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林俊芳教授的食品组学与健康研究团队在食品领域国际知名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11.1763)在线发表了题为“Progress in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biosynthesis of edible fungi terpenoids”的综述论文(https://doi.org/10.1080/10408398.2022.2045559)。第一作者为我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陈海盈,通讯作者为叶志伟、巫光宏老师。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农业科研项目和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等资助。
食用菌兼具食用和药用功能,是萜类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萜类化合物因其复杂的化学结构而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和医疗保健行业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该文章全面综述了食用菌中萜类化合物的种类、生物活性和生物合成途径。文章概述了食用菌萜类化合物的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糖尿病、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围绕食用菌萜类化合物抗癌和抗炎的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和讨论,针对食用菌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代谢,重点阐述了倍半萜、二萜和三萜生物合成通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用菌中萜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研究进展和理论依据。
综述亮点
1. 系统阐述了食用菌萜类化合物的抗癌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2. 分析了食用菌倍半萜、二萜和三萜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综述结论
1. 食用菌萜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糖尿病、降血脂等。食用菌萜类的抗癌机制主要是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或诱导细胞凋亡;食用菌萜类的抗炎机制主要是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
2. 食用菌中的萜类化合物的前体是由乙酰辅A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合成,随后在不同的合成酶催化下进一步生成不同种类的萜类化合物。其中,倍半萜、二萜和三萜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包括倍半萜合成酶、二萜合成酶、角鲨烯合成酶和羊毛甾醇合成酶等。
第一作者简介
陈海盈,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资源与利用,主要从事食用菌萜类资源的开发利用、食用菌萜类的生物合成与调控机制的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
叶志伟,博士,硕导,主要从事天然产物代谢工程、微生态制剂生物制备与功能研究、食药用真菌遗传育种等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农业科研项目等。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1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