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2022年6月1日
会议形式:线上直播
主持人 韩军花: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以及在线参与发布会的广大网友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继中国营养学会4月26日发布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5月19日发布《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后,今天,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发布会现在开始。我是来自中国营养学会的韩军花,今天到现场参加发布会的有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食品司的领导,新版膳食指南修订新专家委员会成员,以及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北京卫视、健康报等媒体代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今天的发布会在科普中国、光明网、咪咕视频、抖音同步直播。感谢中国科协科普中国提供直播支持!
首先有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沈海屏副司长致辞。有请沈司长。
沈海屏:尊敬的杨月欣理事长,各位专家、各位同道,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发布会,在此我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对发布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为保障儿童健康辛勤努力的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儿童健康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和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也是六一儿童节,在此我也要向小朋友们道一句“节日快乐”,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健康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儿童健康,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都将促进儿童健康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出台政策措施,积极予以推进。婴幼儿喂养与儿童健康密切相关,这一时期是生命早期1000天的重要阶段,科学良好的喂养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为其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这个年龄段从保障健康的角度,我们特别强调以下三方面的喂养,第一,倡导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免疫活性物质和水分,能够满足0-6月婴儿生长发育全部营养,任何婴儿配方奶都无法替代。母乳喂养对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降低母婴患病风险,改善母婴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婴幼儿6个月起应当添加辅食。满6个月龄后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可以持续保障婴幼儿能量供给和营养素补充,如果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种类不足,将明显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贫血、低体重,生长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等健康问题。
第三,我们强调要鼓励2岁以上婴幼儿自主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自主进食,与家人同桌吃饭,尝试丰富多样的食物,可以促进婴幼儿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有利于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促进儿童情感、认知、语言和交流能力的发展,降低偏食挑食的风险。
为了更好促进儿童健康,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15个部门共同启动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从传播科学知识,健全服务链条,完善政策制度,加强行业监管等多个方面发力,共同提升全国母乳喂养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专门印发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指导儿童家长和社会公众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普及婴幼儿喂养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群众科学素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提升儿童健康水平,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积极努力,也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中国营养学会长期致力于推动营养领域的健康科普和学科发展,多年来发挥了非常积极有益的作用,也取得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成果,近期中国营养学会完成了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今天的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其中的三个特定人群指南,包括《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这项活动很有意义,三个专项指南聚焦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明确了喂养准则,为家庭科学育儿提供了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这也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的重要举措。
在六一儿童节发布这三个专项指南,也是送给小朋友的一份礼物,期待中国营养学会持续发挥行业引领作用,依托专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完善婴幼儿喂养的知识和适宜技术,与政府共同促进家庭科学育儿,让我们共同携手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我国儿童健康水平共同努力。预祝发布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再次感谢沈司长的致辞,也感谢妇幼健康司对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沈司长对婴幼儿喂养指南发布的指导。
接下来我们有请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营养处徐娇处长致辞。有请徐处长。
徐娇:尊敬的杨月欣理事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各位网上朋友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中国营养学会组织召开的《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等系列指南发布会,首先受司领导委托,我谨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对本次发布会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与本指南编写的专家学者表示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生命早期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机遇窗口,出生后至满2周岁阶段是生命早期1000天核心阶段,婴幼儿时期至此后学龄前阶段的科学喂养和良好营养是儿童近远期健康,甚至可以说是影响终身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要决策推动儿童健康事业由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儿童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营养计划,提出要开展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今年又印发了《“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从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和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等方面综合施策,对婴幼儿营养健康关键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我司积极落实相关工作,一方面做好婴幼儿营养健康的保障,坚持倡导母乳喂养工作,从政策层面和标准层面积极推进母婴相关健康的建设和实施。成立了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专门设立了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健康专业委员会,立项0-3岁婴幼儿喂养指南和营养评价标准,在去年我们也印发了婴儿食品安全标准,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和幼儿配方食品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配套发布了系列的标准问答,主要是从科普和提升认知方面进行了系列的宣传教育,同时我们也组织开展了婴幼儿的健康主题系列科普宣教活动,指导婴幼儿营养健康科学喂养,保障婴幼儿的食品质量安全。
同时,我们加强孕产妇营养干预与指导,现阶段正在积极指导各地加强临床营养专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为不同生理时期女性提供营养状况评估、咨询与指导等服务,在做好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基础上,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孕期营养包干预方案,我们印发了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的相关标准,同时我们立项孕前和孕期妇女营养筛查和评价指南等,加强孕妇营养健康指导,尽量将干预的端口前移,提升母婴营养健康水平。
中国营养学会在儿童节的今天即将发布《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权威专家团队的关心关爱婴幼儿健康的社会责任与专业担当,指南发布有助于普及2岁以前婴幼儿合理喂养的科学知识与理念,促进母乳喂养,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科学认知以及重要性认识,希望通过指南颁布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家庭母乳喂养的意识和行动力,帮助家庭做好儿童从母乳喂养到家庭膳食的良好过渡,实现知行的契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最后,预祝本次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徐娇处长的发言,也感谢食品司长期对中国营养学会的支持,《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是中国营养学会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充分考虑当前婴幼儿喂养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婴幼儿营养科学研究成果,组织专家形成的核心意见和科学共识。本次发布的内容包括《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以及同期发布的《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下面有请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教授致辞。
杨月欣:尊敬的沈司长,尊敬的徐娇处长、马力处长,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很高兴今天在六一儿童节来发布《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今天发布这个指南有着重要意义,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人生在发展阶段的关键期,如果说儿童期的时候营养健康状况好了,我们的身高就会长得非常壮,我们的慢性病也会非常少,我相信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当然包括我们政府都是非常关心和爱护这个特别的时期。
今天发布的《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是继我们2022年4月26日发布的大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之后的又一次发布会,在今天六一儿童节我们就隆重献给全国的婴幼儿以及妈妈们,这里也包括在婴幼儿工作当中的一些职业工作者,比方说营养师、育婴员,托幼机构很多老师,这也是给大家的一个礼物,我们通过这个可以学到很多共同的原则,怎样保持孩子健康生长发育的很多技术。
近年来,我国政府发布了很多关于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方面政策性文件,我们司长和处长刚才说到的国民营养计划,还有儿童发展纲要等等,这些计划和政策在健康教育、法律、环境、膳食营养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的保护措施和政策需要,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的技术性文件,主要目标是提供在这个年龄段的这些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和膳食营养指导原则。
这些内容刚才已经说到包括三个年龄段,一个年龄段是0-6月,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一个年龄段是7-12个月,还有2-5岁,这些指南是我们组织了百余名专家来修订的,这版是第三版。这些修订过程包括了调查、循证、专家组分析总结提炼,听取意见等步骤。这些工作的内容实际上非常丰富和丰满。
这次发布的主要的内容包括在儿童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喂养原则,还有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特别强调了比如0-月龄婴幼儿坚持纯母乳喂养,6-24月龄继续母乳喂养,食物多样化,如何添加辅食,以及2-5岁年龄段如何合理膳食、规律进餐、培养良好健康饮食习惯。也强调学龄前的孩子要参与食物选择制作,增加对食物的认识。
指南发布的意义,我觉得有三点,一是它的社会价值,就像我刚才说实际上除了我们的家庭,妈妈、爸爸、奶奶、姥姥等为了孩子而工作和服务之外,在社会上我们还有很多这样的工作者,以此为职业的工作者,我觉得这个指南也是给他们送的礼物,或者说教育教材,我们可以在喂养原则的要求下提高我们的实践工作能力,最大程度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需要。
二是它的实用性,在这个指南当中有很多具体的操作规则或者操作技能,比如说有奶的时候怎样,刚开始没有奶的时候又应该怎样,长大一点的时候怎样添加辅食,这些具体的操作是理论加实际的,也会给我们的妈妈、爸爸和职业工作者提供良好参考和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它的科学性。这些科学共识和专家意见,在家庭和幼儿园,给孩子做餐的时候,生长发育监测方面,都会提供很好的指导。在孩子生长发育0-5岁整体连续的阶段,我们如何保证他们的健康,这是有很多技术或者说要求,或者说我们需要去学习的,我们希望成熟的经验教给大家保证我们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我们发布这个指南最重要的意义。
今天的发布接下来还有专家在这里具体解答这个指南它的目标意义,以及具体技术性参考和指导,希望各位朋友很好的学习和聆听,让我们大家共同交流,保证中国儿童的健康成长。谢谢大家。
主持人 姚魁:谢谢杨月欣理事长。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发布《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是中国营养学会献给中国儿童的礼物,下面是《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发布仪式,有请以下领导和专家登台!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沈海屏副司长,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营养处徐娇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儿童卫生处马力副处长,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韩军花研究员,有请!
