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2021年7月19日,由中国奶业协会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和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联合主办的奶牛保健新技术论坛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此次论坛以“凝聚共识保健康,创新驱动开新局”为主题,旨在通过创新技术帮助牧场进一步提升奶牛健康水平,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莅临本次论坛,并作重要讲话。中国奶业协会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秀波,中国农业大学高级兽医师马翀,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顾宪红、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李洋、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侯引绪等多位领导及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奶业协会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秀波研究员和安徽省畜牧总站张莉研究员共同主持。
刘亚清秘书长在致辞中回顾过去一年奶业的发展,指出疫情蔓延严峻时刻,我国奶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是疫情中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的产业。现在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点,我国奶业发展将迎来重要战略时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刘秘书长对近年来中国奶业协会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在奶牛重要疾病防治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和多项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谋定而后动,确定未来五年工作重点;二要有条不紊、扎实推进各项新技术新成果的落地;三要借四海之气、聚八方之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奶牛卫生保健新技术的研究上,打造中国影响力。
中国农业大学马翀高级兽医师在论坛上与代表们分享了犊牛腹泻的最新研究成果。犊牛腹泻是导致哺乳期犊牛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可由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类原因引起,其中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和隐孢子虫,其检出率均超过30%。此外,关于犊牛腹泻的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犊牛岛/圈和产圈清洁频率、犊牛混群日龄、小群内的头数、初乳饲喂人员是目前的主要风险因素。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顾宪红研究员长期从事健康养殖与奶牛福利研究,论坛上做了题为“北京奶业现状及奶牛福利研究进展”报告。顾研究员介绍了北京奶业的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近五年的发展变化,并分析了科技投入对都市型现代高端奶业的重要作用,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她所在团队开展的部分奶牛福利研究工作,包括奶牛福利养殖关键评价指标筛选、良好福利实践方法的研发内容。
东北农业大学李洋副教授分享了地顶孢霉培养物在奶牛中应用的最新研究结果。验证了地顶孢霉培养物对患乳房炎大鼠的抗炎能力,并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通过瘘管牛的安全性验证试验、犊牛和泌乳牛的生产性能试验、围产牛的能量负平衡和抗氧化试验,以及大群体奶牛的乳成分和产奶量试验,验证了地顶孢霉培养物在奶牛实际生产应用效果,进一步证明地顶孢霉培养物是一种能够改善奶牛生产性能和免疫能力、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侯引绪教授做了题为《奶牛肝脓肿与低血镁症的临床防治》报告。牛肝脓肿是一种隐性多发性疾病,发病率高达17%—32%,早期诊断困难,后期治愈率低下。另外,元素缺乏性代谢病发病率呈不断增长趋势,在代谢性疾病中,奶牛低血钾症和低血镁症诊断与治疗最为薄弱。侯教授从实际案例出发,对肝脓肿与低血镁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发病机理,防治等进行了临床研究,为这两种疾病的防控、诊断、治疗提供新的防治思路与办法。
本次论坛从奶牛养殖的实际问题出发,展现奶牛健康养殖前沿技术成果,现场互动热烈,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好评,为奶业同行交流经验、凝聚共识提供了有益平台,必将为我国奶业开创新局面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