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食品科技 »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洪涝灾害后早稻抢收抢烘,强化中、晚稻技术应...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洪涝灾害后早稻抢收抢烘,强化中、晚稻技术应用保丰收的指导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0-07-21 08:57 来源: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原文:
核心提示:近期,江西省部分地区遭遇持续大到暴雨袭击,全省出现不同程度洪涝灾害。为科学有效应对灾情,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全年粮食丰收,特制定《关于做好洪涝灾害后早稻抢收抢烘,强化中、晚稻技术应用保丰收的指导意见》,各地要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强措施、重落实,立足防汛救灾,坚决打好抗洪夺丰收攻坚战。
  近期,江西省部分地区遭遇持续大到暴雨袭击,全省出现不同程度洪涝灾害。为科学有效应对灾情,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全年粮食丰收,特制定《关于做好洪涝灾害后早稻抢收抢烘,强化中、晚稻技术应用保丰收的指导意见》,各地要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强措施、重落实,立足防汛救灾,坚决打好抗洪夺丰收攻坚战。

  一、抢收抢烘早稻,紧抓恢复生产。持续暴雨及高温高湿易导致植株倒伏、稻谷发芽,各地要积极组织力量对早稻进行抢收抢烘,切实降低早稻损失;中、晚稻退水后要扶正倒苗,并清除杂物、烂叶、黄叶和淤泥,避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水稻生长,前期管理上要注意田间消毒或换水,避免发生僵苗等现象;对于受淹时间较长退水后根系尚未腐烂的晚稻秧苗,要根据水退到哪里就抢苗到哪里的原则,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具体方法是:浅水护苗,防止雨后高温脱水死苗,每亩及时选用30%瑞苗清水剂30毫升+芸苔素内脂(按说明书用量)兑水30公斤茎叶喷雾,可起到土壤消毒和发新根促新蘖(芽)的效果。同时,处于分蘖期的一季稻和孕穗后期的再生稻头季,可亩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5公斤或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1-2次;晚稻秧田可结合“送嫁肥”,亩补施尿素3-5公斤,促使受灾水稻恢复生长。

  二、及时补种改种,强化技术应用。对于受洪涝灾害影响的中、晚稻,一是要抢时翻耕补种改种。对受淹严重、经科学评估认为不可恢复的中、晚稻(秧)田,可选用特早熟或早熟早稻品种在7月15-20日前翻秋直播;对于部分7月20日前难以退水的地区,可结合品种特性抓紧时间异地育秧(充分考虑可行性和经济成本),并在8月10日前栽插。若错过补种时期,可因地制宜改种旱粮、油菜等秋冬作物。二是重点推广应用“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技术。今年早稻受暴雨袭击倒伏损失严重,但应用“三控”技术的示范点未出现大面积倒伏,为降低季节性台风或寒露风造成的倒伏风险,各地中、晚稻生产要重点推广应用水稻“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技术。要点是大田氮肥施用一般按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2:2:1比例确定,分蘖肥在移栽后11-14天施用,穗肥在穗分化2期(对株型松散、叶片长陂的品种宁迟勿早)施用,苗数较多、叶色偏深时可不施粒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50%作基肥、50%作穗肥施用。三是强化其他增产增收技术应用。“早籼晚粳”、“一季中粳+油菜”模式示范田,要严把稻曲病防控关、干干湿湿促灌浆结实、适当迟收促产量提升等;种植再生稻田块要注意头季病虫害防控,头季齐穗后15天左右亩施促芽肥尿素10-15公斤,氯化钾5公斤,头季成熟度达到90%后尽早收割,并在收割后3-5天后亩施促苗肥尿素4-5公斤,确保再生季取得高产。具体技术要点可参考附件。

  三、强化责任落实,深化田间指导。各地要始终坚持从大局出发,全力以赴,主动作为。一方面,要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明确目标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人,根据受灾程度,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水稻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方案,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发动农民进行抢救自救,尽快恢复水稻生产,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另一方面,要在播种、育秧、施肥打药等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并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大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应用落实增产增收、提质增效的技术模式,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措施、扎实的行动,为中、晚稻取得灾后稳产丰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附件:1.“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技术;

