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性食品质量与生物安全工程实验室自省发改委批准立项以来,针对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充分发挥平台的多学科交叉创新载体作用,与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协同创新,连续合作发表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取得了在人兽共患病原快速检测的较大突破。
其中一篇论文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杂志《Analytica Chimica Acta》(影响因子5.9)上,题为“A universal SERS-label immunoassay for pathogen bacteria detection based on Fe3O4@Au-aptamer separation and antibody-
protein A orientation recognition”,该论文建立了一种基于适配体和抗体-蛋白A双重定向识别的SERS标记免疫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牛奶样本中大肠杆菌O157:H7、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该技术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靠性好等优势,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与准确性,为实现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精准的检测提供实验依据。
另一篇论文发表在中科院一区杂志《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期刊(影响因子7.1)上,题为“Development of a SERS-based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for rapid and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anti-SARS-CoV-2 IgM/IgG in clinical samples”,该论文建立了一种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侧流免疫层析分析(LFIA)方法用于快速、高灵敏地检测SARS-CoV-2 抗体,通过对临床血清样品的检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的诊断应用价值。该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具有快速简便、高灵敏、可定量检测的优点,能够满足现场即时检测(POCT)的要求,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患者的快速简便高灵敏的筛查。
该研究由安徽农业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研究生周紫卉、刘海峰分别为文章的第一作者;祁克宗教授、涂健副教授、汪崇文副教授及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王升启研究员分别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等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