请各位领导把手放到屏幕上!三、二、一,启动开始!请各位领导面对台下的公众!
请各位领导回到前排就坐。
婴幼儿喂养指南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广大群众和社各界携手共进,共同致力于膳食新指南的推广工作。
新版婴幼儿喂养指南有哪些主要内容和特色?接下来我们将邀请三位专家进行在线解读。首先有请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对《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进行在线解读。有请!
汪之顼: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嘉宾,大家好。在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发布和解读会议,我是汪之顼,非常荣幸我今天能有机会给大家解读中国0-6月婴儿母乳喂养指南,我今天的报告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生命早期营养健康意义。第二,婴儿营养需要和母乳喂养健康就是。第三,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解读。最后我来解析中国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关键推荐示意图。
接下来我首先与大家分享生命早期营养健康意义。健康中国建设是党和国家最近提出的新时代工作任务,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意见》中提出,卫生健康工作的理念和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迫切性,包括良好膳食和营养状况在内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婴幼儿是健康促进和预防疾病的关键人群。任何一个精彩的人生都是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开始起步,婴儿不仅是一个人精彩人生的出发点,更是一生健康走向的启航地。婴幼儿时期的良好营养和科学喂养是儿童近期和远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不但影响现时段体格生长,智力发育,免疫功能完善,而且对成年期疾病风险在内的长期健康走向持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生命从诞生的那一刻就开始连续不断向前延伸,我们可以把生命全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时期,但是生命历程中任何一个阶段健康和疾病都是相互关联的,这就是健康与疾病的生命全程观理论,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仅存在相邻阶段的影响和递进,在相距很远的不同生命阶段也存在着相互影响,成年期疾病的风险其源头可能在婴幼儿时期,成年期的不健康因素可成为下一代疾病来源。从本质来说健康状况的变化是人体遗传因素与整个生命周期内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生命的进展不良环境对身体的损害不断积累,而与此同时人体可以耐受这些不良影响的能力在不断减弱,就会造成各种慢性病风险不断增加。
人体的生长发育可塑性是身体耐受不良环境的能力,在生命早期人体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基于最合理的营养和生活因素,可以帮助其最大减弱疾病风险的积累。如同小树的枝条在其稚嫩时如果出现了弯曲,到树枝粗壮时很难再有挺直的可能,这张图里的几条线表现的是慢性疾病风险变化,如果没有适当干预措施,如红线所示,慢性疾病风险到成年时就会很高,而且到成年期才采育干预和预防措施,效果也非常有限。如果工作关口前移到儿童青少年时期,降低疾病风险的预防效果就会很明显,而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预防干预时期是在生命早期,在婴幼儿时期以及更早的胚胎时期,也就是对孕妈妈的健康促进工作。
一个人2岁前的阶段虽然在人生道路上是相对非常短暂的时期,但是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生命早期1000天,这1000天当中包括出生之前胚胎期280天和出生之后的两年720天,我们今天发布会关注的第一个阶段,0-6月龄儿童就是生命早期1000天关键期的核心时段。这个阶段合理科学喂养无疑是极为重要的,纯母乳喂养是这个阶段唯一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没有其他选项。
为什么0-6月婴儿必须给予纯母乳喂养,我们从婴儿生理状况特点和能量营养素需要和母乳喂养的健康优势谈起,很多人觉得人生中生长发育最快时候是在青春期最开始那几年,原本童真的儿童转眼间变得威武雄壮或亭亭玉立,其实你可能不知道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是在出生前后,出生前半年只有100多克的胎儿,半年时间里可以长出20多倍到3000多克的出生体重,出生时只有50厘米身长的宝宝,1岁时就可以接近80厘米,在人生其他阶段绝没有这样极快的生长速度。快速生长发育需要极多营养物质支持,按照每千克体重推算,出生前后也是人生中需要能量和营养素最多的时期。
反过来看,新生婴儿获得食物和营养的能力极为有限,没有牙齿,口腔小,只有天生的吸吮能力,胃容量很小,功能不完善,消化酶活力差,肠道正在发育中,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肝肾功能和免疫功能还不成熟,尤其是免疫系统不但功能差,还在发育的路上,还在学习那些是需要必须杀掉的致病微生物, 哪些是需要必须杀掉的致病微生物,哪些是可以忍忍的无害闯入者,不至于引起过敏。而在出生之前这一切都是由母体提供,妈妈准备好营养物质,通过胎盘和脐带源源不断地供应,住在妈妈的子宫内,无论是冷暖还是外界危险因素统统都由母体提供保护。在出生发生的那一瞬间,胎儿脱离母体独立成为一个新生婴儿,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营养要靠脆弱的能力自食其力,要独自面对外界各种危险因素,这个时候的婴儿面临营养物质与免疫保护的需求与获取食物消化吸收营养与自身免疫功能薄弱之间的巨大矛盾。
谁能帮婴儿解决这个矛盾?母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母乳喂养重要性,母乳作为经历亿万年进化而产生的乳腺分泌液,是婴儿出生后的天然喂养物,这里我用“喂养物”这个词里表达母乳,是想说对婴儿来讲母乳甚至可以超越一般食物的概念,它不但给婴儿提供营养还给婴儿更全面的帮助,我们甚至可以说母乳如同出生前的脐带,是婴儿出生后母体提升的延伸性保护。母乳的这份担当自然有其物质基础,母乳是液态的,含有非常丰富的能量,也满足婴儿快速生长的物质需要,同时那些提供高能量营养物质体系又可以很好适应婴儿尚未发育成熟的胃肠道消化系统。母乳提供的物质不但提供营养支持,更有相当部分是发挥帮助和辅助功能,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母乳由各种营养物质和众多生物活性物质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完善和完美的生物学体系,这是母乳喂养健康优越性的基础,目前对母乳的认识还在不断拓展和深入。
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母乳成份,最后我们一项特别关注的营养素比如说蛋白质,母乳中的含量并不太高,只有每100g不到1g的含量,比普通牛奶中3%的含量低很多,这也说明了母乳中成份并不靠其绝对值含量显示其优越性,这些母乳蛋白质中还有相当比例的蛋白质其主要作用并不是作为构建身体的营养成份,而是发挥辅助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发育,调整免疫成熟的作用。比蛋白含量还高的母乳低聚糖属于被我们称为益生元类的物质,是母乳中含量排第三的成份,它在婴儿肠道中是不能被消化吸收的,母乳给婴儿提供那么多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质,其作用就是帮助婴儿出生以后尽快建立起正常的肠道菌群,这对婴儿的健康是极为重要的,它对婴儿健康发挥的作用甚至比那些可以消化的营养物质还重要。
所以,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目标喂养,特别是6月龄内婴儿纯母乳喂养,对近期和远期健康的显著效益。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可以支持儿童获得充足的建行生长,母乳喂养对孩子的体格生长,体能发育支持都是足够的。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与其他喂养方式相比,感染性疾病风险最低,母乳喂养儿比配方喂养儿认知发育更好,而且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认知发育越好。从远期健康来看,母乳可降低儿童肥胖的风险,也是母乳喂养时间也长,儿童肥胖风险越低,已经有充足证据证实,母乳喂养可降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成年期二型糖尿病等等这些被称为代谢综合征的慢性疾病的风险。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仅感染性疾病的风险低,而且患过敏性疾病的情况也更少。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过敏风险,得益于母乳中各种特殊成份,首先母乳本身是低敏的,不容易引发过敏,我们刚刚谈到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母乳低聚糖,也就是益生元,可以促进肠道尽快建立健康的微生态,肠道大量的益生菌不但可以阻断外部过敏源进入身体,更重要是这些细菌可以帮助训练肠道免疫细胞不要出现过敏反应。此外,母乳中的抗体物质分泌型IGA,以及母乳中含有的含高度浓度各种细胞因子都在帮助婴儿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开展工作。
