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步被老年人所接受,保健食品自然成为老年人养生保健的最佳选择。然而当前的保健食品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人们对于保健食品的看待也存在一些误区,一些保健食品经营者在利益驱动下,使出花样繁多的推销手段。我们发现常见的有以下五种非法宣传陷阱:
1、“药到病除”不可信。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包治百病,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字眼,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2、“健康讲座”为促销。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3、“免费活动”为洗脑。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有些活动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4、“权威证明”属虚构。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5、“专家义诊”是骗局。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1、要能够分辨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不要相信保健食品宣传所谓的治疗效果,以免用保健食品代替药品,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加重病情。
2、要科学、理性选择保健食品。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的服用保健食品,并到正规的商店购买保健食品。
3、要正确识别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在遇到无法辨别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登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http://www.samr.gov.cn/)“服务”栏目“特殊食品信息查询”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
4、要养成保留购物凭证及商家销售时的相关宣传资料等习惯,以免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作为维权证据。同时,在自身权益受损时,应及时与经销商进行交涉,或者向消保中心及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