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4年,从丹麦问题香肠致死、恒天然奶油污染到台湾咖啡检出棕曲霉毒素A,再到国家食药总局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通报了肉制品和饮用桶装水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情况,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依旧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1月3日,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国际食品科技联盟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刘秀梅研究员就微生物污染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2014年国际共有6个国家/地区发生7起微生物事件,其中5起由致病菌引起,2起由真菌毒素引起。”刘秀梅表示,“国内社会对菌落总数指标过度关注,而未重视对致病菌污染的报道,会误导消费者,也会给行业带来不公正的压力。”
刘秀梅指出,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认真实施《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强化微生物过程控制的科学体系,及时评价、调整关键控制(CCP)。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食品安全标准实施过程中,更应该逐步将微生物指标监测重点由指示菌转向致病菌,清晰的指明微生物安全风险的控制方向。
最后,刘秀梅还提醒消费者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不购买、不随意宰杀活禽;冰箱内冷冻、冷藏的食物,应包装完整、生熟分开;不在洗菜池中冲洗生禽肉等,避免污染厨房环境; 肉、禽加工要煮熟、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