是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精准评定。开展米糠粕、棉籽蛋白、葵花籽粕等常规饲料原料和非常规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评定和养分消化率评价,发酵类饲料原料研究呈增加趋势。
 
  三是减抗替抗饲料营养关键技术。抗生素减量替代聚焦于益生菌饲料、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氨基酸等提高仔猪生长性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腹泻等方面。在猪肉品质营养调控方面,葡萄籽原花青素、绿原酸、黄芩苷和姜黄素等植物提取物,香菇多糖、黄芪多糖等功能性多糖,中草药副产物或复方中药饲料,生物发酵饲料仍是提高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改善猪肉品质的关注热点。
 
  四是豆粕减量替代与非粮饲料生物发酵提质增效。减量替代主要通过开源节流和提质增效来实现。非粮饲料的资源化利用是饲料端开源的重要途径,主要利用微生物菌体蛋白、昆虫蛋白、微藻、谷物加工副产品、果蔬废弃物等全方位开拓饲料蛋白来源。
 
  4.2.2 世界营养与饲料技术研发变化
 
  一是精准营养,不同生理阶段饲粮净能、钙磷、氨基酸等适宜添加量仍为研究重点。二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持续评估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豌豆粉、向日葵粉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养分消化率,开展了饲料成分表查表法、化学成分+体外消化率法以及基于饲料和粪便光谱的近红外光谱校正法评估饲料营养成分的研究。三是抗生素替代,集中在抗生素替代产品(如益生菌、抗菌肽等)的研发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提高仔猪免疫的饲料添加剂;围绕提高肥育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改善肉品质,开展饲料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影响研究,开展本地高产量的蛋白来源饲料原料替代进口的高价蛋白质、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饲粮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风味的影响。四是豆粕减量替代,充分挖掘蛋白饲料及复合酶制剂在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上的应用。
 
  4.3 疾病防控技术研发变化
 
  4.3.1 国内疾病防控技术研发变化
 
  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严峻,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多样以及I型/II型重组毒株的出现和流行,给养猪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且严重影响种猪生产和猪肉制品质量。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成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但不同的技术途径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劫持宿主细胞胞葬途径,利用凋亡小体进行胞间传播,进而逃逸抗体的中和作用,由此提示研发安全高效非洲猪瘟疫苗的难度非常大。安全高效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多价/多联疫苗、黏膜免疫疫苗以及新型佐剂成为猪用疫苗研发的重点方向。种猪场疫病净化的持续推进有助于从种源控制疫病传播和提升种猪健康程度和质量,2023年新增国家级猪伪狂犬病净化场41个、猪瘟净化场3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净化场2个。
 
  4.3.2 世界疾病防控技术研发变化
 
  非洲猪瘟已对全球生猪产业构成威胁,欧洲和亚洲的疫情严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主要存在于北美、欧洲(主要是东欧)和亚洲,北美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2(PRRSV-2)为主, 欧洲以PRRSV-1为主;PRRSV-2和PRRSV-1同时流行于亚洲,但以PRRSV-2危害较重。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成为国际关注的重要领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对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高度重视,强调了高质量的疫苗对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性,正组织相关国家兽医行政管理与科研人员讨论与修订关于非洲猪瘟疫苗的标准和要求。
 
  4.4 生产与环境控制技术研发变化
 
  4.4.1 国内生产与环境控制技术研发变化
 
  主要聚焦绿色养殖、机械化和智能化养殖;研究早期生活条件、玩耍行为、猪舍结构、饲槽空间、富集材料、饲养密度等对商品猪福利和健康的影响;利用机器视觉等开展猪只表情、姿态、采食行为、个体数量、体重预估等识别方法、算法及模型构建,研发群养动物的呼吸频率(RR)监测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猪舍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等;人工智能结合的环控技术发展迅速,基于检测设备和无线传感技术的猪舍环境监测与控制、基于数学模型的猪舍环境因子分布与规律性、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猪舍环境模拟与检测等成为研究热点;聚焦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向多种废弃物混合处理及污染减排协同方向发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和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实施,建立畜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估算方法、实现资源化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也成为研究热点。
 
  4.4.2 世界生产与环境控制技术研发变化
 
  国际上,在甲烷排放控制的新形势下,甲烷利用受到重视。甲烷选择性氧化制甲醇、甲醛、甲酸和乙酸等以及沼气中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甲醇,实现基于高附加值产品的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正成为研究的热点。智能设施装置的研发成为新热点,如自动下料喂食槽、全自动刮粪机、猪舍循环保温、智能恒温、猪舍除臭设备和智能机器人等。有关非洲猪瘟病毒的灭活装置和猪舍的消毒装置也是热点研究之一。
 