此外,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健康具有全面效益,近期看可以帮助妈妈产后恢复,形体复原,降低乳腺炎风险,减少体重治疗,减少产后抑郁症风,还可以有助于降低母亲远期肥胖的风险,降低多种肿瘤和其他慢性病风险。
有前面这些证据和分析可见,母乳喂养具有双向保护效应,是追求健康生长,谋求近期健康效益和远期健康利益之间平衡的成本效应最高的选择。
为了帮助广大群众科学合理喂养婴幼儿,使每一位儿童都能得到健康生长和发育,中国营养学会遵循“充分循证依据,结合追究实际、参考国际建议”等研究,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充分考虑当前婴幼儿喂养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婴幼儿营养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我给大家解读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就是其中一个,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适用于出生后180天内的婴儿,6月龄内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需要相对高于其他任何时期,婴儿的胃肠道和肝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然较低,母乳中适宜的营养既能提供婴儿充足而适宜的能量,又能避免过度喂养,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一般情况下母乳喂养能够完全满足6月龄内婴儿的能量、营养素和水的需要,6月龄内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针对我国6月龄内婴儿的喂养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充分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包括如下六条准则:
准则一,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正常情况下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能量、营养素和水,母乳有利于尽快建立健康的肠道微生态,帮助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喂养经济、安全、方便,有利于避免母亲产后体重滞留,降低母亲乳腺癌,卵巢癌和二型糖尿病的风险。纯母乳喂养应坚持婴儿满6个月,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的积极支持。
这条准则中建议应坚持纯母乳喂养至婴儿满6个月龄,婴儿从出生到满6月龄的阶段内都完全喂给母乳,不要喂给人很母乳以外的食物,如婴儿配方奶粉。由于特殊情况,需要在婴儿满6月龄之前添加母乳以外其他食物的,应咨询医务人员后谨慎做出决定,一旦放弃纯母乳喂养对喂养儿的健康福利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为确保获得成功的纯母乳喂养,产后开奶环节变得非常重要。
准则二,关于如何开奶的建议。生后1小时内开奶,重视尽早吸吮。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婴儿肠道成熟和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母亲分娩后应即刻开始观察新生儿历史表现,并不间断进行母婴肌肤接触,在生后1小时后让新生儿开始吸吮,除尽快获得初乳外还可刺激乳头和乳晕神经感受,向垂体传递其需要母乳的信号,刺激催乳素的分泌,这是确保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婴儿出生时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新生儿体重,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精神鼓励,专业指导,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等等可以辅助开奶,新生儿出生10-30分钟后即具备觅食和吸吮能力,生后30分钟到1小时内的吸吮有助于建立早期母乳喂养。
随着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进展,母乳喂养将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的递进。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应及时识别婴儿饥饿及饱腹信号,及时做出喂养的回应,这种方式就叫回应式喂养,也就是宝宝发出吃奶的信号,妈妈及时发现接收这个信号,然后做出喂奶的回应。
准则三,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哭闹是婴儿饥饿信号的最晚信号,应避免婴儿哭闹后才开始哺喂,这会增加哺喂的困难。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内婴儿,婴儿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食规律的时间信息。一般2月龄后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入量也随之增加,喂哺间隔会相应延长,特别是在夜间喂奶次数减少,婴儿睡眠节律更好,逐渐建立起喂哺与睡眠的规律。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合平日的进食规律,应该首先排除非饥饿原因,比如胃肠道不适等等。如果婴儿由于非饥饿原因而哭闹,这种情况下即使增加喂哺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
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是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最方便的途径。婴儿出生后,应该每日给予补充维生素D10微克,也就是400国际单位,所以准则是四的条款是适当补充维生素D,母乳喂养不需要补钙,不需要补钙这样一个建议是针对目前普通存在的误区而给出的提示,乳类食物含钙丰富,包括人乳也是如此,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要,并不需要额外补钙,婴儿中比较普遍的缺钙表现原因在于维生素D的缺乏,维生素D是帮助钙吸收的重要因素,所以足量补充维生素D以后不需要再去考虑补钙。
此外,推荐新生儿出生以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新生儿,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比较低,但如果母乳喂养做得好,肠道菌群及时建立,肠道内的细菌可以合成维生素K,所以绝大部分儿童并不绝对需要补充维生素K,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果肠道菌群建立不好就会出现维生素K不足的可能,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也鼓励适当方式补充维生素K。
第五项准则是这次修订中变动比较大的,在前一个版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当中采用的建议措施是“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考虑到这是一句营养学的知识性内容,对促进母乳喂养的建议性不强,所以这次修改为“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并由他们帮助做出决定”,主要的考虑是一般情况下通过及时有效排空乳房和专业指导,绝大部分婴儿都可以获得成功的纯母乳喂养。在某些医学状况下,如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病疾病时候,可能不宜进行纯母乳喂养,此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喂哺方式。
当然,新版指南仍然明确告知,任何婴儿配方奶和代乳品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而且如果由于母婴双方或任何一方患病原因不适合母乳喂养,由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帮助做出判断。或者由于母亲的各项社会活动导致母婴暂时分离,不得不采用非母乳喂养的时候,建议也必须选择适合适合6月龄内婴儿配方奶喂养,而普通的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等都不宜用于喂养婴儿。当然,我们希望社会劳动制度和福利越来越好,如更便利的托育机构帮助,更多母乳喂养室,不让哺乳的母婴出现分离情况,确保纯母乳喂养。
准则六是定期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这条建议与上一个版本基本保持没变。身高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和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者停止。6月龄内婴儿应每月测一次身长、体重、头围,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WHO的儿童生长曲线判定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这里大家注意到核心推荐中建议选用国家卫生标准,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标准号是WS/T423-2013,来判断生长状况,与我刚刚提到的选择WHO的儿童生长曲线判定婴儿生长似乎有矛盾,其实这里没有矛盾,国家卫生标准423-2013,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等同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数据,也就是判定的界值都是一样的,没有矛盾。
