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菲律宾共生产1250万吨大米,是历史最高年产量,但是相对于1310万吨的需求量还有差距。这也说明消费继续增长,生产增长速度还不够快。菲律宾水稻生产是季节性的,它在每年最后一个季度达到顶峰,然而整体消费量没有季节性变化。
菲律宾大米关税法案听起来是一项很有希望的举措,前提是政府能够很好地实施,并且切实提高当地农民竞争力。大米关税法案旨在消除政府对大米进口量的控制,并让市场发挥作用。根据该法案,菲政府将对国外购买的所有大米征收35%的关税,不再限制大米进口量。该法案被视为鼓励私人贸易商将大米带入,允许更便宜的大米进入国内市场。财政官员表示,这可以立即抑制通货膨胀。
但是,该解决方案仍存在风险,并且很有可能打击到当地农民,因为即使关税率为35%,菲律宾大米仍然比来自泰国和越南等东盟邻国的进口大米贵。根据政府数据统计,2017年菲律宾大米的平均批发价格为36.94比索/千克,而来自越南和泰国的大米的成本为30.80比索/千克。巨大的价格差异和潜在的利润肯定会吸引商人进口更多大米。
菲律宾政府几十年前就应该帮助农民提升竞争力,帮助他们提高单产并降低生产成本。正如越南和泰国所做的那样,机械化农场流程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应帮助菲律宾农民推销产品、加强农业组织、改善营销网络。
在Maguindanao的Datu Piang,农民们最近感叹他们所在的地区缺乏农场到市场的道路。该地区到主要公路只需要一条5公里的路,但是DPWH对他们的要求置若罔闻。拥有这样的道路仍然是许多菲律宾农民的殷切愿望。除了道路,菲政府还应该认真看待农民们需要什么。如果这些农民很久以前得到了他们所需的强大支持,也许菲律宾就不会面临大米危机。尽管如此,菲律宾的农民并没有放弃农业,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这是他们所知道的唯一生活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