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为促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交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会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在中国渔业政务网等媒体上,就产卵场修复、栖息地修复、增殖放流、生态净水、鱼道构建、外来水生物种防控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开展宣传。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留言提出宝贵意见,也欢迎推荐各类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新技术和新模式。
技术概要
(一)工作背景。随着我国外来物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休闲渔业不断发展,外来水生物种防控形势日趋严峻。由于人为丢弃、人为放生和养殖逃逸等原因,许多外来物种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扩散到了我国大部分自然水域。开展外来水生物种风险评估与防控,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稳定、促进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原理。外来水生物种来源主要包括养殖引进、观赏渔业引进以及生物防治引进。引进后的外来物种要经过适应、定居、繁殖、传播、扩散等过程,才可能形成危害成为入侵种。不是所有的外来种都会形成入侵,外来种的入侵只是小概率事件,每一步成功的概率大概在10%左右。因此,在外来物种引进过程中需要开展风险评估,在外来物种引进后要及时进行跟踪监测,在外来物种传播、扩散和爆发后及时进行防控治理,以便避免形成入侵,并将其危害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技术方法。主要技术包括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以及防控治理技术。风险评估方法是在识别外来物种风险基础上, 建立多层级和多参数构成的外来物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模型、调查数据以及评估软件开展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技术首先要建立调查监测网络,明确监测类型和指标,开展调查监测。根据调查监测数据以及生物气候变量数据,通过生态位模型开展适生区预测与风险预警。防控治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防控、化学防控、生物防控、开发利用及综合治理,及时对入侵的水生物种进行控制和灭除。
(四)工作成效。该技术已应用于我国外来水生物种防控管理工作,先后将12种外来水生物种列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和(第二批待发);基本查清了我国各大主要流域水系主要外来水生物种分布,掌握华南地区主要河流外来鱼类的种类和资源现状;成功开展了部分外来水生物种防控治理和综合利用,实现了部分物种规模化灭除;相关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和中国水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
(五)典型案例。2019年2月5日,广州市白云湖惊现疑似鳄雀鳝的大型“怪鱼”,受委托积极参与“怪鱼”处置工作,针对大水面水域特点制定了专业化捕捞方案,成功捕获鳄雀鳝两尾;2017年在广东佛山某湖泊的生态修复工作中,针对入侵罗非鱼大量取食水草的情况,研制特异性杀灭药物“灭非灵”用于罗非鱼的防治,杀灭效果达到了98%以上;2015年至今开展福寿螺开发利用研究,将其卵和性腺制作成为观赏鱼饲料,投喂后观赏鱼着色明显。
(六)适用范围。适用于已引进和未来引进的外来水生动物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已引进的外来水生动物调查监测与风险预警,以及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防控治理。
(七)应用前景。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高度重视,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不断推进,对养殖水域和天然水域的外来水生物种防控需求不断提升,外来物种风险评估和防控技术将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八)相关建议。1.进一步健全完善外来水生物种监测网络,开展系统地长期定位监测和调查分析;2.探索相关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上的应用,并适时开展示范推广;3.针对豹纹翼甲鲶、马那瓜丽体鱼、太阳鱼我国常见的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研究构建相应的防控治理技术;4.外来水生物种引进我国前须由专业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高的物种和区域严禁引进和养殖。
相关附件: 20200811--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先进技术系列连载(十八):外来水生物种风险评估和防控技术.ppt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