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地方法规?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建省水资源条例》的决定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十九?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建省水资源条例》的决定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十九?

扫描二维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2023-12-25 10:56:48 来源9a href="https://www.fjrd.gov.cn/ct/63-186034"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浏览次数9span id="hits">143
核心提示:《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建省水资源条例〉的决定》已由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023?1?3日通过,现予公布。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div>
发布单位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布文号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四届〕第十九叶/td>
发布日期 2023-12-14 生效日期 2023-12-14
有效性状?/th> 废止日期 暂无
属?/th> 专业属?/th>
备注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建省水资源条例〉的决定》已由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023?1?3日通过,现予公布。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p>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3?1?3?/p>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建省水资源条例》的决定

?023?1?3日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p>

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对《福建省水资源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六条修改为?ldquo;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湖长制,建立健全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河长和湖长责任体系,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机制,实行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责任审计、考核制度?rdquo;

二、将第八条修改为?ldquo;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水资源保护意识、节约用水意识和水患意识,推动社会公众养成节水习惯、掌握节水方法,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及时查处破坏水资源的违法行为、/p>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加强对水资源保护与节约用水的宣传和舆论监督、/p>

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和社会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对在保护水资源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rdquo;

三、将第十四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划定水功能区,经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报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向社会公告,并确界立碑,做好宣传普及工作、/p>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保护、开发、利用、配置、节约、管理水资源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水功能区划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rdquo;

四、将第十五条改为第十六条,修改为?ldquo;本省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除国家确定的重点水污染物外,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对其他水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p>

水环境质量不达标的水功能区,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实施更加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措施,限期实现水环境质量达标、/p>

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置排污口,确保达标排放,防止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rdquo;

五、将第十六条改为第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ldquo;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主体功能区要求和重点流域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建设项目实行禁止或者严格控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闽江、九龙江等重点流域禁止新建对流域水质、水生态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已建项目应当逐步退出;严格控制污染型和资源消耗型项目。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rdquo;

六、将第十九条改为第二十条,第三款修改为:农村自备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向社会公告实施?rdquo;

七、将第二十二条改为第二十三条,修改为?ldquo;取用地下水应当遵循总量控制、优化利用、分层开采、采补平衡的原则,符合规划确定的可采总量、井点总体布局、取水层位的要求、/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省人民政府批准下达的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年度地下水取水计划,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下水取水工程登记造册,建立监督管理制度?rdquo;

八、将第二十三条改为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ldquo;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依法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rdquo;

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六条: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照国家技术标准安装取用水计量设施,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有两个以上不同水源或者两类以上不同用途用水的,应当分别安装取用水计量设施、/p>

取用水量达到规模以上的,应当安装取用水在线计量设施,并将计量数据实时传输到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数据接收平台。取用水规模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公布并备案?rdquo;

十、将第二十七条改为第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ldquo;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确定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水资源等科学论证?rdquo;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在水资源丰沛、具有开发潜力的地区,应当预留水量用于水资源战略配置和储备?rdquo;

十一、将第二十八条改为第二十九条,修改为?ldquo;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水库蓄水和防洪功能,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发电、渔业、交通、旅游等用水需要、/p>

鼓励开展雨水资源利用等科学研究和推广运用。城市新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和渗水路面,铺设再生水利用管网?rdquo;

十二、将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三十条,修改为:水能资源的开发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保护生态环境,保证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等方面的需要。禁止新建、扩建以发电为主的水电站项目、/p>

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应当符合大坝高度不改变、水库库区淹没不增加、水库主要特征不改变、污染物排放不增加、最小生态下泄流量不减少等条件,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对运行时间已达到设计年限,未经生态影响综合论证的,不得批准其进行技术改造、/p>

已建水电站应当安装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严格执行最小生态下泄流量和调水方案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已建的水电站开展综合论证,实施分类整治。建立安全隐患重、生态影响大的水电站逐步退出机制。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水电站,应当停止使用。水电站综合论证和退出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rdquo;

