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办的中国零售领袖峰会2020年会在上海召开。今年的零售领袖峰会,不仅聚集了实体零售企业的领袖们,也加入了线上零售等创新模式的企业代表们,大家以更大视野、更大范围,共同探讨零售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本次峰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刘向东主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业内讨论较多的还是平台和实体的竞争。他表示,当前,线上平台的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一个词叫“下沉”。比如以团购为主打方式,下沉到社区,或到三四五线城市。对实体零售企业而言,竞争战火会进一步蔓延。在疫情影响下,实体零售企业也在进行线上化布局,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变数。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就《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从国家层面来看,进一步规范平台经营,避免垄断和不规范竞争,已经提到了国家治理的议事范畴。而法制化,更加公平的经营环境的发展,也将推动线上线下更好地发展。
新菜篮子—从供应链到餐桌
面对疫情之后消费环境和消费行为的变化,以及在双循环的经济形势之下,作为服务于消费者菜篮子的商超企业,供应链企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在由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主持的“新菜篮子—从供应链到餐桌”的论坛环节中,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燕川谈到了他对于“新菜篮子”理解:一是包装上的改变。疫情之后,消费者对于安全的要求更高。许多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发展变化,从散装菜到接受预包装的生鲜商品,二是消费者对于健康商品的追求。李燕川表示,“满足老百姓的一日三餐食材的超市,突出这个新字,也是非常有未来的。”
而在家家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培桓看来,新菜篮子和旧菜篮子差异在于,旧菜篮子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供给思维,它是由生产者为主要手段,新菜篮子则是一个需求思维,是消费者的需求拉动着这个市场。“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经营思维进行很大的变革。”王培桓表示,不管旧菜篮子、新菜篮子,最合适的东西,还是不忘初心。这个初心就是消费者对于健康、便利、实惠的需求。
美菜网创始人兼CEO刘传军则谈到了他对于餐饮供应链和零售供应链的关系的思考。他认为,零售的核心逻辑在于,它是替用户选品,每一个门店的面积是有限的,只能陈列有限的SKU,寻求一个最大公约数,但是每个月都要去汰换,“但现在开始有需求驱动了,消费者需求要什么我们要卖什么。”服务餐饮,则是典型的需求驱动,每一个分类的餐饮都会逼着美菜去培养供应链能力,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通过过去六七年的发展,锤炼了美菜的供应链能力。因此,美菜也在今年年初开放供应链,把核心品抽离出来,开始服务零售业。
伊藤中国投资公司总代表黄亚美则通过分析今年顾客的购买趋势和购买数据,谈到她对于新菜篮子的理解。首先,消费结构方面,今年菜蓝子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地域性的变成中国全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口味也从区域型、全域型,到国际化的多样型化的口味。第二,消费理念方面,从吃得饱、吃得好,到吃得健康、吃得便利,吃得幸福。充分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消费方式方面,消费者用于菜篮子的金钱、时间和空间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高质量和新的生活方式,也推动着食品产业的升级。菜篮子也朝着一种全新的高净化的消费场景升级。
安徽生鲜传奇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卫则表示,所谓新旧,不过是表象,关键要看它深层次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在他看来,之所以产生了新的菜篮子,主要还是消费者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在提高,人们对吃的更好、更方便,更健康,更安全,已经变成了一个必须需求。王卫认为,从世界来看,对于菜篮子主要是通过工业的形式,把生鲜制品标准化、工业化,在中国,生鲜传奇,盒马等企业其实走得就是这条路。“归根到底,中国的生鲜超市,未来一定是做制造型零售。”