  2.再生稻机械化生产技术;

  3.直播晚稻栽培技术;

  4.双季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

  5.一季籼粳杂交稻栽培技术。

  “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技术

  水稻“三控”绿色抗倒节本增效技术,是指“控肥”“控苗”“控病虫”,即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控制病虫害和农药用量的一项集成栽培技术。该技术可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水稻倒伏发生,对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和稳定粮食产能具有重要作用,且操作方便、适应性广。

  1.品种选择

  1.1品种选择及搭配

  该技术适用性广,可普遍用于早稻、晚稻及一季中(晚)稻生产,选用已通过品种审定或获得引种许可的米质优、丰产稳产性好、抗病力强、市场需求量大的水稻品种。早稻和晚稻品种在赣北、赣中、赣南地区两季生育期分别控制在215天、220天、230天以内。

  1.2用种量

  按每亩大田用种量分别为:杂交稻早稻2.0-2.5 公斤,晚稻1.75 -2公斤,一季稻1.5 -1.75 公斤;常规稻早稻4-4.5 公斤,中稻3-3.5公斤,晚稻为3.5-4公斤。用种量根据千粒重大小相应调整。

  2.播种育秧

  2.1播种期确定

  早稻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初日,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一季稻根据品种生育期及特性、秧龄弹性和前茬作物成熟期,选择适宜时期播种;二晚根据安全抽穗期、早稻收获期和秧龄弹性,适时播种。

  2.2稀播匀播

  湿润育秧按秧田:大田=1:10备足秧田;抛秧每亩大田用434孔秧盘,早、晚稻65片-75片,一季稻60片-70片;机插育秧按秧田:大田=1:80备足秧田,每亩大田用58厘米×23.5厘米×2.5厘米的秧盘35盘-38盘。播种应均匀。

  2.3秧田施肥

  湿润育秧每亩秧田施基肥45%三元复合肥20-25公斤,2叶1心期施“断奶肥”尿素和氯化钾各2-3公斤,移栽前3-4天施“送嫁肥”尿素5公斤左右。秧盘育秧配制了营养土的,看苗补施“送嫁肥”。

  2.4秧田水分管理

  湿润育秧在播种后至1叶1心期保持沟里有水,水不上秧板。1叶1心后秧板才上水。第2叶到第3叶期,采取湿润和浅灌相结合。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不能淹没心叶。抛秧和机插秧,一般保持田间无水,应避免干旱缺水,防止卷叶。

  3.移栽

  3.1秧龄、叶龄

  湿润育秧或抛秧,早稻秧龄25-28天,中、晚稻秧龄20-25天。机插秧适宜移栽叶龄为3叶-4叶,早稻秧龄20-22天,晚稻秧龄15-18天。

  3.2大田翻耕整地要求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晒田,双季稻田均可秸秆还田。翻耕或旋耕后上水耙田整地,达到田平、泥熟、无残渣,田内高低不超过3厘米。选择抛秧要注意,在抛秧前秸秆还田一定要翻耕整平、水层深度1-2厘米,可以降低漂苗率和死苗率。

  3.3栽插密度和基本苗

  早、晚稻栽插规格20厘米×16.5厘米或23.3厘米×13.3厘米,或抛秧434孔65-75片,每亩栽插或抛植2.2-2.5万穴,杂交稻每穴2-3粒谷苗,常规稻每穴4-5粒谷苗;一季稻栽插规格23.3厘米×16.7厘米或抛秧434孔60片-70片,每亩栽插或抛植1.8-2.0万穴,杂交稻每穴2-3粒谷苗,常规稻每穴3-4粒谷苗。机插秧选择7寸机,早稻机插规格为25厘米×13厘米,中、晚稻为25厘米×14厘米,取最大档取秧量。

  4.“三控”施肥

  4.1确定总施肥量

  确定目标产量和地力产量。区域目标产量根据种植地点多年的水稻产量水平确定,一般在前3年区域平均稻谷产量的基础上,增加10%-15%。地力产量是在不施用氮肥条件下收获的稻谷产量,一般早稻或晚稻每亩为250-350公斤;一季稻每亩为350-450公斤。