十三、将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ldquo;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宏观调配,对生活、生产经营、生态环境等用水进行统筹配置?rdquo;

十四、将第三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量分配方案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和粮食生产合理用水。发生严重干旱、重大水污染事故、城乡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生态应急调水等特殊情况时,可以根据水量调度预案实行应急调度,采取临时处置措施,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执行?rdquo;

十五、将第三十六条修改为?ldquo;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促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示范城市、灌区、企业、公共机构、社区?rdquo;

十六、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rdquo;

十七、删去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五条、/p>

此外,对相关部门名称作出修改,按照规范表述修改个别文字,并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p>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p>

《福建省水资源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并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重新公布、/p>

《福建省水资源条例《/p>

?017??1日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根据2023?1?3日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建省水资源条例〉的决定》修正)

?nbsp; 彔/p>

第一?nbsp; 总则

第二?nbsp; 水资源规刑/p>

第三?nbsp; 水资源保抣/p>

第四?nbsp; 水资源开发利?/p>

第五?nbsp; 水资源配置与节约使用

第六?nbsp; 法律责任

第七?nbsp; 附则

第一?nbsp; ?nbsp; 刘/p>

第一?nbsp; 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节约水资源,防治水害,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p>

第二?nbsp;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保护、开发、利用、配置、节约、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p>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p>

第三?nbsp; 保护、开发、利用、配置、节约、管理水资源,应当坚持全面规划、保护优先、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科学配置、讲求效益的原则,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p>

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p>

第四?nbs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宏观管理、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加财政投入,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改善水环境、/p>

第五?nbsp; 水资源实行行政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p>

跨行政区域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由共同的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有关工作、/p>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做好水资源保护、节约和管理的有关工作、/p>

第六?nbsp;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和湖长制,建立健全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河长和湖长责任体系,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机制,实行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责任审计、考核制度、/p>

第七?nbsp; 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依法取得的水资源使用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p>

第八?nbs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水资源保护意识、节约用水意识和水患意识,推动社会公众养成节水习惯、掌握节水方法,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及时查处破坏水资源的违法行为、/p>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加强对水资源保护与节约用水的宣传和舆论监督、/p>

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和社会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对在保护水资源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p>

第二?nbsp; 水资源规刑/p>

第九?nbsp;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和改革等有关部门,以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依法编制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p>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和改革等有关部门和下一级有关人民政府,依据上一级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所在河流的流域综合规划,依法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p>

第十?nbsp; 编制流域综合规划按照下列规定进行9/p>

(一)流域面积在五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跨设区的市的河流以及设区的市边界河流的流域综合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和改革等有关部门以及流域内有关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p>

(二)流域面积在二百平方公里以上五百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跨县(市、区)的河流以及县(市、区)边界河流的流域综合规划,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和改革等有关部门以及流域内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其他河流的流域综合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和改革等有关部门以及流域内有关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p>

第十一?nbsp;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划定水功能区,经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报上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向社会公告,并确界立碑,做好宣传普及工作、/p>

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保护、开发、利用、配置、节约、管理水资源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水功能区划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p>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确定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水资源等科学论证、/p>

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应当限制高耗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水资源紧缺地区的范围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在水资源规划中确定、/p>

在水资源丰沛、具有开发潜力的地区,应当预留水量用于水资源战略配置和储备、/p>

第十三条 建设水工程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和生态保护要求,其项目开工前,应当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审查、/p>

第十四条 跨流域调水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p>

跨流域调水方案由调出流域与调入流域所在地人民政府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并征求调出流域与调入流域有关人民政府意见。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跨流域调水方案,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执行、/p>

第三?nbsp; 水资源保抣/p>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江河、湖泊和自然植被的保护,开展流域源头管控、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升水环境质量,防治水体污染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p>

第十六条 本省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除国家确定的重点水污染物外,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对其他水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p>

水环境质量不达标的水功能区,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实施更加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措施,限期实现水环境质量达标、/p>

