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法规解读?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答记者问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答记者问

扫描二维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发布日期?023-11-10 03:14:32 来源9a href="https://www.mee.gov.cn/ywdt/zbft/202311/t20231109_1055595.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生态环境部浏览次数9span id="hits">187
核心提示: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人就《通知》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div>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a href="//www.sqrdapp.com/law/show-225435.html">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有关负责人就《通知》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p>

问: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的目的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以下简称规范化评估),主要目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等法律法规建立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和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开展评估,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督促危险废物相关单位落实法律制度、/p>

?ldquo;十一?rdquo;起,生态环境部持续组织开展规范化评估?02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ldquo;十四?rdquo;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ldquo;十四?rdquo;工作方案》),结?020年新修订的固废法和国务院印发的《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等要求,改进优化评估方式,补充完善评估指标,进一步突出评估重点、/p>

十余年来,规范化评估成效显著。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将规范化评估作为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解决危险废物监管能力薄弱、利用处置能力结构性供需矛盾、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促进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p>

问:为什么要出台《通知》?

答:?ldquo;十四?rdquo;工作方案》印发以来,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创新方式方法,认真组织实施规范化评估,生态环境部每年选取部分省份现场评估上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情况,指导督促相关单位提升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总体来看,各地规范化评估工作有序开展、/p>

随着规范化评估工作持续开展,我们发现个别地方存在评估指标要求不严、指导帮扶力度不够、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和评估结果应用不充分等情况,部分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守法意识和能力薄弱,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不高,存在一定环境风险隐患,需要进一步深化规范化评估工作来推动解决、/p>

与此同时,我?022年以来先后发布实施《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 1259-2022)《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等标准规范,需要进一步指导督促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全面落实、/p>

为此,生态环境部制定《通知》,深化规范化评估工作,强化全过程信息化环境管理,持续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严密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p>

问:《通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通知》围绕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从深化规范化评估、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强化评估结果应用三个方面提出十项具体措施、/p>

一是持续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具体措施包?ldquo;突出评估重点,严格指标要?rdquo;强化改革创新,完善评估体?rdquo;?ldquo;加强指导帮扶,提升评估效?rdquo;、/p>

二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包?ldquo;实行电子标签,规范源头管?rdquo;运行电子联单,规范转移跟?rdquo;推行电子证照,规范末端管?rdquo;?ldquo;构建全国一张网,强化对接与应用、/p>

三是强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结果应用,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正向激励,形成工作合力严格监督管理,推动问题整?rdquo;?ldquo;强化示范引领,营造良好氛?rdquo;、/p>

问:如何深化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

答:针对?ldquo;十四?rdquo;工作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进一步严格指标要求,加大抽查力度,用好评估结果,《通知》提出以下要求、/p>

一是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通过规范化评估强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按?ldquo;突出重点、覆盖全?rdquo;原则,确保评估范围覆盖全面。结合实际细化评估指标,强化评估危险废物相关管理制度落实情况、/p>

二是完善评估体系。鼓励通过定期发布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引导性公告等方式落实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任务,推动清理违规设置行政壁垒限制危险废物合理转移等不合理不合法政策规定。生态环境部将加强规范化评估抽查,并将上述情形分别纳?ldquo;加分?rdquo;?ldquo;扣分?rdquo;、/p>

三是建立指导帮扶机制。指导帮扶相关单位整治规范化评估发现的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建立规范化评估一企一?rdquo;,记录评估情况、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等。鼓励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开展自行评估、/p>

四是强化评估结果应用。将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高的危险废物相关单位优先纳入相关改革举措先行先试范围。将评估中发现的涉嫌环境违法问题与环境执法相衔接,涉嫌安全隐患线索及时移交应急管理等部门、/p>

问: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p>

答:加强信息化应用是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ldquo;十四?rdquo;时期规范化评估的重要方面。为加快提高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水平,《通知》针对产生、转移、利用处置这三个重要环节,推行产废端电子标签和管理台账、转移端电子转移联单、利用处置端电子经营情况记录簿,并统一三个编码,即电子标签标志二维码、电子转移联单编号、经营许可证编号,推动危险废物全过程纳入信息化监管、/p>

针对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应通过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国家固废系统)生成并领取危险废物电子标签标志二维码,建立与国家固废系统实时对接的危险废物电子管理台账。鼓励其他产废单位应用电子标签、电子管理台账等信息化措施、/p>

针对转移危险废物的单位,应使用国家固废系统及其APP等实时记录转移轨迹;采用其他方式的,应确保实时转移轨迹与国家固废系统实时对接、/p>

针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有单位(以下简称持证单位),应建立与国家固废系统实时对接的危险废物电子经营情况记录簿,应用电子地磅、电子标签等加强信息化管理,定期通过国家固废系统汇总报告月度和年度经营情况。鼓励持证单位为产废单位提供延伸服务,协助其生成并领取电子标签,建立电子管理台账等、/p>

问:如何理解不得违规设置行政壁垒限制或禁止合理的危险废物跨省或跨设区的市转移>/p>

答: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指导推动各地?ldquo;省域内能力总体匹配、省域间协同合作、特殊类别全国统?rdquo;三个维度加快补齐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短板;同时通过发布实施《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全面实行电子转移联单、优化跨省转移审批服务等措施,推动危险废物转移更加规范有序,转移效率明显提升、/p>

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仍在以不同方式为合理的危险废物转移需求人为设置障碍。为此,《通知》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不得违规设置行政壁垒限制或禁止合理的危险废物跨省或跨设区的市转移、/p>

各地应将控制环境风险和妥善利用处置作为危险废物转移的总体要求,既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利用处置能力,也要充分考虑产废单位的危险废物运输、处理成本等,支持产废单位的合理转移需求,如将危险废物转移至相邻或开展区域合作的外省市利用处置设施的运输距离远小于转移至同一省市利用处置设施的,将本省市不具备利用处置能力的危险废物转移至具备相应能力的外省市的,或将本省市不具备利用能力只能处置的危险废物转移至具备相应利用能力的外省市等。各地还要增强大局意识,通过开展区域合作等方式共享高水平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切实降低产废单位危险废物运输、处理成本、/p>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结合规范化评估等工作,指导推动相关地方及时整改清理不合理行政壁垒,促进危险废物有序流动和规范利用处置、/p>

地区9/font>中国
标签9/font>环境管理化学?/font>
食品伙伴网提供标准法规解读、舆情监控、合规咨询、申报注册等服务、br/>电询?535-2129301
QQ?891238009
食品标法? border=
实时把握 食品标法动?/span>
请扫码关?span class="color2">食品标法圇/span>

声明9/p>

凡本网所有原?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食品伙伴网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食品伙伴网”、br>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食品伙伴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br> 邮箱:law#www.sqrdapp.com(发邮件时请?换成@ QQ?39307733

  • 下一篇:
[ 政策法规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推荐法规解读
点击排行

法规中心 关于我们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信息服务

Processed in 0.077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4.6 M
Baidu
map