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福俤 | 性别:男 |
民族:未填写 | 出生年份:未填写 |
最高学历:研究生 | 学位:博士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求是特聘教授、院长。1992年获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士学位,1995年获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学位,1998年第二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营养学)博士学位。1998-2002年在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2002-2004年在美国密苏理哥伦比亚大学营养系和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任(Instructor)研究员;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人类营养与食品系任研究副教授。2009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微量元素分子营养学研究组(Mineral Molecular Nutrition Laboratory)主任。2013年调任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任院长。现任国家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委会委员、上海营养学会理事、上海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委会委员、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食品与人类营养系Courtesy Professor。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等。在国际著名杂志包括Nature Genetics、Nature、Blood等发表80余篇论文;发表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论文30余篇;五年内论文他引近600次;主编专著3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做大会学术报告;担任多种学术杂志审稿人及国际学术团体重要职务;作为大会主席发起召开第一届中国生物微量元素大会(2012年,上海)、第一届西湖前沿营养学研习班(与美国营养学会合作,2013)。多年来从事微量元素营养代谢机制的基础研究并取得系列突出成绩,并成为微量元素研究国际领军人才。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多个铁锌代谢新基因,包括Mon1a、TRPML1、Sec15L1、ZIP1、ZIP3、ZIP4、ZIP5、ZIP11;阐明泵铁蛋白Fpn1 在巨噬细胞和肝细胞铁外排发挥关键作用;鉴定人类第一个缺铁性贫血的TMPRSS6 基因,为高发人群缺铁性贫血防治提供重要靶点;揭示TMPRSS6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2 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这些原创性发现丰富了微量元素代谢理论,为疾病防治带来新的策略。
研究领域:
运用涵盖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遗传学等多学科前沿实验技术,以基因敲除小鼠、斑马鱼及人群流行病学为实验手段研究微量元素与健康关系,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微量元素(铁和锌)稳态代谢的分子和遗传机制,以及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过少会引发相应的缺乏病,例如锌缺乏可引起小儿厌食、生长发育停滞以及免疫力降低等;铁缺乏可以引发缺铁性贫血。但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过量同样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维持机体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平衡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多种参与离子转运与代谢的新基因被克隆和鉴定,使人类对离子稳态调控分子机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2)食品安全中的重金属危害分子机制及防治新措施研究。近年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与社会和谐。鉴于科学前沿及国家重大需求,食品安全中的重金属危害研究也成为我们的主要攻关方向:(1)重金属代谢分子机制研究;(2)重金属危害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3)以金属为靶点的生物活性单体筛选与机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