  4.5 加工技术研发变化
 
  4.5.1 国内加工技术研发变化
 
  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设备成为研究热点,旨在提高生猪屠宰的效率,确保生猪屠宰质量与安全等。自主研发的智能三段分割技术及设备,打破了国外长期在猪胴体智能分割设备中的垄断。新型保鲜技术和新鲜度指示技术受到关注,在肉制品物流保鲜和新型包装方式的研发中,生物基可降解聚合物支撑的可食用性薄膜和涂层依旧是研究热点。肉品安全及控制方面,关注抗生素残留、耐药性、沙门氏菌、非洲猪瘟防控、猪肉溯源与新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肉制品发酵剂、钠盐替代、危害物控制等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预制菜行业多元化、规范化发展趋势明显。探索新型营养化加工方式成为热点。研究发现猪油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缓解肠道炎症,对肠道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其中sn-2棕榈酸酯是介导猪油抵抗肠道炎症的关键功能成分。
 
  4.5.2 世界加工技术研发变化
 
  开展屠宰方式和宰后管理对猪肉品质的影响、智能化屠宰技术和装备研发,以及屠宰线微生物检测等。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取得突破,Source tracker作为一种新方法来识别特征单核苷酸变异(SNVs),比 FEAST 分析具有更准确的源追踪贡献率。开展绿色加工材料和技术研发,其中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在肉和肉制品中的应用最多。通过多组学联用和分子模拟等技术评估新型包装材料的抗菌、保鲜性能和风味改善作用。开展猪肉及其相关产品的加工工艺以及猪肉风味的研究,以及不同加工技术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关注猪肉安全,包括猪肉中常见病原微生物以及不同处 理方式的杀菌效果等,研究多以拉曼光谱、高光谱成像、荧光定量技术、双波段近红外光谱等方法应用于猪肉品质、猪肉加工等相关指标检测。
 
  4.6 产业经济技术研发变化
 
  4.6.1 国内产业经济技术研发
 
  生猪产业经济技术研发集中在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对生猪产业的影响。非洲猪瘟的影响较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较小。非洲猪瘟对不同省份的影响不同,猪肉产品具有跨区域性。产业链各环节存在价格修正机制和市场势力影响,需保证产业链价格稳定,调控产能,建立风险规避机制。科技创新应用包括基因编辑、智能养殖等正在改变生产经营方式,研究重点是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生猪生产需加强数字基础建设、科技创新应用和智慧化发展体系,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升级。
 
  4.6.2 世界产业经济技术研发
 
  生猪产业生产和效率提升是2023年的研究焦点。随机前沿分析显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养猪技术效率高,平均值为0.94。加纳小规模养猪户市场销售渠道研究表明,直接销售等渠道能盈利,农民协会销售回报率达71.54%。价格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营销渠道选择。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猪生产,欧洲农民在获取疫情信息后不愿扩大生产规模,实际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农民,在获得疫情信息后,也较少愿意扩大规模。
 
  5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与展望
 
  5.1.1 节粮、高繁成为主要猪育种目标
 
  当前我国母猪整体繁殖效率低,2023年每头母猪提供上市猪仅16.7头,丹麦等养猪发达国家达到30头以上;同时,耗料 增重比普遍为3.0:1,与国外2.5:1差距显着。耗料增重比每降低0.1,全国可减少100万t豆粕用量。培育节粮、高繁种猪一方面通过提升母系猪效率,减少母猪养殖规模,另一方面通过节粮,降低玉米、豆粕的消耗,是目前最重要的育种目标。
 
  5.1.2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严峻,疫苗研发仍很漫长
 
  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多样,发生疫情的风险持续加剧。猪繁 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仍将持续影响生猪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强化以生物安全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是生猪养殖场的重要抓手。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之路仍很漫长和艰辛,高质量疫苗短期内难以实现突破。推动种猪场非洲猪瘟、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的净化势在必行,构建非洲猪瘟生物安全区、实现非洲猪瘟的区域控制是目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的必由之路。
 
