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 “2020中国水产品大会”主报告环节——双循环格局下水产品市场新变化板块,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做了题为《中国水产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报告,立足行业剖析,详解中国水产品生产、加工与贸易发展趋势。
水产品生产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渔业转型升级典型期,将粗放型的发展,转型到绿色发展,提质增效阶段,并取得显著成就,我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1/3,崔和会长详细解读了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增长速度变缓的原因,以及生产结构(养殖与捕捞类别)结构变化及趋势。
过去十五年里,世界范围的捕捞水产品产量没有增加。但全球人类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有数据研究预测,2050年人口将超过90亿,供应人类的蛋白质从何而来?特别是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供应,重要性会越发凸显。
未来很长时期内,捕捞水产品没有增量空间,水产养殖是未来水产品供应的保障。目前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可以依赖新增养殖面积来增加产量,但是在我国,这一粗放型的增长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海水养殖只能向深远海发展,升级养殖模式:内陆淡水养殖要靠缩小养殖面积,水产品生产兼顾环境还能获得高产、高效的工业化生产成为重要的选项。此时,考虑到进口的因素,水产品生产的成本和效益就成为关键因素。
从喂鱼到饲鱼的转变。目前,中国的饲料产量占全世界的1/3。早期水产养殖需要大量喂野杂鱼,现在普遍投喂饲料。将大量的中上层低值、不能直接食用鱼类、加工鱼的下脚料进行高效利用。对比鱼粉与饲料用量:2000年,全世界鱼粉使用量570万吨,2018年,全世界鱼粉使用量490万吨;2000年,世界饲料产量1400万吨,2018年,世界饲料产量6100万吨。是科技进步了,鱼粉的添加大量减少,蛋白饲料利用率提升,鱼的生长速度变快,这些都归功于科技进步的贡献。
生产、消费水产品结构的调整。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食物结构也发生变化。我们以往的膳食结构是摄入较多的低营养级种类,较少的高营养级水产品。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食物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转变,其典型的表现就是海水养殖的大黄鱼、金鲳鱼、石斑鱼产量增长明显。
水产养殖的绿色转变:由水养鱼向鱼养水转变。这是完全颠覆的变化。水养鱼很简单,农民行为,有水的地方就养鱼。这也是粗放经营时代的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做任何考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出于环保的考虑,政策监管上,对养殖场尾排水排放提出要求、养殖网箱间距等都有规定,什么样的放养密度能达到投喂饲料产生的氮和磷自净、不破坏环境,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因此,鱼养水科技含量高,鱼和水要相互协调,既能够生长,又不破坏环境。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水产品生产、消费均受负面影响,全球供给侧面临新的调整。我国在疫情早期控制得较好,一产、二产受影响较小,三产餐饮业受影响较大。崔和会长提出,此次疫情也加快了产业变革,对产品形式提出新需求,消费的场景也由餐馆变为家庭,对配送的方便性提出更高要求。很多企业灵活应对,从产品加工过渡到菜品加工。例如恒兴集团已经投放市场的包括酸菜鱼在内的十几个系列的半成品菜品等。疫情对水产品的影响也非常明显。6月份前,冷冻水产品比较畅销,鲜活品受阻;6月份后,进口冷冻食品(水产品)外包装被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后,冷冻海鲜被冷落。双11期间,别的行业在晒业绩时候,冷冻水产品同行集体沉默。目前来看,这一影响仍在继续。
水产品加工
水产品加工是衡量一个地区渔业发展的健康与否最关键的指标。水产品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产品集中上市,若缺少加工环节,价格必然会出现“白菜价”。加工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平衡器、缓冲剂,可以促一产、带三产。例如湖北白鲢产量很高,但价格由6年前的1.8元/斤发展到3年前的2.2元/斤,甚至现在达到3.2元/公斤,为什么?因为安井食品大量收购白鲢做鱼糜。加工对带动产业发展、渔民增收、高值化利用起到促进作用。如鲜活水产品进入餐馆,最大的问题是宰杀后的内脏、鱼鳞等全部成为生活垃圾,但是如果活鱼进入加工厂,副产物可以再处理出售卖个好价,解决了环保的问题。水产品加工顺应了社会发展进步的需求,方便储运、烹饪,促进电商的发展。更加有效地保障了水产品的供给,保障国内外供给,既培育了一大批水产加工企业活跃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又带动了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渔民的增收。
加工决定养殖品种优势:把小龙虾和大闸蟹对比,小龙虾能在短短几年内达到目前的普及度,因为有加工品,而大闸蟹欠缺该环节,所以小龙虾常年可食用,而大闸蟹只有三个月的赏味期;小龙虾口味多样,而大闸蟹基本只能清蒸。甚至加工对品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水产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整合国内外资源,做大做强,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把人员减下来,提升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联合三产、涉足一产,提高市场占有率,走向国际。
水产品贸易
水产品国际贸易占所有动物蛋白国际贸易总量的54%,在国际贸易中遥遥领先于其他动物蛋白(畜牧产品),是全球化贸易程度最高的品类。双循环的过程中,外循环占比高,而中国在国际水产品贸易中也占据多年领先地位。另外,中国既是全世界的水产品加工中心,又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简言之,中国具备完善的健全的产业链。
由此决定了中国在国际水产品贸易中的核心地位,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中国都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中国的水产品加工是对全世界资源的一次再分配。
从近几年中国水产品的变化来看,2019年中国水产品进口增速明显,出口微降,而且这样的势头会继续保持下去,但中国仍是全世界唯一进出口总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在全球经济下滑的趋势下,全世界的水产品出口扩张均放缓,中国出口的减速更加明显。外向型市场的产业萎缩,内向型市场的增长,此现状下,怎样调整产品结构,使之适应国内市场,走入内循环主导的格局,市场倒逼企业必须做出经营策略上的调整,兼顾国内外两个市场,内销市场越来越重要。
崔和会长通过近5年中国水产品主要进出口市场、品种等数据,以及典型的出口依赖型种类——罗非鱼的市场变化,以及出口越来越艰难的品种——对虾的市场变化等,引发与会者坚持市场导向型的战略思考。
每个产品的处境不同:小龙虾的市场饱和;草鱼和白鲢的处境由市场决定;对虾为什么那么受欢迎;金鲳鱼产量的增加大于消费市场的拓展。
加工发展的取向:调理、预制加工品前景;连锁餐饮的原料处理的前置;鲜活产品独特的空间(贝类、虾蟹);精深加工产品,要对应用市场把控。
流通渠道的变化:传统流通渠道的萎缩;大型商超的优势;电商成长与制约… …
最后,崔和会长提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布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其战略意义是能将巨大的市场优势和生产技术优势,转变为国际间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