  确定总施肥量。总施氮量根据目标产量和无氮区地力产量确定:以地力产量为基数,每增产100公斤稻谷需增施氮肥5公斤左右,磷肥2-3公斤,钾肥4-5公斤,氮磷钾适宜比例为N:P2O5:K2O=1:0.3-0.5:0.8-1。对于茎杆纤细、抗倒性差的品种或组合,要适当降低产量目标,严格控制氮肥总量。

  4.2确定不同时期施肥量及比例

  氮肥施用时期及比例。氮肥施用一般按照基肥:蘖肥:穗肥:粒肥为5:2:2:1比例确定大田各阶段的施氮量。其中分蘖肥迟施,早稻在移栽后13d左右施用,中、晚稻在移栽后11-14天施用。穗肥掌握在幼穗分化2期施用,并在幼穗分化2期“勿早宁迟”。早稻一般穗粒肥合并施用,中、晚稻苗数偏多、叶色偏深时不施粒肥,可减少氮肥用量;优质稻一般不施粒肥,以免降低食味品质,可将穗粒肥合并施用,后期视苗情可补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磷、钾肥施用时期及比例。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50%作基肥、50%作穗肥施用。

  5.水分管理

  移栽后保持浅水层,促进早返青、早分蘖,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有效穗数80%-90%时开始晒田。使用“三控”技术一般不重晒田,可多次轻晒,但苗数过多、叶色偏深的,应重晒。倒二叶抽出至剑叶露尖时停止晒田,此后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抽穗后保持田间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

  6.病虫草害防治

  6.1病虫害防控

  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使用化学农药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且应严格执行NY/T393规定,严格控制化学农药使用量和安全间隔期。通常情况,“三控”技术可有效抑制无效分蘖,促进田间通风透光,增强单株抗倒、抗逆能力,显著减轻病虫危害。移栽前3-4天喷施送嫁药。大田期要加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和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及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移栽后35-45天防治纹枯病一次,破口抽穗期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

  6.2草害防除

  实行“一封二杀三补”,即:稻田耕整耙平后,灌水淹盖全田泥面,每亩选用35%苄·丁可湿性粉剂150-160克拌尿素3公斤左右撒施,并保水2天以上,实行芽前封闭除草;在移栽后9-13天时排水,结合第一次大田病虫防治,每亩加苗后除草剂12.5%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复配剂100毫升兑水喷雾,次日灌水至水面淹盖全田泥面,但保持稻苗心叶不淹水封杀杂草;之后可视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必要时选择对路除草剂品种补杀杂草。

  具体防治病虫害方法和药剂参照DB36/T1077-2018技术规程并结合当地农业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草害防治简报等技术进行综合防治。

  7.收获

  成熟度达95%应及时收获。宜选择性能优良的收割机在叶面无露水或水珠时进行,以中低档位,秸秆全量粉碎作业,留低茬。

  再生稻机械化生产技术

  1.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生育期120-135天、产量高、低节位分蘖性强、抗逆性强、不早衰、稻米品质达GB/T 17891规定优质等级标准的水稻品种。

  2.育秧技术

  一般掌握与双季早稻同期播种,即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3月中下旬播种,推荐采用水稻工厂化全营养基质育秧,叠盘暗化出苗技术。杂交稻每盘播种75-80克,常规稻80-100克。每亩大田需58厘米×28厘米标准秧盘25-30张或58厘米×23.5厘米标准秧盘35-40张,秧龄20-25天。2叶1心期,秧床灌水1-2厘米,切勿浸过心叶,亩撒施尿素2公斤作“断奶肥”,叶龄2.5-3.0叶时适时移栽。

  3.机械化整地

  以旋耕为主,深度达10-15厘米,土壤细碎均匀一致,地表平整,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泡田后达到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泥浆沉实2天。

  4.机插合理密植

  头季稻机插密度按每亩1.6万蔸左右,行株距规格为25厘米×14-16厘米或30厘米×12-14厘米,栽插深度控制在1.5厘米以内,使秧苗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杂交稻每蔸2-3粒谷苗,常规稻每蔸4-6粒谷苗。