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设置排污口,确保达标排放,防止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p>

第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主体功能区要求和重点流域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建设项目实行禁止或者严格控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闽江、九龙江等重点流域禁止新建对流域水质、水生态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已建项目应当逐步退出;严格控制污染型和资源消耗型项目。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小流域治理,开展水污染情况监测,加强畜禽、水产养殖等污染防治,控制面源污染,保障水质安全、/p>

第十八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并将监测网点逐步覆盖到干流以外的支流。监测数据、资料实行共享,监测结果应当通过当地政府门户网站或者主要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公布的监测结果应当包含与标准数据的对照情况、/p>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确定的管理单位目录向社会公布,并组织生态环境、水行政、自然资源、林业、农业农村、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以及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日常监管,落实日常管理责任,建立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查处影响水源安全的行为、/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和保护水源涵养林,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依法通过赎买、置换、租赁等方式,逐步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用材林、经济林等调整为生态公益林、/p>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源地安全评估制度,有计划的组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居民外迁,防止饮用水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尚未外迁的,应当采取措施对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收集处理、/p>

城市、集镇、重点开发区应当加强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保证应急饮用水供应、/p>

农村自备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向社会公告实施、/p>

第二十一?nbsp; 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资源保护补偿制度,根据跨界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科学确定补偿标准,通过资金补偿、区域协作等方式,实现水资源保护效益共享、合作共治、/p>

第二十二?nbs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入海河流咸潮上溯监测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发现咸潮上溯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应急调水、禁止采砂等处置措施、/p>

第二十三?nbsp; 取用地下水应当遵循总量控制、优化利用、分层开采、采补平衡的原则,符合规划确定的可采总量、井点总体布局、取水层位的要求、/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省人民政府批准下达的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年度地下水取水计划,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下水取水工程登记造册,建立监督管理制度、/p>

第二十四?nbsp;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依法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p>

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不得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地下水取水工程;对已有的地下水取水工程,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限期封闭并予以补偿、/p>

在地下水限制开采区,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限制开采总量的要求,调整井点布局和控制取水量、/p>

第二十五?nbs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程建设,通过人工回灌、建设地表水供水工程和地下水库工程等措施,防止水体污染、海水入侵、水源枯竭以及地面塌陷、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p>

第二十六?nbsp;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照国家技术标准安装取用水计量设施,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有两个以上不同水源或者两类以上不同用途用水的,应当分别安装取用水计量设施、/p>

取用水量达到规模以上的,应当安装取用水在线计量设施,并将计量数据实时传输到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数据接收平台。取用水规模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公布并备案、/p>

第二十七?nbs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行政执法和水事纠纷调处工作,建立健全水事纠纷预防机制,制定水事纠纷应急预案、/p>

第四?nbsp; 水资源开发利?/p>

第二十八?nbs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者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有关部门应当停止审批新增取水的建设项目、/p>

第二十九?nbs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水库蓄水和防洪功能,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发电、渔业、交通、旅游等用水需要、/p>

鼓励开展雨水资源利用等科学研究和推广运用。城市新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和渗水路面,铺设再生水利用管网、/p>

第三十条 水能资源的开发应当符合流域综合规划,保护生态环境,保证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等方面的需要。禁止新建、扩建以发电为主的水电站项目、/p>

水电站进行技术改造应当符合大坝高度不改变、水库库区淹没不增加、水库主要特征不改变、污染物排放不增加、最小生态下泄流量不减少等条件,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对运行时间已达到设计年限,未经生态影响综合论证的,不得批准其进行技术改造、/p>

已建水电站应当安装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严格执行最小生态下泄流量和调水方案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已建的水电站开展综合论证,实施分类整治。建立安全隐患重、生态影响大的水电站逐步退出机制。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水电站,应当停止使用。水电站综合论证和退出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p>

第三十一?nbs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水坝、堤防和其他水工程的安全、/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工程安全的监督管理,并组织有关单位对各类水工程安全进行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和险情的,应当组织制定治理方案,并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p>

