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部署以来,各地围绕“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不断织密监管网格,压实监管责任,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将江西省贵溪市、陕西省甘泉县的经验做法编发成工作简报,供各地参考借鉴。
江西省贵溪市:探索建立“六化”监管模式
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关”
江西省贵溪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管出来”及“四个最严”等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夯实监测执法监管基础,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全市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近年来,该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并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国家农业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名单。
一、细耕管理“责任田”,实现监管区域网格化。2020年,贵溪市政府出台《贵溪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率先在全省建立市(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网格体系,形成“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三定”农产品网格化管理机制。同时,坚持行政主体与业务科室双线监管制度。县级层面,业务科室和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双线监管;乡镇层面,乡镇包村领导与乡镇农综站双线监管;村级层面,村干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双线监管。目前,全市28个乡(镇、街办、林垦场)、188个行政村及林垦场分场全部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机制;386名干部挂点312家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经营主体双线监管全覆盖。
二、牢握制度的“方向盘”,实现监管内容标准化。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名录制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列为各类农业项目认证认定、参选参评、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推行“区块链溯源+承诺达标合格证”合二为一开具模式,落实企业主体信息、检测结果、巡检巡查、农事记录“四必链”,鼓励企业电商平台链入。督促规范农产品企业落实“三上墙”和“三到户”(即操作规程上墙、投入品科学使用方法上墙、风险等级上墙;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到户、农业标准化生产手册发放到户、投入品科学使用宣传到户),推动基地实现规范化生产、制度化管理、场景化展现。
三、勤练队伍“基本功”,实现监管人员专业化。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层层压实”的工作机制及“三定”网格化管理要求,贵溪市农业农村部门对每个监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牌、发送微信短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实现对挂点经营主体专业监管。两年来,贵溪市开展各级培训70余场,培训人员超过1300人次,发放宣传单50000多张,悬挂宣传横幅1200余条,各种制度牌、宣传牌1500余块。
四、连打科技“组合拳”,实现监管手段信息化。按照整合资源、统一平台、行政决策、综合服务的原则,贵溪市以“互联网+农业”为建设理念,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开发并精细完善贵溪市“智慧三农”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子系统及内容版块,把运用“合规宝”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记录生产档案、投入品管理、检验检测等情况作为日常巡查和执法监督的必检内容。积极使用“巡检宝”小程序、“智慧三农”APP等信息化监管方式,强化农产品基地巡查监管,实现了监管准确实现、数据准确采集、信息准确互通、服务准确送达、应急准确处置、追溯准确查询。截至2022年3月,平台抓取到数据100多万条,其中联网打印承诺达标合格证12万张,检测数据7000多条,各级巡查1000多人次。
五、紧牵督查“牛鼻子”,实现监管机制常态化。强化监管人员日常巡查,对全市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生产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及带证上市等情况实行常态化监管。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成员单位主动意识,统筹监管力量,实现每个季度对所有主体巡查一遍,乡(镇、街办、场)每月巡查一遍,村级在农产品收获期一周巡查一遍,做到质量安全巡查全覆盖、零距离,对巡查时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时整改,并及时上传巡查记录及图片,做到巡查留痕、分类监管。
六、善用评级“新标尺”,实现监管对象靶向化。通过汇集巡查、抽检、农业主体自检自控等综合数据,建立信用档案、按信用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等措施,促进农产品生产主体健全质量管控制度、公开质量安全承诺、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加大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力度,推动作为审查主体资格、审批行政许可事项、下达财政支持项目、制定分类监管措施等必要条件,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加强生产主体内部管理、生产管控、检验检测等方面综合评判力度,对信用良好、管理规范、积极配合的主体减少巡查及抽检次数,并在项目安排、品牌认证及展示展销等政策扶持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反之则加大巡查频率及抽检力度,在整改期内限制该主体享受评优评先、项目扶持等相关政策。
陕西省甘泉县:创新“五大员”模式
做细做实乡镇农安网格化管理
聚焦“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陕西省甘泉县创新“五大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以镇为单元,在全县3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设置县级指导员、镇级监管员、村级协管员、基地内检员、群众监督员137名,把网格监管责任落实到人,补上了源头信息缺失、基层力量缺乏、服务管理缺位的短板,提升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规范化、精准化管理水平。
一、落实县级指导员包抓。设立县级指导员,县域内洛河川片和国道片两个大片区由党委政府主管领导同志分别负责,每个乡镇明确一名县级指导员指导包抓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结合县级检验检测机构“双认证”,加强对县级指导员业务培训,提高统筹指导能力。
二、强化乡镇监管员能力。坚持因岗定人、因岗定责,稳定和规范乡镇监管员队伍。硬件上,县级筹措资金30余万元,改善提升6个乡镇监管站条件,实现标准化乡镇监管站建设全覆盖,确保监管站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实用的规章制度、有必需的检测设备、有足额的工作经费;软件上,组织乡镇监管员开展专题培训、现场观摩、跟班学习、实战实操,全面掌握检测监管技术技能,推进业务过硬、监管高效。
三、夯实村级协管员责任。在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及公益专岗中选拔文化程度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村级协管员,建立协查协管、信息报送、工作台账、专项培训、考核激励制度,县级指导员和乡镇监管员不定期深入村组督查指导,督促村级协管员尽职尽责把好监管“最初一公里”。特别是,紧盯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消费扶贫农产品及用药用肥关键环节,推行“全面信息按月报、问题建议随时报”,通过微信群、随手拍等形式,第一时间反馈报送监管信息,及时有效防控风险隐患。
四、拓展基地内检员职责。县财政积极整合项目资金45万元,结合重点产业、重点基地及区域布局,以政府招标采购方式,配套建设生产主体内检室12个,配置农药残留速测仪、糖度计、硬度计等快速检测设备,遴选优秀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基地内检员,生产主体内检室和基地内检员不仅要承担本企业及基地农产品的检测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任务,还要为周边群众提供检测等服务,指导带动区域相关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
五、发挥群众监督员作用。聘请有意愿、有能力、负责任的村民担任群众义务监督员,利用乡村集会、讲思堂、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载体,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普知识,发放《禁限用农药名录》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在农产品用药、上市关键期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加强指导引导,及时反映问题,从产地源头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