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我局已组织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依法查处,并责令违法生产经营企业及时采取措施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同时督促企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查找问题原因并整改,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小贴士:
一、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本次监督抽检发现有2批次饮料和1批次薯类和膨化食品存在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二、蛋白质
蛋白质属于品质指标。
本次监督抽检发现有2批次饮料存在蛋白质不合格的情况。蛋白质指标不合格虽然不属于安全问题,但说明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可能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情况。
三、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对消毒剂、紫外线等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风险。
本次监督抽检发现有1批次纯净水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可能是源水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如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矿泉水或容器内壁接触;或者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四、酸价
酸价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败的程度。
本次监督抽检发现有1批次方便食品存在酸价超标的情况。造成酸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储藏条件不当,特别是在夏季,受气候环境影响因素更大,易导致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败。油脂酸败产生的醛酮类化合物长期摄入会对健康有一定影响,但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明显辨别出其有哈喇等异味,需避免食用。
五、铝的残留量(以干基计)
含铝食品添加剂(比如明矾)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不允许超限量或超范围使用。按标准使用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完成的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我国日常膳食中的含铝食品对一般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于长期食用高铝食品的消费者应予以关注。
本次监督抽检发现有1批次薯类和膨化食品存在铝的残留量不合格的情况,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增加产品口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超范围使用含铝添加剂,或者其使用的复配添加剂中铝含量过高。
六、防腐剂
山梨酸为具有防腐作用的食品添加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不允许超限量或超范围使用防腐剂。
本次监督抽检发现有2批次薯类和膨化食品超范围使用防腐剂(山梨酸)情况。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增加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卫生条件不佳而超范围使用所致。
七、水分
水分属于品质指标。
本次监督抽检发现3批次薯类和膨化食品存在水分超标的情况,水分超标会缩短膨化食品的保质期,加快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引起霉变。另外,膨化食品水分超标会影响口感和风味。
八、甜味剂
甜蜜素、安赛蜜为具有增加产品甜味作用的食品添加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不允许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甜味剂。
本次监督抽检发现有3批次薯类和膨化食品存在超范围使用甜味剂(甜蜜素、安赛蜜)的情况。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增加产品甜味而超范围使用甜味剂。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7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