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依法管理和保护水工程,保证水工程的安全运行,组织制定水工程安全应急预案。水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和险情的,应当按照治理方案进行除险加固、/p>

第三十二?nbsp;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毁坏堤防、护岸、防汛、水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调水管网等工程设施;不得侵占监测断面在上、下游五百米至一千米范围内的水文测验河段、/p>

前款所列工程设施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拆迁或者移动;经批准拆迁或者移动的,所需费用由申请单位承担、/p>

第五?nbsp; 水资源配置与节约使用

第三十三?nbsp; 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宏观调配,对生活、生产经营、生态环境等用水进行统筹配置、/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遵循水资源供需协调、综合平衡、保护生态、厉行节约、合理开源的原则,制订水中长期供求规划、/p>

第三十四?nbsp; 跨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制订、/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量分配方案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和粮食生产合理用水。发生严重干旱、重大水污染事故、城乡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生态应急调水等特殊情况时,可以根据水量调度预案实行应急调度,采取临时处置措施,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执行、/p>

省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适时修订本行业用水定额,为开展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p>

第三十五?nbs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资源配置及供需变化、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水平,确定本行政区域节水目标,确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提高用水效益、/p>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促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示范城市、灌区、企业、公共机构、社区、/p>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对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推行污水集中处理,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p>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推动节水型农业的发展、/p>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和改革、财政、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加快灌区节水改造,推广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p>

第三十九条 工业、高耗水服务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用水应当采用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淘汰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p>

鼓励用水量大的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循环使用或者回收利用生产用水。鼓励城乡居民使用节水设备、器具、/p>

第四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取用水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节水型的工艺、设备和器具等配套设施。节水配套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p>

第六?nbsp;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nbsp;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p>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或者封闭其取水工程;逾期不拆除或者封闭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p>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侵占或者毁坏堤防、护岸、防汛、水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调水管网等工程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p>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水工程的管理单位不执行水量调度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p>

第四十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p>

第七?nbsp; ?nbsp; 刘/p>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7?0?日起施行?992?0?7日福建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水法实施办法》?995??日福建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取水管理办法》同时废止、/p>

关于《福建省水资源条侊/p>

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2023??0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伙/p>

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三/p>

福建省水利厅厅长 ?nbsp; 敎/p>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就《福建省水资源条例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修正案(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修改的必要?/p>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地方自行制定具有用益物权性质?ldquo;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权不符合物权法定原则,与上位法相抵触。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ldquo;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权地方性法规集中清理的工作部署,我省组织开展涉?ldquo;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权的地方性法规专项清理工作,对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及时予以修改、废止,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经过清理,《福建省水资源条例》存在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地方,需要进行修改、/p>

二、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表彰和奖励的问颗/p>

按照《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规定,市、县级党委和政府,省级工作部门等市县级表彰奖励项目的设立、调整和撤销等,应当经本地区省级党委和政府批准。为此,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规定对在保护水资源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八条第三款)、/p>

(二)关于水功能区划定、流域水污染排放控制的问颗/p>

机构改革后,组织拟订水功能区划和确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职责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划转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为此,明确水功能区划由省、设区的市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等部门依法拟定报批,并向社会公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科学控制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水质(第十四条、第十五条)、/p>

(三)关于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下水禁采限采区管理的问题

2021年公布施行的《福建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农村自备集中式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进行保护。为此,将第十九条第三款农村自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并向社会公告实?rdquo;的表述删除。国务院颁布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对地下水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的划定作出具体规定。为此,明确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依法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第二十三条第一款)、/p>

(四)关于取消水能资源开发权由省政府规定的问颗/p>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地方自行规定具有用益物权性质?ldquo;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权,不符合物权法定原则,与上位法相抵触。为此,删除第二十九条第四款水能资源的开发使用权年限及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具体制?rdquo;的表述、/p>