论坛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刘向东谈到了他的思考,他表示,新旧篮子,第一个是物理层次的新和旧,第二个层次是底层逻辑的新和旧。其实还有一个层次,就是商业资本的所谓的效率问题。比如美菜网,是商业资本加产业资本的结合。“未来的竞争对手,不是在商业资本有多大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商业资本加产业资本的共同效率来促进,共同面对我们的消费者。”刘向东表示。
深耕社区
谈到当下的零售业,社区商业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奥乐齐(ALDI)中国区主席陈有钢看来,社区零售从大卖场转化到了小超市的小程序,整个社区零售的竞争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的力量和技术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是最最可怕的。”陈有钢认为,社区零售不好做,过去仅仅是与人性竞争,现在,人性上的优势和普惠性的技术上的优势结合起来,这给传统连锁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
在由奥乐齐(ALDI)中国区主席陈有钢主持的“深耕社区”论坛环节中,东莞市糖酒集团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衡就谈到了社区商业的机会和挑战。在他看来,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都存在着机会,并且社区商业内容丰富。当前大家关注比较多的还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社区商业,但是在中国三四五线城市,社区商业的需求也很大。张国衡认为,作为实体零售业,做社区商业服务有其天然优势,因为有实体店做背书,如果是品牌,也有品牌做背书,再加上线上线下的融合,也有了满足社区服务的条件。
但他也指出,要实现社区服务的落地,挑战很大。张国衡表示,社区服务很不单只是有内容,更重要的是有温度。“中国夫妻老婆店600万个,为什么它的生命力那么强?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管理成本低,第二,有温度,它服务的人都是熟人。但是真的发挥实体店的温度,挑战非常大。”
谈到深耕社区,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惠勇就分享了他对近期热议的社区团购的看法。在他看来,社区团购很有可能带来一次零售业的大变局。“今天社区团购的兴起,生鲜这最后一个堡垒,有可能被攻克。”
余惠勇从回归到商业本质来思考,都说商业的根本价值在于多快好省,但他认为,多和快可能不是一个本质需求,好和省是永恒的。在余惠勇看来,当前,生鲜的商业结构,分成了两类,一个是现在主流的快速达。而社区团购,放弃了即时达,在结构上带来了刚性的省。它利用了两大社会资源,一个已有的这种街边店、便利店的资源,一个则是人力资源,宝妈。从结构上带来了成本优势。现有的模式,或者说开发出来的新需求,就是次日达。社区团购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线上入口,第二个是轻资产,这两者的结合,就有可能形成巨头。“如果这里面一旦谁成为了巨头,会反过头来把最大流量抓在手上。谁落后谁的地位就有可能在这一轮里发生改变。但无论如何都是回归到商业的根本。”
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三宅示修则坦诚,从日本的角度来考虑,社区这个概念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便利店在开店的时候,一般不会特别重根据社区这一概念去开店。而是考虑商圈,客群等维度。但新冠疫情的发生,罗森在武汉也做了社区团购,这让他对社区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宅示修表示,在考虑社区的时候,他们比较困扰的地方在于,如何定义社区,是要将它定义为一个住宅绿地,还是商圈。如果从提供社会贡献的角度出发,去考虑社区的时候,还需要注重提供生鲜商品。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他们注重生鲜商品的新鲜度和价格,以及品类是否丰富。但是作为卖家,从费用角度,单价,废弃等都是需要担心的地方。目前罗森和超市发的合作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最后,三宅示修表示,从便利店的客群来看,现在在中国市场,没有多少老年客群,“但是在日本,老人家已经是便利店的一个主要客群。这是便利店今后的一个上升空间。”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涛则谈到了现在比较火的社区生鲜。他认为,社区生鲜超市这六个字的排序,首先是社区,第二是超市。第三才是真正的生鲜。徐涛表示,当强调生鲜的时候,要满足一日三餐,生鲜的品类要丰富。但是社区里面,不是只有吃这个场景,还有社区功能的丰富。社区生鲜超市不仅要满足社区一些最基本的功能,还要思考社区的服务功能,满足大家的日常需求。在谈到数字化时,徐涛强调,今天需要数字化的社区门店,但是还需要人情味的,还需要有烟火气的业态。
会上,领袖峰会成员还以圆桌小组形式,对于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