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依法查处,并责令违法生产经营企业及时采取措施下架停止销售、召回不合格食品,督促企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查找问题原因并整改,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消费者如果在市场上发现被通报的不合格食品时请拨打12331投诉举报热线进行投诉或举报。
附件:1. 抽检合格产品信息
2. 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
抽检主要不合格项目说明
一、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及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本次检出大肠菌群超标的产品均未检出致病菌,结合居民膳食结构、抽检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健康风险较低,但反映该食品卫生状况不达标。大肠菌群超标可能是产品的原料、包装材料受到污染,或者生产过程中受到加工人员、工具器具等污染造成。也可能是储运过程和销售终端未能持续保持储运条件,或因包装不严、破损等问题造成二次污染。大肠菌群一般以MPN为计量单位。MPN是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样品中大肠菌群活菌密度的估计,是一个最可能数。MPN/ml (g)是表征样品大肠菌群含量的单位,它是根据试验的阳性管数计算出样品中每mL(g)含有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二、铝残留量:含铝食品添加剂(比如明矾)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铝元素只要按标准不长期超量摄入,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从2014年7月1日起,馒头、发糕等面制品(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除外)不得添加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膨化食品中也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
三、铜绿假单胞菌:新国家饮用水标准在微生物限量上,取消了菌落总数和霉菌、酵母等致病菌的限量要求,仅保留了大肠菌群指标,同时增加了包装水产品中最常见的环境污染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指标。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广泛分布于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易在潮湿的环境存活,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风险。
天然矿泉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可能是水源防护不当,水体受到污染;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不严格,如从业人员未经消毒的手直接与矿泉水或容器内壁接触;或者是包装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四、铅:铅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且有重要工业用途的环境重金属污染物,空气、家居环境、饮用水和食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一定量的铅。通过饮食摄入和空气吸入是造成铅暴露的主要途径。抽检检测中腊兔产品铅超标,可能为饲养环境、饲料污染造成。
五、防腐剂:山梨酸及苯甲酸
山梨酸类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可以直接参与脂肪代谢,最后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几乎没有毒性。常在食品中用的为山梨酸钾,山梨酸钾是一种食品防腐剂,能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产品保质期的作用,给食品的储藏、加工与销售提供了保障。山梨酸甲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安全的食品防腐剂之一,在国际上普遍使用。目前已广泛地用于食品、饮料、酱菜、烟草、医药、化妆品、农产品、饲料等行业中。山梨酸钾每天每千克体重建议摄入的毫克数值为不超过25mg/kg。
苯甲酸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但乳制品中不允许添加。一般情况下,苯甲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对包括婴幼儿在内的一些特殊人群而言,长期摄入苯甲酸也可能带来哮喘、荨麻疹、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根据我国卫生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标准》(1994)的毒性划分规定,在食品中添加少量苯甲酸时,对人体并无毒害。苯甲酸钠的ADI(每天每千克体重建议摄入的数量值)值为5mg/kg。
六、酸值(价)
酸值(价)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败的程度。油脂酸败产生的醛酮类化合物长期摄入会对健康有一定影响,但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明显辨别出其有哈喇等异味,需避免食用。造成酸值(价)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料采购上把关不严、生产工艺不达标、产品储藏条件不当,特别是在夏季,受气候环境影响因素更大,易导致食品中脂肪的氧化酸败。
七、过氧化值
过氧化值主要反映油脂是否氧化变质。随着油脂氧化,过氧化值会逐步升高,虽一般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严重时会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