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刷手机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最近的一段时间,标注低糖?ldquo;无糖甚至0?rdquo;皃a href='//www.sqrdapp.com/news/tag_3748.html' class='zdbq' title='食品相关食品资讯' target='_blank'>食品充斥着大小荧屏,似乎大家都?ldquo;?rdquo;唯恐避之不及,这又是为什么呢>/div>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因能量摄入过多导致的慢性疾病呈高发态势。据2020年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中国居民18岁以上的成年人群中超重肥胖人群已超过了总人群的50%。而与糖代谢相关的糖尿病患病情况也很不乐观?012年中国成年居民中糖尿病患病率已达?.7%,相当于?002年患病率?.2%)的基础上翻了一倍、/div>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广泛开展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其?ldquo;减糖是控制能量摄入的重要内容之一、/div>
然而,人对甜味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婴儿出生第一天就会在尝到甜味后露出笑容。如何才能既满足人们对甜味的喜好,而又不过多的摄入糖呢?特别是对于需要控制糖摄入的人群,是一个重要问题、/div>
甜味剂作为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为这些人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选择。因甜度高、能量低或不含能量、工艺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等特点,甜味剂在过去100多年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食品和饮料,各?ldquo;低糖?ldquo;无糖甚至0?rdquo;的食品饮料便成了食品界的新宠儿、/div>
0?rdquo;真的是没有糖么?
关于包装食品和饮料上对于糖含量的标注,我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是有着严格定义的、/div>
按《GBZ21922-2008 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的要求,食品包装上对于?rdquo;的概念,是包括全部的单、双糖类,如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既不是广义的?rdquo;即碳水化合物的意思,也不是狭义的?rdquo;即蔗糖的含义。因此,0?rdquo;?ldquo;0蔗糖还是不一样的、/div>
至于这些单糖和双糖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下表所示、/div>
注:半乳糖和乳糖一般只存在于乳类中
另外说一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冰糖和红糖,以及片糖、黄糖和黑糖等粗制糖中的主要成分,其实都是蔗糖;蜂蜜的成分较为复杂,除了乳糖和半乳糖,蜂蜜基本上是个单双糖的大杂烩,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掺杂少许麦芽糖和蔗糖;果葡糖浆是用玉米淀粉为原料制成的糖类混合物,除水分外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div>
那什么又?ldquo;无糖?ldquo;0?rdquo;>/strong>
按照《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关于无糖?ldquo;低糖的定义,当食物或饮料中的单、双糖含?le;0.5g/100g(固体)?00ml(液体)时,就可以标注为无糖?ldquo;不含?rdquo;?ldquo;0?rdquo;了;而当食物中的单、双糖含量尚未达到无糖标准,但含?le;5g/100g(固体)?00ml(液体)时,这种食品或饮料就可以标注?ldquo;低糖、/div>
?rdquo;?ldquo;非糖
为了保持甜美的口味,同时又要迎合消费?ldquo;无糖?ldquo;低糖的消费需要,商家会选择使用代糖或甜味剂来取代食品配方中的部分或全部添加糖。低/零卡甜味剂是被加到食品和饮料中提供甜味的一种配料,提供极少甚至零水平的卡路里、/div>
目前经过国家批准允许商用的甜味剂有糖精钠、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和甜叶菊糖苷等,此外还有名字里?ldquo;?rdquo;但并不属于糖的甜味剂,如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和麦芽糖醇等糖醇类物质也属于甜味剂,它们为消费者提供了减少糖的摄入同时又不必牺牲甜味的一种解决途径、/div>
从最初的糖精钠到目前的各种糖醇,由于消费者对甜味剂初始原料的偏好,甜味剂的选择越发地倾向于接近天然单、双糖的成分,比如麦芽糖醇等,但实际上,只要是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种类和剂量添加的甜味剂,对于人体健康都是安全的,无需特别担心。特别是与天然糖分结构相近的糖醇类物质,目前在允许使用名单上的糖醇的安全性都是十分可靠的、/div>
?零卡甜味剂为我们提供了降低膳食中能量和糖水平的简单途径,同时不会影响人们对甜味食品和饮料的享受。大量的科学出版物广泛阐述了?零卡甜味剂对人体的营养益处,例如口腔健康,低血糖和胰岛素血症反应,体重管理,这都是由于其低或无致龋性,更缓慢地或不完全地被肠道吸收、/div>
甜味剂在美国、欧盟及中国?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有的品种使用历史已长?00多年。甜味剂的安全性已得到国际食品安全机构的肯定,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食品安全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加拿大卫生部等机构对所批准使用的甜味剂的科学评估结论均是: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div>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凅/strong>