这里,我再次强调,婴儿生长有自身的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婴儿生长存在着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宜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的孩子,这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就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为精炼提取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的关键推荐,帮助大家理解和传播0-6月婴儿母乳喂养指南,我们还编制了《中国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关键推荐示意图》,连同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一起,作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广和宣教材料。三幅图示均借助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的宝塔形象,来表达相应阶段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喂养理念及膳食轮廓。通过配合标注建议的食物类别和推荐量以及关键提示点,直观展示相应喂养指南和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0-6月龄婴儿应给予完全纯母乳喂养。对于0-6月龄婴儿来说,母乳即为其膳食的全部,其膳食地位和完美程度恰好可以对应年长儿童和成年人的平衡膳食,故选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宝塔的轮廓,配合母乳喂养状态的母婴形象,期望传递重视母乳喂养的信念。宝塔轮廓左侧的系列标签性提示,则是从6月龄内母乳喂养六项准则下的核心推荐中精选六条科普宣传中最需要突出的建议,以符号和文字提示方式展现,配合母乳喂养宝塔轮廓,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热点问题的事宜。中国营养学会还将婴幼儿与《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制作了一图读懂等宣传材料,请感兴趣的朋友到中国营养学会网站和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网站下载,中国好营养、中国营养界等微信公众号也会向大家推送。
最后,感谢大家关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
姚魁:感谢汪教授对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的精彩介绍。接下来有请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新华医院主任医师盛晓阳教授,对《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进行在线解读。
盛晓阳: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盛晓阳医生,很荣幸参加今天的发布会, 解读《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适用于满6月龄至2周岁的婴幼儿,7-24月龄婴幼儿处于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机遇窗口的第三阶段,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婴幼儿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长期的健康。
针对我国7-24月4龄婴幼儿营养和喂养的需求,以及现有主要营养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等的相关建议,制订如下六条婴幼儿喂养指导准则,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期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重视动物性食物添加,尽量少加糖、盐,油脂适当,保持食物原味。提倡回应式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准则一,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期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对应于准则一的核心推荐,婴儿满6月龄后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从满6月龄起逐步引入各种食物,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健康。首先添加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分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有特殊需要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婴儿满6月龄后应该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这是因为母乳继续为6月龄后婴幼儿提供能量和重要的营养素。母乳为婴幼儿提供的能量占婴幼儿全天总能量的比例从刚开始添加辅食的2/3到10月龄时约占一半,1岁后占1/3,母乳还为婴幼儿提供优质蛋白质,必须脂肪酸还有钙,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关键营养素,延长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婴幼儿超重肥胖以及减少成人期的代谢性疾病。母乳还为婴儿提供抗感染,调节免疫的成份,比如乳铁蛋白,人乳低聚糖,细胞因子和抗体等。6月龄后继续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婴幼儿感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婴幼儿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健康,但满6月龄时如无特殊情况必须添加辅食,现有研究证实在婴儿满4月龄时添加辅食会增加儿童超重肥胖,以及将来代谢性疾病的风险。然而,过晚添加辅食婴儿贫血,营养素缺乏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调整婴儿辅食添加的时间,比如过敏及过敏高风险婴儿可能稍早添加辅食更有利于诱导耐受,降低食物过敏风险。早产婴儿由于出生体重,出生情况不同,辅食添加需要个体化决定,还有罹患疾慢性疾病,生长发育异常的婴儿,这些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一定不能早于满4月龄前,也不宜过晚。
准则二,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重视动物性食物的添加。对应于准则二的核心推荐,婴儿添加辅食时每次只引入一种新的食物,从一种到多种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不盲目回避易过敏食物,比如鸡蛋、小麦、鱼、坚果等等。研究证实,1岁内适时引入各种食物达到食物多样化,才能帮助婴儿达到营养均衡,也能减少食物过敏风险。辅食添加从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颗粒状、半固体、固体食物,辅食频次和进食量也应逐渐增加。
不同食物提供不同营养素,只有多样化食物才能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比如婴儿米粉,大米,小麦,薯类,土豆等谷类和薯类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成人主食,而随着母乳减少,婴幼儿的主食也逐渐由谷类和薯类替代,蛋肉禽鱼等动物性食物是婴幼儿不可缺少的,建议尽早引入。动物性食物富含能量和蛋白质,同时含有丰富且容易被吸收利用的铁,锌,维生素A等关营养素,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喂养,与此同时逐渐引入鲜奶,奶酪和酸奶等多样化的奶制品。奶和奶制品是婴幼儿钙、蛋白质、能量和B族维生素等重要来源,奶量充足的婴幼儿不必补充钙,但需要补充维生素D以保障钙的吸收。蔬菜和水果有丰富的口味质地,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也是婴儿不可缺少的,特别推荐选择橙色水果和深绿色蔬菜,这些水果和蔬菜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的含量更丰富。
大家都很关心婴儿添加的第一种食物应该是什么,考虑到6月龄婴儿面临着缺铁的高风险,因此婴儿第一种辅食应该是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比如说瘦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骨粉。婴儿吸收进入体内的铁大约90%进入血液系统用于合成血红蛋白,铁缺乏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在婴儿出生第一年体重增加两倍,体内铁量增加一倍,铁量增加在7-12月龄之间,母乳中的铁含量低,6月龄内婴儿依靠胎儿期的铁储存而维持铁代谢的平衡,4-6月龄时,胎儿期储存的铁基本消耗,需要依靠辅食提供足量的铁。7-12月龄婴儿每天实际需要吸收进入体内的铁大约0.58毫克,来自肉泥,肝泥的铁生物利用率高,更容易满足婴儿的需求。随着第一种辅食添加,应该继续为婴幼儿引入各种种类的食物,如蛋类、谷类、蔬菜、水果等等,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需要适应2-3天,并且从少量开始。