  5.田间开沟

  在够苗85%左右时排干水,结合晒田沉实泥后采用开沟机第一次开沟,田块四周开环沟,田中开若干条腰沟;1-3天后沟中无水清沟,施穗肥前,清沟加深,达到沟深20-25厘米,沟宽25-30厘米。

  6.头季稻施肥管理

  头季稻施肥量:每亩施纯氮(N)12-15公斤,磷(P2O5)6-7.5公斤,钾(K2O)12-15公斤,氮:磷:钾(N:P2O5:K2O)比例为1.0:0.5:1.0。

  氮肥用量的40%作为基肥,30%作为分蘖肥,30%作为穗肥;分蘖肥在移栽后7天左右秧苗返青后施用,磷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用量的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

  7.头季稻水分管理

  大田1-3厘米浅水活苗促分蘖;在够苗85%或有效分蘖末期多次轻晒至田泥开裂不发白;倒2叶露尖时复水,并保持3-5厘米水层到扬花期;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收获前10-12天结合施保根肥留田面水深1厘米左右,然后让水分自然落干,保证收割时稻田晒干至土壤含水量35%左右(表土发白微裂,脚踏无印),以减少机收履带碾压腋芽入泥,影响再生季腋芽萌发。

  8.调控防倒伏

  结合基肥或分蘖肥每亩施用硅肥8-12公斤,拔节期结合苗情化控壮秆防倒伏(头季稻拔节前7-10天亩喷施调环酸钙2-3克兑水30公斤叶面喷施)。

  9.病虫害防控

  头季稻务必抓好田间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及螟虫、稻飞虱等的防控,确保收获后田间稻桩根系发达、茎秆健硕,为再生丰产奠定良好基础。具体防治方法参照DB 36/T 1077-2018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0.适时收获,合理留桩

  头季稻达九成到九五成熟时即可视天气情况抢晴收割,留桩高度以再生季安全齐穗为前提(保证9月20日前后寒露风来临前齐穗),同时要调查田间底部节位腋芽成活情况,以防灌浆期田间水分过多造成基部腋芽死亡,在基部腋芽萌发正常情况下采用中低留桩收割。从再生季安全齐穗期、成熟整齐度及机收不同节位再生力三个方面综合考虑,8月1日前后收割品种可留桩高度15厘米左右(保留基部2-3节位芽),8月10日前后收割品种可留桩15-25厘米(基部节位腋芽“保3留4”),8月20日前后收割品种可留桩25-35厘米(保留4节位腋芽及以上高度)。如遇基部腋芽死亡较多,要适当留高桩,一般以保留第四节位腋芽为上限。

  为减少机收碾压损失及机收稻草覆盖影响腋芽萌发,应选择窄幅履带(或者可联系厂家改传统履带宽度为35厘米)并带碎草抛洒装置的收割机;田间规划好收割路线,采用大“回”或“川”字型,延长单趟收割距离(连片田块建议一个方向跨田埂收割),减少田间掉头转弯次数。

  11.再生季施肥管理

  再生季施肥量:根据水稻品种特点及机收碾压情况来定,一般情况每亩施纯氮(N)10-13公斤,钾(K2O)6公斤左右。分保根肥、促苗肥及壮穗肥三次施用:保根肥于头季稻收割前10-12天,每亩施用氮肥总用量的40%、钾肥总用量的40%;促苗肥于头季稻收割后3-5天施氮肥的30%,钾肥的60%;壮穗肥于收割后15天左右施其余的30%氮肥。

  12.再生季其它田间管理

  头季稻收割后至腋芽长出时,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腋芽萌发后,干湿交替灌溉直至成熟。如遇“寒流”须灌深水护苗保穗,“寒流”过后渐排水至3厘米。针对再生季抽穗不整齐的特点,再生季尽量推迟收获(可在11月上中旬收获)。

