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发育所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取得进屔/h1>
核心提示: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化榜研究组鉴定了玉米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S)系的不育基因orf355,并进一步鉴定出一个在花药中特异表达的转录因子ZmDREB1.7、/div>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广泛存在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 生物学现象。在雄性不育材料中,花粉粒败育但其他组织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因此细胞质雄性不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种生产。细胞质雄性不育也是研究细胞核与线粒体相互作用的利器,不育 基因由线粒体基因组编码,而大部分恢复基因由核基因组编码。两套不同的基因组如何协同调控花粉粒的育性,甚至植物生长发育,其中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明、/div>
  近期+a href='//www.sqrdapp.com/news/tag_5027.html' class='zdbq' title='中国相关食品资讯' target='_blank'>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化榜研究组鉴定亅a href='//www.sqrdapp.com/news/tag_2319.html' class='zdbq' title='玉米相关食品资讯' target='_blank'>玉米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S)系的不育基因orf355,并进一步鉴定出一个在花药中特异表达的转录因子ZmDREB1.7。ZmDREB1.7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不同实验证实ZmDREB1.7能够结合到orf355基因的启动子并促进其转录。Orf355是一个具有强烈细胞毒性的蛋白,通过诱导表达系统表达orf355能够显著增强线粒体逆向信号。ZmDREB1.7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一定数量的UPR motif(unfolded protein respo nse motif),该motif的存在使得ZmDREB1.7基因快速响应线粒体逆向信号,而缺失主效UPR motif的单倍型能够部分恢复CMS-S玉米的育性,表明其是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弱恢复基因。基于上述结果,该研究揭示了一个导致玉米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div>
  已有研究一直不清楚不育基因为何仅仅影响花粉粒败育,而对其他组织没有影响。该研究推测与花药特异表达的ZmDREB1.7有关。在花药中,ZmDREB1.7促进orf355表达,而orf355积累增强线粒体逆向信号,反馈促进ZmDREB1.7表达。因此,ZmDREB1.7与orf355在S型玉米的小孢子中形成了一个正反馈调控机制,最终导致orf355蛋白的积累和败育、/div>
  相关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Plant上,(DOI:10.1016/j.molp.2020.07.002),研究员陈化榜组前助理研究员肖森林为第一作者,陈化榜、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久然为共同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的支持、/div>
   Orf355和ZmDREB1.7协同调控玉米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
日期9a href="//www.sqrdapp.com/news/2020-07-13.html">2020-07-13
[ 食品资讯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span> 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紡/SPAN>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535-2122172 传真?535-2129828 邮箱:news@www.sqrdapp.com 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 title=
    鲁公网安 37060202000128叶/a>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