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以及在线参与我们今天发布会的广大网友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今天就要与大家见面了!今天到现场参加发布会的有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要专家以及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的领导,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代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今天的发布会在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和腾讯新闻同步直播。
膳食指南是健康教育和公共政策的基础性文件,是国家推动食物合理消费、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措施。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于1997年、2007年、2016年进行了三次修订,均由中国营养学会完成,由原卫生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
首先让我们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简要发展历程。请看大屏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是百余位专家对营养和膳食问题的核心意见和科学共识,将为全体营养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健康传播者提供最新最权威的科学证据和核心数据,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下面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仪式,有请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一级巡视员张磊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月欣,中国科协科普部信息化处处长刘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济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梅登台!
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将手放到屏幕上!三、二、一,启动开始!
感谢各位领导,请领导就坐。
我们非常希望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携手共进,共同致力于新膳食指南的推广工作。请观众看一个新膳食指南的宣传短片。2022-4-26 09:38:20
【主持人】我们再次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我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修订的大力指导和支持,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主要内容和特色,下面我们有请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教授对新版膳食指南进行权威解读,有请杨理事长。
【杨月欣】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非常高兴代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修订专家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和秘书组来做今天的这样一个新闻发布和主要内容的解读。
我主要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民以食为天,吃不仅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行为,吃得科学和合理更是可以预防疾病、让健康状况更持久、更长寿的一个方法。在膳食指南受到各国重视,膳食指南早就是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营养性政策和文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国家膳食指南是根据科学原则和当地百姓健康需要,以及当地食物生产情况和人民生活实践,以政府或者权威学术机构提出的食物选择和身体活动的指导性意见。它也是我们公共卫生政策的基础性文件,当然也是健康教育基础性文件,是国家实时推动合理膳食、合理消费和改善人群营养状况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膳食指南作为国家卫生政策已经有百年历史,第一个膳食指南出自于瑞典,于1968年提出的。在此之前我们叫它膳食目标或营养目标而已,还没有称之为膳食指南。自1968年有了第一个膳食指南出台,美国1977年,我们国家1989年。每个国家均选择一个具有本国人口文化特色的食物指南图形,来打造本国的营养传播和教育战略的重要标志,我们国家是宝塔。
为什么要制定膳食指南,为什么各国都具有自己国家的膳食指南呢?这里的原因非常多,大致有三个方面。
第一,88%的国家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营养不良和疾病负担,这些营养不良和疾病负担可以通过合理膳食和充足营养给予改善。营养不良的原因是复杂、多层次的,比如说超重肥胖是营养不良的表现之一,需要通过自身合理膳食和吃动平衡达到目标。我们国家营养和慢性病监测报告显示,我们国家的居民成人超重肥胖率超过了50%,6-17岁青少年也接近了20%,这些数字是值得担忧和焦虑的,因为它是慢性病一个最重要的根源,所以对膳食指南的制定和营养教育方面我们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另外,从一个独特视角或者人类健康视角,膳食指南对于食品加工、农业生产、以及运输、选购、保存烹饪等等等方面都给出了一个健康指导,让我们整个食物体系可持续化发展有了更好的以人类健康为主导的方向。在1992年举行的国际营养会议之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加大了促进以食物为基础的膳食指南的制定工作,现在我们可以在FAO的网站上看到这些重要文件和各个国家膳食指南及相关文件的专属网页,有兴趣大家可以去检索,如今90%以上国家已经有了制定的膳食指南。
我国主要疾病原因分析上可以看到,慢性病已经占到死因88%以上,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血管疾病,每5例死亡当中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怎么来的呢,主要由高血压、肥胖、及不合理膳食而引起的。不合理膳食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2018年全球营养报告当中指出,全球1/5的死亡与饮食相关,其中最主要原因是高盐,还有全谷物、水果、坚果的摄入量少,以及能量不平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JAMA 2020、中国循环杂志2021都指出合理膳食能解决78%的慢性病相关问题,减少盐的摄入能够有助于控制57%的高血压发生率,我觉得这样的成本效益应该说是最低最可持续的。因此在2017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了这样一个报告,号召全世界动员起来应对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推行健康饮食和减盐政策,认为这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措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历史刚才大家已经看到了,第一版从1989年,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和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一直到现在已经是第五版了,主要的修订原则和概况有哪些呢?我们首先组织结构上有一个指导委员会和修订专家委员会,还有秘书组这样一个庞大的队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切实落实国民营养计划以及健康中国行动的任务,共同组织进行了为期近三年的研究,制订了指导思想和修订原则,指导思想最重要一条就是膳食指南是面对大于2岁以上健康人群,并且对于特别关注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等补充制定了特殊人群膳食指南。基于平衡膳食模式目标,基于最新的科学证据,都是我们的修订原则,并与国际组织相一致。在关键技术步骤方面我们制订了详细的规程和制度、秩序,以指导如何去完成膳食指南的修订。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了五个方面,包括食物与健康关系证据分析报告、居民营养健康现状分析报告、身体活动和健康研究报告、以及各国膳食指南调查报告、以及制订了修订程序和修订方法。依照这样的逻辑和内容最终完成我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修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共产出三个部分,一是科学研究报告,由丁钢强教授、马爱国教授、孙长颢教授主导完成,在去年已经发布。今年我们发布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健康教育工作者阅读版本,还有对大众的科学普及版本;以及我们的宣传系列,如宝塔、餐厅、算盘,还有刚才大家看到的由公众人物和专家制作的宣传大使海报。