根据婴幼儿营养需求,7-12月龄婴儿每天所需辅食量,包括20-75g的谷物类,25-100g的蔬菜,等量的水果,15-50g的蛋类,至少是一个蛋黄。25-75g肉禽鱼类,如果辅食以谷类、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时,需要额外增加不超过10g的油脂,1岁以内婴儿不建议额外加盐。12-24龄幼儿谷物类增加到每天50-100g,蔬菜和水果增加到各50-150g,仍然保持每天一个鸡蛋,至少半个,50-75g的肉禽鱼,由此每天5-15g,可以有少量盐,每天不超过1.5g。
准则三,尽量少加糖、盐、油脂适当,保持食物原味。婴幼儿辅食应该单独制作,尽量保持食物原味,让婴儿体验天然食物多样化口味,尽量少加糖、盐以及各种调味品,不同于成人,婴幼儿需要适量的油脂提供生长所需能量,满1岁后婴儿可尝试淡口味的家膳食。过量钠的收入不利于婴儿健康,如果从小习惯于咸味会越来越偏好咸味,对甜味爱好也是同样,为了控制盐糖的摄入需要从小培养淡口味,1岁以内不建议额外添加盐,也是基于天然食物中已经含有足够钠,比如母乳的含钠量每100ml含有23毫克,每个鸡蛋有71毫克钠,肉禽鱼,尤其是海产品含钠量较高,蔬菜也含有钠,钠也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13-24月龄的幼儿在尝试家庭膳食时,摄入一部分的盐,这是正常的,也是可接受的,不能为了减少孩子盐糖的摄入而严格限制孩子接触家庭膳食,更好的做法是减少家庭膳食的盐、糖和调味品,保持淡口味,也保障全家长期的健康。
脂肪是提供能量最佳的营养素,处于快速生长中的婴幼儿需要较高的能量,婴幼儿膳食中的脂肪比例也相对较高,比如6月龄内母乳喂养婴儿所需能量大约一半来自母乳脂肪,而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40%来自脂肪,由母乳和辅食提供。1-3岁幼儿所需能量仍然有35%由脂肪提供,高于成人的20%,同时婴幼儿也需要较多的DHA花生四烯酸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促进大脑及视觉发育。因此,当辅食以谷物、蔬菜和水果为主时,必须添加适量油脂,建议选择富含亚油酸,阿尔法亚麻酸等必须脂肪酸的油脂,如亚麻籽油、胡麻油等。
准则四,提倡回应式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对于准则四的核心推荐,进餐时父母或者喂养者应该与婴幼儿有充分交流,与孩子保持面对面,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注意识别孩子发出的饥饱信号,张嘴,扑向食物表示饥饿。而扭头、闭嘴等表示吃饱不想吃了,父母对此应做出及时恰当积极回应。父母或喂养者应该允许婴幼儿在准备好的食物中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耐心喂养,鼓励尝试但绝不强迫。父母或者喂养者应该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主进食,培养孩子的进餐兴趣,进餐时不要分散孩子注意力,做到进餐时不看电视,不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
此外,父母或者喂养者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行为和习惯,成为婴幼儿模仿榜样。建议合理安排7-24月龄婴幼儿膳食,比如早上7点早餐母乳喂养,可以逐步引入其他食物或者鼓励幼儿尝试家庭早餐。上午10点母乳,中午12点与家人一起吃午餐,从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增稠增粗,从少量开始到替代一次母乳,增加食物种类达到食物多样化,鼓励幼儿尝试家庭膳食。下午3点母乳,傍晚6点与家人一起吃晚餐,同样从泥糊状食物开始,从少量开始。晚9点母乳,尽量减少夜间喂养,如果辅食添加足量,婴幼儿夜间喂养的需求会减少。母乳喂养从辅食添加初期每天5-7次,逐渐减少到1岁时母乳喂养不超过4次。
准则五,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对应于准则五的核心推荐为必须选择安全、优质、新鲜的食材,推荐自己在家准备婴幼儿辅食,但必须保证食材和水的安全清洁。辅食制作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清洁卫生,如制作辅食前先洗手,保持餐具清洁等。辅食应煮熟煮透,并始终保持生熟分开,生吃的水果和蔬菜必须洗干净去掉外皮以及果核,以保证食用安全,吃剩的食物应妥善保存和处理,注意剔除骨头和鱼刺等异物,不吃整粒花生、坚果、果冻等,以防发生进食意外,饭前洗手以防病从口入,婴幼儿进食时必须有成人看护,保持进餐环境清洁安全,固定孩子的进餐位子,以防发生进餐时烫伤,误食,以及其他意外伤害。
准则六,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体重、身长,头围等反映婴幼儿健康状况的直观指标,孩子体重、身长稳步增长就说明已经获得足够的营养。7-24月龄婴幼儿建议每三个月测量一次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平稳生长是婴儿最佳生长模式,而并非超过平均才是生长良好。在正常范围内孩子按正长生长速度生长,生长曲线与标准儿童生长曲线平行就说明生长良好。鼓励婴幼儿爬行,自由活动,增加身体活动,可以更好地达到营养平衡。
这是中国7-24月龄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内容,结合中国婴幼儿辅食添加实际情况,把辅食喂养指导转化为各类食物的数量,并用图形来表示,不同于其他人群,7-24月龄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分为四层,第一层是母乳或者谷物类,第二层蔬菜水果类,第三层蛋肉禽鱼类,第四层是盐和油。宝塔右边标明了7-12月龄婴儿和13-24月龄幼儿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建议值范围。宝塔左边表明了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关键点,谢谢大家的关注。
姚魁:谢谢盛教授的精彩解读,接下来有请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曾果教授对同期发布的《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进行在线解读。
曾果:大家好,由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于近期已经正式公布了,其中包括妇幼人群膳食指南也同步推出,作为新指南参与者,很高兴有机会在今天的新指南发布会上为大家解读2022版《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是针对2-5岁儿童制定的合理膳食指导文件,学龄前儿童具体是指满2周岁以后到满6周岁以前这样一个年龄段,在这个指南当中一共包括膳食指导建议和平衡膳食宝塔两部分。在制定依据当中,我们主要根据2-5岁儿童生理特点,营养需求特点和儿童饮食习惯培养的规律,同时结合我国学龄前儿童当前的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和饮食行为问题指定的,这一本《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当中,我们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一般人群平衡膳食八条准则的基础上增加了五条核心推荐。
学龄前儿童在生理和营养方面都有其特殊性,与婴儿相比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虽然有所下降,仍处于较高水平,他的营养需求量仍然很大。此时为儿童提供充足的营养,可为他的正长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很多研究都提示,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可以直接关系到他长大以后,青少年期乃至成年期发生肥胖和慢性病的风险。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学龄前儿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模式已接近成年人,但是由于儿童的消化能力仍然与成人有较大差异,所以我们在加工制作儿童膳食时候仍然需要特别考虑。
在学龄前期的儿童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在这个时期他的自主性,好奇心,以及学习和模仿能力快速增强,这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在前面婴幼儿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多样化膳食模式好的时机。同时,我们也特别注意到在这个时期由于他这些特点,此时的儿童注意力也特别容易分散,导致进食不专注的问题。
学龄前期是良好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行为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抓住这样的一个时期,从小培养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新版《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一般人群平衡膳食八条准则的基础上特别提出的五条核心推荐。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五条核心推荐有哪些,第一条,食物多样,规律就餐,自主进视,培养健康饮食行为。第二,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第三,合理烹调,少调料少油炸。第四,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第五,经常户外活动,定期体格测量,保障健康成长。在2022版《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当中,我们同时设计了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这个宝塔根据《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2022的内容,遵循了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原则,将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为各类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并以宝塔的图形化表示。
