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讯我国
食品工业在高速发展近30年后步入重要的转型和价值提升阶段,对创新的意愿加强,对科技的依赖加深,科技与企业的对接日趋迫切。在十三?rdquo;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发布,国家系列重大战略持续推进之际,对于处于转型关键期的我国食品工业而言,科技将引导航向。在健康
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规划布局下,
食品科技如何发展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1?-10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三届年会在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这一科技交流大平台上,来自食品科技、产业界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近1500人共同分享科技创新与产业对接成果,探讨科技创新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之道。《食品工业技术进?ldquo;十三?rdquo;指导意见》在会上同期发布、/div>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分别代表主办和承办单位在会上致辞。本次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等多家单位承办、/div>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会上致辞时表示,学会和中国食品科技界要用科学的力量为国分忧,在共同完成中国食品工业由小到大的命题后,应加快我国由食品大国走向食品强国的步伐。孟素荷谈到,反观中国食品工业近30年的发展历程,在1984-2010年其年均增?0%的同时,是中国食品院校从30余个?65个的跃进,食品工业与食品科技在产业发展黄金时代的提升,共同完成了将中国食品工业由小到大的命题。而自2008-2016年,当中国食品安全风暴骤起时,食品人在反思中共同应对危机。科技界快速启动了风险评估与预防的研究;破解了检测与防控的科学难题;补齐了产业链过程控制的短板;学会更是?60人次专家参与的强大阵容,直面难度最大的热点解析和风险交流,用科学的力量为国分忧,有效扭转了食品安全的舆情走向,并逐步形成了日趋完善的食品学科体系、/div>
孟素荷指出,应看到我们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食品工业增速已连续4年下跌,诸多企业、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局日趋明显,利润大幅下滑。尽管食品安全形势稳中趋好,但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更加严苛和多元。食品行业正在从对规模效益的竞争,转向对创新产品、健康价值提升的深刻转型、/div>
孟素荷将年会定位于三个目标。一是站在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前沿,在学科交叉与延伸中,助力中国食品产业健康转型;二是在活跃的学术交流中,形成对中国食品安全与发展问题?ldquo;学术界共?rdquo;和战略性思考;三是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食品科学的魅力和风采,培育面向未来的新人。总体目标是,在中国食品科技体量庞大的基数上,隆起具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食品科技之高峰,它需要持续的积累、/div>
孟素荷分析,由食品大国到食品强国的跨越关键,是为国民带来安全、营养与健康的食品。因此,政府、行业和社会对科技的依赖日趋强烈。固守原有食品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食品行业对健康转型的需求和对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营养学、信息工程学的学科交叉与延伸已势在必行;信息化对食品工业与安全的影响日益加大?ldquo;互联?的物流新业态,亦为食品这个传统行业带来许多全新的挑战,需要食品人逐一跨越、/div>
孟素荷表示,学术界应具有前瞻性的预判与战略性思考,更应有所作为。学会将和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在真诚的工作中,共同培育中国食品之树长青并有尊严地自立于世界食品工业之林、/div>
作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精心培育的四大品牌会议之一,学术年会凸?ldquo;学科交叉和综合性强的特征,成为科技奖励以及科技与产业对接的国家级平台。数据显示,近5年来,年会内容在数量上增长了33%,参会人数增加了222%、/div>
本届年会凸显以下几大亮点9/div>
亮点一:院士论坛亮出食品科技前瞻性观炸/strong>
本届年会特别设立的院士论坛引人关注。该院士论坛十分难得地汇聚了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朱蓓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岳国君等5位食品界院士。院士们从如何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围绕营养健康创新发展食业,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以及企业食品安全事件舆情演化机理和应对措施等多个主题入手,纵论食品产业未来发展与科技创新,预断我国食品科技发展走向、/div>
庞国芳院士指出,要构建世界常用农药残留大数据库,以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前移能力。新技术大数据示范结果显示,蔬菜水果农药残留不容忽视,要预防为主,监管前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务之急。庞国芳谈到,目前,我国的农药残留大数据库已具雏形。在五大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工程技?地理信息(GIS),实现相互关联、互联互通,农药残留侦测结果数据库初步建成。而大数据库的建立,为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rdquo;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div>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已造成严重的健康负担,营养与健康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国际共识?rdquo;朱蓓薇院士在聚焦营养与健康,创新中国食品产业的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因营养不良造成的GDP的损失超?008-2010年金融危机期间的经济损失。当前,各国在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上都投入不足?014年,全球针对与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投入仅6.11亿美元,不足整体医疗支出2%。引导膳食结构转变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ldquo;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的出台,显示出我国政府正引导食品产业向营养与健康方向发展。未来,将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并支撑中国食品向营养与健康化方向发展、/div>
孙宝国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健康、美味、方便、实惠是食品发展的大趋势,也是食品产业努力的方向。健康食品发展是全方位的,健康食品应该包含所有食品。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日常食品、特别是中国传统食品健康水平是大有可为的工作、/div>
此外,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等专家学者带来的大会报告也十分精彩。专家们围绕健康产业与食品产业融合发展?ldquo;一带一?rdquo;下的中国食品工业、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与营养学科发展等热点方向,同与会代表分享真知灼见、/div>
亮点二:
乳制品与特殊食品成论坛关注两大板坖/strong>
乳制品和特殊食品是公众关注焦点。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乳制品的监管力度的加大,我国乳制品质量与安全不断得到提升?015年国家食药总局的最新抽检数据显示,乳制品是众多被抽检食品中合格率最高的。然而,乳制品本土化产品在国内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却始终差强人意。如何借鉴国外乳制品企业先进管理水平以及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扎实本土基础研究,提振国民消费水平,产业界任重道远。与此同时,吃得好、吃得营养与健康成为公众新的消费需求。这一转变无疑将带动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在内的特殊食品在未来呈对数级增长、/div>