和2016版相比,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六大变化,一是针对饮食或我国居民营养状况新问题,新增加了健康饮食方式的建议,包括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饮食卫生等内容,核心条目由原来六条改到了现在的八条。二是应对老龄化问题,增加了针对高龄老年人的膳食指南,高龄老人指的是大于80岁的老年人。三是新提出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目的在于挖掘和传承中国健康饮食文化,来传承我们自己身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膳食模式的推广,当然,这个膳食模式是接近于我们宝塔推荐的平衡模式的。四是新提出了认识食物、科学规划膳食,引导和鼓励家庭实践膳食营养科学的健康行为。五是紧跟近期研究,为膳食指南基本准则提供新的科学证据,来修订和完善膳食指南中的每一个条款。最后,我们修订完善了膳食指南宝塔图形,还有修订了食谱可视化,这样让消费者更加容易接受和看懂。
关于膳食指南的条目,我们创造了一些新的概念,引用了其他学科的一些新的定义,比如说平衡膳食、合理膳食、健康膳食,东方健康膳食模式,这些定义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还有定量描述,如高盐、高油、高糖、富含、低油等等这样的一些术语;定性描述,如什么叫多吃、适量、少吃,什么叫控制、什么叫限制等;还有对食物描述,包括能量密度、营养素密度等。我们通过全书统一的定量、定性科学描述,也是想统一全国教育工作者对术语的认识,消费者对新概念的认识,来最终影响他们的行为。对于老年人废用综合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衰弱的评估,也从其他的学科引进了相关的概念以评价和改善老年人状况。
说到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是这次新提出来的、一个近似平衡膳食模式的膳食模式。之所以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是基于两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膳食营养调查和慢性病调查,发现在浙江、上海、江苏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和广州、福建等沿海地区,居民的膳食模式是我们中国最好的或者说比较健康的饮食模式的代表,也是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一种雏形。它们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蔬菜水果豆制品丰富、鱼虾水产多、奶类天天有,并且拥有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这种模式有利地避免了营养素缺乏、肥胖的发生以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有助于提高预期寿命,相对较低的慢性病发病率。
在2019年柳叶刀曾经对195个国家的膳食和疾病状况进行了比较,中国的膳食受到了批评,被认为盐摄入太多,精致谷物太多,膳食方面表现不太好。其实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是有不同膳食代表的,我们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是希望大家能够近距离地学习推广,并倡导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膳食模式。
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八条,重点解释一二。首先,八条准则,之所以把它从原来的“推荐”变成“准则”,做了小小的概念调整,想说明这些“准则”它是对于所有的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都是适用的,并不是说针对哪一个人,所以它是基本准则。
一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的基础,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保障。合理搭配在大的方面讲是指碳水化合物占能量的50%-60%,蛋白质占10%-15%,而脂肪占20%-30%;从细节方面应该坚持谷物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的膳食应该包括几大类食物,平均每天12种食物以上,每周25种食物以上,以此达到一个合理搭配。只有食物多样才能够合理搭配。
提出合理和平衡也是给大家这样一个框架,目前有很多人对碳水化合物、谷物比较抵触,有的人说我整天都不吃,或者我每天只吃一点点,这样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循证,发现在很多队列研究当中,比如说柳叶刀2018年、2019年发表的比较新的研究,可以发现在很多人群队列研究和观察性研究当中,碳水化合物能量供比50%-60%是最好的平衡,如果超过70%或者低于40%会提高死亡率风险,呈现U形的关系,表明碳水化合物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健康。我们不应该在食物多样当中去掉谷物,这对全民健康是重要的。
平衡膳食是可以提高免疫力的根本。人体免疫系统由很多分子细胞和器官来组成,广泛分布于全身,能够抵御外来病原体侵入。细胞需要靠外来的营养来滋养,提高它的战斗力。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与免疫系统的关系非常明了,所以在很多证据当中也提到了合理膳食模式可以降低成年人心血管病发生风险,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以及直肠癌、II型糖尿病的发病危险,希望大家好好遵守这一条。
二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吃和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需要提醒的是,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从出生开始就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适宜体重,并且应该天天都有身体运动。身体运动可以用这样几个数字来表示,即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用每天主动身体活动表示的话,合6000步以上;鼓励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每周至少2-3天,并且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都要起来动一动。不同运动在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骨骼健康方面有不同作用,希望大家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加强运动锻炼、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运动不仅用于减肥,五年之后的这次科学循证发现,证据量最充足的就是运动对健康的影响,包括降低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心衰、还有部分癌症的发生风险,另外还有焦虑、睡眠、抑郁、痴呆等,运动具有很多方面重量级的证据让我们相信它对健康的益处,运动不仅是减肥。 运动对于儿童高血压也有非常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对骨骼健康和大脑健康有着积极影响。正是由于这些关键的事实,推荐每天至少6000步主动运动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特别想提出来的是,老年人适当体重可以降低死亡风险,低体重和肥胖均可以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风险,老年人不要像年轻人一样保持BMI为18或20那么“苗条”,对于抵抗疾病没有太多益处,要保持自己合适的体重标准。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和大豆。增加全谷物是针对我们当前谷物太精细、太精致的问题。蔬菜水果的问题大家应该提到非常重要的日程,尤其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也应该重视蔬菜的摄入。在全国营养调查当中可以发现,农村居民蔬菜摄入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高,所以提高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是对于全体居民而言的。
适当摄入鱼、禽、蛋、瘦肉。每天平均摄入120-200g,就是三四两,不能吃太多,要适量,我们现在摄入太多了。动物性食品给人类需要提供了优质蛋白、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但是它也含有较高脂肪和胆固醇,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适量原则。每周最好吃鱼两次,鱼在所有的肉类当中是比较好的。蛋类每天保持1个没有问题,吃鸡蛋不弃鸡蛋黄。还有少吃肥肉、烟熏肉和腌制品。这里特别提一下胆固醇的问题,在人类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内源性,一个是外源性,2016版膳食指南年说到了胆固醇与对人类健康的关系,这一版做出进一步的证据更新,证明胆固醇与一般人群的血脂异常没有关系,但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史的这些人应该注意适量摄入,就是说对这些人还是应该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就是每天一个肯定是没有问题的,100g鸡蛋黄含有1510mg胆固醇。2020年一项随访九年的研究没有发现其与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对血胆固醇已经高了或者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还是提示应该适量。
烟熏肉和人体健康应该是特别引起注意的,我国居民对于烟熏制品还有腊制品都是非常喜欢的,因为这是过去保存食品一个方法,也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风味,但是它确实可以增加胃癌发病风险、食管癌的发病风险,而且是很高的风险,因此应该完全注意,或者不吃或者少吃。
少油少盐、控糖限酒。这一条原则上没有改动,对于酒降低了饮用量,对男性、女性酒精量都不超过15g,过去是25g,证据进一步证实了喝酒没有健康好处,所以大家在酒的方面一定要提高更充足的认识。
