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品伙伴网调查栏目组织了一次“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薪资调查”.调查显示参加调查人员的工资收入普遍偏低,结果不容乐观。
参加调查的1070人中,年龄在22-35岁的占86%,大专以上(含)占读者比例高达96%,工作时间3-9年所占比重接近半数为47%,参加调查的食品从业人员职务相对集中在部门经理、车间主任和班组长,合计占总数的83%.这些食品行业的中层管理者既是企业的生产骨干力量也是维护食品安全和质量稳定的中坚力量。
参与调查者主要来自食品工业相对发达地区,其中来自广东、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和福建七省市的占总数的71.67%.在这七省市中,2008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最高的是北京为3726元/月。最低的山东省2008年为2049元/月,其它分别是广东2759元/月、上海3292元/月、江苏2639元/月、浙江2160元/月、福建2142元/月,如果按山东省2009年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为职工平均工资增长9%,上述七省市2009年估算工资按参加人数加权平均工资为2926元/月(2008年加权平均为2684元/月)。
参与调查者有过半数低于这个加权平均工资(占总数的56.17%),如果再考虑其年龄、工龄、受教育背景以及在企业的职位,加之工作时间偏长(52%的周工作时间超过45小时),这个收入水平难以令人满意。
另据相关资料,2008年全国各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副食品加工业17559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0.1%。
较低的收入难以满足消费需要,导致食品行业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在现单位工作时间仅一年的占41%,二年的占21%.即使如此仍有27%的人准备马上更换单位,仅6%的表示肯定不换单位(参加调查人员恰好有同样比例的政府及事业单位人员)。
人的因素在食品安全生产和检验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不同食品企业的产品、生产设备和工艺差异也很大,这就对从业人员的主动性、责任心、行业经验和本企业经验要求较高。较低的工资收入,较大的经济压力,频繁的人员流动,不利于食品行业健康稳健发展,也暗含着食品安全的危机。
延伸思考: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9%;农村居民家庭为43.7%.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继续呈下降趋势,不少省份已公布降幅超过1%,全国平均降幅预计在1%左右。
进入小康进入富裕还是“被小康”“被富裕”?如果恩格尔系数的下降里面有过分追求原料低成本,牺牲生产加工者收入而导致食品安全风险加大,我看这样的“富裕”还是晚点进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