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产经企业 » 果品产业“十四五”规划建议

果品产业“十四五”规划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1-04-28 09:58 来源: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原文:
核心提示: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发布了果品产业“十四五”规划建议。
  果品产业“十四五”规划建议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2021年4月
 
  一、果品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果品产业在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市场需求不断分化、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多重挑战下,依然呈现出发展活力,各项经济指标均持续稳步增长。产业规模较上一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扩大,水果栽种面积和产量继续保持适度增长,采用新苗木、新技术的果业种植基地数量显著增加。全国果品市场运行情况大体平稳,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果品采收价格出现一定波动。以互联网、大数据融入果品产销为特征的现代流通方式日益深入发展,在品牌化经营和果品质量安全方面有显著提高。果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积极和重要作用。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指导下,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一心一意为行业服务,引领果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1、果品供应总量充足。五年以来我国果品产量持续稳定在2.4亿吨以上。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果品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2019年柑橘总产量4584.5 万吨,同比增长10.8%;苹果4242.5万吨,同比增长8.1%;梨1731.4万吨,同比增长7.7%。桃子1599.3万吨 ,同比增长13.4%;葡萄1419.5万吨,同比增长3.9%;香蕉1165.6万吨,同比增长3.9%,果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果盘子丰产丰收、品种丰富多样,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2019年人均园林水果占有量136.2kg/人,总量供应充足有余。
 
  2、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调整果品结构,柑橘和葡萄增长较快,苹果、梨、香蕉等水果面积相对稳定。 2019年柑橘面积2617.33千公顷,占果园总面积的比重为20.9%、苹果园面积1978.1千公顷,占果园总面积比重为16.1%、梨园总面积940.7千公顷,占果园总面积比重为7.7%、葡萄园面积726.2千公顷,占果园总面积比重为5.9%,香蕉园330.3千公顷,占果园总面积比重为2.7%。绿色、优质、安全、品牌果品供应增加,现代果品产业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果品产业加快升级,果品新品种不断涌现,其中柑橘新品种沃柑、春见、金秋砂糖橘,葡萄新品种阳光玫瑰,梨新品种玉露香、秋月等,品质好,口感好,深受市场和广大消费者喜爱,不断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要。
 
  3、质量效益有所提升。坚持绿色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质量兴果、品牌强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果品生产逐渐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十三五期间主要果品效益提升,2019年果品及其加工饮料、香料总产值14537.9亿元,其中苹果产值1731.4亿元、柑橘1600.1亿元、梨609.9亿元(数据来源:202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有效供给不断扩大,果品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4、流通体系趋于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大型商超、连锁超市、便利小店、生鲜电商、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等多渠道互相补充,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流通格局。其中批发市场的流通比重占70%,其他流通渠道占比30%左右。
 
  5、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以及优势作用不断显现。以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社为中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促进了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6、冷链物流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断链”问题基本解决,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服务品质,有效保障食品流通安全。无接触配送、社区电商物流、统仓统配,共同化、多频次的物流模式适应消费即时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转变。电商快递、冷链物流、即时配送等民生物流领域经受疫情考验保持较快增长并助力强大国内市场发展。
 
  7、脱贫攻坚富有成效。果业是绿色健康、生态环保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十三五期间全行业在全国脱贫攻坚中的责任中担当重任凝集力量、深度参与果业扶贫。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兴建标准化规模基地和采后处理设施,发展现代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带动贫困户增收。优化产品供应链,扩大贫困地区果品销售,着力解决果品滞销积压问题,切实保障贫困地区果农的收益。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当中,160多个以果业为主导产业的贫困县脱贫摘帽。

  (二)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国内市场将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但目前农业农村仍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短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14亿人口,特别是县域以下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内需潜力将不断释放。国家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城乡消费环境的变化都将为果品产业加快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我国是最大的果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果品消费国。果业是仅次于粮食、蔬菜的第三大种植产业,一头连着产地,一头连着市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富民产业。“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果品产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迎接新机遇、新挑战。全行业都要从新发展阶段这个历史方位出发,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实现果品产业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三)面临的挑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果业作为“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审慎分析、积极应对。
 