  直播晚稻栽培技术

  1.区域选择

  宜选择土地平整、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性能较好,以及排灌方便的田块。

  2.耕整要求

  为了提高出苗率、成苗率,整田质量是关键。直播稻田要整平实而不积水,做到“早、平、适”。“早”即早翻耕;“平”即田面平,“适”即畦面软硬适中,防止田面过软。而且整平后田面应基本无杂草、无杂物、无残茬等残留物,播前沉实2-3天。

  3.品种选择

  直播晚稻品种宜选用早熟、高产、抗寒耐淹、抗倒伏强、生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宜选择110天左右的特早熟品种,确保安全齐穗。

  4.种子处理

  4.1种子消毒

  做好选种、晒种与消毒工作,浸种前风选或水选,除掉空瘪粒,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播前2-3天浸种,采用25%咪鲜胺乳油2500-3000倍液或10%浸种灵乳油500倍液对种子消毒12-24小时,清水洗净后再浸种12-24小时。

  4.2炼芽

  晚稻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4.3播种标准

  人工撒直播宜催长芽播种,将芽谷置于室内摊晾,至谷芽1.0厘米左右、根长0.5厘米左右播种;若采用机械穴直播和条直播则谷芽不宜过长,一般控制芽长不超过0.2厘米,芽谷摊晾以达到内湿外干,不粘手,易散落为宜。

  5.播种要求

  5.1播种时期

  根据直播晚稻品种特性,宜在7月15日-7月20日前播种。

  5.2播种量

  根据品种特性和播种时间确定适宜的播种量。直播晚稻常规稻为4.0-5.0公斤,杂交稻为2.0-3.0公斤,播期早取上限,播期迟取下限。机械穴直播和条直播可节省用种,晚稻机直播常规稻2.5-3.5公斤、杂交稻2.0-2.5公斤。

  5.3播种方法

  采用人工撒播,可按畦做播种厢,均匀播种。有条件的地方宜采用机械穴直播或条直播方式,机械穴直播要根据播种量要求,合理选择行距、穴距及穴粒数。晚稻常规稻一般行距为25厘米×12厘米,穴粒数为5-6粒,杂交稻行距为25厘米×14厘米,穴粒数为4-5粒。机械条直播行距为25厘米。

  6.合理肥水管理

  6.1合理施肥

  直播晚稻坚持促早发、高群体、壮个体原则,实行早施并多次施基蘖肥、稳施穗肥、不施或少施粒肥措施。一般亩产500-550公斤晚稻,亩施纯氮(N)12-13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10-11公斤,肥料质量符合NY/T 496。

  基肥提倡以腐熟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或稻草全量还田替代化肥。以亩施肥总量计算,氮、钾肥的50%、全部的磷肥作基肥,结合整田施入;苗肥在秧苗2叶1心期施用,施总氮的10%左右,约合尿素2-3公斤,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分蘖肥可在秧苗4-5叶期施用,再施总氮的10%左右,促进壮蘖;穗肥在晒田复水后(抽穗前18-20天),施总氮的30%、总钾的50%,约尿素6-7公斤、氯化钾8-9公斤。

  6.2水分管理

  直播稻水分管理按“湿润出苗、浅水分蘖、多次轻搁、间歇灌溉”的原则。直播后至2叶1心期保持田间湿润,畦面不上水,保持浅沟水,做到田面不开裂不灌水,促进种芽壮苗和根系下扎。如遇低温、高温、田土开裂等特殊情况,可短期灌水上板或灌跑马水。3叶期可灌浅水追施氮肥,促进分蘖。分蘖期可采用浅水和露田相结合,促进分蘖发生和根系下扎;当苗数达计划穗数的75%时排水晒田,多次轻晒,晒至田土不陷脚为止,促根深扎,若群体过大则重晒。幼穗分化期田间宜保持水层2-3厘米。灌浆结实期田间采用间歇灌溉,干湿交替,以利养根保叶,防早衰。收割前7天断水。

  7.杂草病虫鸟害防除

  7.1杂草防除

  直播稻采用“一封二杀三补”的综合防治技术。

  封:播种后(2-3天)立苗前排干田间水分,亩用60%丁草胺100克兑水40公斤,或用扫弗特75毫升兑水40-50公斤,做土壤封闭处理,控制稗草、莎草等一年生杂草的萌发,降低基数。

