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食品晚九点
国际食品
最新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资讯 » 中国食品 » 食品安全大家谈--新西兰乳制品检出双氰胺事件

食品安全大家谈--新西兰乳制品检出双氰胺事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3-02-05 14:55 来源:食品伙伴网 
核心提示:食品安全大家谈--新西兰乳制品检出双氰胺事件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网站1月24日报道,“新西兰牛奶及乳制品近日被检测出含有低含量的双氰胺”。后经新西兰先驱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转载和报道,在网络上引发了极大的关注。1月25日,国内媒体开始报道此事件,但绝大部分报道冠以“有毒物质”等字眼进行宣传,国内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了担忧和恐慌。目前,我国质检总局已要求新西兰相关部门尽快提供相关奶粉的双氰胺含量、批次等详细情况,但相关部门尚未表态是否会对奶粉启动双氰胺检测。据IBTimes中文网1月28日报道,含双氰胺奶粉涉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专题报道:新西兰牛奶检出“双氰胺”

    国家质检总局1月28日下午,就新西兰乳粉中双氰胺残留问题作出回应:质检总局办公厅副主任付文飙表示,已多次与新西兰有关部门联系,并约见了新西兰驻华大使,要求新方尽快详实说明有关情况,提供风险评估报告,并将对此事继续给予关注和调查。新西兰驻华大使馆1月28日首次就双氰胺事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对因停用双氰胺引起的疑惑,向中国消费者表示抱歉,并表示新西兰乳制品是安全的。在卫生部1月28日召开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媒体通气会上,针对记者关于新西兰双氰胺事件的提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专家吴永宁研究员表示,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组织建立检测方法,采集样品检测,同时根据动物试验结果向国际专家顾问团发出咨询,最后的结果还在论证过程当中。

  双氰胺是氰胺的二聚体,也是胍的氰基衍生物。用作三聚氰胺的生产原料及医药和染料中间体。医药工业中,用于制取硝酸胍和磺胺类药物等,也可用于制取胍、硫脲、硝酸纤维素稳定剂、钢铁表面硬化剂、橡胶硫化促进剂、印染固色剂、人造革填料和粘合剂等。据国外媒体报道,新西兰乳制品中检出双氰胺的原因可能是农民在牧草上喷洒双氰胺,造成奶牛摄食牧草后,在牛奶中有残留。而农民将双氰胺用于牧草的目的是可增加牧草的产量,还可防止肥料的副产品硝酸盐流入河流和湖泊,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食品伙伴网在2013年1月28日-2月6日推出食品安全大家谈2013年第一期“新西兰乳制品检出双氰胺事件”的论坛专题。食品论坛网友就该事件所涉及的食品安全技术问题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态度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地址:http://bbs.www.sqrdapp.com/thread-618798-1-1.html)。以下为整理的讨论结果:

  一、目前,对双氰胺的安全性还处在风险评估的阶段,针对“对于新发现未知的潜在的危害物的关注和看法”的问题,网友们认为政府应加强对食品中未知的、新发现的危害物的风险评估,并及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调整风险管理措施,在科学评估结果未出来之前,尽量不要食用、少食用或限制添加;有网友呼吁对于提供给婴幼儿和少年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食品应采取更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还有网友指出危害与剂量的关系,任何危害物都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会产生危害,反之则是安全的,澄清了人们常见的对“食品安全零风险”的误解。

  网友“s123lfa0”表示,“对于新事物或者说老事物的安全性,本身就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这个也是科学进步的一种表现,比如以前你觉得安全的,可能存在很大的隐患;以前觉得不安全的,也许在一定量或控制条件下,能为人类服务。故在科学评估的风险结果出来前,静观其变,尽量不食用或少食用即可”。

  网友“10点钟就训”表示,“对于其他食品,我觉得可以去评估,但是对于婴幼儿食品,不确定风险的情况下,应该是先限制添加(或者列明暂时确定安全的最高检测限制)”。

  网友“lovibond”表示,“不管怎么样,小孩子各个器官功能没有发育健全,是肯定不能吃的,另外,我觉得,身体未停止发育的青少年一样不要吃”。

  网友“蓝天避风港”表示,“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了性激素草莓的问题,我女儿喜欢吃草莓,我不给买,说草莓有性激素,吃了会早熟,女儿说我就吃一粒,一粒不会有什么影响的,我突然就觉得,我们大人的观念还不如一个孩子来得正确,又不是当饭吃,要有个摄入量的问题,片面的一棍子打死不是个办法”。

  二、对于新西兰乳制品检出双氰胺事件,新西兰民众很淡定,一位老太太还表示,“如果新西兰的牛奶不能吃了,世界上还有能吃的牛奶吗?”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国内民众的反应,他们表示了“连洋品牌都出问题了”。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国内外民众的态度截然不同,食品论坛的网友分析了这种差别出现的原因,网友们认为国内“监督机制不完善”、“政府公信力较低”、“某些势力进行幕后操作而夸大宣传”、“相关知识匮乏”等,导致了国内外民众两种态度的观点,而媒体不正确的宣传报道,也是引起消费者恐慌的重要力量。

  网友“s123lfa0”表示,“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反馈和处理机制不完善,以及普通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是主因”。

  网友“仲华”表示,“国内的食品透明度太低,同时监督机制非常不完善,而有不少不法厂商为了钱而不顾客户健康,导致国民对“中国制造”反感。国内民众反应如此强烈更多体现在对双氰胺的无知。同时体现了媒体的力量”。

  网友“奈何桥孤魂”表示,“国内的相关信息来源大部分民众现在已不敢相信,而国外民众对政府公告之类的比较信任;国内的民众目前已是惊弓之鸟,只要关联到婴幼儿食品的东西立刻谨小慎微,而国外的民众对于自己的产品比较信任;国内不排除相关势力进行幕后操作而夸大宣传,国外(尤其是新西兰)可能性较小”。