(五)关于取消水权交易管理制度由省政府制定的问题

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建立健全统一的全国水权交易系统,统一交易规则、技术标准、数据规范,统一部署、分级应用,进一步规范水权交易行为。为此,删除第三十五?ldquo;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健全水权交易制度,建立水权交易平台。水权交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rdquo;的表述、/p>

(六)关于修改部门名称、个别文字表述和条序的问颗/p>

根据机构改革后的实际状况,拟对相关部门名称作相应修改。此外,按照规范表述修改个别文字,并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p>

《条例修正案(草案)》及以上说明是否妥当,请审议、/p>

关于《福建省水资源条例修正案(草案)《/p>

审议意见的报呉/p>

2023??0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伙/p>

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三/p>

福建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宗卍/p>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呗

《福建省水资源条例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于2023??日经省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通过,并?023??2日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受主任会议委托,农业农村委、农业农村工委对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初步审查、/p>

为做好初审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檀云坤多次带队开展立法调研,提出具体要求;农业农村委、农业农村工委组织调研组先后赴龙岩、福州等地开展立法调研,书面征求部分设区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建议,并召开立法论证会,听取常委会部分委员、省直有关部门、法律以及水利方面的专家的意见建议。在广泛调研论证基础上,农业农村工委会同省水利厅对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修正案草案建议修改稿??8日,省十四届人大农业农村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对修正案草案及建议修改稿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意见报告如下:

一、条例修正的必要性和可行?/p>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治水兴水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远大计来抓,推动相关改革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017??1日审议通过了《福建省水资源条例》,对我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民法典的颁布施行,条例个别条款与民法典中物权法定原则不一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ldquo;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权地方性法规集中清理的通知要求和机构改革后政府相关部门职能调整转移新情况,有必要对我省条例进行修改完善、/p>

修正案草案对与上位法和国家现行管理制度不一致的条款进行了修改,根据机构改革后实际情况对部门职责进行相应调整,具有较强针对性,总体可行、/p>

二、对修正案草案的修改建议

(一)关于生态环境部门垂管改革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县级生态环境部门调整为设区市级生态环境部门的派出机构,不再是县级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为此,建议将第十五条修改为?ldquo;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科学控制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水质,并对第十七条作相应修改、/p>

(二)关于保护地下水资源问题。为保护地下水,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根据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建议增加一条规?ldquo;城乡公共供水管网覆盖的区域,公共供水能够满足用水需求的,除了地热水、矿泉水、农村家庭生活用水等取用地下水外,不再批准新建、改建、扩建地下水自备水井,现有自备水井应当逐步停用或者转为应急备用水?rdquo;,作为草案建议修改稿第二十四条、/p>

(三)关于安装取用水计量设施问题?021?0?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ldquo;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为推动集约节约用水,更好保护管理水资源,参照国务院地下水管理条例、水利部计划用水管理办法等规定,建议增加一条规?ldquo;取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安装取用水计量设施,并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计量设施正常运行。有两个以上不同水源或者两类以上不同用途用水的,应当分别安装取用水计量设施?rdquo;取用水量达到规模以上的,应当安装取用水在线计量设施,并将计量数据实时传输到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数据接收平台。取用水规模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作为草案建议修改稿第二十九条。同时,对违反本条第二款规定,未安装取用水在线计量设施或者未将计量数据实时传输到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数据接收平台的,设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作为草案建议修改稿第四十三条、/p>

此外,还对修正案草案部分条款和文字作了调整和修改,在此不一一说明。为便于审议,附《福建省水资源条例修正案(草案建议修改稿)》,供参阅、/p>

以上报告是否妥当,请审议、/p>

关于《福建省水资源条例修正案(草案)《/p>

修改情况的报呉/p>

2023?1?1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伙/p>

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三/p>

福建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 徐俐敎/p>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2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福建省水资源条例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条例的修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法典的重要论述精神,充分体现水资源属于国家所?rdquo;的原则。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已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可能进行较大修改,本次修正主要聚焦落实民法典物权法定原则。同时,组成人员还对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下水取用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p>

