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共有622种鱼类,其中土著鱼有594种,丰富的渔业资源给云南的淡水鱼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然而,由于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创新技术等原因,云南淡水鱼产业面临产销技术的发展瓶颈。以云南最大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例,有近70%的水产品要从省外引进。
昨天,云南省高原淡水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云南高原淡水鱼产业将实现产业聚集,资源整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现状
云南本地的水产品仅占30%
据了解,云南本土仅有罗非鱼、鳟鱼等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自给。目前,云南罗非鱼产量位居全国第五。云南新海丰水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潘镜表示,曲靖罗平、红河、西双版纳、普洱等地盛产罗非鱼,而罗非鱼已经走出国门对外出口,销往29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出,鲜活安全的淡水鱼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云南华潮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史荣宽表示,目前,云南华潮水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云南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滇中地区90%的水产品都由该市场输出。每天的销量为300吨,其中70%左右的水产品均是来自省外,来自云南本地的水产品仅占到30%。其中,鲜活鱼产品主要从广东、广西、江苏等地引进,冷冻水产品则主要从山东、东北等地引进。
问题
水产养殖分散产业化程度低
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光华分析,云南省的水产养殖仍然停留在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的养殖方式上,低水平上的重复建设较多,没有行业协会和水产龙头企业的带领,产业化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差,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整合和配置以致发挥最大的效益。
此外,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频繁,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许多鱼类已消亡或濒临灭绝,如大理裂腹鱼已难觅其踪迹,滇池金线鲃仅在滇池流域有零星分布,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探索如何充分开发渔业水域资源,实现渔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保护珍稀土著鱼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云南高原特色淡水渔业刻不容缓。”
解决
将成立渔业联盟整合资源
李光华表示,云南省高原淡水渔业产业需要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促进产业集成创新,不断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此,由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召集组织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技术职业学院等大学及研究机构,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省、州(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水产养殖企业、渔业专业合作社、水产品深加工企业等80余家单位,共同组建云南省高原淡水渔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渔业联盟成立后,将搭建联合攻关平台,突破“高原淡水鱼的选种—繁殖—养殖—精深加工—产品销售”产业链中的共同性关键技术瓶颈,形成渔业产业核心技术、产品、标准的技术产业链,实现联盟间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
此外,加强政、产、学、研、用之间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市场化,联合培养人才,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打造、培育云南渔业领域重大产品创新产业集群,使联盟成为云南省农业领域技术创新的典范,为云南省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