》(GB2760-2014)对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品种以及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具体规定。这些规定都是基于专家的科学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的,只要按标准使用,是有安全保障的、/div>
我们以麦芽糖醇为例,这是一种通过氢化麦芽糖后得到的糖醇,运用在食品中可产生与蔗糖相同的甜度,但是由于化学构型与蔗糖和麦芽糖均不一样,因此并不会像蔗糖或麦芽糖一样引起血糖和血胰岛素的剧烈波动,也不会产生像可消化碳水化合物那样多的热量,对于控制体重增长和稳定血糖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div>
此外,由于氢化后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麦芽糖醇不会被细菌发酵产酸,特别是不会在口腔内被细菌利用产生腐蚀牙釉质的酸性物质,因此也不会像蔗糖一样引起龋齿,具有一定的抗龋齿效果。而且,按《GB 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在糖果、面包、糕点和饼干等食品中麦芽糖醇的添加量甚至都没有做添加量上限的限制,其食用的安全性可见一斑、/div>
1964年,日本就已经开始工业化生产麦芽糖醇,麦芽糖醇在欧美等国也已经商品化多年。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对它们的最大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不做限定。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芬兰、挪威、英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许多国家均已批准麦芽糖醇在食品中的应用。可见其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受到承认的、/div>
0糕0能量>/strong>
首先一个简单的回答?ldquo;0?rdquo;并不等于0热量。从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普遍认知来讲,选择标准0?rdquo;?ldquo;低糖食品或饮料时,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低热量的食品或饮料,因为在各种正确或不正确的营养知识宣传中,人们已经对?rdquo;?ldquo;热量还有不健?rdquo;之间建立了一种隐含的联系、/div>
但是,我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部分的食品和饮料中?ldquo;0?rdquo;并不代表着0热量,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我们得回到《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找到对能量(也就是热量)的说明。当一种食物或饮料中,所提供的能?le;17kJ/100g(固体)?00ml(液体),且脂肪成分所提供的能量占比量总能量的50%时,这种食品或饮料即被认为是无能?rdquo;?ldquo;0能量的,所以标?ldquo;0热量的食品或饮料并不是真正的绝对无热量、/div>
[
食品资讯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而且在部分食品中,除了单、双糖以外,还有其他不可避免存在的食物成分也在发挥着供能作用,比如饼干除了糖之外,还有面粉等就能在人体消化之后产生能量。因此像饼干这类食物,即便非常严格地一粒糖也不添加,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符?ldquo;0热量,这一点和完全依靠添加糖或甜味剂引入甜味及热能成分的饮料不一样,饮料可以做到的严格符?ldquo;0热量标准、/div>
不过生命本身就是能量活动支撑起来的,无边际地追求0能量?ldquo;0热量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理性的。对热量过分焦虑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会给生活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为什么不学会享受美食、享受运动,让生活变得美好起来,而去纠结那一串串数字呢?毕竟
唯有爱与美食不能辜负啊!
参考文?/span>
1.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span>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21922-2008 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span>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span>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span>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830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 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span>
?nbsp; 邢青 向雪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伙/div>
日期9a href="//www.sqrdapp.com/news/2022-05-18.html">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