会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檀云坤带队赴泉州、三明,法制委法工委组织赴平潭等地开展立法调研;召开委员、省直部门、专家学者论证会,发函征求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基地意见建议,并在省人大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根据组成人员审议意见,法工委会同农业农村工委和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对修正案草案进行多次修改?1?日,省十四届人大法制委第九次会议进行统一审议,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福建省水资源条例修正案(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修改稿)。现将主要修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落实民法典物权法定原则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的要求,修改与民法典物权法定原则不一致的内容。一是删?ldquo;水能资源的开发使用权年限及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具体制?rdquo;的内容。二是删?ldquo;建立水权交易平台,水权交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rdquo;等内容。(修正案草案修改稿第十二条、第十五条)

二、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保护职胼/p>

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调整的具体情况和组成人员意见,进一步明确编制水功能区划、流域水环境保护等职责,促进水生态改善,作如下修改:一是明确水功能区划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和有关部门划定,并向社会公告。二是明确水环境质量不达标的水功能区由生态环境部门实施更加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措施。(修正案草案修改稿第三条、第四条(/p>

三、进一步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根据组成人员意见和农业农村工委初审建议,作如下修改:一是增加推动社会公众养成节水习惯,促进水循环利用,以及水资源战略配置和储备等内容(修正案草案修改稿第二条、第十条、第十三条)。二是明确农村饮用水水源,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修正案草案修改稿第六条)。三是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指标来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年度取水计划;对地下水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的划定作出具体规定(修正案草案修改稿第七条、第八条)。四是增加取水工程应当安装取用水计量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行等内容(修正案草案修改稿第九条)、/p>

此外,根据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对一些条款和文字表述作了修改,条文顺序也作了相应调整,在此不一一说明、/p>

修正案草案修改稿和以上说明是否妥当,请审议、/p>

关于《福建省水资源条例修正案

(草案修改稿)》审议结果的报告

2023?1?2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伙/p>

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三/p>

福建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 徐俐敎/p>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23?1?1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福建省水资源条例修正案(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修改稿)。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条例的修正,落实民法典物权法定原则,推动我省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修正案草案修改稿已经比较成熟,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同时,组成人员还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法工委根据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会同农业农村工委、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对草案修改稿进行修改?1?2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法制委第十一次会议进行统一审议,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福建省水资源条例修正案(草案修改二稿)》(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修改二稿)和《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福建省水资源条例〉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修改决定草案)。现将主要修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第七条

有的组成人员提出,要加强对取用地下水的监督管理。为此,建议在本条增?ldquo;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下水取水工程登记造册,建立监督管理制?rdquo;的规定、/p>

二、关于第十三杠/p>

有的组成人员提出,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统筹配置。为此,建议在本条规定省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宏观调配,对生活、生产经营、生态环境等用水进行统筹配置、/p>

三、关于第十四杠/p>

有的组成人员提出,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推动解决工程性、季节性、区域性、水质性缺水问题。为此,建议在本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量分配方案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调度,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态用水和粮食生产合理用水。发生严重干旱、重大水污染事故、城乡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生态应急调水等特殊情况时,可以根据水量调度预案实行应急调度,采取临时处置措施,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执行、/p>

此外,根据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对一些文字表述作了修改,条文顺序也作了相应调整,在此不一一说明、/p>

修正案草案修改二稿、修改决定草案和以上报告是否妥当,请审议、/p>

地区9/font>福建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br/>电询?535-2129301
QQ?891238009
食品标法? border=
实时把握 食品标法动?/span>
请扫码关?span class="color2">食品标法圇/span>

声明9/p>

凡本网所有原?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br>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br> 邮箱:law#www.sqrdapp.com(发邮件时请?换成@ QQ?39307733

[ 政策法规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按分类浏觇/strong>
推荐地方法规
点击排行
按国家或地区浏览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86 second(s), 11 queries, Memory 4.82 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