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当今时代,信息经济与推进农业现代化形成了历史性交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快发展,为农业提质增效、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信息化可以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动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发展农业信息化,可以充分发挥物联网节本增效的作用,充分发挥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的作用,充分发挥大数据指导生产、引导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服务拓展消费空间的作用,为带动农业市场化、倒逼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规模化、提升农业品牌化增添新元素、提供新动力,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信息化可以成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器”。发展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加快建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生产体系,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进而破解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补贴“黄箱”、资源环境“红灯”等瓶颈制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信息化可以成为改善农业宏观调控的“减震器”。发展农业信息化,运用大数据技术,发挥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可以及时准确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在把握市场趋势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减少盲目干预,提升农业管理决策的能力,完善“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机制,有效防止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促进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提升。信息化可以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加速器”。发展农业信息化,加快信息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向农村集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助推贫困地区的产业优化升级,让优势特色产业的应有价值得到体现,确保3000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同时,发展农业信息化特别是大数据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让贫困地区的农民分享信息化成果,确保贫困地区的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近年来,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把农业信息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生产信息化迈出坚实步伐。农业部自2011年起,先后在北京、黑龙江、江苏、天津、上海、安徽、内蒙古、新疆兵团等省份开展了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智能农业项目和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几年来,试验示范工程总结出了全要素、全过程、全系统的“三全”理论,探索出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和模式。2014--2015年,我部深入总结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建设成效和经验,评选出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软硬件产品、技术和应用模式,并积极向全社会推介,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营信息化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在东中西部竞相迸发,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15年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1500亿元,比2013年增长2倍以上,网上销售农产品的生产者大幅增加,交易种类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及民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模式不断涌现。管理信息化深入推进。深入推进“金农工程”一期实施并顺利通过验收。建成了农业电子政务支撑平台,构建了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和国家农业科技数据分中心,开发运行了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和科技信息服务三类应用系统和33个业务子系统,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安全体系、管理体系和运维体系,使得农业部门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水平明显提高,部省之间、行业之间业务系统能力明显增强。服务信息化全面提升。农业部网站及时准确发布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农业科教、市场价格、农资监管、质量安全等信息,日均点击量860万人次,成为服务农民最有权威性、最受欢迎的农业综合门户网站,覆盖部、省、地、县四级的农业门户网站群基本建成。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中央平台投入运行,形成部省协同服务网络,服务范围覆盖到全国,年均受理咨询电话逾2000万人次。启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试点范围覆盖到26个省份的116个县,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近2万个,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开始进到村、落到户。基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建成2个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综合性重点实验室、2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2个企业重点实验室和2个科学观测实验站,大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IT企业相继建立了涉农信息技术研发机构,研发推出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产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先后两批认定了106个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启动了一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项目。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取得新进展,框架构建基本完成,主要指标通过测试。
对于您提出的4项建议,我们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工作中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关于明确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信息化既是国家整个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首次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列,作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国家有关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措施中,都将农业信息化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了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先进要素向农业聚积,为农业信息化打开了新的空间,增添新的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将为信息化发展带来巨大的制度红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对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作出战略部署,并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国内外实践表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依赖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发展壮大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尽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有效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
二、关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及贫困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2013〕31号),明确提出“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形成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发展的长效机制”;201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
工业和信息化部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云南省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一是自2004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每年组织实施通信“村村通”工程,通过财政资金补贴承担村通工程企业的部分运维成本,推动加快包括云南省在内的农村和偏远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截至2016年3月,云南省已经实现100%贫困行政村通电话,100%乡镇通宽带,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92.5万户,其中4M以上宽带用户达到50.6万户,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覆盖水平得到显着提升。二是加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2015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财政部启动了电信普遍服务第一批试点工作,确定云南曲靖、昭通等六个地市为试点,支持约3600个行政村宽带建设和省级改造。2016年已启动第二批试点工作,继续加大对云南省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三是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应用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推动贫困地区宽带应用普及。连续多年组织电信企业开展信息下乡活动,覆盖了全国86%的乡镇,建成乡镇、村信息服务点约33万个,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分别开发建设了一批“农信通”“信息田园”“金农通”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提升贫困地区农民互联网应用水平提供了条件,助力农村地区信息致富。下一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相关要求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到2020年实现98%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90%以上的贫困村覆盖宽带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云南省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互联网应用推广,为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一是联合相关部门,探索包括电信普遍服务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在内的多项资金渠道,加大对云南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做好网络规划、年度投资计划等工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快云南省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三是配合农业部,积极推动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带动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完善。
三、关于开展电脑网络普及教育
2014年开始,农业部联合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围绕新型职业农民产业需要,从通用知识、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等方面,分层分类创新培训,规范确定内容,全程分段培训。依托卫星网、互联网、媒体资源库等现代媒体手段,为广大农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教学资源与信息服务。利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广之声”、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和地方电台电视台的农业科技栏目,开展农业科技普及性培训;利用互联网“农广在线”等专业网站开展农业科技在线培训和教学资源服务;利用卫星网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大讲堂”,对农民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更新培训;利用移动多媒体资源库和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伴随性和快捷性的农民教育培训。2015年10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信息化能力的通知》,2016年6月召开了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视频会议,发布了培训方案、培训教材和培训网站,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国组织开展农民应用手机技能培训工作,促使农民利用手机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发家致富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016年,农业部将农业农村信息化增设为带头人示范培训的通用课程,并组织举办一期“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农业局长班”,培训试点县农业局长116人。下一步,农业部将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农民手机培训的热潮;与国内大型电商企业联合组建农村电商大学;继续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开展职业农民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扶贫办将结合脱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工程,加大对贫困村电商人才的培训力度,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关于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市场
按照连续3年中央1号文件的决策部署,农业部自2014年起在10省市22个县启动了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去年又在各地积极申报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至26个省份、116个县,其中包括云南省红塔区、宾川县2个试点县。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以12316农业公益服务为核心,以村级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统筹“农业公益服务资源、农村社会化服务资源”两类资源,构建“政府、服务商、运营商”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整合“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四类服务,实现信息精准到户、服务方便到村,探索建立政府“修路”、企业“跑车”、农民“取货”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让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
在试点推进中,农业部聚合各类资源,丰富信息进村入户服务内容,不断提高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增收致富的能力。我部和各试点省(市)、县政府和农业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根据农业农村特点,针对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在确保政策、技术、市场行情等各类涉农部门服务资源率先上线的同时,积极引入电信、邮政、供销、金融、保险、水电、医疗等公用事业单位和相关企业的服务资源,丰富了信息进村入户服务内容,既创新了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方式,又为相关企事业单位拓展农村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通过12316电话、短彩信解决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难题,就能办想办的事。尤其是我部将公共服务和商业化服务结合,以公共服务聚集人气,以商业化服务促进可持续运营,通过开展农产品、农村特色手工艺品和休闲农业电子商务,提升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增收致富的能力,让农村的特色产品和“绿水青山”体现出应用的价值。
下一步,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全面深度融合,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智能支撑。
感谢您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关注,希望继续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给予支持。
农业部
2016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