盐的摄入量在上一版是不超过6g,这次和世界卫生组织一致,提出了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g这一目标。盐对健康影响的证据非常充足,比如和高血压的关系,和脑卒中的关系,和胃癌关系,还有和全死因死亡率的关系,证据都非常充足,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坚定降低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
这个是中国居民食盐摄入量现状分析,可以看到全国只有20%左右的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g,多数人每日平均摄入量9,10,11g,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必须降低用盐量。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是新版膳食指南新加的,之所以加规律进餐,是因为规律进餐人数占比逐年下降,让我们必须提高警惕。饮水主要是对成年人,轻体力活动男性、女性分别是1700毫升和1500毫升。说到足量饮水,少量多次,而且要主动饮水,不能渴了再喝。推荐喝的水是茶水和白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因为多摄入糖没有任何好处,而是增加超重和肥胖很多风险。
新版指南的书里面有比较清楚的表格,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判断机体是否缺水。可以通过看排尿量,尿液颜色也可帮助判断,深黄色、较黄、黄色、浅黄、透明、透明黄色等不同颜色,反映机体处于水分充足状况和缺水状况,对于百姓来说用它来判断是非常好的一个手段。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提倡在生命各个阶段都应该做好健康饮食规划。现在很多事情都是有设计的,比如我们服装都需要设计,我们好多事情都需要设计,你的膳食对你的健康如此重要更需要设计,更需要认真规划。在饮食规划方面,我们需要做到认识食物,选择新鲜的、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学习烹饪,传承传统饮食,享受食物天然美味,如果在外就餐就不要忘记适量做平衡的选择。无论是在家在外都应该做好膳食规划。
这是我们2018年调查的在外点餐率,可以看到,在中国在外点餐是全世界第一的,我们点了什么呢?前20位是肉类,油炸,还有辣的,没有蔬菜,没有水产品。在外点餐大家更多时候是为了快捷和方便,并不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所以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大力改善。大家应该充分注意到其实会规划自己的膳食,认识食物,挑选食物是怎样的重要。
在食物营养标签方面,我们从2013年开始已经强制执行,现在还有很多的消费者购买食物的时候不看营养标签,买食品的时候只看价格,看生产日期,看厂家是哪里生产的。但是营养标签可以告诉你一分钱一分货,让你买到更多健康的价值。营养标签包括三个部分,营养成份表、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从这里可以知道食品的特点,特别是营养特点,更好比较和选购自己合适的产品。
学习烹饪也是我们这次提出来的,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在自己家庭开始践行居民膳食指南,践行平衡膳食,也可以认真规划一日三餐,学习烹饪,更好可以做到减盐。
在外点餐的技巧,也是要主动提出营养的诉求,比如说我要淡一点,要全谷物食物,或者少的油炸食物。提出健康诉求,可以促进我们全民健康环境的营造。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这一点上完全是提倡更卫生更文明的饮食方式。勤俭节约,珍惜食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膳食指南包括很多关于公筷分餐在家庭当中应该如何表达,在外面如何去做,在杜绝浪费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去践行。
社会支持环境方面,还有健康食堂建设、健康餐厅建设,以及我们素质教育,健康教育方面,都是对这些方面的一个传承。我们的饮食文化包括了养生文化、礼仪文化、美学文化、勤俭节约文化,都可以支持健康中国的建设,合理膳食的行动,以及国民营养计划的落地或者落实。新食尚,树健康饮食新风,这对我们中国整体的建设和传承都是有非常好的意义。
刚才简单解读了八条准则,在特殊人群的膳食指南当中,我想特别提一下婴幼儿喂养和老年人这两个特殊人群的一些修正。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保障,在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当中都给出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也是我们人群健康最重要一个基础。膳食指南指出,所有的婴幼儿都应该纯母乳喂养到出生后6个月,这点是我们反复强调的。这一版在婴幼儿喂养指南当中用更加坚定的语言来表达了对婴幼儿喂养的意愿,一个是大家要重视尽早吸吮妈妈的乳头,让小孩尽早饮奶。另外,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和专业人员,咨询后再做出决定,而不是仅仅由母亲个人判断不喂母乳,用奶瓶喂配方奶。我们国家婴幼儿母乳喂养率非常低,我们在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中也提到要提高到50%以上,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关于高龄老年人,即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次特别提出了建议。我们现在长寿,预期寿命越来越高,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多,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一共有六条,希望大家也能够在这一点上给出关注,无论在家庭还是养老院。
对于高龄老年人,慢病共病多就不说了。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预防营养不良和衰弱,老年人要经常检查自己的体重、监测自己的体重。体重过低、BMI小于20的时候,你就应该引起特别注意,要做医学评估来评估你的体重丢失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要评估是否存在虚弱和营养不良,还有膳食摄入量不能少于80%,这是对老人保障健康提出的要求。
膳食宝塔这一次的修改,在文字描述中提出蔬菜300-500克,牛奶300-500g,这是根据宝塔中能量设定在1600-2400 kcal之间而定的,这是相对固定的一个范围,高于这个范围上限或者低于下限都不合适。宝塔修订的背后,我们依据了很多科学数据。比方说,按照宝塔蓝色表可以看到,在能量1000kcal和3000kcal之间,这几乎覆盖了很多人,它的能量、蛋白质和营养素都是可以满足需要的,所以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宝塔”图;如果将宝塔推荐食物量,计算总能量和营养素摄入范围和RNI、DRI相比,它基本都是可以达到100%满足。每一个学习膳食配餐的人,都应该牢记上面的数字和分类,可以轻松地使自己的配餐达到100%满足,这个图很好说明了这一点。
这是一个举例,可以很好地满足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书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和图片,可以轻松学会如何达到平衡的膳食。
最后,我感谢所有的专家委员会成员、指导委员会成员的智慧工作,感谢中科协科普部和学术部各级领导支持,特别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各个司局对我们的帮助。
感谢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谢谢大家。2022-04-26 10:13:30
【主持人: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杨晓光】感谢杨理事长的精彩解读。理事长已经把一般居民膳食指南、特殊人群膳食指南、膳食宝塔、餐盘做了非常简要、权威的介绍。同时,我们还会完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科普版,帮助老百姓合理选择对健康有益的食物,也将推广一些可视化的图形和工具。
新版指南的修订工作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下面是媒体提问环节,有请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代表: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钢强,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马冠生,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医三院的常翠青教授。
请以上专家登台并回答记者提问。有请。
下面是提问环节,今天参加的媒体代表很多,请在提问之前说一下自己的单位。
【生命时报记者】各位专家好,我是生命时报的记者李迪,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刚才对比了2016年版的膳食宝塔和2022版的膳食宝塔,发现有些调整。2016年版的谷薯类写在一起,在2022版分开了;动物性食物2022年合在一块,之前的2016版是分开的;奶制品原来是每天推荐300克,现在是300-500克;盐从小于6克,现在改成小于5克。这些细节的调整,背后有的是合并,有的是拆开,怎么考虑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准则中,新增加了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这也是今年营养周的主题,为什么特别重视这句话,请专家谈一谈。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 杨月欣】我先回答最后这个问题,“会烹会选,会看标签”这次被选入进来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够让大家动起手来,学习购物烹饪做饭实践膳食指南。刚才我已经有一些解释,为什么说要加这条,第一,认识食物是很重要的内容,所以在这条准则中提出来一个观点,要学会选购食物,也就是说选购食物先要认识和知道每个食物营养特点是不一样的,类别不一样的,营养素的密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从认识食物这个观点来说,我们要学习食物的类别和它们的营养价值。从预包装食品来说,就要学会看标签认识食品。“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就是鼓励大家设计一日三餐,更好地利用食物,减盐、减油、减糖,回家做饭,享受食物的天然美味。