  杀:3-4叶期,稗草或千金2-3叶期,亩用15%氰氟草脂?五氟磺草胺120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喷后10-20小时灌好促蘖水,以水促蘖,以水压草。

  补:对残留的零星杂草,采用人工拔除或亩用双草醚80-100克茎叶喷雾……对于晚稻直播田,可在早稻收获后可进行深翻灌水泡田1-2天,杀灭部分头茬落粒谷种芽,减少落粒谷杂草稻发生基数。

  7.2防治鸟、鼠为害

  直播稻易受鸟(麻雀等)、鼠危害。防治鸟、鼠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一是尽量做到大田集中连片同期播种。二是因地制宜用药:鸟雀危害严重的地方,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并在播种前按每公斤种谷拌90%丁硫克百威可湿粉剂1克比例拌种,趋避鸟害,鼠害严重地区,可在田鼠出没处投放溴敌隆等毒饵诱杀。

  7.3防治病虫害

  重点防治“三虫三病”,即防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农药质量应符合GB/T 4285。

  8.收获、干燥与贮藏

  晚稻成熟度在90%-95%适时收获。稻谷收后及时摊晒,做到薄摊勤翻,谷粒干燥均匀,待稻谷水分适宜时(13%-14%)入仓贮。

  双季籼粳杂交晚稻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宜选择通过审定的适应性广、品质优、产量潜力高、抗逆性强的品种,如甬优1538、甬优538等。

  2.壮秧培育

  2.1种子处理

  2.1.1晒种

  播种前晒种1-2天,避免直接将种子暴晒在水泥地面上。

  2.1.2药剂浸种

  晒种后用清水选种,再浸种10小时捞出透气2小时,继续用清水浸种10小时,再捞出透气2小时;然后用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浸种消毒12小时左右(种液比为1:1),预防恶苗病等种传病害。具体参照药剂说明使用。

  2.1.3催芽

  浸种后置于透气性良好的器具中适温催芽或平摊冷催芽,至破胸露白待播。

  机插秧秧盘播种后,在温度30-35℃、湿度70%-75%的暗室内码放48小时或采用黑膜覆盖保湿48小时(要求秧盘水分充足),待根芽整齐长出后摆放至秧床。

  2.2秧床准备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作秧田,播种前10天左右翻耕,施足底肥,一般亩施腐熟商品有机肥150公斤,45%三元复合肥25-30公斤。

  2.3播种

  2.3.1播种期

  根据品种生育特性和早稻收获期合理安排,一般宜在6月下旬,确保9月20日前能安全齐穗。在综合考虑早稻收获期和双季籼粳杂交晚稻适宜栽插短秧龄前提下,能早播尽量早播。

  2.3.2播种量

  湿润育秧每亩大田用种量1.5-1.75公斤,秧田与大田比为1:10。塑盘抛秧每亩大田用种量1.75-2公斤,需434孔型70片左右或353孔型85片左右。机插秧每亩大田用种量2公斤左右,需25厘米宽机插育秧盘32-35张,每盘播种量60-70克;30厘米宽机插育秧盘20-22张,每盘播种量90-100克。

  2.3.3播种方式

  湿润育秧采取分厢定量播种,先取70%的种子满厢撒播,再将剩下的30%的种子补播均匀,播种后踏谷入泥。抛秧、机插秧摆盘注意摆齐摆平,秧盘与苗床紧密贴合,防止秧苗失水,摆盘后装入营养土播种。机插秧提倡采用流水线播种。

  2.4秧田管理

  湿润育秧播种后保持厢面湿润,2叶1心后保持浅水。抛秧和机插秧采取旱育,保持秧床湿润,做到叶不卷不浇水。移栽前4-5天每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作“送嫁肥”。苗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等,栽插前打好“送嫁药”。