宝塔一共包括三个部分,我们可以从这个图上看到,居于中间的宝塔图示和右侧每类各类食物推荐量,以及右侧的平衡膳食原则小贴士,在这个宝塔当中分为五层,它涵盖了五大类食物组,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类、奶大豆坚果类,以及烹调油盐,各类食物在宝塔中的位置和面积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全天膳食当中的地位和所占的比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学龄前儿童的日常膳食。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图示当中包括了水的推荐,以及儿童运动图示,学龄前儿童各类食物每日建议摄入量,分别代表在我们宝塔当中从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各类食物具体食物种类,以及2-3岁,4-5岁两个年龄段分别的每日建议摄入量,这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能量需要量的水平设计的,2-3岁以1000-1250千卡/每天,4-5岁是1250-1400千卡/每天这样的能量需要设计,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在应用这个宝塔当中的食物建议摄入量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数据是一个参考范围,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平均每人每天各类食物建议摄入量的一个参考范围。所以,在我们日常膳食的安排时候,如果按照这样的一个范围进行安排,基本上可以满足学龄前儿童的营养需求。
2-5岁儿童是健康饮食行为培养关键期,在学龄前儿童指南当中我们首先强调了从小培养儿童饮食习惯和进食行为。平衡膳食是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护健康的物质基础,食物多样化是实现平衡膳食的先决条件。同时,还要纠正儿童挑食偏食这些不良的饮食行为。规划就餐与儿童消化能力相适应,有利于获得均衡营养,降低肥胖和慢性病风险。自主进食有利于培养独立性合乎自信心,促进精细动作及运动协调能力,因此我们要逐渐帮助和引导儿童尽早学会使用餐具,学会自己吃饭。学龄前儿童膳食必须由多样化食物构成平衡膳食,这样才能满足儿童全面的足量均衡营养,同时我们要考虑到学龄前儿童消化功能特点,一般我们安排学龄前儿童每天膳食是有3次正餐加两次加餐,三餐两点,加餐分别安排在上午下午各一次,加餐与零食最好能结合起来,尽可能选择的零食或者是加餐食物多选择奶类、水果和坚果,这些食物属于营养密度相对比较高的。尽可能避免选择高能量的高油高脂的一些食物。奶类是钙的最佳摄入来源,它不仅钙的含量高,吸收利用率也是最好的,因此对学龄前儿童来讲,充足钙摄入有助于促进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维护远期骨健康。
很多研究显示,我国当前儿童钙摄入量普遍偏低,因此我们鼓励儿童天天饮奶和进食各种各样的奶制品。建议每天饮奶量在350-500ml或者相当量的奶制品。新指南当中我们推荐了关于学龄前儿童的充足饮水建议,因为学龄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比较大,水分需要量比较多。我们具体的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日饮水量2-3岁儿童600-700ml,4-5岁儿童700-800ml,同时建议饮白水或者白开水为佳,尽量避免含糖饮料,同时注意少量多次引用,不宜在进餐前大量饮水,以面影响正餐。
大量研究证实,过量摄入高盐高油高糖食品以及含糖饮料,可以增加儿童患肥胖和慢性病,以及患龋齿的风险,因此我们建议应从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让儿童首先感受到食物的自然味道,天然的味道,形成终身健康饮食习惯。儿童膳食应该保持食物原汁原味,不过咸,不过油,不过甜也不过辛辣。尽量少用或者是不用一些调味品,可以选择天然的新鲜的香料或者新鲜的蔬菜汁,果汁进行调味。学龄前儿童烹调方式尽量多采用蒸煮炖煨,少采用油炸、烤、煎这些可能带来更多油脂的碰太方式。
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能力已经开始逐步提高了,同时对食物的选择有一定的自主性,开始表现对食物兴趣和喜好,我们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开展各种各样的食育活动,包括在家庭当中,托幼机构当中开展食育活动。我们鼓励儿童多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质地,了解食物的特性,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鼓励儿童参与家庭食物选择和制作过程,吸引孩子们对各种食物产生兴趣,让儿童享受烹饪的乐趣和从中获得的成就感,从小树立爱惜食物的意识。
经常户外活动,对学龄前儿童受益多多,新的指南里我们依然强调,积极鼓励儿童充分参加户外活动或者游戏,这样可以改善儿童的食欲,增加维生素D合成,促进钙吸收,促进新陈代谢,维持能量平衡,防止儿童肥胖或者消瘦。此外,充分的户外活动还可以帮助儿童促进体能、智能发展,运动习惯培养,提高睡眠质量,预防近视。一般来讲,我们建议儿童每天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多做一些锻炼,比如说爬楼梯,收玩具,散步等等。对于较高强度的运动或者活动,比如说骑小自行车,快跑,攀架,跳舞,球类这些游戏可以适当做,尽可能减少做一些静态或者久坐活动,比如说视频这些活动,看电视,玩手机,电脑等等,在新的指南当中我们还特别推荐了身体活动具体量化指标,运动时间来表达,首先我们强调鼓励主动运动或者活动,对学龄前儿童每天身体活动总的时间最好能够达到180分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最好超过120分钟,其中中等及以上的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累计最好能超过60分钟。另外我们限制或者减少久坐行为和视频时间,建议儿童每次久坐时间最好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频时间累计也不要超过1小时,能够越少越好,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体格生长指标,尤其是身高体重和儿童的膳食质量和营养状况是密切相关的,我们通过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儿童营养健康问题,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定期监测儿童身高体重每半年一次,如果孩子生病可以增加测量次数,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恢复情况。对生长发育状况的评价,我们主要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我们国家0-5岁儿童生长发育判断的标准进行评价,根据体格测量的结果及时调整儿童的膳食内容和身体活动的数量,最终目标是追求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避免体重异常,包括超重肥胖和包括消瘦。
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膳食影响支持,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将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远期健康影响重大。让我们和家长们,幼儿园老师们和全社会一起关心学龄前儿童膳食和饮食行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为儿童健康而努力。谢谢大家。
韩军花:感谢三位专家对三个指南权威的解读。下面是媒体提问环节,我们将有请婴幼儿喂养指南修订专家组的专家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回答媒体提问。
杨振宇,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秘书长员、中国疾控中国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徐轶群,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常务委员
还有我本人。
远程在线的专家代表有: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妇幼营养分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苏宜香教授
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新华医院主任医师盛晓阳教授
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曾果教授
韩军花:我们七个人在线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回答记者提问。在座媒体朋友请提问。
提问:各位专家好,我是【搜狐健康】的记者。第一个问题,请教苏教授,新生儿出生之后可能有一些妈妈没有母乳,会临时吃几天奶粉,这样会影响后续母乳喂养吗?