  内外部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果品行业发展的压力在增加。从国际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全球贸易遭受冲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正处于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的攻坚期,果品行业同样面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需要下大力气啃“硬骨头”。聚焦到果品国际贸易,在十三五期间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的果品出口,因目标国家市场的需求基本稳定,多年来出口规模没有大的变化,受价格波动影响,加之与不同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出口量会有一定幅度的波动;反观果品进口,近年来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在满足了国内果品市场空缺和消费升级的同时,对国内果业的发展形成一定冲击。我们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果品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果品产业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产能结构性过剩,优质优价,低质滞销,不能充分满足消费升级需要;产业优势区与非优势区、龙头企业与一般企业,质量效益明显分化;基础农业设施有待完善,老果园改造问题制约了很多产区的未来发展,需加大政策引导和投入;果品产业链供应链需要升级,解决生产与消费衔接不紧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困难;不同区域的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商品果、优级果率有很大差距;行业自我萌生的创新动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外来资本和力量的推动;滥施农药和化肥,一味追求产量的现象仍然存在,禀承绿色发展理念,生产安全、生态、优质的果品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支持与推动。
 
  培育果业发展新动能,推进果品产业高质高效任务艰巨。十四五期间,果品产业发展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果品产能过快增长,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滞销积压、价格下降的现象多发。果品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持续增长,价格又面临“天花板”,造成果品经营者经常性亏损的情况普遍发生。果品企业利润微薄,无法根据市场和产业需求及时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更新,营销方式单一,营销渠道不畅,人才缺失,科技创新、投入,扩大生产能力不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各类工商资本纷纷下乡,在果业生产、果品流通、社会化服务等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信息技术的更深层应用将加快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果品产业发生全方位的变革,对传统果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果品行业要借势加快拓展新兴业务,培育发展新动能,更好地融入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四)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按党的十九大对两个一百年所做的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包括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果品产业综合实力、为农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关键作用,绿色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果业基础更加稳固,供应保障更加有力,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得以优化完善,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势明显,现代果业经营体系、流通体系、服务体系业已形成。现代城乡流通体系高度融合,全产业链为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行业企业切实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更加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支撑体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规模和优势充分彰显,与农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果业基本实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二、“十四五”时期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果品产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优势、贡献重要力量。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全面加强果品产业现代化建设,为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二是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守为农服务初心,立志为农、务农、姓农,把为农服务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致力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组织农民、服务农民,打造为农服务的产业平台,切实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果品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推进产业组织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果品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四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围绕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果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发展格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五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积极融入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全国果业一盘棋,更好发挥协会连接政府和市场、生产与消费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系统协同发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实现果业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相统一。
 
  (三)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处于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个五年,果品产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得以深入贯彻,果品产业布局规划更加科学,产品结构更加优化,资源优势合理发挥利用,绿色化、特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质量标准广泛应用,果品质量安全状况让社会满意。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产业链协同运作更加高效,产业内部效益与外部效益同步改善,市场活力与企业竞争力同步提高,产业发展与农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朝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乡村振兴美好发展蓝图迈进。
 
  合理控制全国果品种植面积,主要以提高单产满足消费增长。到2025年底,全国水果(含瓜果)总面积控制在1600万公顷以内,其中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300万公顷以内,做到不占用粮食耕地面积。在果园面积稳定的情况下,以提高单产来保障果品总量稳定供应,产量达到2.9亿吨,实现年均增长1%-1.5%,其中苹果4450万吨、柑橘4700万吨、梨1850万吨、葡萄1550万吨、香蕉1200万吨,与国内国际增长趋缓的果品消费需求相适应。
 