今年的营养周,也是这条比较新颖的话题,希望动员大家都行动起来。营养周不是全体专家的营养周,而是全民的营养周,希望全民动员起来,合理选购食物,在家里做好自己的每一餐饭。正好工信部还有吃货节,我们互相配合,一方面让大家学习食物营养知识,在家里好好做饭合理安排三餐;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间,我觉得对合理膳食,提高免疫能力,更加得需要重要。谢谢。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杨晓光】 关于盐的摄入量是非常明确的,上一版制定的时候是考虑到原来我们盐的摄入量非常高,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提出了一般人群阶段性目标是6克。目前无论是科学证据,还是健康中国已经明确提出了5克盐这样的目标,我们这次修订就把盐的摄入量调整到小于5克的水平,这与以往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是一致的。
关于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问题,主要为了方便老百姓能够看得更直观。如果分别描述各类动物性食物这个多少克那个多少克,可能不太容易记,这次修订给出了总体摄入量,每天120-200克,强调了每周两次吃鱼。这一说法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我们目前动物性食物摄入最主要的还是猪肉,这也是我们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传统;实际上,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无论猪肉也好,还是其他的肉类,每周最好不要超过500克,相当于每天不超过70克;鱼相对其他肉类来说吃得少。这版膳食指南的具体条目里,也提出了各类动物性食物的建议量,主要是为了老百姓容易理解,明确地指出了水产品要吃每周2次,每天一个鸡蛋,这是我们强调的对动物性食物选择的观点。
奶类,我们要至少摄入300克,认为300-500克都是符合我们膳食需要量的。如果摄入再高的话,超过每天500克的奶类,我们会建议,最好考虑选择低脂或者脱脂牛奶更有益健康。
谷薯原来是放到一起的,之所以把它们分开,是因为容易产生误解,不能明确区分究竟应该吃多少谷类或薯类。现在的修订把这个问题说得更明确了,谷类应该是200-300克,其中全谷物或杂豆应该50-150克;另外应该吃50-100克的薯类。这样分开之后更加直观,也是我们这次修订的主要考虑。谢谢。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马冠生】关于盐的调整,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制定膳食指南的时候,国家卫健委也在开展“三减三健”行动。我们一方面要考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国际标准5克的建议,还要考虑到与国家层面的行动计划和倡导保持一致性。在“三减三健”里边强调了不超过5克,我们这次在修订的时候,也做了相应的改变。尽管现在我国居民平均盐摄入量还是9克以上,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个调整实际上还是要求我们广大居民要坚定不移地、不断地减少盐的摄入,来促进我们的健康。
【健康中国观察】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经历了五个版本,从最近两个版本,2016版到2022版最大的改变,体现在什么方面。
第二个问题,想各位专家,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蔓延,新版的膳食指南对于指导居民的饮食以及对提高免疫力方面有什么建议?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 杨月欣】2016版和2022版主要变化,是刚才说到的六个变化,从具体内容来说,大家看得到的,就是增加了两条,刚才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还有规律三餐,足量饮水。
另外第一条大家看到了它的变化,原来是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现在是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这是它的最重要的变化。做这个指南的时候,还是以科学证据为基础,还是要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这是两个导向。从实际问题上,我们从调查中发现,我们国家不规律的吃饭,点外卖特别多,慢性病特别多;科学证据方面就是规律三餐、合适的搭配比例、膳食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更加强调的是膳食模式。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杨晓光】关于疫情和免疫,大家是非常关注的,我们膳食指南这次也非常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刚才在理事长报告中也专门对营养和免疫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
总体来讲,我们原来有一句口号,“健康中国,营养先行”。为什么叫“营养先行”,我们知道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素质,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遗传,第二个是营养,第三个是学习或训练,包括我们体育锻炼、骨骼生长。遗传是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的,但我们的身体情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膳食模式的改变,对我们身体状况是非常大的影响,包括我们的身体活动。所以加强最基本的营养,对于保障免疫力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疫情防治的过程中,中国营养学会也提出了在临床如何进行营养支持,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我们中医讲究“固本祛邪”,怎么固我们的本,就是怎么增强我们免疫力,营养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一个固本的措施。
另外新的膳食指南还强调了公筷分餐,公筷分餐可以预防很多传染病的发生,也是卫生习惯的养成,所以新版膳食指南也是关注到了这样疫情的变化和我们新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丁钢强】我再补充一下,可以看出来,刚才杨月欣理事长和杨晓光副理事长介绍的2016版的膳食指南和2022版的膳食指南,主要内容是一个传承,但是在一些具体的数据和要求上,根据我们最新的科学研究的证据,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使其更适合我们当前中国人群慢病和膳食具体情况,我觉得这些调整和数据的变化,对于我们下一步指导我们国民的膳食和营养,还是意义很大的。
第二个,针对刚才讲到现在还在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中国营养学会和相关的研究机构,包括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所等等,这些单位在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和指导下,我们已经出台了很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膳食营养指导原则和指南,这些指南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在疫情情况下的膳食营养的选择,意义还是很大的。
【中国网】刚才理事长讲到,这版新增加了一个关于足量饮水的问题,现在马上到夏天了,关于水这个事,大家也很关心,其中说提倡饮白水,但是水这块这么多年争议比较多,到底是自来水好,矿泉水好,纯净水好,还是天然水好,说实话有一点迷惑,到底喝什么样的水比较合适?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马冠生】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大家非常关心。通常说女人是水做的,实际上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是水做的,因为水的第一个重要生理功能就是组成我们的身体,占到我们体内的60%-70%。
另外我们会开玩笑地说“脑子进水了”,实际上我们的大脑80%是由水组成的,我们也开展过研究,如果水摄入不足,就会影响到我们大脑的机能、大脑的结构。
除了这些,水还在我们体内发挥了很多重要的机能,这就是为什么在新版的膳食指南当中,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强调足量饮水。这次也是根据我们近些年来的科学研究的积累,以及国内外循证的结果,提出来了成年女性轻体力活动水平需要1500毫升水,对于男性来说是1700毫升。
关于喝什么水,也非常关键,我们现在市面上的水太多了,除了自来水,还有桶装水等各种各样的包装水。首先要保证水是安全、卫生的,这是第一点。我们提出来喝白水,而不是白开水,现在水的品种太多了,白水包括传统的白开水,还有各种各样的符合我们饮用水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等等,因此水要保证它的卫生安全。当然我们也进行了不同的循证研究,对于矿泉水、纯净水等等,我们都有具体的循证报告。最终我们还是建议大家去喝白水,也可以合理地选用矿泉水,不同的矿泉水的矿物质含量是不一样的,我们要考虑自身的情况合理地选用。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新华社记者】我这边的问题是,看到刚才杨理事长介绍了这次新版膳食指南的修订里面也提到了,针对高龄老人的饮食建议,除了高龄老人方面,咱们在其他的特殊人群,还有一些什么样新的饮食建议?这些关注的点咱们主要是集中在哪些方面?