  网友“qcx1109”表示,“外面的月亮不一定就是圆的,关键在于民众对此的看法和态度,为什么新西兰的一位老太太都能如此淡定而在我们国家,作为食品人的我们,遇到这些也不能理性的对待,说明我们自己对这些知识是缺乏的,更何况我们的消费者。正确且理性的看待食品安全问题,且帮助身边的人们分析每一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好宣传,才是我们当下的媒体以及食品人应该做的”。

  网友“基础质监人”表示,“希望国内的新闻报道不要太主观了,客观的报道事实才是主要的。反应的不同主要是对这件事情的定性不同才会导致看法不同”。

  三、针对新西兰奶粉检出双氰胺的事件在国内受到如此大的关注,部分网友认为该事件是媒体推波助澜的结果,部分网友认为是某些势力的恶意炒作,也有网友认为双氰胺无关乎食品安全,还有网友对此表示并不关注。网友“lpy1305”、 “mengxingshifen1”和 “仲华”表示,该事件有可能是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推波助澜的结果。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媒体动辄以“有毒”等字眼来报道食品安全事件,客观上推动了事件关注度的提高。网友“jianlingyu” 、“zj2635”和 “现实男孩”均认为,这个事件是国内奶业巨头等商业竞争对手“恶意”炒作策划引爆的话题,用于打击进口奶粉主要源,拯救他们自己的销售,而国人的民族主义情节对这件事情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就此事件,部分网友肯定了新西兰乳制品行业的成熟程度和官方面对食品风险的反应速度。

  网友“康桥夕阳”表示,“评价食品安全不能孤立的看一个企业,一类产品,甚至一个单品。工业化生产的偶然性会导致以偏概全。“新西兰牛奶及乳制品近日被检测出含有低含量的双氰胺”报告者恰恰是新西兰奶粉巨头--恒天然,说明了企业自己对于涉嫌有害成分的检测超出了国家一般意义上的要求。或者说企业与政府有着深层次的合作。政府的反应速度之快,结论之明确,远非我国卫生部所能及”。

  网友“基础质监人”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新西兰能够主动监测标准规定以外的物质,并快速反应,因此新西兰国内民众反应理智,这也是我国食品监管机构所需要学习的地方。

  网友“xilinxu”表示,“双氰胺既然欧盟进行过风险评估,就说明没有问题。新西兰奶粉在国际上久傅盛名,所以还是比较安全的;实际上中国奶粉质量近年来也提高很快,安全性大为提高,但是稳定性有待完善,究其原因主要是原料问题,而新西兰基本没有这样的问题。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食品,大家还是冷静三思啊”。

  同时,还有网友表达了其它观点。比如:

  网友“dongshi081220”表示,“这也许是一个机遇,食品问题不只是中国有,只要是食品的地方就会有问题。希望中国人能放心食用中国食品,贵的洋奶粉不一定就适合我们中国宝宝,我们中国的食品,才是在我们国人的健康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网友“山风吹过”表示,“国内竞争的无序,此事件正好被有些人利用了。企业自己的不自信,抗风险能力弱,一出问题就忙着撇清关系,都说该批次奶粉没有用在自己企业,这话也太没有说服力了,有批次的奶粉批次还没公布呢,这叫消费者如何放心。个人认为应该看到好的方面,负责任的方面,这是大企业为社会负责任的行为,从这点,应该相信这是好事,而不是恐慌!在牧草中的残留,经过牛体的消化,相信肯定会小于欧盟的标准的”。

  网友“harry.huang”表示,“对于我们行业人士来说,食品安全永远是相对的,关于双氰胺的问题,我觉得知识冰山的一角,食品安全问题和有毒有害食品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在我们身体和所有的自然界生物中都或多或少的含有很多有害物质,这些都是人类化学工业的重要产物。食品的产业链太长,在很多控制方面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能真正有效控制整个产业链的企业几乎是凤毛麟角,所以,政府对各个行业的管理和协调更为重要,不但在我国,在国外也一样”。

  以上是部分网友的发言和观点的汇总,感谢参与此次讨论的网友。从讨论中,可以看出,我国亦应该从各方面进行反思。比如:

  第一,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

  每次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暴露出我国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匮乏等问题,民众容易被媒体等报道误导,不能理性、科学地对待食品安全问题,最终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从另一角度也说明了我国政府、相关协会、食品企业的科普宣传做得远远不够。这需要相关部门、组织等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进行全社会动员,以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鉴别力。正如网友“metalical”所说,“对食品行业来说,这是一个矫枉过正的时代,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增强消费者的是非判断能力。同时应该建立开发通常的食品风险交流平台,如食品伙伴网食品论坛就为食品技术人员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第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目前做得也不够好。比如:单调、缺位等;专家群体对于食品安全事件常常谨言慎行,有时还处于无语状态。正如网友“现实男孩”所说,“在一本有关风险交流的书里面看到这样几句话,风险信息的形式通常呈现很强的技术性,并以科学术语和技术术语为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非专业人士或者普通公众不容易接触这种形式的信息。虽然主题专家往往认为技术信息是最准确的,但在许多情况下,这只不过阻挠了公众了解风险的努力”。所以,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亦需要加强”。

日期:2013-02-05
 
 地区: 新西兰 大洋洲
 行业: 乳业
 标签: 事件 双氰胺 乳制品
 科普: 事件 双氰胺 乳制品
 
[ 食品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会展动态MORE +
 
推荐图文
按字母检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食品伙伴网资讯部  电话:0535-2122172  传真:0535-2129828   邮箱:news@www.sqrdapp.com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