  全面加强现代果业经营体系、现代流通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行业治理体系建设。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果品质量标准大幅提高,到期末,果品整体生产的优质果率达到50%以上,商品果率达到85%以上。现代流通方式成为市场流通主要形式,冷链物流应用普及率大幅提高,果品流通损耗降低至8%以内,实现质量安全例行检查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5%以上。
 
  不断壮大现代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整体效益不断提高,覆盖带动农户数量在80%以上。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年营业额超10亿元规模以上果品经营企业数量达到300家以上,纳入行业信用体系当中,积极发挥行业引领带头作用。
 
  强化现代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加强果业科技自立自强和对外的交流合作,完善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加强种质资源、创新科技、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强化果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布局建设现代果业产业园、现代果业示范园区、果业加工物流园等一批创新基地平台。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全面提升产业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发展智慧果业,加快果业现代化进程,为产业提质增效赋能。
 
  全面推动果业质量品牌建设。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牢固树立以质量为基石、品牌兴业的理念,维护和净化市场环境,构建以政府和行业组织为支撑,规模企业主导,品牌服务机构支持的果品品牌孵化体系,强化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价值提升,合力打造以区域公共品牌为基础,企业自主品牌叫响市场的产业品牌综合体系。鼓励支持企业品牌创建,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让消费者了解、熟悉、信任一批优秀果品品牌,满足国内果品消费升级的有效供给和健康消费理念。
 
  三、加强现代果业生产体系建设,促进果业高质高效

  (一)坚持绿色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绿色是品质的保障,通过贯彻实施绿色生态为导向的相关农业政策,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果业产业体系,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切实改变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低效的发展模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果业绿色健康、生态环保的特色产业优势,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果业生态文明,不懈推动果业的绿色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大力发展绿色果品、有机果品和地理标志果品,加强果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安全。以质量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果业绿色化、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树立果品品牌,提升品牌溢价,加快转变果品产业发展方式,走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果业道路。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果业病虫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农民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支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协助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全面推动果品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二)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优化果业生产发展布局。在生产布局上坚持适地适栽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不同果品品种的优生区、适生区,减少非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果品栽培。在粮食耕地面积保持稳定的政策“红线”下,新增果园不占现有农田。加强适宜区建设,推动项目、资金、科技等进一步向适宜区倾斜,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现代化生产水平高的核心产区,完善果品适宜区投入和利益补偿机制,调动适宜区发展果品生产积极性。中西部的果业优生区、适生区非保护用地,是新增果园的优先重点发展区域,有条件建立高标准现代化果园,是现代果业发展的新动能。以旧有栽培方式和技术发展的老果园,逐批升级改造,淘汰退出不符合新发展要求的老果园。
 
  果业现代化,种苗是基础。加强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强国家果业种质资源库建设,对种苗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育苗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实施现代果业种苗提升工程,有序推进生物育种育苗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育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苗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育苗体系,加强育苗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优化果业品种结构,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消费升级变化,重点栽培受市场欢迎的优新品种,淘汰质次落后品种。强化适宜区品种区划,不盲目发展不适宜品种。加快研发适应现代果业机械化作业需要、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果品新品种。调整主栽品种比较单一问题,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避免果品成熟期过于集中上市和经营风险。适度合理确定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发展适于加工品种,为果品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料。
 
  (三)推进果业现代化,提高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特色果品优势区建设。强化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推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国家现代果业示范园区创建,集聚配置科技、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提高集约化水平,壮大主导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区域现代果业发展模式,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区域现代果业协调发展。加强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果园基地,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立果园设施管护机制,确保各类果园设施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发展县域经济,推动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加快发展果品保鲜、冷链和加工业。以提高果品加工转化能力和扩大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优化果品加工业区域布局,促进果品加工业与生产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产地加工,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储藏、保鲜、分级清选、包装技术,促进果品保质减损增效;强化科技创新,完善果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提高果品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
 