还有一个问题,刚才也有媒体老师问到,关于六年后修订的一个变化,能具体介绍一下这种变化是反映了咱们居民饮食和健康的一种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吗?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常翠青】这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第一条,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尤其“合理搭配”这四个字反映了我们整个膳食指南的核心,在这么多可选择的食物当中,只有通过合理的搭配,才是能够满足我们机体方方面面的需要。
这一修订使我们在原来的平衡膳食基础之上,给它的内容进一步扩展。合理膳食包括对于健康人,各种不同食物之间的搭配要达到一个平衡;也包括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说老人、婴幼儿等等,也需要膳食的合理搭配。合理搭配更多地注重在对不同的人群要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比如高龄老人,指南当中就特别提出来,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尽量多吃,而不是说像我们一般成年人那样,饮食要量力而行,运动多少吃多少,要吃动平衡。
为什么对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要建议尽量多吃,因为他的进食会存在吞咽困难等等方方面面面临的个体原因,因此需要尽量多吃。在尽量多吃的基础之上,再选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帮助避免肌肉丢失的问题、免疫力受损的问题,这些问题和优质蛋白是密切相关的。可以看出,合理搭配体现了基于不同人群的个性化理念里边。
另外,我们也提出来,关于东方膳食模式。东方膳食模式这样一个概念,也是对于我们国人来讲,原本就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膳食结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慢慢地西化,逐渐转变为动物性食品摄入比较多,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基于目前的食物与健康的研究证据,还应该要回归到我们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一个膳食模式。
对于将来一代的饮食习惯,通过我们全国方方面面的调查,也可看出东方的膳食结构也是最符合我们国人健康需求一种模式,各种各样慢性病的发病风险相对比较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中国人来讲,整个中国大地来讲,我们要吃什么,我们这么多人口,我们应该有一个基于我们国土以及我们方方面面的物质资源来合理安排我们的饮食。
这是我认为我们这一版里边,更多的给大家传递的观点是,在多种的食物之间,基于每个人的不同需求,无论是生理情况还是有一些慢病风险的人群,在我们膳食指南中,通过合理的搭配,都是可以很好的加以解决的一个方案。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丁钢强】刚才这位记者提的问题非常关键,2016版到2022版这几年当中,我们国家在营养政策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包括《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这里面有六大行动、七项实施策略,对于我们国家的食物生产、营养保障和整个人群的健康等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又提到了合理膳食方面的11个考核指标,这些指标都在我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整个推行过程当中,有了很具体的食物方面的要求与体现。根据最近研究报告,刚才杨月欣理事长在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的过程当中也说了,我们中国居民很多膳食中的一些习惯,对我们慢性病发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说最近研究当中也发现,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超重肥胖发生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致死率等等,都是在不断的上升。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地区上升的幅度要大于城市地区,这是什么原因?除了遗传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饮食方式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运动不断减少,包括职业活动的减少,比如农民,现在也基本上干体力活也很少了,工人现在重体力活占比也很少,如果我们的饮食习惯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习惯,愿意选择高油、高盐,甚至有的地方高糖,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我们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
研究表明,盐过多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整体的负担,在中国都是处在第一位的危险因素,我们在柳叶刀糖尿病子刊和柳叶刀的主刊上,都有文章。中国居民高盐或者高钠摄入是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疾病死亡的第一个原因,这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把盐降到了小于5克。烹调用油,希望居民每人每天25-30克,尽量少于25克。还有总糖的摄入,原则上每天不能超过50克,添加糖的摄入,最好是25克以下。
所以这些都是有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加以支持,这就是我们在去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主要研究内容。我们这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是有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来佐证其科学性。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马冠生】我稍微解释一下膳食指南,膳食指南大家看到的这八条是针对2岁以上的这样一个大人群,对于不同年龄人群、不同生理状态人群的一些特殊营养问题,以及特殊营养需求,我们又制定了适用于不同特殊人群的膳食指南。
这其中包括孕妇、乳母,孕妇又分为备孕和孕期。在儿童里边又有细分,包括0-6个月、7-12个月,再大一点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另外还有素食人群、老年人。今年2022版新版的膳食指南,对于老年人群跟2016版相比有一个变化,就是我们考虑到,现在长寿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就把原来的老年人群分成了两段分别制定膳食指南,一个是65-79岁,另外有一个是80岁以上的,我们称为高龄老年人的膳食指南。因为不同的特殊人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一样的,像孕妇,在怀孕期间增重的问题,钙缺乏的问题;像小孩子前六个月母乳喂养问题,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铁的问题、饮食行为培养的问题等等。
膳食指南的八条是针对于2岁以上人群的普遍准则,针对于特殊人群又专门提出来了8条以外的特别关注,这是我们从整个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来考虑所有人群的膳食指南全面考虑。
【健康时报记者】第一个问题是新膳食指南提出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未来会不会像国外推广地中海模式和DASH模式一样,在国内大力推广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第二个问题是2022年膳食指南是第五版,从1989年的第一版到现在第五版的修订反映出国民饮食的哪些变化?