  3.移栽

  3.1移栽秧龄

  宜采用中小苗栽插,湿润育秧秧龄宜控制在25天以内,抛秧20-25天,机插秧20天左右。宜进行适当化控处理,但化控剂用量较杂交籼稻调减40%,宜在1叶1心期,每亩用15%多效唑40-5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喷施控苗。

  3.2移栽密度

  手工移栽行株距为26.6厘米×16.7厘米或23.3厘米×20.0厘米,平均每穴2粒谷苗;抛栽每亩抛1.6-1.8万穴,保证基本苗3.5-4.0万;机插尽量选用25厘米机型,栽插行株距以25×13厘米为宜,若采用30厘米机型,以30×10厘米为宜,每蔸插2-3粒谷苗。

  4.大田管理

  4.1施肥

  施肥坚持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平衡。中等肥力田块,一般目标产量为每亩650-700公斤,推荐施纯氮14-16公斤,施肥比例为基肥:分蘖肥:穗肥= 4:3:3或4:2:4,基肥于移栽前随耕耙田时施用,分蘖肥于移(抛)栽后7天左右施用,穗肥于倒3叶抽出或倒2叶抽出期施用。磷、钾肥用量按高产栽培N:P2O5:K2O=1:0.3-0.5:0.7-1折纯量确定,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钾肥按基肥和穗肥各占50%,分2次施用。如采用“三控”技术请参照“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4.2灌溉

  以间歇灌溉为主,移栽期浅水插秧,一般在1-2厘米,栽后3-5天排水露田。分蘖期以薄露灌溉为主,当田间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90%时,开始晒田,至土壤开鸡爪裂不发白后复水,如此重复2-3次;孕穗期保持浅水层,确保“有水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湿润,实行“干干湿湿”壮籽,收获前5-7天断水。

  4.3病虫害防治

  主防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尤其要重视稻曲病防控,重点把握主茎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比例10%左右时(即破口前7-10天)以及破口5%左右两次关口,选用25%井冈霉素、10%苯甲·丙环唑、25%吡唑·嘧菌脂、75%肟菌戊唑醇、24%噻呋酰胺、25%咪酰胺、25%氟环唑等农药防治。具体防治方法参照DB 36/T 1077-2018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见附录)。

  4.4杂草防除

  籼粳杂交稻对除草剂施用较籼稻敏感,应根据品种特性、不同生长期科学选用适宜除草剂品种或适当减量施用,禁用双草醚及二氯喹啉酸。移栽后7-10天秧苗返青后,结合分蘖肥选用苄嘧·丁草胺拌肥撒施,保持3-4厘米水层3-5天,注意水面切勿浸过心叶,以免产生药害,分蘖末期慎重选择药剂除草,可每亩用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60-100ml或10%氰氟草酯乳油50-70ml兑水30公斤喷雾;孕穗后禁用除草剂。如采用“三控”技术,除草时间请参照“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5.收获

  籼粳杂交稻灌浆结实期长,宜在齐穗后50-55天大田稻穗95%以上黄熟时收获。

  一季籼粳杂交稻栽培技术

  1.区域布局

  宜选择环鄱阳湖区、赣抚平原区及赣南土壤肥沃、耕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块进行种植。

  2.一季籼粳杂交稻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审定或获得引种许可的适应性广、品质优、产量潜力高、抗逆性强的品种,如甬优1538、嘉丰优2号。

  2.2壮秧培育

  2.2.1种子处理

  2.2.1.1晒种

  播种前晒种1-2天,避免直接将种子暴晒在水泥地面上。

  2.2.1.2药剂浸种

  晒种后用清水选种,再浸种10小时后捞出透气2小时,继续用清水浸种10小时,再捞出透气2小时;然后用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浸种消毒12小时左右(种液比为1:1),预防恶苗病等种传病害。具体参照药剂说明使用。

