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著名环境科学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SCI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4.224)在线发表了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生黄睿华关于利用三维多孔高硼氮掺杂碳材料电化学检测食品样品中痕量Cd (II)和Pb (II)的学术论文“Three-dimensional porous high boron-nitrogen-doped carbon for the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trace heavy metals in food samples”。
镉(Cd)和铅(Pb)是环境中典型的有毒污染物,可迁移性强、生物毒性大,容易被蔬菜等作物富集,并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累积,严重威胁老百姓身体健康,蔬菜等作物的重金属污染风险防范值得关注。因此,建立快速、精确的食品环境痕量Cd (II)、Pb (II)分析方法,并应用于蔬菜等作物重金属检测,严控人体Cd、Pb等重金属摄入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研制了一种由轻元素B、C、N和O组成的新型MOF衍生BCN电极材料,以此电极材料组装的传感器可准确区分1-150 μg/L线性范围内的Cd (II)和2-150 μg/L线性范围内的Pb (II),检测限分别可达0.41和0.93 μg/L,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适用性,能够实现复杂食品环境Cd (II)、Pb (II)快速同步检测。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绿色、简便、高效的传感器电极材料合成方法,为复杂食品环境痕量重金属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建立及电极材料的开发开辟了新方向。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健副教授为该论文第一通讯作者,“千人计划”、树人学者特聘讲席教授胡广志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合作者还包括我校2019级硕士生朱烨林、瑞典于默奥大学Thomas Wågberg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