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秋种接近尾声,粮食生产稳中调优。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11月13日,全国秋粮已收获94.8%,进度同比基本持平。其中,中稻(一季稻)、玉米、大豆收获基本结束,双季晚稻收获超七成。预计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2000亿斤以上,小麦、稻谷产量略增,玉米继续减少,杂粮杂豆等增加。目前,整体墒情适宜,秋冬播进展顺利,全国已播冬小麦和冬油菜占比分别达到91.2%和89.6%。
养殖业生产总体向好,种养结合趋势明显。据农业部监测,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分别下降0.2%和0.3%,同比小幅下降,由于生产性能提高、出栏活重增加,猪肉供应有保障。蛋鸡产能持续调整,10月份产蛋鸡存栏较去年高位明显回落,同比下降10.7%,供求基本平衡。农牧结合粮改饲面积超过1000万亩,肉牛、肉羊、奶牛养殖质量稳步提升。渔业绿色发展效果持续巩固,1—10月国内水产品产量为5019万吨,同比减少0.37%,其中,海洋捕捞产量同比减少8.1%。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增加至2400多万亩。
农产品价格整体平稳,牛羊肉、生鲜奶价格均上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98.13,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97个百分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97.57,环比持平,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主粮价格弱势低位运行,月均价环比略降0.5%,同比高2.7%。鸡蛋价格连续4个月上涨后,开始回落,月均批发价环比下降9%;生猪价格震荡下行,月均价环比下降1.6%。牛肉、羊肉、生鲜奶价格普遍上涨,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2%、3.2%和0.6%,同比有所提高。受蔬菜大量上市影响,蔬菜价格小幅下跌,农业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月均批发价环比下降1.1%。预计看,随着秋粮上市,粮食价格将延续走弱态势;随着需求逐步释放,鲜活农产品价格将进入季节性上行通道。
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势头迅猛,农村三产加快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运行良好,提质增效态势更加明显。据统计,1—9月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8.1%、9.1%和6.3%,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4、5.2和3.1个百分点。农业与旅游、休闲、养老、文化等产业加快融合,体验式、观光型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持续火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渗透,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在“双十一”中,柳河大米、阿克苏苹果等优质农产品成交量“抢眼”。
国际农产品供给宽裕,多数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小幅下降。据美国农业部最新预计,2017/18年度世界谷物产量将达25.54亿吨,较上月预测值上调1%,供给总体大于需求;其中,玉米产量为10.39亿吨,略小于消费,预计带动库存调减151万吨。大豆产量为3.48亿吨,产需基本平衡。棉花产量将达到2631万吨,供应充裕。农产品整体供给充裕带动价格整体下降,大米、豆油、食糖、棉花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17%、2.4%、1.6%和0.5%。预计看,国际农产品供求宽松的态势不会变,为我国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对国内部分农产品去库存、调结构带来挑战。
展望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需要关注两方面。一方面,抓好田间管理。11月份北方冬麦区大部气温偏高,降水适中,建议北方麦区及时查苗补苗,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小麦扎根分蘖,冬前根据墒情和苗情适时浇灌越冬水。南方农区气温正常或偏高,降水适中或稍有偏少,前期土壤过湿状况将得到改善,建议南方农区加快推进秋收秋种工作,抓住近期晴好天气做好秋收扫尾工作。另一方面,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各地应着力抓好基础免疫,及时开展补免,构筑有效防疫屏障,加强养殖场户防疫监管,指导养殖场户完善防疫制度,降低疫病发生风险,加强活禽市场监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