  (四)培育多种生产经营主体,提升果业产业化水平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通过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动实现多种形式的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不断扩大应用面积。健全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政策体系,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以“三权分置”为基础,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高素质现代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提高果业竞争力为导向,大规模整建制开展高产创建,集成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促进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和生产,释放规模化经营和规模化服务的巨大潜力。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投资现代果业,促进农商联盟等新型经营模式发展。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果业经营体系,提高果品产业综合效益。
 
  (五)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引领现代果业发展
 
  根据果业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布局,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以提升龙头企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按照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加强监管、突出重点的原则,培育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为龙头企业崛起创造条件。据实确立各级龙头企业扶持标准和条件,选取有基础的企业,整合资源集中配置,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制定扶持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政策,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支持农户、合作社以资金、技术、劳动等要素入股龙头企业,形成产权联合等多种形式的紧密利益关系,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加强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建立一支懂政策、善经营、会管理的龙头企业人才队伍。
 
  鼓励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向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发展,加快研发一批适应现代果业机械化作业需要、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新品种,集成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大规模整建制开展高产创建,不断扩大应用面积。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参与现代流通。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鼓励龙头企业打破区域界限,跨区域经营,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推进果品精深加工,加大综合利用,将果品产业链延伸到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增加附加值。
 
  (六)推广防灾减病技术,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推进果品产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制定完善应对各种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农民收入减损等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科技含量,共同打造一张科技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网,加强公众防范能力、应急指挥能力、应急救援能力、灾情管理能力。
 
  强化救灾物资和技术储备,根据不同地区灾害发生特点和救灾需要,及时提供资金、设施保障,推广相应的生产技术和防灾减灾措施,切实减轻灾害的不利影响。加大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对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支持,在坚持政府救助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支持相关地区应对干旱、台风、风灾等自然灾害,对受灾地区购买树苗、化肥和药剂等生产资料给予适当补助,减少果品生产因灾、因病虫害损失,支持气象防灾减灾和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四、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融入新发展格局
 
  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要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快批发市场的智慧化升级,巩固流通主体地位
 
  传统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及果品最主要的流通渠道,在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和提升配送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和城市规划的调整,以及新零售、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迭代导致交易的分流,加上新冠疫情在少数市场的集聚性感染,传统批发市场因市场商业模式落后、市场功能不健全,已不适应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以及当下消费需求的需要,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加强市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建立起符合数字化运行需要的市场信息化平台。加快推进批发市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立统一电子结算系统,升级交易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服务,逐渐把交易量从案场交易转移到线上交易,逐步实现农批电子化交易进程。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的现代数字技术,实现价格发布、市场预警、结算服务、委托购销、信息传递、金融服务、精准营销、食品追溯等方面功能,促进生产端能更加直观了解市场的总供给、总需求,使整个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
 
  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水平。实现各个环节的标准化和精准化。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各项业务的便捷、规范、配套运行。建立以数字为关键要素的标准化管理,将常规性的购销商管理、产品质量安全、交易流程管理、场地车辆管理等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实现标准化管理,对市场的人、货、场、车等运行的关节轨迹和节点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控制和优化,实行高效率的精准管理。管理人员将主要用于满足购销商个性化的需求和新需求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服务。
 
  以平台化经营理念,推进服务型模式创新。农批市场以服务费收入为主的多元盈利模式,逐步替代尝试出租为主的低端盈利模式。通过金融服务、进销存服务、加工运输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各种专业服务提高商户商品率、降低损耗,提高资金周转率、提高收益。
 
  采取“批零分营”模式,解决批发市场园区管理问题。批发市场将发展批零分营模式,将批发业务与零售模式分开,实行准入制,批发商与采购商获取市场经营资格和采购资格后入场交易,批发市场交易货品需要按照标准进行规范化包装管理,并逐步建立批发商的信用管理体系,推动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管理。
 
