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我国粮食增产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科技进步,常规育种在选育品质、抗病虫和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性状时效率低、周期长的问题日益突出。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新一代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替换等,可颠覆传统
农作物育种模式,实现精准化品种改良,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针对基因编辑技术这个热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以下简称“育种专项”)在“主要粮食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等两个项目中进行了专门的部署。为进一步加强上述两个项目与上下游开展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研究的其他团队的协同创新,育种专项
管理团队设立了基因编辑项目群,并于2018年6月8日组织召开“基因编辑技术
研讨会暨项目群
交流会”。中国科学院陈晓亚院士、美国科学院朱健康院士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等18家科研机构基因编辑领域的权威专家、青年学者代表和育种专项基因编辑项目群部分首席、课题主持人以及项目骨干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农村中心副主任、育种专项主任黄圣彪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项目专员主持。
与会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如下共识:一是提倡基因编辑原创性科学研究,加强顶层设计,跨学科协作,建立基因编辑技术联合攻关平台,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基因编辑核心技术;二是加快农作物重要性状发掘和基因功能解析研究,重视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大规模的发掘可以编辑的基因,实现调控作物有利性状基因的精准编辑;三是结合育种目标,改良当前生产上有缺点的主推品种,锚定靶基因调控元件进行精确编辑,服务于农业生产;四是开发广适性的遗传转化体系,提高遗传转化效率,扩展遗传转化的植物种类,为实现不同植物基因组编辑奠定基础。
此次会议全面总结了基因编辑技术进展、专利申请状况,对未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此外,会议的召开是育种专项推进青年科学家交流的有益探索,为基因编辑项目群继续开展交流讨论、推进协同创新确定了任务和方向,为撰写基因编辑技术及知识产权问题相关报告确定了主题和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