最后一个问题,关注到新膳食指南仍然保留了吃动平衡这一项,怎么看待其重要作用,保持健康体重,不同人群它的标准一样吗?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杨晓光】我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前面理事长已经讲了,我们这次新的膳食指南更关注的是膳食模式,什么叫膳食模式,就是指一段时间内,膳食中所有食物的品种、数量、比例和消费的频率叫膳食模式,它受到很多影响因素,包括农业生产,所处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以及人口流动等等都会影响膳食模式。
什么是我们推荐的膳食模式?我们推荐的就是中国平衡膳食模式,什么叫平衡膳食模式?是由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专家根据营养的科学原理和我们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们每个人需要各种营养素是多少,以及我们研究的成果来设计的这么一个模式。具体的体现就是理事长介绍的平衡膳食宝塔,在能量摄入1600-2400kcal的情况下,按照宝塔来选择我们各类食物的比例,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人民的营养和健康的需求,同时减少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我们推荐的膳食模式,就像理事长前面讲到的东方膳食模式,这是一个亮点,汇集了江浙、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膳食模式,既体现了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也便于引导我国居民按照这样好的模式去执行,更接近于膳食宝塔的模式。这点是我们这次修订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常翠青】关于体重,刚才理事长在介绍的时候,为什么说我们要把体重放在膳食指南当中,因为体重是反映我们营养状况等一个最客观、最直观、最简单的一个评价指标。很多时候要知道到底你的营养状态好不好,就称称体重,看体重的变化可以对能量摄入的状况和营养的状况进行初评,比如近期降了很多,一方面要考虑能量摄入是否足够,另一方面也要检查是否存在引起体重降低的原因。反过来,如果近期体重逐渐增长,可以判断能量摄入过多导致多余的脂肪在体内的堆积。
吃动平衡反映在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能量的摄入的目的在于维持机体的需求,坐在这里不动,体内也在消耗能量,这是基础代谢、静息代谢的消耗;如果出去运动,从事各种各样活动,会消耗更多。为什么特别强调吃动平衡,是基于咱们国人目前能量摄入水平与消耗不平衡。比如研究证据显示,能量的摄入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在下降,按标准人来讲比过去大概降低了100多千卡,但是我们近五年的超重、肥胖的发病率还是在增加,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活动频率和强度下降得更多。多到什么程度,来算一下,我们原来身体活动消耗的能量水平,大概是每周380 MET-h,现在降到不到200 MET-h了,由此可见运动和身体活动下降水平更多,所以我们在膳食指南中要特别提出,要增加活动量,通过增加活动量来达到整体能量平衡,以及维护健康。
再加之,运动不仅仅对体重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运动对于我们的身体和健康方方面面的健康效益,比如对各种慢性病的防控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有关运动的大量证据表明,运动对于我们的脑健康的作用。在这次证据收集当中,身体活动与我们身心健康且等级为A级的证据是最多的,因此特别要推荐做运动。通俗来讲,运动和健康,我特别欣赏过去早期奥林匹克提出来的口号:你想健康吗?跑步吧。你想聪明吗?跑步吧。你想美丽吗?跑步吧。我在这里想跟大家说,你要健康、聪明和美丽吗?运动吧。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丁钢强】关于膳食模式,大家关心中国人的膳食到底怎么了,大家会问这个问题,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和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研究的科学证据报告当中也提到,从1982年、1992年、2002年、2012年我们连续每十年做的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监测工作,而且到了2012年以后,每五年我们都会做一轮全国有代表性的人群营养与健康监测。从这些监测数据,我们明显地看到,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1982年,那时候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非常多的,微量营养素缺乏也非常普遍,但到了现在,我们能量和蛋白质缺乏相对要少的多,儿童生长迟缓率也从原来比较高的10%发生率降到了现在2%以下,这些变化非常明显。同时,我们的超重肥胖率从现在最新的2018年监测数据看,已经达到了50.7%这样一个水平,非常明显。
还有高血压患病率,18岁以上成年人已经到了27.5%,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1.9%,这些都不是遗传问题,本都不是中国人特别容易得的疾病,而关键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修改或者变化,都是针对我国人民整体膳食结构的变化,我们疾病谱的变化,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膳食指南的具体要求。
刚刚理事长和杨晓光副理事长也提到,我们提出了一个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是根据我们不同地区慢性病患病率、死亡率等等综合分析的结果提出的。研究发现,东南沿海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致死率要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期望寿命——尤其是健康的期望寿命,相对于全国来说也是比较高的,超重肥胖发生率相对比较低。再结合他们的饮食特点,相对来说水产品比较多,蔬菜水果比较多,食物种类比较平衡,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提出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确实这是我们这一版膳食指南当中首次提出的。我觉得各位记者朋友们可以更多的看一看我们在指南当中所描述的有关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非常显著的特点。谢谢。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马冠生】关于超重肥胖的判断,刚才提到对于一般成年人用BMI,是不分年龄和性别的,通过计算体重(kg)除上身高(m)的平方获得BMI。但对于处于生长发育的儿童,我们就要区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这是要特别关注的,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评估。另外,在新版膳食指南当中,我们也考虑到老年人的BMI是不是要考虑到他的体脂变化以及实际情况,适当放缓,这也是根据我们的研究并从我们国情实际出发做了一些调整。
另外我们还要关注一点,关注到前边几版膳食指南关于体重的变化。在第一版膳食指南基本没有提,在第二版位于八条中的第五条,在第三版位于十条当中第六条,都是处于一个比较中间的位置,但是到了2016版的时候,从原来的第六条上升到第二条,这次新版膳食指南仍然要把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放在第二条的位置。它的位置变化,也是充分说明了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变化,对于超重肥胖的健康问题的重视反映到这一点。谢谢。
【人民网提问】今年2022版的膳食指南除了今天的发布会之外,请问还有哪些具体的宣传推广的计划?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 杨月欣】我们的宣传推广计划还是比较丰富的,比如我们有整体的科学传播计划,会培训很多的专业工作者、营养师,让他们很好地做全民的传播;我们有全民营养周,会动员百姓、消费者共同参与,来学习和实践;也会有一个“星辰计划”,“星辰计划”是对全民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会给予鼓励。现在还有一个科普版的指南没有出来,科普版指南刊出之后也会有另外的一轮宣传,包括动画版、海报等等。
我们有一个工作组,正在筹划具体的计划,我们希望各个媒体也帮我们一起来共同传播到千家万户,用最简单的方法来保证全民健康,落实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合理膳食行动。
【腾讯新闻】膳食指南中提到要少盐少油,控糖限酒,网友的问题是,各位专家可不可以给我们在生活中提供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建议呢?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丁钢强】大家比较关心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刚才几位都介绍了盐和健康的关系,不展开讲了。还有就是油的问题,也确实是对我们国家在1992年以后,烹调用油就没有限量供应的问题,所以现在烹调用油的量,全国平均达到43克,远高于我们推荐的25-30克这样一个推荐量值。确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注意我们很多膳食是高油高盐的食物,怎么样尽量的能够给它降下来。
大家都知道,有些地方特色、味道比较鲜美的烹调菜,确实盐和油的用量是比较高的,比如经常说的水煮鱼,很多餐馆里甚至是油煮鱼;一些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往往它的盐用量比较高,刚才理事长在解读指南具体条款的时候也讲到,包括盐腌的肉类、烟熏的肉类,往往用盐量比较高,因为容易保存。
我想在咱们消费者选择的时候,第一,不是不吃,但是要少吃这些比较咸的、油量比较重的风味特色食品,一些小吃也是油炸比较多,油含量都比较高,要少选。为什么我们第七条会有“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实际也是我们具体的在少油少盐、减盐减油方面的体现。
还有糖的使用,很多地方在家庭烹饪的时候,很多食物当中都会加很多的蔗糖,觉得加了蔗糖以后,这个菜的味道就不一样了,有地方特色了,在这方面,也希望尽量的减少这些糖的使用。糖和我们健康的关系现在也是科学证据非常明显的,它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增加龋齿的发生率,对于老年人来讲也可能增加体重的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健康问题。
