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蜜粉源植物产地识别与控制团队开展蜂蜜中新烟碱类农药的污染特征和风险评估研究,初步探明在我国的分布规律,并评估了人体膳食摄入风险及对蜜蜂的暴露风险,为我国制定该类农药的使用规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蜜蜂健康和蜂产品安全提供了数据支撑。该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环境科学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据李熠研究员介绍,新烟碱类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防治农林病虫害和降低农业耕作强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过量使用或不合理使用农药可严重污染环境,对非靶标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研究首次对源自我国19个省份、15种主要蜜源植物的中蜂蜂蜜和意蜂蜂蜜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筛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我国蜂蜜中新烟碱类农药分布的可视化地图,系统探明了新烟碱类药物在我国不同产地、不同蜜源植物和不同蜂种生产蜂蜜中的分布规律。开展我国蜂蜜中残留的新烟碱类农药对人体的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对人体不存在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但兼顾多种毒性参数与暴露水平的风险排序研究显示吡虫啉和啶虫脒对人体存在中等风险,其余3种药物为低风险。该研究为建立和完善蜜粉源植物产地安全预警控制系统,保护蜜蜂健康和蜂产品食用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并可望为建设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形成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国家蜂业提质工程和中国农科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平台推进计划)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9b0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