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孙俊教授课题组与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合作在Plant,Cell & Environment(PCE)期刊(影响因子7.228)上发表了题为“JWB phytoplasma effectors SJP1 and SJP2 induce lateral bud outgrowth by repressing the ZjBRC1-controlled auxin efflux channel”的论文,揭示了枣植原体效应因子SJP1和SJP2诱导枣侧芽不断萌发形成丛枝的致病机制。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果树之一。目前枣产业上面临的最严重的、毁灭性的病害是植原体(Phytoplasma)侵染引起的枣疯病(Jujube witches' broom),病株主要表现为丛枝等症状。枣疯病几乎遍布于全国所有枣产区,感病植株2-3年即死亡。因此,开展植原体侵染对枣树腋生分生组织发育调控的研究,有助于解析枣疯病病株丛枝形成的分子机制。
作者从枣疯病病株中分离鉴定到两个16SrV-B家族植原体效应因子SJP1和SJP2,其转基因烟草均表现出矮化、侧枝丛生症状。体内互作、共定位和共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效应因子SJP1和SJP2从细胞质异位至细胞核与CYC/TB1-TCP 转录因子ZjBRC1互作,并介导其降解;SJP1和SJP2的N端和C端α-螺旋影响该进程。此外,植原体侵染抑制枣头侧芽ZjBRC1积累、激活ZjPIN1c/3表达、降低生长素含量,继而打破侧芽休眠。进一步研究表明,转录因子ZjBRC1直接结合生长素转运因子ZjPIN1c和ZjPIN3启动子,并下调其表达活性,从而促进ZjBRC1转基因枣愈伤中生长素积累。这些结果为解析植原体诱发枣疯病的分子机制及生产上枣疯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该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园艺学院在读博士生周军永、青年教师马福利、硕士姚宇为共同第一作者;园艺学院孙俊教授和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孙其宝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安徽省重点研发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pce.1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