大家可能会提到,我们怎么样来克服这些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诱惑呢。第一,我们购买食物的时候,标签上要注意一下,确实盐含量、油含量比较多的食物,就尽量少买。第二,我们口味不断的变化,有人说妈妈的味道很难改变,确实,父母烹饪的过程当中给你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有时候比较难改变,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在你不断增加健康知识的情况下,你也会把你的口味有不断的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有意识地少吃高盐高油高糖的食物。坚持一段时间,这样的习惯就会养成。
像很多营养学家经常给我们反映,到餐馆去吃饭就觉得餐馆的菜太咸了,太油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有意识地对自己的饮食有了改变,所以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希望刚才这位记者的提问,能让我们消费者在这方面也不断地改变我们的饮食行为和习惯,让我们更多的选用一些少油少盐和少糖的食品。
【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 杨月欣】在家里头怎么样去做到每个人5克盐,我说三点。第一点,你绝对不能多吃,一个人应该吃多少就多少,比如2000千卡能量,千万不要吃到2500千卡,同理,盐也如此。饱餐一顿钠就多了很多,下一顿怎么办,除了盐以外还有其他的调料,食物本身会含有钠,我们要整体考虑。
第二个,一定学会做菜,如果家里两三口人,一个菜不要超过3克,炒两个菜就6克了,按照人份算,加上食物本身的钠,所以要学会怎么样炒这个菜。
第三个,少吃肉制品,所有的肉制品都是消耗盐的产品,任何肉不光是刚才说到的腌肉,所有包装的肉制品都是含盐多的,在家做菜的时候,肉菜也是容易多放盐多,包括调料、味精。这三条如果做到了就比较容易控制盐,所以回家先练炒菜,怎么用3克以下盐炒出一个菜来,这很需要学习。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杨晓光】我们今天在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腾讯新闻和抖音进行了直播,也有很多问题,摘取一个,新版膳食指南除了多吃蔬菜、奶类、大豆,还增加了全谷类,这方面请常教授介绍一下。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常翠青】这一条大家可能也看到我们的变化,第一条我们更多的,就是和上一版比较,谷物优先在第一条变成了合理搭配之后,为了强调现在我们的全谷物还要多摄入,所以就放在了下边的整个这条都是多吃的这条里边。
为什么还是要特别强调多吃全谷物,是因为我们现在的饮食当中,精制的谷物吃得太多了,精制谷物过量的摄入,会导致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的增加。在这个情况之下,当然还有其他的,就是把我们的微量营养素去掉的也很多,比如维生素B1,如果食物越精制,它的维生素B1的含量越少。除了单纯的供给能量之外,精制谷物把其他的微量营养素还有膳食纤维,都去掉了太多了,所以我们鼓励要多吃一些全谷物。
全谷物的摄入,除了提供能量,还有微量的B族维生素,还有膳食纤维。这些营养素对于目前来讲我们从促进健康和预防慢病,也包括我们减体重,具有重要的作用。加上现在的研究,全谷物对于调节我们的肠道菌群也有直接的关系,关于肠道菌群和整个机体的健康,现在也是研究非常多的,它可以维持我们体内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还是要提倡,虽然第一条不在这个位置上了,但是还是要放在多吃里边。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杨晓光】再补充一点,我们所谓的多吃,就是对照我们膳食宝塔和现在摄入的状况来比较,所以我们提倡要多吃,实际多吃吃到多少,应该吃到50-150克的水平。
由于时间的关系,媒体提问的环节就到这里。2022-4-26 11:05:40
【丁钢强】下面座谈环节,有请几位领导和专家上台讨论具体怎么样进一步推动和宣传我们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下面有请: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一级巡视员 【张磊时】司长;中国科协科普部信息化处【刘俊】处长;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吴敬】副主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宁】主任;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王济民】副所长;2022-04-26 11:07:09
【丁钢强】今天,多位领导和专家来参加膳食指南发布会,这也表明各部门和有关领导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非常重视,根据整个发布会安排,接下来我们邀请各位领导一起进行座谈。
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合理膳食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过程当中,有请张磊时司长,也是主管两个规范性文件的具体落实的司局负责人,谈一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对落实这两个文件有什么样的重要性,有请张司。2022-04-26 11:08:20
【张磊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它对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养健康的相关指示精神,以及反对食物浪费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家都知道国人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模式、膳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改变,也带来了一些新的营养健康问题,所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据国人健康需求制定,致力于有效帮助居民科学合理膳食,减少或者是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切实提升健康水平。同时,对于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中国人请用中国自己的膳食指南来指导自己的膳食行为,谢谢大家。2022-04-26 11:10:05
【主持人】谢谢张司长。接下来一个问题给中国科协科普部【刘俊】处长,中国科协一直很重视科普工作,尤其是健康和营养方面的科普工作,请刘处谈一谈膳食指南对我们国家提高全民素质有什么重要意义?2022-04-26 11:10:30
【刘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中国科协差不多连续有五六年一直在互联网方面和百度大搜索数据方面的做了研究,据我们数据表明,公民上网大搜索时候,50%以上公民所关心是营养、健康、食品,特别是营养健康一直是公众很关心的热点。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文件里面很明确提出来要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这次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一方面是落实国务院文件具体举措,也是营养学会在服务公众需求,帮助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方面很重要的一个行动。营养健康方面的科普,一方面是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一方面是对于家庭生活,乃至公众素质提升,包括整个社会稳定,我个人觉得都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下一步,中国科协科普部也将积极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共同做好膳食指南的推广、发布、宣传贯彻的工作。
另一方面,科普中国平台同时也会积极和中国营养学会进一步加强合作,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让更多公众和网民了解到膳食指南重要性,更好地推动营养健康素质的提升。谢谢。2022-04-26 11:12:40
【丁钢强】谢谢刘处长,接下来请农业农村部食物发展研究所【王济民】副所长谈一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引导农业生产产业的发展,以及对农产品消费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2022-04-26 11:13:15
【王济民】膳食指南不只是营养健康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农业领域,特别是食物生产、加工行业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食物生产、消费和营养供给,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全体居民营养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刚才大家讲到肥胖、慢性疾病增加,特别是农村居民的肥胖、慢性病也在快速上升。这说明一个问题,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了,但是消费的质量、消费的效果可能打了折扣。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了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在新征程如何科学消费,农业怎么办,就迫切需要一个指南。我们必须从吃得饱、吃得好,要向吃的营养、吃的健康转。我们过去吃的饱、吃得好主要是追求数量充足,吃完了很舒服、很滋润,但是这个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看营养,看健康。
今天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对我国农业,特别是食物生产、加工和消费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生产者、经营者必须要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膳食标准,科学预测消费,然后根据消费指导生产、加工,及其整个食物供应链和产业链构建,只有这样才能把农业或者是食物行业导入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谢谢。2022-04-26 11:15:01