第二,辅食添加时间,刚才有教授提到了这个问题,可能实际喂养过程当中有一些父母不会刚刚卡到6月龄给宝宝喂辅食,提前几天行不行?因为也有说4-6月可以添加,添加的时间是怎样判断更合适一些,是不是也要根据宝宝的生理需求来判断?谢谢。
苏宜香:第一个问题,你刚才说这种情况是我们作为营养学或者小儿科医生来说都不愿意看到的,出生就给他喂几天配方奶粉,这是我们绝对不会推荐的,这是我要告诉你的。
其中两方面原因:第一,什么东西能让母乳更好分泌,老百姓经常说我吃什么能更好下奶,其实下奶的灵丹妙药不是任何食物,也不是任何药物,最好的下奶方式就是让你的孩子不断吸吮你的乳房,这种吸吮可以通过吸吮的力度和吸吮行为,能够很快通过神经反射传到妈妈的垂体,垂体就可以很好地来分泌催乳素,催乳素是乳汁分泌最好刺激的良药,唯一办法就是吸吮,所以出生后我们不可能马上看到乳房里面有奶体出来,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婴儿吸吮过程,吸吮的力度,吸吮的频率,妈妈和子女亲肤接触等等,都是刺激乳汁分泌最好的良性刺激。
所以,不建议看到吃配方粉,吃配方粉的孩子以后在该催乳时候没有达到催乳的效果,可能慢慢想再重新母乳喂养就会非常困难,所以出生以后一定要让婴儿吸吮妈妈的乳汁,你不要担心24小时,甚至48小时以内没有乳汁出来会有什么问题,原则上来说没有问题的,大家一定放心,我们的婴儿出生时已经在他身体里储备了能量,能够保证在48-72小时以内,虽然母乳还没有达到分泌的量,仍然不会影响他的健康,这是妈妈要坚定的,母乳喂养要成功必须这样。
第二,为什么不建议出生以后吃配方奶粉,是因为新生儿肠道粘膜发育不完善,肠道菌群没有建立,肠道的屏障功能差,这个时候进入肠道的大分子物质,是有可能通过肠粘膜间隙,进入身体。如果在出生的最早这个阶段喂给了配方奶,其中的牛奶蛋白质分子就有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婴儿身体,导致牛奶蛋白过敏的启动。而母乳中的蛋白质,与婴儿自身属于同源蛋白质,不容易引起过敏,相比而言,牛奶蛋白质是异源性的蛋白质,引起过敏的风险远远高于母乳蛋白质。所以婴儿出生最初几天,如果喂给几天奶粉,除了影响新生儿吸吮乳汁的积极性,影响开奶以外,会增加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风险。这样我是为什么强调纯母乳喂养的原因,短短几天的配方奶喂养,虽然在提供婴儿营养物质方面,差别倒不是太要紧,但是对于新生婴儿接触致敏原的风险,性质就不一样了。
韩军花:辅食添加时间点,请杨振宇教授补充回答。
杨振宇:非常感谢刚才我们记者提的关于辅食添加时间问题。第一,苏老师刚才讲我们一直在强调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也就是说我们要坚持这6个月满180天,我们要持续完全母乳喂养,一方面母乳提供了婴儿这个阶段必须的能量和营养素,它提供了强大的保护作用,像提到的免疫活性物质,包括一些有益微生物等方面。
另外,到了180天以后,母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的能量和营养素需求,这时候我们开始添加辅食,也有研究显示过早添加辅食,比如说4个月以前添加辅食可能会增加像超重肥胖一系列风险,还可能会增加类似于胃肠不适等等问题,所以我们也提倡尽可能从6月开始添加辅食。
最后,一些研究提示,4-5月添加辅食和6个月相比并没有任何益处,所以我们要坚持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谢谢。
韩军花:谢谢杨教授和苏老师。
提问:专家们好,我是来自【光明日报】的记者,首先,为什么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他们要在数日后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这个“数日”我们怎么理解?
第二,帮助学龄前儿童认识食物,爱惜食物很重要,我们怎样来开展这个食育活动?谢谢。
汪之顼: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大家非常关注,我们指南里提到了出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很多人有一个疑问,“数日”到底是几日呢?如果看我们以往指南版本,最早的指南版本里面提到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大家又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出生以后非要2周补充维生素D呢,所以我们的建议又调回来,主要是说“数日”不是特定的,出生以后,一个妇女生产以后新生活忙乱,喂养孩子,等到什么都安顿下来、从容了,就可以考虑给孩子添加维生素D了。
为什么这样做,维生素D很重要,大家都理解,维生素D基本来源途径是接触阳光,皮肤合成,这是基本的途径,新生的孩子母乳中维生素D是不多的,不是母乳有什么问题,母乳特征就是这样,所以出生以后仍然也需要靠皮肤接触阳光来获得维生素D,但是我们现在养育孩子的环境基本上接触阳光的机会不多,如果出生以后不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供应会出现相对短缺,实际上,孩子出生之前在妈妈子宫里生活、在胚胎的时期会通过妈妈获得一定的维生素D并且储备下来,因为维生素D是一个脂溶性维生素,孩子出生以后身体当中有一定维生素D储备,所以这个时候并不着急说非得一天,两天,三天,某一个时间来补充,所以我们要想着需要补充维生素D,等到出生以后,孩子喂养大家都比较从容、比较容易做到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谢谢。
韩军花:谢谢汪教授,关于食育问题我们请现场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中心徐轶群教授解释。
徐轶群:在新一版膳食指南里确实我们强调了认识和喜爱食物这样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同时也提出了食育教育一些理念。为什么要这样呢?实际上这和我们婴幼儿学龄前期整体生长发育有关系,这个年龄段是婴幼儿感知觉发育非常快速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又是我们的味觉嗅觉(在辅食添加时期)非常敏感的时期。
学龄前期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我们整个行为习惯养成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所以在座和我们线上朋友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现在喜欢的食物很多是你小时候喜欢食物的一个延续,所以我们记忆里都有有妈妈的味道的感觉,我们强调家长,幼儿园,托育机构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包括社会提供一个认识和喜爱食物大的环境,当孩子喜欢,他认识了这个食物的时候,并且他去尝试喜欢了这个食物之后,他进食时候就会选择这种食物。只有通过他这种不断去自我接受,他就会养成一个进食多种类食物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会贯穿他一生,对他不仅仅是婴幼儿时期,学龄前期生长发育打下坚实的营养基础,也为他一生的健康提供了营养保证。
如何开展食育,中国营养学会,我们分会,包括幼儿园都做了大量工作,核心是一点,我们要通过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的感知觉,视觉先去看,用我们听觉了解食物,家长和老师去介绍,另外是触摸,看看这个食物它是什么性状什么质地的。我们通过进食,口腔感受,我们手上触觉等等去感受食物,不同年龄段方法不一样,比如我们辅食添加阶段我们鼓励家长,托育机构给孩子尝试手抓食物的一些机会,不仅仅是他认识食物的一个过程,也是他接受喜欢这种食物的过程,同时让他抓完了之后去尝。
另外,我们也希望孩子通过这样的一个机会去了解接受这个食物的味道,因为刚好是他的味觉敏感期。孩子大了一些,1岁,2岁,3岁以后,孩子接触食物种类更多了,我们可以基于膳食宝塔这一很形象生动的例子教孩子去认识食物,进而学习分类,包括我们食物一共分几大类,我们今天吃饭里面有蔬菜、动物性食物,还有奶,可能我们今天的零食里还有一点坚果等等,当然我们的托育机构和幼儿园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形式,无外乎也是通过我们的感知觉,我们的这样一个过程去帮助孩子认识和喜欢食物,并且我还要强调的一点,也是爱惜食物的行为习惯,谢谢。
韩军花:谢谢两位教授的回答,我们请下一位记者提问。
提问:各位专家好,我是来自【健康时报】的记者,第一个问题,我了解到2021年中国发布纯母乳喂养率指标,我国6个月婴儿内纯母乳喂养是29.2%,我们国家目标是2025年达到50%以上,专家有哪些建议提高母乳喂养率。
2-5岁学龄前儿童可以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之前发布的学龄儿童也有相关的建议,请专家说一说这些不同年龄的儿童具体可以做哪些?