  (二)加强传统商超门店与电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
 
  数字化驱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经营渠道,全面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通过物流组织、卖场设计、产品整合、营销策略等多维度优化,逐步构建了线下实体店、线上平台和智慧零售一体化的业务布局,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消费者可通过APP、小程序等方式下单,线上购买消费产品,也可到店选购,在线下体验消费,满足消费者多元消费需求。全场景零售布局完成,全品类运营能力加速提升 。
 
  多业态协同发展定位不同消费场景。传统商超依托线下门店拓展发展店仓一体化到家模式,满足消费者在各种消费场景下的消费需求。并逐步从单纯出售商品向出售服务和挖掘消费者附加值转变,从单一价格竞争向集价格、服务、品牌于一体的多维度符合竞争发展。
 
  大卖场小型化成为发展重点。鼓励大型卖场业务下沉社区,发展贴近社区的超市业态,距离上更加贴近客户,供应链上依托大店,实现协同效用,促进到家配送和到店自提业务的开展,降低了经营成本。业态小型化、社区化、便利化趋势更加明显。
 
  鼓励生鲜电商多模式发展,优化供应链。引导消费者生鲜购物习惯加速向生鲜电商转变;大力发展前置仓、店仓一体化、社区拼团、门店到家、冷柜自提等新模式,多模式并行,满足消费不同消费场景需求。电商企业回归产品本身,深耕产业供应链,稳定产品的供应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粘性;社区团购竞争趋于公平合理,进一步向下沉市场拓展,有效触达、唤醒海量消费市场,满足了下沉市场特征人群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快构建稳定、安全、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提高配送能力,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壁垒,保障市场稳定供应。
 
  丰富线上营销渠道,推动直播带货健康发展。引导直播行业规范发展,优化直播平台环境,为消费者提供维权提供渠道,为消费者保驾护航。培养专业的带货主播,积极制定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制度、机制,发挥人才优势,优化行业体系和发展结构。提高主播职业素养,保证站在直播间带货的主播达到基本的从业要求。
 
  (三)建设完善国内冷链物流网络,支撑现代流通体系运行
 
  支持生鲜农产品及食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预冷、保鲜等商品化处理,优化周转环节提升物流效率、减低全链成本加强面向城市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低温加工配送设施建设,实现供应链结构合理调整、提高我国冷链物流流通率,降低果品损耗率和物流成本,补齐生鲜电商发展的短板。满足终端消费者对于“新鲜、安全”的核心诉求。
 
  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建设完善国内物流网络,畅通国内大循环。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支撑现代流通体系运行,将打通产业间、区域间、城乡间物流循环,带动枢纽经济成为新增长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与居民生活和食品安全相关的即时物流、冷链物流、电商快递、城市配送等领域较快增长;快速发展共同配送、仓配一体、逆向物流等服务模式;加大配送中心、智能快递箱、前置仓、农村服务站点、海外仓等民生物流配套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形成消费物流服务网络和服务能力。
 
  (四)优化供应链,畅通产业链
 
  提高果品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和自主可控能力,促进果品有效供给和果业高质高效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创新果品产业组织体系。鼓励家庭农场、果品专业合作社、果品龙头企业、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合作建立集果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于一体的果品供应链体系,发展种植与加工、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现代果业。鼓励果农采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方式融入果品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组织创新、模式创新,使果农不仅能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参与果品深加工和大流通、观光休闲等产业链的发展。
 
  着力提升优化果品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巩固果品产业的优势,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突破瓶颈制约,大力推动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化水平,集成果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大数据,共享政策、市场、科技、金融、保险等信息服务,鼓励企业推进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提高灵活应变和协同能力,促进农户与现代果业有机衔接。加强果品供应链标准化发展,构建现代化果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流通成本和损耗。建立基于供应链的果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全部纳入追溯体系,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提高果品的质量安全。
 