  5.1.3 饲用豆粕减量取得初步成效
 
  通过《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初步构建了低蛋白高品质饲料标准体系。2023年全国养殖业饲料消耗量4.72亿t,同比增长4.0%。豆粕饲用消费量6 150万t,同比减少430万t,直接减少大豆饲用需求550t。豆粕在饲料消耗量中占比为13.0%,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饲用豆粕减量取得初步成效。
 
  5.1.4 多层养殖亟需规范化
 
  多层养殖具有节约土地、利于设施自动化、易环境调控等优点,但也存在建设成本大、缺乏建设规范和标准、生物安全挑战大等不足。为引导多层养殖科学发展,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制定《生猪多层养殖技术指导意见》,旨在规范多层养殖选址、工艺、建设、生物安全、设施装备、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内容。
 
  5.1.5 预制菜行业受到消费者的质疑
 
  预制菜行业的业态多元化、规范化发展趋势明显,全产业链视角的预制菜肴食品工业化关键技术装备及标准体系的建立正进一步推进,但工业化预制菜肴加工中品质保真度低、复热难还原以及货架期短、专用装备缺乏等瓶颈问题也非常突出,受到消费者广泛质疑。
 
  5.1.6 生猪价格低迷,母猪去产能不及预期,罕见出现几乎全行业亏损
 
  2023 年生猪均价15.45元/kg,受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高位运行等综合因素影响,外购仔猪养殖全年平均亏损 272元/头,自繁自养全年平均亏损135元/头,整个养殖行业现金压力大,部分头部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被迫重组。通过产能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平均每月减少21万头,但年末能繁母猪存栏4 142万头,同比下降 5.65%,12月末价格仅14.83元/kg,去产能工作仍需持续推进。只有当产能与需求相匹配,才能有效缓解价格波动。
 
  5.2 政策建议
 
  5.2.1 加快节粮高繁型种猪培育与推广
 
  依托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结合国家种源核心技术攻关、生物育种等专项的实施,加快培育节粮高繁型种猪,采用边培育、边推广模式,以国家核心种公猪站或区域性核心种公猪为纽带,加快推进区域性种猪联合 育种及优质高效种猪基因的普及。
 
  5.2.2 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疾病防控,非洲猪瘟疫苗审批要谨慎
 
  加强生猪养殖场非洲猪瘟病毒流行病学监测与检测,科学优化疫情上报机制,强化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在非洲猪瘟疫情管控中的作用,严格疫情处置,落实养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屠宰、销售和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的监管,强化与猪相关的各流通环节的消毒工作。尤其是乡镇综合类市场,严禁销售和加工来源不明的、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生猪及其产品。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审批要谨慎,应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目前申报应急评审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等的验证工作,明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5.2.3 加大低蛋白日粮等豆粕减量技术推广,持续优化减抗替抗技术
 
  围绕豆粕减量替代,以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高转化率为目标,加快食用动物副产品、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新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持续推广低蛋白日粮、饲料精准配方等技术,推动养殖企业减豆粕、降蛋白,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保障饲料粮安全。开发多种饲料添加剂组合技术,优化减抗替抗技术,完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审批制度体系,支持和鼓励饲料企业和研发机构创制绿色高效安全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产品。
 
  5.2.4 加快提升养殖场设施化水平,推进智能化养殖
 
  围绕“生产高效、生态环保、管理先进、产品安全”的理念,提升养殖场设施化水平,包括空气过滤、环境自动控制、自动送料、自动饮水、精准饲喂、臭气控制等关键环节设备,推进智能化养殖设施设备研发,实现智能化养殖。
 
  5.2.5 推进高品质、安全、绿色猪肉的生产
 
  低盐低脂成为肉制品消费的主要趋势,应加快提升产品结构、风味等食用品质。生猪屠宰后多以白条形式运输,重点解决配套保鲜、运输过程中微生物超标等安全问题。推进肉类预制菜相关技术、产品、规程等标准体系的建设。推进建立以肉类加工业为核心,涵盖养殖、屠宰及精深加工、冷藏储运、批发配送、商品零售及相关服务的全产业链标准化技术体系。推进特需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的研发与推广,助力肉制品加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5.2.6 提升行业预警能力,优化产能布局
 
  完善生猪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对生猪产业的有效调控,确保监测预警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基于数据分析,对生猪市场进行科学预测,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关注生猪期货对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及其机制,开展金融创新研究,探寻通过期货市场服务我国生猪生产的新途径。同时,基于当前非洲猪瘟等疫情以及消费等关键因素的变化,优化产能布局,减少跨区流动。
日期:2024-02-26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www.sqrdapp.com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