  2.2.1.3催芽

  浸种后置于透气性良好的器具中保持32℃左右,促进破胸露白。天气晴好时播种,遇雨天时室温催芽待播。可以选择湿润育秧人工移栽、软盘育秧抛栽或硬盘育秧机插。

  机插秧秧盘播种后,在温度30-35℃、湿度70%-75%的暗室内码放48小时或采用黑膜覆盖保湿48小时(要求秧盘水分充足),待根芽整齐长出后摆放至秧床。

  2.2.2秧床准备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作秧田,施足底肥。

  2.2.3播种

  2.2.3.1播种期

  根据品种生育特性和种植制度适期播种,控制抽穗扬花在8月底至9月初,一般安排在5月中下旬至6月初播种。

  2.2.3.2播种量

  湿润育秧每亩大田用种量1.0-1.25公斤,秧田与大田比例1:10。塑盘抛秧每亩大田用种量1.25-1.5公斤,需434孔型45片左右或353孔型55片左右。机插秧每亩大田用种量1.5公斤左右,需30厘米宽秧盘20盘左右,每盘播种量75-80克。用种量可根据种子千粒重大小作适当调整。

  2.2.3.3播种方式

  湿润育秧采取分厢定量播种,先取70%的种子满厢撒播,再将剩下的30%的种子补播均匀,播种后踏谷入泥。抛秧、机插秧摆盘注意摆齐摆平,秧盘与苗床紧密贴合,防止秧苗失水,摆盘后装入营养土播种。机插秧提倡采用流水线播种。

  2.2.4秧田管理

  湿润育秧播种后保持厢面湿润,2叶1心后保持浅水。抛秧和机插秧采取旱育,保持秧床湿润,做到叶不卷不浇水。移栽前4-5天每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作“送嫁肥”。苗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等,栽插前打好“送嫁药”。2.3移栽

  2.3.1移栽秧龄

  宜采用中小苗移栽,湿润育秧秧龄应控制在25天以内,抛秧20-25天,机插秧20天左右,叶龄在3.5左右。

  2.3.2移栽密度

  手工移栽行株距为30厘米×16.7厘米或26.6厘米×20厘米,平均每穴2粒谷苗,抛栽每亩抛1.3-1.5万穴,保证基本苗2.5-3.0万。机插秧尽量选用30厘米机型,栽插行株距以30厘米×12厘米为宜,每穴插2-3粒谷苗。

  2.4大田管理

  2.4.1施肥

  坚持有机、无机结合,氮、磷、钾平衡。中等肥力田块,一般目标亩产700-800公斤,移栽田推荐施纯氮16-20公斤,施肥比例为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2:4或5:2:3。磷、钾肥用量按高产栽培N:P2O5:K2O=1:0.3-0.5:0.7-1折纯量确定,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钾肥分基肥和穗粒肥2次施用,各占50%。基肥于移栽前随耕耙田时施用,分蘖肥于移栽后7-10天(同时施用除草剂)或5-7天和15-20天分两次施用,穗肥于倒3叶或倒2叶抽出时施用,粒肥在抽穗期根据苗情长势、天气情况酌情施用。

  2.4.2灌溉

  全生育期以间歇灌溉为主,浅水插秧,一般在1-2厘米,栽后3-5天排水露田。分蘖期以薄露灌溉为主,当田间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至土壤开鸡爪裂不发白后复水,如此重复2-3次;孕穗期保持浅水层,确保“有水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保持田间湿润,实行“干干湿湿”壮籽,成熟收获前5-7天断水。

  2.4.3病虫草害防治

  3.4.3病虫害防治

  主防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尤其要重视稻曲病防控,重点把握主茎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比例10%左右时(即破口前7-10天)以及破口5%左右两次关口,选用25%井冈霉素、10%苯甲?丙环唑、25%吡唑?嘧菌脂、75%肟菌戊唑醇、24%噻呋酰胺、25%咪酰胺、25%氟环唑等农药防治。具体防治方法参照DB 36/T 1077-2018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前茬油菜田禁用“油盛”等含胺苯磺隆类除草剂,避免对籼粳杂交稻造成除草剂药害,影响结实率,造成减产。

  2.5收获

  籼粳杂交稻灌浆结实期长,宜在齐穗后55-60天大田稻穗95%以上黄熟时收获。
日期:2020-07-21
 
 地区: 江西 中国
 行业: 粮油
 标签: 粮食安全 粮食
 科普: 粮食安全 粮食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www.sqrdapp.com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