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基层治理,强化基层食安办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基层食安办规范化建设达标年活动,打造基层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市食安办联合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马鞍山市乡镇(街道)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硬件建设等三大方面提出15项具体建设标准,并明确“四员”队伍构成和“四员”报酬保障机制,通过专项津贴、以奖代补等途径,给予行政村(居委会)协管员和信息员必要的补助或奖励,充分调动“四员”的积极性。目前,全市50个乡镇(街道)均设有基层食安办,共有食品安全“四员”1196人。
二是抓隐患整治,强化“小饭桌”食品安全治理。深入开展校园周边“小饭桌”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将“小饭桌”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事项,对“小饭桌”食品安全状况实行动态考核和星级评定,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生集体托餐机构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在全市推广雨山区“小饭桌”治理经验,将全市“小饭桌”纳入规范化管理范围,厘清底数、入册管理,统一制定基本操作规范,“一户一策”上门指导改造工作,“一户一档”建立相关台账资料。我市“小饭桌”整治上榜2020年全省食品安全治理创新“双十”案例。
三是抓标准示范,强化餐饮服务质量提升。推行餐饮服务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全市餐饮服务单位后厨管理水平,全市中型以上餐饮服务单位全面推行4D、5S管理模式,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全面建立HACCP 或ISO22000体系认证。出台《马鞍山市餐饮服务单位防鼠防蝇设施设备及色标管理指导意见》,全面提升全市餐饮服务单位后厨管理水平。加强对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分支机构(代理商)的行政指导与约谈,落实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在餐饮外卖环节推行食安封签,联合美团、饿了么开展骑手“送信”活动,温馨提示消费者饮食安全。
四是抓智慧监管,强化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创新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试点打造“食安农家宴”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农村集体聚餐在线备案、分级指导。依托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及镇、村食品安全“四员”三级监管网络,把监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通过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农村家宴备案、指导等工作流程全程在线办理,简化备案指导流程、实现信息共通共享、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切实发挥乡镇食安办和“四员”作用,确保农村家宴、群体聚餐的备案和巡查制度落地见效,有效破解农村地区农家宴管理难题。
五是抓社会共治,强化食安责任保险推广。创新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助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模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免费获得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切实解决保费居高不下,中小微生产经营单位参保度低等问题。目前主要在市主城区金鹰、万达两个商圈和郑蒲港新区约400家食品经营单位开展为期2个月的试点推广。下一步将大力推广银保机构合作助力普及责任保险,建立健全责任保险与食品安全工作紧密结合的良性互动、激励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有效防控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提高食品行业防御食品安全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