【丁钢强】谢谢王所长,接下来的问题有请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吴敬】副主任,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管全国健康科普相关工作,请吴主任谈谈健康教育工作者怎么样将新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具体健康教育当中使用和落地。2022-04-26 11:15:41
【吴敬】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不仅要有健康意识,还要有相关知识和技能,今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颁布,给我们合理膳食领域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基于科学循证基础上的文件,这对于我们从事健康教育工作者有了一个基准,有了一个科学的、可遵循可传播的知识。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有以下几点,一是我们传播知识必须要强调有科学内容,它的内容来自于哪里。我们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中提到了合理膳食,这还远不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恰好给了更多、更详细的诠释,而且是基于大量实证依据,基于中国居民需求产生的。我们中国健康教育者在传播内容上,会基于这些内容生产更多的相关材料,利用我们传统的平面材料,包括今天很多媒体有纸媒,还有很多基于新媒体时代的视频、音频等一系列材料进行传播,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二是我们传播的形式除了刚才说到的平面材料,我们会利用相关的音视频材料,传播方式各种各样。比如今天的活动,会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形式、专家的讲座、专业解读,还有我们大量的医务工作者,通过在临床一线、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向公众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回答老百姓所关心的健康教育相关要求。
三是我们国家正在开展健康中国建设,不仅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要求,而且我们会落实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健康场所创建。比如说我们有健康城市、健康县区;比如说我们有健康企业、健康学校。在这一系列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我们中国居民合理膳食纳入这些建设的重点要素中,因为合理膳食也是我们健康的四大基石最主要的内容,这个方面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纳入。
最后一点,不光是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吃动平衡要贯穿各个领域,健康教育本身也是科学问题,所以要进一步支持大量科学研究,进一步去完善基于实证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我们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健康教育工作效率和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是更坚实的科学基础。下一步,斗胆代表我们健康教育工作者,会同大家一起,在各位专家和领导指导下,各位专家支持下,把我们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做好,更好服务于大家健康。2022-04-26 11:19:20
【丁钢强】最后一个问题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李宁】主任,大家都知道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管着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和风险监测评估的有关工作。下面有请李主任谈一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于我们国家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修订中有什么样的意义。2022-04-26 11:20:30
【李宁】谢谢丁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工作凝聚了我们上百名营养科学家的营养共识,我觉得今天的发布确实是对改变、指导每个消费者膳食的行为、促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实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相关指标要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也承担着制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营养相关标准的技术支撑工作,国家卫健委对大家关注的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还有GB28050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标准都予以了高度的重视。目前,相关标准都在修订过程中。GB28050的修订主要对一些营养素的标识做了新的要求,比如强制性标示内容在原来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饱和脂肪酸和糖含量强制性标示的要求。膳食指南八个准则其中一条就是会看标签,重点指导消费者怎么看懂营养标签,如何通过看懂标签来指导自己的膳食行为,不同人群如何结合自身健康状况通过读懂标签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品对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膳食指南对我们每个居民健康状况的提升都是特别有意义的。
对于刚才提到的对膳食指南的宣传教育的问题,我还有一点点补充。膳食指南它有一个针对大众人群的指南,还有九个针对特定人群的指南,建议针对不同特定人群需要制订不同的宣传策略,要把对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宣传内容纳入到相应的行动和策略里面,比如针对儿童膳食指南的宣传纳入学校“食育”、老年人膳食指南纳入“健康养老”等相关行动和政策,也就是强调精准化宣传指导方式,来提高对指南宣传的针对性效果。2022-04-26 11:23:01
【丁钢强】谢谢李宁主任,我们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具体宣传推广和教育过程当中,肯定需要在座各位领导所在的行业和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方方面面动员,一起为新一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更好的服务于中国人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个环节的座谈就到这里,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肯定会进一步深入人心,指导中国居民的膳食消费。谢谢。2022-04-26 11:23:30
【丁钢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由百余位营养专家对我们营养膳食问题提出了核心意见和科学共识,为全体营养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健康传播者提供了最新最权威的科学证据资源,下面环节是赠书环节,目的是希望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健康教育工作者、健康传播者、营养师,都加入到我们新版《膳食指南》的宣贯和传播队伍中。下面有请第一轮赠书嘉宾,国家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张磊时】司长和【杨月欣】理事长。2022-04-26 11:24:30
有请第一轮接受赠书单位代表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冯子健、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陈永祥、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副会长王玲玲、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郭海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徐坚上台。
下面有请冯秘书长代表单位来讲几句。 2022-04-26 11:26:03
【冯子健】首先代表我们接受赠书的单位,代表我们中华预防医学会对我们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我们中华预防医学会作为促进国民健康、预防疾病的学术团体,一定会积极参与到新版《膳食指南》的传播、普及,和对广大居民家庭的采用,来促进我们国民膳食行为不断改善,来促进我们国家的健康,国民的健康。谢谢各位。2022-04-26 11:27:30
【丁钢强】下面我们进行第二轮赠书,有请第二轮授书嘉宾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翟凤英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丁钢强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公卫学院马冠生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医三院常翠青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肖荣教授上台。
有请代表以及媒体来接受赠书 2022-04-26 11:28:20
【丁钢强】谢谢,这次在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和腾讯新闻以及抖音直播的支持下,目前我们观众已经超过了700万,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特别是在线上参加发布会的各位观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发布会到此结束,中国营养学会将通过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营养界”等平台发布新版膳食指南核心信息,并依托5月第3周的全民营养周等契机对新版指南作进一步解读。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