  全面畅通果品产业链供应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来整合和调整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围绕着重点产业链和重大投资项目打通堵点、疏通难点,聚焦龙头企业加强要素保障,促进上下游产业、生产销售和供应,以及产业链条的整体配套与协同发展。强化现代果品产业的整链意识,使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顺畅协调,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整链效益。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纵向延伸产业链,适当提高果品精深加工比例,实现价值增值,横向拓宽产业链每一环节,从现代化果业的生产、市场、观光、体验、文化等角度扩充产业链功能,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五)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增强国际交流合作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定不移的扩大更高水平的开放,有效得实现内外联通、要素资源共享,加强互联互通,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激发中国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活力,扩大国际贸易规模,满足国内优质、安全、品牌果品的市场需求。继续加强果品产业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多双边农业贸易谈判和涉农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贸易秩序。运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相关措施,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完善果品进出口贸易调控机制。健全果品贸易监测预警体系,支持行业协会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推动建立损害补偿机制。
 
  促进国内、国际果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立足国内市场,吸引全球资源要素集聚,着力解决果品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打通国内外物流循环,打造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果品现代经营体系,实现果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局面。培养一批具有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的国际供应链服务商,促进买全球、卖全球,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五、健全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果业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加强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和模式创新
 
  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发展壮大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为农服务从过去单一的流通服务向种、管、收、储、售全程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延伸和模式创新。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支持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加强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创新,强化高校与科研院所服务功能,壮大市场化社会化科技服务力量,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综合集成能力。
 
  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市场化基金、信贷、担保、保险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发展特色果品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破解农业金融瓶颈制约,发展面向小农户及新型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建成较完善的新型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果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健全果业再保险制度。
 
  (二)加强科技引领带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紧紧围绕果品产业在采后流通质量与品质控制,物流信息化、智能化与低碳化研发,新型加工与绿色制造技术研究,技术装备创制,全产业链品质质量过程控制开发等关键问题与重大科技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果品产业新工艺的创建,新技术的突破,新装备的保障,新产品创制的格局,促进我国果品采后产业的全面提升,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差距,提高我国果品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果品龙头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支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扶持培育一批果业科技服务公司,支持其承接科研单位成果进行转化,帮助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
 
  (三)提升果业信息化,推动数字果业、智慧果业发展
 
  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推进以大数据融合应用为重点的果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果业领域的应用,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示范带动,强化推广应用,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果业创新发展,加速果品产业数字化进程,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数据互联互通、服务高效便捷的智慧农业发展目标,全面驱动数字果业发展。
 
  发展智慧果业新业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认养果业、观光果业、都市果业、共享果业、云果园等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集成应用,深度开发和利用果业生产、市场交易、果业投入品等数据资源。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创新推进打通果品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形成特色果业和果品经营多元化共享平台。构建果业智慧监管,利用分析预警、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等技术手段,推进果品和果品投入品全产业链各环节核心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构建监管溯源与数据采集机制,逐步实现对主要果品品类和投入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
 
  培育“互联网+订单农业”,做好产销衔接,以信息发布、沟通为重点,突出信息服务指南功能,汇集产销有效信息,完善产、供、销全链条服务,提高果品商品化率,逐步实现水果消费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的无缝对接。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果业高质高效、果乡宜居宜业、果农富裕富足

  (一)推动果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果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由果品种植向产销一体化拓展,通过全产业链拓展果品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积极发展果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乡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果品产业发展向广度深度进军。积极培育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发展一大批基础作用大、引领示范好、服务能力强、利益联结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果品专业合作社、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融合主体,推动果品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体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从单纯生产到综合带动、从收益独占到利润共享的转变。发展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经营主体同果农形成订单生产、股份合作、产销联动、利润返还等多种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发展“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收益分配形式。提升果农同一二三产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关系,构建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利益联结中的价值链分配重心向上游果农倾斜,让社会资本在脱贫地区的果品资源开发中,最大限度让利给脱贫户,以实现果农长期受益、稳定增收。
 