盛晓阳:大家好,提高母乳喂养率,全社会都在行动,医院像建立爱婴医院都在行动,努力提高母乳喂养率,苏宜香教授也提到我们不断宣传初乳对婴儿的重要性等等,在医院里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增加母乳喂养率,但是说实话母乳喂养率我们还不是很满意的,医生在这方面对于母乳喂养的认知也是在慢慢改进,我个人认为像我们的新生儿科医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改进是最明显的,以前早产儿没有办法进行母乳喂养,现在在三甲医院中,大多数早产儿都给予了母乳喂养,通过建立母乳库等等,这些母乳措施上来,对早产婴儿短期和长期生长改善都是非常明显的。
这些早产儿通过母乳喂养以后有很好的生长和健康生活,我相信也可以带动其他妈妈们认知到这样一个问题。
母乳喂养推广方面我们医生应该起到应有的作用,全社会也是希望大家都做出努力,每一个人包括爸爸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韩军花:母乳喂养是全社会的事情,从家庭的角度,如果家庭没有支持母亲也很难坚持下去。
杨振宇:刚才盛老师和韩老师讲的我做一点补充,一是我们需要比较客观正确来看待我们所说的一些母乳喂养率的报告,就像刚才引的,我们做一些研究,这一块的母乳喂养率是纯母乳喂养率,这个概念是所有的其他食物包括水都没有吃的情况下纯母乳喂养率。还有一些情况会看到,基本纯母乳喂养率这样数据,意思是它可能会添加一些水,或者不含能量的液体,这时候是这个情况。还有一些是妈妈给了母乳以及其他的母乳代用品,配方粉这一系列。还有少部分确实是人工喂养的,但是这个比例相对来说应该是在10%左右。
我们在座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母乳喂养提升是基于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前期我们国家卫健委联合15部委发的母乳喂养促进行动,里面也提到,一方面是从专业机构,包括像营养学界,医生、护士这一系列的医学界的支持,另一方面,社会来自于比如家庭的支持,像刚才提到爸爸的支持,甚至是姥姥、奶奶这一辈的支持,还有涉及到工作场所或者一些大众场所,商场这些建立哺乳室等的方式来提升。
最后也是需要妈妈自身的母乳喂养知识提升,以及技能的一些培养。谢谢。
韩军花:也离不开在座媒体宣传,你们直接能够到达消费者和各个家长,希望媒体宣传母乳喂养时候加大更多的力度,每年八月初有全国母乳喂养宣传周,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我们国家部委,国家卫健委都会出台很多行动或者指南,来继续推动母乳喂养,希望在座各位媒体能持续关注母乳喂养。
曾果:大家好,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一个人饮食行为,进食习惯对一生的影响都非常大,我们说从孩子出生开始他一直是学习吃的过程,吃的膳食质量,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其实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经历,一个过程。
对于2-5岁年龄段的孩子,这个年龄段非常特殊,他开始快速有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逆反都开始了,对食物也开始有兴趣了,他可以选择,可以作主了,可以提要求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庭的膳食制作,家长对他的膳食安排影响以外,更多在托幼机构。幼儿园集体生活环境中幼儿园的膳食对他影响很大,包括在整个膳食进食过程当中,对食物的摄取,对食物的了解,认识喜爱都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刚才提到的食育。
对于2-5岁学龄前儿童他的膳食从内容上我们要求种类丰富,数量充足,能够适应和满足他这个年龄段的营养需要。我们平衡膳食宝塔当中分了2-3岁,4-5岁,也是基于这样的目的,不同年龄段营养需求不一样。这个过程当中,膳食会从预防慢性病这个角度,为了减少慢性病、超重肥胖,甚至有些孩子的消瘦,维持他的正常体重,正常这样一个生长发育的角度考虑,他的膳食当中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我们说不要过油,也不要过咸,不要添加太多糖,当然太多辛辣也是不合适的。
他是从2-5岁逐渐学习的过程,对满2岁一般意义来讲健康儿童,他的机体生理功能和认知程度,他能够接受家庭的普通膳食,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慢慢适应一些家庭膳食,从预防慢性病这个角度我们不希望他摄入过多盐、糖和油,降低他的风险,我们在膳食制备和加工过程中,无论是家庭膳食制作,还是幼儿园团膳制作过程当中都要注意这些方式,烹调方式尽可能选择蒸、煮、炖这样一些形式,尽可能少煎、炸、炒这些带来更多油脂摄入的方式。
韩军花:我们今天媒体问答环节到此为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以及在科普中国、光明网、咪咕视频、新浪微博等平台在线观看的观众朋友。《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的发布工作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目前直播平台的观看人次已达到600多万,感谢大家的关注,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到此结束,中国营养学会后续将通过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营养界”等平台发布《中国营养儿喂养指南(2022)》核心信息。敬请大家的关注。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所有现场和在线的朋友们!祝我们祖国的花朵-儿童们节日快乐!也更加祝福我们在座线上线下大朋友们永葆一颗童心,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发布会再见。
相关报道:《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