为此,本次会议特别设置中新乳业健康论坛以及营养与特殊
食品论坛,邀请国家食药总局相关部门领导详细解读我国针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特医食品以及保健食品的相关法规政策,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专家也将围绕乳制品全产业链安全控制、婴儿特医食品新技术、婴幼儿发育相关营养研究以及乳制品在运动营养方面的重要作用等分享其科研成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专家将围绕我国居民营养现状及营养改善状况等做报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还将分享其在营养与健康产业的相关科研成果及最新研究发现、/div>
近年来,高价值、高营养的乳品配料在各类食品和饮料中的应用不断延伸。如何以配料创新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转型为业内所关注。为此,主办方与美国乳品出口协会共同举办了以新型乳品配料在食品工业中的应?rdquo;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邀请Robert Beausire等国际专家共同探讨、/div>
主题一?ldquo;功能食品研发与创?rdquo; 随着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将营养健康产业和慢性疾病预防纳入重点,立足?ldquo;治未?rdquo;工程,具有营养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功能性食品将成为健康产业新的发展趋势。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承办的本专题,组织相关部门、研发机构和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围绕功能食品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对与功能食品研发密切相关的新食品原料和特殊医学配方用途食品的标准法规和趋势,儿童、运动等特殊人群新型营养健康产品创制,以?ldquo;十三?rdquo;营养健康食品重点研发专项解读和行业创新进行了研讨、/div>
主题二:大宗农产品加工适宜性评价及加工过程品质调控 我国农产品品种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原料品种加工特性本底不清,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及标准不完善,对现有原料无法进行科学评价和分类,出?rdquo;一头普通品种和原料过剩、一头加工品种和原料缺乏的不利局面。另外,加工过程品质调控与风险监测技术不健全,导致产品食用品质不稳定、营养成分流失严重、安全品质堪忧,严重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本专题,以花生、苹果为例,从原料品种特性与制品品质的相关模型构建、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与标准建立、加工专用品种筛选等方面进行系统报告;聚焦蛋白、油脂、淀粉三大营养物质,探讨其加工过程品质调控技术;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交流风险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div>
主题三:食品科学前沿与先端制造技术 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承办的本专题,围绕食品科学前沿食品先端制造技术、食品制造自动化、食品产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展开研讨、/div>
技术交流专题已成为年会分会场的固定设置,已成为学术界特别是年轻学子们关注和看重、竞相参加的交流平台。由各领域学科带头人从每年的几百篇会议征文中挑选的报告以及特邀报告,代表着一年来最新的学术研究进展,会议安排的板报张贴也成为与会代表交流的另一种方式。本次会议安排的食品化学与生物技术、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营养与健康、新产品新技术等4个综合方向的技术专题和其他十多项专业活动,力求满足与会者的不同需求、/div>
亮点三:为科技人才颁奖 培养食业生力冚/strong>
为彰显中国食品科技界甘于奉献、执着坚守的科学精神,并助力人才培养,本次年会设立?个颁奖活?-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ldquo; 对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获得者进行表彰,已成为年会的固定安排。该奖项?006年经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并?007年开展首次申报评审之后,坚持规范、阳光地推进科技奖励,助力人才培养与选拔,已连续开展多年,在业界已形成广泛影响力。本次会议上?8个获奖项目的代表登上了领奖台、/div>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ldquo; 2016年,由学会推荐的郜海燕、石彦国、陈历俊、王强获此殊荣。他们作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自觉地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国食品科技界甘于奉献、执着坚守的科学精神、/div>
2016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学生创新活?ldquo; 本次会议上,第三届杜邦营养与健康两岸学生创新竞赛?016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创意大赛?016年度李锦记杯学生创新大赛这三个赛事的24个前三等奖获奖团队代表和4个组织奖代表登上了领奖台、/div>
亮点四:培养更具创新力的食业人才
关注食品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推进食品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食品专业人才,也是本次会议的一项安排。作为强化适应社会需求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我国从2005年开始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在中国科协的组织和支持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于2007年积极开展推进食品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并连续几年在年会期间就人才培养展开研讨、/div>
[
食品资讯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年会这个大型跨界交流平台,年复一年,与会代表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团结起来,不忘初心,专注于我们热爱并为之献身的食品科学和中国食品工业,在真诚的工作中,共同培育中国食品之树长青并有尊严地自立于世界食品工业之林、/div>
明年的年会,将移师美丽的无锡,更充分的学术交流与思想的碰撞,令人充满期待?/div>
日期9a href="//www.sqrdapp.com/news/2016-11-09.html">2016-11-09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 05-20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通报?024年第20周)
- 05-20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2024年第22期)
- 05-2005-20安徽省食安办召开全省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推进视频会议
- 05-20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第15期省级食品安全抽检信息
- 05-20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024年第11期)
- 05-2005-20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关于《和润浓香型白酒》团体标准立项计划征求意见的通知
- 05-2005-20河北省蔬菜应对近期强对流天气措施建议
会展动?span>
MORE +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