  (二)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果农增收长效机制
 
  发展壮大扶贫特色果品产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以乡村振兴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广泛开展果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做好产业扶贫规划,因地制宜选准确定好扶贫的主导果品产业,实现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发展果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加工企业到贫困县、贫困村建立加工基地。果品产地初加工、果品产业强镇、优势特色果品产业集群等果业方面的生产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广大贫困地区打造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以提升市场销量,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支持果品龙头企业、果品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健全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各类主体更好带动脱贫户、小农户发展现代果业。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加快建设田头市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推动果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脱贫地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三)推动质量品牌建设,满足消费新需求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以质量为基础,创响一批特色知名果品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培育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根据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明确生产地域范围,强化果品品种品质管理,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地域特色突出、功能属性独特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规范品牌授权管理,加大品牌营销推介,提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发展果品企业自主品牌。引导果品龙头企业、果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注入品牌,实施果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强责任主体逆向溯源、产品流向正向追踪,推动各地区果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接、信息共享。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以改善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适应居民消费多元化和结构升级趋势,引导果品企业增加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扩大县域消费、乡村消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健全城乡流通体系,优化消费环境。稳定大宗果品消费,拓展服务消费,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七、完善行业治理体系,促进果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行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行业发展。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为目的,以建立健全果品行业信用体系制度和标准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为重要手段,加快果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评价工作在行业内常态化,促进行业信用建设规范化。推动全行业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显著提高。
 
  (三)健全标准体系,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加强果品产业标准化建设。完善果品质量等级规格、产地收贮、采后商品化处理、产地初加工、冷链流通、电子商务流通标准、质量追溯等领域的标准。加强行业协会对标准化的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果品标准化工作,形成果品行业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互相补充与协调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加强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果品生产与流通领域标准化培训与宣贯,建立标准应用的反馈机制,为实现果品提质减损增值提供可落地的技术支撑。
 
  (四)构建追溯体系,加强果品质量安全保障
 
  逐步实现涵盖生产资料、种植管理、流通销售全程的果品追溯管理。按照数据共享、通查通识的原则,搭建果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实现果品领域跨部门、跨区域、互联互通的追溯平台。加强果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提升基层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加快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发与推广。加强对果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摸底排查、专项评估、生产指导、消费引导,完善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果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预警信息平台,形成覆盖我国主要产区、大宗果品的监测与预警体系,全面提升果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
 
  行业内各有关单位、企业和组织要将组织实施“十四五”规划同全面推进果品产业现代化各项工作统筹融合,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着力推进党建与各项业务融合发展。对照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加强工作指导调度,着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各地可根据本规划制定的具体任务,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并完善本地区果品产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推进果品产业现代化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二)完善政策支持
 
  行业内各有关单位、企业和组织应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特别是农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将当地果品产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纳入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点工作任务,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加强对政策的把握和解读,用好税费、社保、信贷、土地等各项普惠政策。
 
  (三)加强人才培养
 
  坚持以人为本、以产业为需、以“三农”为重的总目标,培养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的果业综合性人才,整体提升果农科学文化素质,补齐人才短板。面向优势特色果品产业,着力提高果农科学素养,提升经营管理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新型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创业者队伍。面向果业生产性服务新需求,以推进果品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目标,打造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队伍,着力提升专业化技术水平。面向营造果业人才发展环境,大力选树高素质果农发展典型。到2025年,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果农队伍,使其成为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靠力量,果农队伍素质、规模、结构与果品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持续提升。
 
  (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应继续加强党对行业协会的领导,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明确行业协会自身职能,着力提升行业协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提供政策咨询、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相关行业协会以“十四五规划”为依据,围绕果业高质高效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果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行业发展中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重大问题,积极吸纳相关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开展课题研究。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村消费、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促进果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果品流通现代化,为落地实施果品产业 “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日期:2021-04-28
 
 地区: 中国
 行业: 食品储运
 标签: 中国 流通
 科普: 中国 流通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www.sqrdapp.com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