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中国在全球大米市场上的地位正愈来愈举足轻重。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全球大米市场被一些大米出口国所垄断,如泰国、越南、美国和巴基斯坦,它们占据了大米出口总量的60%-70%。从进口的一方来看,进口大米的国家很多,但每个国家进口大米的数量却很少。六大大米进口国进口大米的总量仅占市场的20%-30%。
中国和印度的新角色
许多年以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和消费国,在全球大米市场上扮演着无足轻重的角色。尽管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大米净出口国,但中国和印度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上。对中印这两个庞然大物来说,大米贸易不过是后来才有的想法,原先只是作为平衡贸易顺差和逆差的小手段。
但随着印度迅速跃居全球大米第一出口国,而中国也出人意料的几乎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那些小手段都成了过去时。2011年底,印度废除了非印度香米出口禁令,同时印度卢比疲软也极大的推动了印度香米出口。2012年,印度以1040万吨的数量取代泰国成为第一大米出口国。
同样,中国则在2012年以290万吨的进口量跃居全球第二大大米进口国,仅次于尼日利亚。其中大部分大米进口自越南和巴基斯坦。除了大米之外,中国还进口了大量的小麦和玉米。中国粮食进口从2011年的250万吨猛增到2012年的1100万吨。中国的举动引发了众多猜想。因为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国内粮食产量并没有显著下降。而国际粮农组织(FAO)和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国内粮食储量从2007年起就一直稳步提高。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中国国内大米和国际大米的巨大差价是中国进口便宜外国大米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中国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食品消费多样化需求。他们希望尝试不同种类的大米,比如越南的糯米,泰国的香米和巴基斯坦的籼米。
问题是:中国是否会回到从前在全球大米市场上的配角地位?印度是否会像以前一样只出口印度香米?中印两国会否像以前一样满足于大米的自给自足?又或者它们会否继续保持现有趋势,在接下来的几年发展成为全球大米市场真正的主导者?
2013年1月至3月,中国进口大米69.22万吨,印度则出口了近200万吨大米。如果这个势头能够保持下去,到2013年底,中印将极有可能分别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和出口国。
有迹象表明,中印目前在全球大米市场上的表现不会是昙花一现。从印度的角度来说,政府致力于将非印度香米产区从深受缺水、虫灾困扰的西北部省份迁至印度东部地区。而中国政府为了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也在极力提高大米产量。然而,快速增加的生产成本和来自其它经济作物的竞争压力很可能促使中国继续进口国外大米。对中国来说,在中短期内继续保持目前大米进口的势头合乎情理。
一些启示
从积极的角度来说,中印大力参与全球大米市场能够促进交易量的增加,因此会使市场更加稳定。但同时,中印也为大米市场带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曾在2007年颁布非印度香米出口禁令,对全球大米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USDA和FAO对中国大米供需数据的差异性也可能会造成麻烦。例如,FAO估计2012年至2013年间中国的大米存量为9420万吨,而USDA给出的数字则只有4620万吨。FAO估计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的大米存量增加了2000万吨,而USDA则认为只有600万吨。
如果中国满足于国内大米的自给自足,那这些数据差异再大都无关紧要。但随着中国在全球大米市场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